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用药的规律研究

2023-06-27黄登霞张春和温瞿华肖子浩段海萍杨毅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3年3期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黄登霞 张春和 温瞿华 肖子浩 段海萍 杨毅坚

【摘 要】

目的:探討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医学文献数据库四大数据库内,建库以来至2021年8月期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内服方剂相关的中医文献。结果:共筛选到方剂139首,涉及药物244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当归、甘草、红花、川芎、延胡索、白芍、柴胡、黄芪、桃仁、赤芍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然后依次为心、脾、肺、胃经等;常用药对有“甘草、当归”“延胡索、当归”“红花、甘草”“红花、桃仁”“红花、当归”等;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提取出2种不同的核心组合各6组,共12组,并挖掘出潜在新方4首。结论: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总结,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数据挖掘;用药规律;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06-0085-06

Research on the Law of Medication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Based on the

Auxiliary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HUANG Dengxia1 ZHANG Chunhe1 WEN quhua1 XIAO Zihao2 DUAN Haiping1 YANG Yijian1*

1.Yun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021,China;

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 550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scription and medication la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Methods By collecting the Chinese knowledge network, Wanfang database, VIP database and 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oral formul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 to August 2021. Results A total of 139 prescriptions were screened, involving 244 flavors of drugs. Among them, the drugs used more frequently were Angelica sinensis, licorice, safflower, Ligusticum chuanxiong, corydalis Corydalis, white peony, bupleurum,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peach kernel, red peony and so on; The main drug properties are warm, cold and flat; The medicine mainly tastes bitter, pungent and sweet; The meridians are mainly liver meridians, followed by heart, spleen, lung and stomach meridians; Commonly used drugs include “licorice, angelica”, “Corydalis, angelica”, “safflower, licorice”,“safflower, peach kernel”, “safflower, angelica” and so on; Through complex system entropy cluster analysis, two different core combinations were extracted, 6 groups in each group, a total of 12 groups, and 4 potential new prescriptions were excavated. Conclusion Through the method of data mining, the medication law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o guide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Keywords:

Postherpetic Neuralgia; Data Mining; Medication La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是一种皮损以红斑、水疱、丘疱疹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伴有神经痛为主的病毒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患者神经痛≥90天,由疱疹病毒3型再激活后所引起的症状[2],临床上以顽固性、持续性疼痛为主要表现,老年人最为常见[3]。HZ患者发生PHN发病率约占9%~34%,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50岁以下发生PHN仅占2%,50岁以上的患者为20%,80岁以上的患者则高达35%,PHN越来越困扰着中老年人群[4]。

西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营养神经、缓解疼痛为主,许小蕊[5]选取60例PHN患者,两组均口服加巴喷丁,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使用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连续治疗6天,患者疼痛明显改善,睡眠治疗提高,最后得出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3.33%和73.33%。尤兴正[6]将80例PHN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予卡马西平和普瑞巴林,最后得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5%和82.5%。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运用中医药内服联合特有的外治疗法,在治疗PHN上发挥着独特的优势。王鹏等[7]将PHN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中医内服联合穴位埋线,对照1组予中药内服,对照2组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1个月后得出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66.7%和6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内服中药更是具有独特地位,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体征,因人因症施治,取得显著疗效,成为PHN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新药课题组根据当前数据分析新趋势,创建了新兴平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该数据分析软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因此,笔者通过收集、总结建库以来至2021年8月期间发表在四大数据库内中药内服方剂治疗PHN的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PHN的用药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PHN的用药选择提供理论数据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剂来源 通过收集四大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医学文献数据库)内,建库以来至2021年8月期间治疗PHN中药内服方剂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蛇串疮”“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领域下进行检索,按照纳排标准,精准筛选后进行中药内服方剂的总结。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PHN采用中医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文献;治疗PHN的临床病案;治疗PHN临床经验总结类文献。

1.2.2 排除标准 处方用药重复的文献;PHN合并其他疾病的文献;未使用中医内服方剂的文献;方药记录不全的文献;仅有方剂名称,未记载具体方药的文献。

1.3 药物名称规范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8](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版本为2020年版,将部分药物规范化,例如“玄胡”规范为“延胡索”;“枸杞”规范为“枸杞子”等。

1.4 數据录入 将筛选得到的处方方药登记在Excel表格,由其他同组研究人员进行核对,将核对后的处方方药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入“临床采集”入口,添加处方方药信息,建立数据库;再进入“统计报表系统”“基本信息统计”入口,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数据筛选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后,最后得到139篇符合相关规定的文献,提取139条中药内服处方,涉及的药味244味,累积使用频次2415次;药性主要以温、寒、平性为主,总频次共出现1815次;药味累计出现2045次,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归经累计出现2963次。

2.2 药物使用频次统计 对处方中涉及的244味药物进行用药频次统计,药味累计使用频次2445次,其中有21味药物使用药物频次>15次,共计使用848次,当归、甘草、红花、川芎、延胡索、白芍、柴胡、黄芪、桃仁、赤芍十味药使用频次位于前10(如图1所示)。

2.2 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处方分析得出药物性味温性为主,累计出现708次,其次为寒性和平性,分别出现590次和428次,药性总频次达1815次(如图2所示);药味总频次2045次,以苦、辛、甘为主,苦味累计出现710次,辛味累计出现668次,甘味累计出现544次(如图3所示);药物归经为肝、心、脾、肺、胃经,肝、心、脾经分别出现786、591和566次,归经总频次累计2963次(如图4所示)。

2.3 药物组方规律 设置支持度18,置信度0.8,选择分析软件系统中的“用药模式”,点击入口,得到药对共55组,涉及药物共11味(详见表1);再选择“规则分析”,得到关联药组10组(详见表2);常用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图(详见图5所示)。

2.4 药物组合 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处方,共提取出2种不同的核心组合各6组(详见表3);在此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潜在新方共4个(详见表4)。

3 讨论

本次研究利用互联网新兴软件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共筛选得到139首方剂,涉及药物244味,分析得出药物的信息包括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用药模式、规则分析、关联展示、核心组合、新方组合),分析并得出治疗PHN药物用药规律。

通过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得出有21味药物的使用频次>15,当归、甘草、红花、川芎、延胡索分别位于前5位,以上药物均具有止痛的功效。当归,最开始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一书,又被称为干归,列属中品,具有补血活血、散寒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9]表明,藁本内醋、丁稀基苯酞、阿魏酸等成分为当归内所含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抗菌的作用[10]。甘草,最开始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一书,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平喘、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11]表明,甘草特有的甘草酸、甘草苷等成分,可以发挥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红花,最早记载于《本草图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消癥、通利血脉、化滞消斑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12]显示,红花含有黄酮、亚精胺、木脂素等成分,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川芎,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又称之为芎穹、西芎、抚芎等,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通滞、祛风通络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13]研究表明,川芎含有苯酞及其二聚体、有机酸和神经酰胺等成分,可以改善血流、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作用。延胡索,最早记载于《本草原始》一书,别名元胡,延胡,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14]表明,延胡索所含有的延胡索醇、延胡索碱等成分,具有镇静、镇痛、麻醉的作用,尤其适用于慢性、持续性钝痛。PHN患者多年老体虚,并且疼痛明显,临床上多使用补虚类药、活血化瘀类药为主,当归、甘草二者皆属于补虚类药物,当归偏于补血,甘草偏于补阴;红花、当归、延胡索均属活血化瘀类药物,其中川芎、延胡索擅长活血止痛,红花擅长活血调经;诸药通过调节患者免疫,改善其血液流速,减轻患者疼痛,缓解并治疗PHN,对临床中医医师治疗PHN的单味中药选择具有指导与参考意义。

通过分析使用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得出,药性以温、寒、平为主,温性(708次),寒性(590次),平性(428次);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苦味(710次),辛味(668次),甘味(544次);归经累计2963次,依次为肝、心、脾、肺、胃经,肝经、心经和脾经分别出现786次、591次和566次。在带状疱疹早期的治疗中,临床上多应用寒凉类药物清泻肝火、清泻火毒,然而过用寒凉药物会导致PHN期出现津液耗伤,脾胃损伤等现象,因此在治疗PHN多佐用温类药物;刘河间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倡导“火热论”,主张“六气皆从火化”,寒凉类药物被其大量运用于临床,被称为寒凉派代表人,但其在治疗上同时注重伍佐温类药物,以防伤正[15]。苦味,五脏属肝,在体合筋。卢明[16]认为本病病位在少阳经,多因运行不流畅,阻滞经脉,导致经脉不通,不通则通;又认为肝体为阴,常不足,肝陰血亏虚,血虚筋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最后导致疾病的发生。侯志庄[17]认为气滞血瘀,气血不和,壅滞不通是PHN的基本病机,导致筋脉失养,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最后发展成PHN,因此多选用苦味药,从肝经论治,为治病之本。

通过设置支持度18,置信度0.8分析药物的组方规律,得到常用药对、关联药对分别为55组、10组,其中常用的药对为“延胡索-当归”“红花-甘草”“红花-桃仁”,延胡索专治一身上下之诸痛,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之血滞;当归擅长补血活血,为补血药中的圣药;延胡索与当归二者配伍尤其适宜气滞血瘀血虚的妇女及老年患者;红花具有活血止痛之效,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甘草具有和中缓急止痛,两药配伍止痛效果更佳;桃仁、红花作为活血化瘀最常用的药对,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李克绍先生认为二者“濡润行散,善于活血通络”,相须配伍可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18]。药物组方以“延胡索、红花、赤芍、川芎”为核心,延胡索为中心的药对以行气、止痛为主,红花为中心的药对以活血、化瘀为主,赤芍为中心的药对以活血、祛瘀、止痛为主,川芎为中心的药对以通络、止痛为主,以上药物组方均体现了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的治疗方法。置信度>0.9的药物分别是“桃仁-甘草-红花”“桃仁-红花”“川芎-桃仁-红花”“当归-桃仁-红花”,通过上述药物,我们分析得出治疗PHN的方剂与桃红四物汤最为接近,桃红四物汤作为活血化瘀常用方,具有养血、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痛经、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的治疗。通过网络视图,我们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到各个常用药物例如红花、延胡索、当归、甘草等药物之间的组方规律,为临床PHN中药药对的选择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通过聚类分析得到12个核心组合、4个治疗PHN潜在新方。核心组合主要包括“全蝎-蜈蚣-玄胡”“黄芩-龙胆草-栀子”“桃仁-赤芍-丁香”等,体现了搜风通络,化瘀活血止痛,清利肝胆湿热的治疗原则。潜在新方主要为“全蝎-蜈蚣-玄胡-僵蚕”“黄芩-龙胆草-栀子-川芎-大青叶”“生地黄-乳香-茯苓-没药”“黄芪-柴胡-地龙-泽泻”。方1使用虫类药为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全蝎具有抗菌、镇痛抗炎、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作用[19],蜈蚣具有抗菌、调节免疫、镇痛抗炎等作用[20],僵蚕具有抗惊厥、抗凝、抗血栓等作用[21]。朱燕[22]选取50例PHN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西药联合中药益气活血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虫类药,最后得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疼痛明显减轻。通过借助虫类药物擅长走窜的特性,方1治疗PHN可以发挥更好的通络止痛止痉作用。方2、方4可视为龙胆泻肝汤加减,吴欧等[23]将80例PHN患者分成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龙胆泻肝汤合并温针灸,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一定疗程治疗后,得出观察组明显优于治疗组的结论,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5%。因此,通过清泻肝胆之火、清利肝胆湿热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治疗肝胆湿热型PHN。方3由生地黄、茯苓、乳香、没药组成,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生地黄具有增强免疫、抑菌等作用[24];茯苓具有抗炎抗病毒,保护神经的作用[25];乳香没药为临床活血化瘀常用药对,《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载道:“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痛,肢体关节诸痛皆能治之。”该方具有增强免疫力、镇痛抗病毒的作用,可应用于治疗PHN。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不同症状、不同证型,针对性的选择用药,发挥更佳的临床疗效。

通过本次数据的收集与研究,得出了自建库以来至2021年8月各大数据库治疗PHN的临床用药规律,其中当归、甘草、红花、川芎、延胡索、白芍、柴胡、黄芪、桃仁、赤芍十味药物使用频次位于前10,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寒性和平性,药味以苦味为主,其次为辛、甘,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心、脾、肺、胃经,提取出2种不同的核心组合各6组,并挖掘出潜在新方4首,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可以为临床医师治疗PHN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也可以为临床医师治疗PHN的方剂选择提供新思路,还可以为临床新药的研发提供着力点。本次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收集的文献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文章与一般质量文章混杂。二是样本内容不全面,有众多手写稿及未录用在四大数据库相关的文章难以收集。

参考文献

[1]周冬梅,陈维文.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2014年修订版)[J].中医杂志,2015,56(13):1163-1168.

[2]OROAB E,NNPB E,OLVC,et al. A clinical case of botulinum toxin use in postherpetic neuralgia[J]. Toxicon,2021,190(S1):54-55.

[3]周世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4):204-206.

[4]OPSTELTEN W,VAN WIJCK A J,VAN ESSEN G A,et al. The PINE study: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a randomised comparison of epidural injection of local anaesthetics and steroids versus care-as-usual to prevent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the elderly [ISRCTN32866390][J]. BMC Anesthesiology,2004,4(1):2.

[5]许小蕊,赵洋洋,马文宇.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浆β-内啡肽与P物质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报,2021,36(12):1588-1592.

[6]尤兴正.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1):89-91.

[7]王鵬,胡凤鸣,邱礼国,等.穴位埋线联合自拟疏肝活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证)24例[J].江西中医药,2021,52(9):52-54.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088.

[9]安静. 当归提取物中不同组分配伍的协同抗炎、抗氧化作用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0]陈淑群.当归的药理研究与其归经功效关系的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0):14-15.

[11]李冀,李想,曹明明,等.甘草药理作用及药对配伍比例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53(7):83-87.

[12]邵礼梅,许世伟,苏玉娟.红花药物分析、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7,34(2):123-125.

[13]韩炜.川芎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7,19(9):1341-1349.

[14]王红,田明,王淼,等.延胡索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0,38(6):108-111.

[15]王云辉,于河,郑子安,等.浅析温病初起辛温与寒凉配伍应用的发展规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5):357-361.

[16]卢明. 从肝论治带状疱疹后遣神经痛[N]. 农村医药报(汉),2007-05-29(005).

[17]侯志庄.温经汤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3):96-98.

[18]胡志强,侯书伟.浅析《医林改错》中桃仁红花的运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5):33.

[19]杨志欣,汲丽丽,刘慧,等.全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20,18(9):1523-1529.

[20]吴福林,周柏松,董庆海,等.中药蜈蚣的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18,40(1):69-76.

[21]王巧宇,刘莹,申金田,等.基于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僵蚕息风止痉作用机制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31(5):426-430,437.

[22]朱燕,孔秀琼,杨宏海,等.益气活血方加虫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0,35(4):502-505.

[23]吴鸥,刘益明,田艳会,等.温针灸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11):101-104.

[24]陈金鹏,张克霞,刘毅,等.地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1,52(6):1772-1784.

[25]杜晓妍,吴娇.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1,38(5):496-500.

(收稿日期:2022-07-04 编辑:徐 雯)

猜你喜欢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基于并行计算的大数据挖掘在电网中的应用
普瑞巴林胶囊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基于数据挖掘的龙华医院风湿科治疗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与特色分析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一种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挖掘云服务及应用
基于GPGPU的离散数据挖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