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石化:助岳西茶业升级 开创乡村振兴新模式

2023-06-28张天雷

社会与公益 2023年5期
关键词:岳西岳西县茶园

张天雷

又是一年春茶季。知名品牌岳西翠兰以全新的面貌,在多个渠道受到了消费者欢迎。清新的茶香,是岳西人与中国石化共同努力的见证。

“说起中石化,岳西人人夸;扶贫三十载,老区变化大……”这是在岳西时常听到的一段顺口溜,生动展现了中国石化与岳西县的殷殷深情。从1990年开始,中国石化就承担了岳西县的对口帮扶工作。32年间,从路桥到车间,从校舍到田间,在岳西县内处处能看到中国石化的印记。

2021年5月,中国石化党组宣传部赴岳西接续帮扶,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首批挂职干部,围绕中国石化提出的“一县一链”产业帮扶计划——即针对性地协助每个帮扶县打造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品质农业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积极探索以岳西茶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石化模式”。

为岳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境内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千米以上高峰69座,最高海拔1755米,是名副其实的“云中之城”。光照充足、降雨充沛、气候温润的优越地理环境特征,造就了岳西茶叶独特优良的品质。

岳西产茶历史极为悠久。史料记载,始于秦汉,兴于唐宋。岳西境内的舒州罗源场是宋朝榷茶制度下设立的六榷货务十三山场之一,同时也是宋代官茶交易中心之一。自古以来,茶叶就是岳西的主要产业。

新中国成立后,岳西茶叶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如今市场上广为人知的岳西翠兰,创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茶叶自然舒展,色泽翠绿,形似兰花,故命名为翠兰。经开水冲泡后,舒展匀整,清香持久,汤色浅绿明亮,乃茶中之上品。

虽然岳西翠兰的品质一流,但在现代化产业发展中仍面临一些瓶颈:首先是产业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岳西县茶叶加工企业有573家,但大多是小作坊式加工厂,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其次是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茶园管理较为粗放,茶叶生产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不足,茶叶品种比较单一。此外,品牌建设及推广也较为欠缺,导致岳西翠兰在全国茶叶市场中的品牌影响力较弱。

针对岳西县茶叶产业“散、小、乱”的现状,中国石化充分发挥品牌、平台和渠道优势,在当地政府政策支持下,以安徽皖岳投资集团和黄山徽畅实业有限公司为主体,于2021年9月组建集生产加工、品牌营销、茶旅融合、科技服务、经营开发于一体的大型茶叶龙头企业——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此之后,通过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统筹整合岳西茶产业优质资源,带动全县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投入专项经费提升茶叶品质

“岳西茶叶要想做大做强,最根本的是要统一链条、统一标准、统一品牌。”这句话背后凝聚了岳西人走遍无数条山路、召开无数次会议以及无数次尝试的辛勤努力。

如今,在中石化的积极推动下,岳西找到了适合的发展模式。目前已确定合作茶企12家,覆盖全县1.2万亩茶园,优化升级5家茶叶生产加工厂,推动岳西翠兰实现集约化生产;在茶叶品牌整合上,以专业视角策划“罗源场”岳西翠兰品牌,同时挖掘“山中春信”,“宋十三山场”,“高山奉之”等产品的深厚历史底蕴;在茶叶产业整合上,推动筹建“岳西翠兰茶叶产业园”,通过“三产融合”,帶动茶叶产业步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除了公司化运作,在茶叶质量上,中国石化更是通过自身优势,助岳西人在茶叶品质上深耕细作。在他们看来,既然做茶,就要做好茶,而怎么才能做出好茶,归根到底就要回到山里,回到源头。为确保茶叶种植质量,中国石化投入专项经费,协助建设茶叶有机肥料加工厂,以岳西特有的桑枝木耳废弃菌棒和茭白杆、秸秆等为原料进行深度加工,为全县茶园提供有机肥料。此举不仅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问题,还能保护土壤活性,提升岳西翠兰茶叶的品质。

目前,全县已累计使用秸秆500吨,开展覆盖茶园试点500多亩。2022年计划实施茶园覆盖试点1万亩,探索出了一条秸秆综合利用新出路,实现了秸秆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赢局面。

猜你喜欢

岳西岳西县茶园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岳西高腔的发展历史述略
湄潭茶园
一道大学生数学竞赛题的另证、推广、类比
推动岳西县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探究
茶园观色
岳西炒青记
岳西县拖拉机变型运输机监管现状及对策建议
用生态文明铺就发展之路——访安徽省岳西县环境保护局局长程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