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五个四”工作规则 深化人大财经工作

2023-06-28宁波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浙江人大 2023年5期
关键词:财经宁波市调研

今年以来,省人大财经(预算工)委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领导下,聚焦“四个紧扣”、凝聚“四方合力”、构建“四大体系”、加强“四督联动”、实现“四性提升”,制定《浙江省人大财经工作规则》,探索建立全省人大财经系统一体遵循的“五个四”工作规则,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实践贡献人大财经力量。

“五个四”工作规则出台后,宁波市人大财经委认真学习领会,逐条逐项厘清工作思路,精准绘制工作构架图,形成60项重点任务清单,加快推进各项任务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强化创新引领,坚持“四个紧扣”

紧扣中心任务,在省内率先启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专项行动。省市委“新春第一会”后,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启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从行使好立法、监督、决定决议等法定职权和践行好全过程人民民主两个维度,梳理出15个主要方面、50项具体任务。

紧扣民情民意,在省内率先推进财经议事站试点建设。承接市县两级人大财经核心业务、工作力量下沉,率先打造财经议事站。制定出台财经议事站设立及工作规则。

紧扣法治保障,在省内率先建立法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研究制定《财经立法调研工作流程》《财经立法调研报告标准化模板》。强化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完善立法调研报告评审机制。创新地方性法规动态维护机制。

紧扣问题需求,在省内率先探索靶向发力的“快+深”调研模式。在做好年度既定任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选择一些专题开展快速深入的调研。每项调研任务,从实地走访、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到形成调研报告并报党委转政府研究處理,平均只用两到三周的时间,努力以实战实效扩大人大财经工作影响力。

注重系统集成,凝聚“四方合力”

丰富联系联动形式,凝聚各级人大力量。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专项行动中,通过“两上两下”的方式确定调研重点;在经济工作监督、执法检查工作中,形成调研清单和问题清单,委托相关区(县、市)人大开展联动协同监督;推动数字财经系统相关应用场景在区(县、市)的全覆盖;建立常态化学习交流机制。

组建代表专业小组,凝聚各级人大代表力量。市级层面组建两个财经代表专业小组;制定市人大代表财经专业小组工作办法。推动各区(县、市)人大财经委组建代表专业小组,建立市县两级代表专业小组联动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

面向全社会公开选聘,凝聚专家学者力量。面向全社会公开选聘28名经济、预算审查监督专家。建立专家智库动态管理机制,促使专家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创新互动联络模式,凝聚相关部门力量。建立部门联络员制度,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建立重点工作专班推进机制。以“工委+部门”联合模式举办专题讲座和授课培训,提升人大财经干部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

推动变革重塑,构建“四大体系”

运用系统思维,构建任务体系。紧扣“财经立法+经济工作监督+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重点专项监督”五大工作模块,坚持需求导向与问题导向、选题数量与项目分量相结合,科学确定年度议题。对重要议题,构建综合履职行权模式,把立法工作、决定工作的程序环节和阶段性成果融合应用到监督工作之中。

严格清单管理,构建工作体系。按照不同议题的特点,制定工作流程和实施方案,通过清单的形式逐一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创新点”。制定并严格实施《宁波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月度工作例会制度》。

扎实稳步推进,构建评价体系。按照“可操作、可量化”原则,稳步推进符合人大财经工作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今年将重点研究建立企业国有资产人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财经议事站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监督支持并重,构建整改服务体系。推动数字财经系统迭代升级,强化系统查询、监测、预警、分析等功能。综合运用工委预审、委员会初审、专家评审、代表专题审查等方式,构建“部门预算+专项资金”的预算绩效审查监督模式。提前介入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工作。

汇聚履职合力,推动“四督联动”

发挥优势,联动行业部门监督。依托代表联络站、财经议事站等平台载体,发挥人大代表专业小组、咨询专家优势,持续强化人大监督与行政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等行业部门监督的协同联动,推动建立行业部门间监督政策衔接、重大问题处理、综合执法检查、监督结果运用等工作机制。

固化经验,联动审计监督。制定《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监督的若干意见》,严格做好常委会审议审计“两项报告”工作。在经济工作、政府预算、国有资产等监督中,充分利用审计监督成果,坚持把审计发现问题作为监督重点。

探索模式,联动纪检监察监督。探索建立“纪检监察+人大”监督新模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及时共享在重要政策落实、财政资金使用、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反映的问题线索,着力形成监督联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相互支持的“大监督”格局。

完善机制,联动社会监督。强化人大财经监督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建立常态化立法、监督议题涉及重要问题、重要事项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有序开放财经监督数智应用系统。

聚力提质增效,实现“四性提升”

完善工作模式,着力提升监督刚性。深化审议意见“清单制”、整改落实“销号制”,以“监督内容清单、问题(建议)清单、审议意见清单”为链条,实现监督工作各环节相贯穿、全流程成闭环。建立健全财经领域法规执法检查工作机制,打造“自查+联动+走访+座谈+整改+跟踪”的“六加”工作模式。以工委联动“1+6”模式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监督。

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提升全面性。修订《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若干规定》,制定《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监督办法》,出台《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

规范行权流程,着力提升全程性。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监督实施办法》,建立起“编制—实施—调整—中期评估—期末总结评价”的全周期和“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市属相关开发园区规划”的全视角监督体系。深化政府预算审查监督,严格实行“三审制”,将绩效理念贯穿于审查监督的全过程。

把准发力重点,着力提升创新性。及时总结归纳实践中好的经验做法,着力培育示范典型,加大推广力度。深度凝练创新主攻方向,将解决影响和制约人大职能作用发挥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履职能力整体提升。深化数字化改革,丰富和创新履职行权方法手段,实现“场景建设—制度重塑—履职创新”螺旋式上升,以数智成果推动人大工作多跨协同、量化闭环、系统集成、规范高效。

猜你喜欢

财经宁波市调研
财经日历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财经阅读时代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
调研
财经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