APP下载

探析联觉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2023-06-29孔令忆

音乐世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应用

〔关键词〕联觉体验;音乐欣赏教学;应用

联觉是音乐审美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特定联系,是一种感觉受到外界的刺激从而对另外一种或多种感觉形成影响的过程。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要让联觉发挥重要的助学作用,以多种形式与音乐相结合,合理运用联觉体验,将听觉形象与动觉形象、视觉形象等进行相互转化。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还能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共同发展,从而使其获得综合性的音乐审美体验。

一、联觉体验的概述

(一)联觉

联觉是出自心理学的一个特有名词,源于希腊语“synaesthesia”,常被译为同时的感受,或联感、同感等,也可被译为联合感知等。联觉体验是指一个知觉系统获得的刺激引发另一个或多个知觉系统同时获得感受的心理现象。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联觉是按音的传递方式进行的,先由发音体震动传播的音波被人的听觉感官所接受,再经过大脑处理所接收的听觉信息后,引发其他生理感受的过程。

因为联觉这一奇妙的感觉联通,故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运用联觉体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来引导学生在课堂音乐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感觉器官联通的能力。通过应用联觉体验使心理与音乐欣赏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强化学生在课堂音乐实践中对音乐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更容易将多种事物联系在一起,更容易产生听、嗅、味、触、视联通的审美联觉并感知音乐世界的魅力。通过联觉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音乐审美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想象力、审美情趣等得到显著提升,更好地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在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应用联觉体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音乐联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听觉体验是进行音乐学习的前提。音乐听觉体验中,节奏、调性、力度、速度、音色等方面的差异会让音乐表演者和音乐欣赏者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由于听觉体验具有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从而听觉体验可以让人在情绪层面得到更深刻的认知感受,并且通过其他单一感觉方式或综合感觉方式进行表现,从而调动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的多种联觉体验,丰富了参与者的音乐审美体验。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与联觉是密不可分、相互关联的。

音乐联觉是审美活动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的表现要素,如节奏、旋律、曲式、音色、节拍等能够通过与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的结合来进行综合性的体验和表现。通过这种“音乐联觉”,可以辅助音乐欣赏教学,比如用身体的律动感受音乐的节奏、用手拍出的强弱再现音乐的强弱关系、用画出的视觉线条表现音乐的走向等,帮助学生将注意力聚焦于音乐的体验与学习。

(三)音乐教育中的联觉体验

联觉本身是指一种感官或感觉刺激引发另一种感官或感觉区域反应的心理现象。音乐教育中的联觉体验,一般是先由听觉感官系统做出心理反应,从而引起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等感觉器官的反应,进而产生听觉与其他感觉的联觉反应。音乐欣赏教学中,常见的联觉主要有视听联觉、动听联觉和意象联觉三种类型。视听联觉主要是指视觉感官与听觉感官的相互影响和刺激产生的联觉反应;动听联觉是指动觉、听觉相互作用,将声音的感官与肌肉的感官相结合产生的联觉反应;意象联觉就是听觉和意象的联合反应,在听觉感官的作用之下,通过联想与想象在头脑中产生某种情境、画面或意象等。所以,联觉体验这种音乐教学方式在课堂音乐实践中能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通过对音乐教育中的联觉体验进行正向引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从而更好地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理解能力。

在我国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内容模块分别为: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其中,欣赏模块在总板块中占据重要部分。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欣赏板块应合理地运用联觉的多种形式,将音乐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感觉进行联系,利用联觉体验更好地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提升其审美感知和参与音乐实践的能力。

二、联觉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意义

(一)视听联觉——灵活运用图像资源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视听联觉是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之间的相互联动发展,通过双重性的交互发展促进接受者与接受事物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接受者能够进一步把握要点,对接受事物进行整体性的把握。法国音乐家梅西安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每当我听到一个声音,或者看总谱的时候,我就想到颜色。当我作曲时,这些颜色十分强烈地呈现出来,我就设法把这些颜色写进我的音乐中。当我想到和弦和音响的综合时,他们总带有色彩的结合。”由此可见,视听联觉的运用对于接受者的音乐感知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的音乐呈现方式更加多种多样。图像和视频资源等可以从各个角度带领学生走近音乐,了解相关音乐背景和知识,用视觉呈现方式来影响音乐欣赏课堂。首先,视听联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实现视觉和听觉的互动发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兴趣和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积极态度。其次,视听联觉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辅助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让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音乐相关的内容,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不同类型的音乐给人带来的感受不同,因此学生勾勒出的音乐内容也是天马行空的。如此,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音乐,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想象力。最后,视听联觉的应用可以营造音乐欣赏课堂的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表达,使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学生自身的音乐表现力也会随着越来越内化的音乐感知而得到提升。

(二)听动联觉——运用教具或律动引导学生提升音乐学习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基本音乐知识,所以,光靠听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身体和大脑的协同参与。

在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创造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就有关于体态律动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听动联觉的体现。达尔克罗兹认为,如果在音乐教育中只是教授学生单纯的对应的音乐,那么这个音乐一定是孤立的、残缺的。所以要强调学生将身体作为第一乐器,将自己感受到的音乐要素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用身体感受音乐的律动,让身体律动和音乐律动保持一致。在音乐欣赏课中采用听动联觉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地活跃音乐课堂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不是教师讲讲知识、让学生端坐在桌前听听音乐就算欣赏,而是要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亲身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通过听动联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听感联觉——调动感觉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感知能力

听感联觉是听觉与感觉的互动联合,是在聆听的基础上,调动感觉参与进来,通过联觉体验产生情感互动促使学生产生欣赏认知,并借助联觉体验带来学生心理状态的发展,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本身无法传达具体的事物,所以对音乐的欣赏并不存在绝对的答案和统一的标准,每个人的审美层次和认知维度不同,加之音乐本身具有丰富的信息元素,所以音乐欣赏者在审美过程中存在高度主观性。学生从音乐作品中理解其基本属性和情感表达,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触动,从而让音乐元素内化为情感表达,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的美育目的。

想象和联想受到聆听音乐的听觉刺激,从而激活过往的生活经验,引发联觉机制进行音乐聆听,这种感官的联合互动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鉴赏思考和情感表达,创造更为丰富的综合性体验。所以,在音樂欣赏课程中,应用听感联觉的联觉体验时,或借助情境联想设计意象,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感知音乐要素;或设计游戏,帮助学生沉浸在音乐情节中的游戏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进行自我理解与个性表达,使学生接收更加丰富的音乐信息和情绪感知,形成正确的音乐欣赏和丰富的审美认知。

三、音乐联觉理论下的音乐教学策略

(一)多媒体技术、五线谱记谱法——视听联觉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视听联觉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更好地理解音乐所传达的信息。在音乐欣赏课中,由于音乐欣赏的内容比较多元、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所以可以在教学中运用视听联觉的教学方式。比如欣赏音乐作品《爱的罗曼史》(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的主题音乐,那西索·叶佩斯改编的西班牙民谣)时,先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让其了解乐曲创作的背景,然后提供一些情绪色彩不同的图画让学生选择,看他们认为哪一张与乐曲更相配,用视听联觉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音乐背景、感知音乐的内在情绪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实现更好的音乐审美教学效果。此外,借助音乐图谱(如五线谱)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的视觉和听觉得到良好互动,增强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比如让学生观察乐谱的和声曲式结构、节奏型、旋律线条等,来判断乐曲的基本速度、整体色彩等。借助音乐图谱,还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用线条画出旋律的高低起伏,使学生更好地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二)声势、体态律动、柯达伊手势——听动联觉

在器乐作品为主的音乐欣赏课中,由于一些音乐作品没有歌词,故快速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距离的一种好办法就是模仿律动,引导学生用身体感知音乐要素,更快更好地理解音乐信息。比如在欣赏钢琴音乐作品《莎莉花园》(菲尔柯尔特编曲)时可以借助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音高结构、迅速建立旋律感;节奏感的快速熟悉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将听觉与动觉结合起来体会音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更好地参与音乐互动,营造音乐课堂的积极氛围,还能调动学生的听动联觉,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采用声势还可以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歌曲的丰富节奏和音乐层次,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音乐创造能力,让其在愉快的全身心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音乐欣赏课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游戏教学、意象联想——听感联觉

在音乐欣赏课堂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应用游戏教学并设置情境,让学生享受在音乐中游戏的乐趣并沉浸其中。在音乐欣赏的游戏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同时协调身体的多个器官,这可以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在音乐欣赏课《玩具兵进行曲》(莱昂·耶赛尔作曲)中,教师就可以应用听感联觉的教学方式,设计游戏教学,先设置一个情境:“玩具兵们从主人的玩具箱子中苏醒了,一个接一个地从玩具箱中爬出来,他们先整整齐齐地站成一排,然后步伐整齐地走起来,后面大家又玩起了游戏,最后在主人醒来之前又爬进了箱子中。”在设置完情境之后,播放乐曲并引导学生进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进行全身心的参与。在欣赏第一乐段时,教师带领学生在教室中整齐地正步走,让学生幻想自己就是一个小士兵;第二乐段时,教师带领学生做游戏;第三乐段依然贴合音乐的主题,要求学生像玩具兵回到玩具箱中一样既惊慌又得快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坐好。这样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所进行的听感联觉的联觉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感官相结合的联觉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力和音乐的创造能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联觉体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同时,将音乐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加深音乐带来的感受。联觉体验还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去感知音乐、想象音乐,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并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联觉体验可以更好地促进音乐欣赏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审美感知的发展,达到以乐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②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上海:上海文化音乐出版社,2004年。

③吴秉旭:《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2021年。

④韩旭:《浅析同构联觉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艺术评鉴》,2019年,第17期。

⑤周海宏:《同构联觉——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转换的基本环节》,《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⑥郭佳:《“联觉”“联想”与“体验”——兼论其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⑦栾天池、宋蓓:《音乐联觉的概念及神经机理分析》,《第七届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心理学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1年。

作者简介

孔令忆,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学。

责任编辑 任丽姝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措施探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合理运用图谱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