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华佗五禽戏中鹿戏的来源

2023-06-27李莹秋黄怡然刘志丹夏晶李文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华佗道教术式

李莹秋 黄怡然 刘志丹 夏晶 李文迅

【摘 要】

梳理华佗五禽戏形成之前的仿生术式发现,仿鹿的术式鲜有提及和记载,鹿戏可能是华佗唯一首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法、逻辑推理法,探讨华佗五禽戏中鹿戏的来源。认为华佗五禽戏鹿戏是在汉代的时代背景及道教思想影响下形成,虽然名称上与“复鹿”有联系,但其动作可能只起源于《引书》中的“虎顾”术式,而华佗五禽戏鹿戏是根据六禽戏“鸱视”创建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关键词】

华佗;五禽戏;鹿戏;导引

【中图分类号】R2-0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07-0001-03

A Humble Opinion on the Origination of Hua Tuos Wuqinxi-Luxi

LI Yingqiu HUANG Yiran LIU Zhidan XI Jing LI Wenxun*

Schoo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By reviewing the bionic techniques before the formation of Hua Tuos Wuqinxi, it is found that the deer imitation technique is rarely mentioned and recorded, and the Luxi may be the only one that Hua Tuo created. Us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reason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rigin of Luxi in Huatuo Wuqinxi. It is believed that Hua Tuos Wuqinxi-Luxi was form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influence of Taoism. Although the name is related to “Fu Lu”, its movements may only originate from the “Hu Gu” technique in “Yin Shu”; It is inappropriate to argue that Hua Tuos Wuqinxi-Luxi was created based on Liuqinxis “Chi Shi”.

Keywords:

Hua Tuo; Wu Qin Xi; Lu Xi; Dao Yin

五禽戲是我国东汉医学家华佗在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下,在仿生类导引术式的基础上结合其自身临床经验,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代表性动作及神态创编的一种古代体育健身疗法[1],是中国古代导引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对华佗五禽戏创编背景分析,结合文献中仿生导引术式和华佗五禽戏鹿戏的练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推敲,以探讨华佗五禽戏鹿戏的来源。

1 华佗五禽戏的发展脉络

五禽戏的起源与导引密切相关,追溯华佗五禽戏的来源,首先要从古代仿生导引术的历史渊源开始。

战国中后期的《庄子·刻意》篇[2]记载:“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其中“熊经”“鸟申”的仿生动作被称为“二禽戏”,是最早记载的仿生导引术式。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四十四式《导引图》[3]中模仿八种动物:熊、鸟、猿、鹞、鹯、龙、鹤、猴;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汉简《引书》[4]中出现“龙登、鹞背、熊经、凫沃、龙兴、蛇垔、虎引”等的记载,刘安《淮南子·精神训》[5]中记载其中包括了熊经、鸟伸、凫浴、蝯躩、鸱视、虎顾六个动作,也被称为六禽戏。可见西汉时期导引术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不仅仿生导引的动作数量有所增加,动作形式也有所丰富和创新,仿生导引术的内容、功能作用、普及程度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

东汉末期,阴阳五行学说盛行,华佗在继承前人导引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以虎、鹿、熊、猿、鸟为原型创编“五禽之戏”。西晋陈寿的《三国志·方技传》[6]中最早记载华佗向弟子吴普传授五禽戏:“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南北朝范晔《后汉书·方术列传》[7]中也有记载:“吴普从佗学,微得其方。魏明帝呼之,使为五禽戏,普以年老,手足不能相及,粗以其法语诸医”。可见此时华佗五禽戏已传播流行,并受到了皇帝的重视。

通过华佗五禽戏形成的脉络可以发现,到东汉时期,除了“鹿”之外,模仿五禽戏中其他动物的导引术已有据可循并广为流传,而鹿戏可能是华佗唯一首创的仿生导引方法。

2 华佗五禽戏鹿戏的来源

2.1 鹿戏的名称来源 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象征着长寿、健康、富贵的瑞兽。鹿的四肢细长、尾巴较短,生性机灵、身体轻盈、四蹄矫健,爱角抵善奔走,其颈部修长且灵活,安静休息时,蜷曲而卧,首尾相接[8]。鹿的寿命较长,《抱朴子》中云:“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古人认为鹿之所以能长寿,是由于善运尾闾从而接通任督二脉之故。

鹿在汉代被奉为神兽,汉代的壁画、绘画、雕刻、诗词中多有鹿的存在。汉朝王宫筑有苑囿并圈围出广大面积的禁猎区域,因鹿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易繁殖驯养的生理特征,是苑囿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如《汉书·食货志》载:“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除易于观赏之外,鹿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其皮、肉、骨、角皆可入药所用,作为医者的华佗,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观察鹿的动作和接触到鹿制药物,鹿戏可能是华佗在长期观察其动作后模仿形成。

东汉末年军阀战乱、瘟疫疾病盛行,在此背景下道教的形成、传播发展迅速,而华佗与道教的关系非常密切。华佗为沛国谯人,早年曾在徐州游学,二地均为道教形成且氛围浓厚的地区,除医术外其本人亦学习道教方术[9]。而鹿的形象尤其受到道教的崇拜,常作为道教中神力的象征和仙人的坐骑。鹿的性情淡然,与道教所追求的清心寡欲、自然无为境界相接近,如《庄子·天地》篇中云:“至德之世,不尚贤;上如标枝,民如野鹿”。华佗在传授吴普五禽戏时,介绍该术之来由[6]也提到“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以求难老”。由此也可见五禽戏导引术的创编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结合人们的图腾崇拜心理,故取意鹿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以此为名。

2.2 鹿戏的文献记载 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的《引书》竹简,据考证约成书于汉文帝时期,其中包含导引术式共计有六十五式,仿生导引术式有“尺汙(蠖)、凫沃、凫栗、龙兴、蛇(垔)、受据、虎引、复鹿、虎偃、甬莫(踊蟆)、度狼、熊经、虎顾、猨行、堂落、鸡信(伸)”十六种动物[4]。而“复鹿”是最早带有“鹿”名称的术式记载,是与华佗五禽戏鹿戏最相近的名称。

关于华佗五禽戏鹿戏的记载,《三国志》《后汉书》中虽记载华佗向弟子吴普传授五禽戏一事,但却只有其名,不见其详。而距离华佗300余年的南朝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记载了五禽戏的具体动作,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神态及特征,每戏由两个动作组成。《太上老君养生诀·五禽第一》中记载也与此基本相同,可以说此术式是当时具有代表性、權威性及普遍认可和习练的五禽戏的术式。

2.3 鹿戏的动作来源 《养性延命录》[10]中记载华佗五禽戏鹿戏的具体动作为:“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伸左右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由于年代相对比较接近,所以学界普遍认同陶本五禽戏的动作可能比较接近华佗创编的五禽戏[1]。故以陶本的记载作为鹿戏动作的蓝本,现根据原文将其稍做解析,其中“距”,通“据”“拒”,有置于、接触之意;“引”为拉、伸之意。可将鹿戏的动作分为两式,第一式: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释为鹿戏,弯腰俯身,两手着地,向左侧旋颈向后看三遍,向右侧旋颈向后看两遍,即左转头-右转头-左转头-右转头-左转头;第二式:伸左右脚,伸缩亦三亦二也。释为弯腰俯身,两手着地如前,两腿交替地向左右侧方伸脚。向左后侧方伸缩三遍,向右后侧方伸缩两遍,即左伸缩腿-右伸缩腿-左伸缩腿-右伸缩腿-左伸缩腿。前文提到《引书》中的“复鹿”动作是否与此相同,学界普遍认为华佗五禽戏术式是以六禽戏为基础发展而来,而六禽戏中并无鹿戏的记载,其与鹿戏有无动作联系,笔者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进行分析。

2.3.1 “复鹿”与鹿戏的动作联系 《引书》中“复鹿”的原文为:“复鹿者,挢两手,负而俯,极之。” [4]“挢”为伸、举起,“负”通“背”,倚靠,原文解释为:复鹿的动作,举起双手,向前俯身到最大限度。其中“负而俯”的动作与鹿戏中向前俯身的动作相似,但根据描述此式应为站式,更强调俯身的动作对腰背部的拉伸训练,与鹿戏以四肢距地为基础的动作对比有较大差异。所以“复鹿”一式不能看作为鹿戏的来源。

2.3.2 “虎顾”与鹿戏的动作联系 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引书》中“虎顾”一式虽名称上与华佗五禽戏鹿戏没有联系,但分析其原文及动作可能与鹿戏有一定联系。《引书》原文中记载“虎雇(顾)以利项尼” [4]意为虎顾是治项、臀疾病的导引。分析鹿戏的四肢距地,左右旋颈、伸缩下肢的动作主要也是以活动颈项、腰臀部肌肉为主,从功效上看两者有很大相似性。虽《引书》中“虎顾”一式没有详细记载具体练法,据考证其与后世《备急千金要方》所载《婆罗门按摩法》中“虎视”一式相近[11]:“两手距地回顾,此乃虎视法,左右同。”这与鹿戏第一式中的“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动作非常相似。而原文中“虎雇(顾)以利项尼”中的尼或释为凥,义同尻,即臀,可见是虎顾还有锻炼臀部肌肉的作用,所以推测《引书》虎顾的术式动作中可能也包含有下肢伸缩的动作。由此可见《引书》“虎顾”与华佗五禽戏鹿戏的功效和动作有较多相似之处,可能是鹿戏术式的动作来源。

2.3.3 “六禽戏”与鹿戏的动作联系 六禽戏是指西汉刘安《淮南子·精神训》中六式仿生术式:“真人之所游,若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凫浴猿躩,熊经鸟伸,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5]学者沈寿考证并设计了其动作套路,此后遂习称六禽戏。沈寿先生认为五禽戏是华佗直接取材于六禽戏,在六禽的基础上削去“凫浴”一式,华佗五禽戏鹿戏是改“鸱视”而成[12]。然而笔者认为此观点是不妥的。

“鸱” 为猛禽鹞鹰的古名,全称鸱鸮,俗称猫头鹰,猫头鹰的颈部灵活可以随意旋转。鸱属鸟类,与鹿的形态、动作差异甚多,且华佗五禽戏中已含有鸟戏,从五禽的选择上由“鸱”直接改为“鹿”的可能性较小。“鸱视”与“鸱顾”同义,都为转颈轮睛的动作,《后汉书》注:“鸱顾,身不动而回顾也。”与华佗同时代的曹丕《典论》中云:“甘陵甘始名善行气,老有少容……后始来,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其中“鸱视狼顾,呼吸吐纳”为导引术式,可见“鸱视”的动作在当时较为流行,主要效仿动物回头看视时身体不动的动作特征,从而锻炼颈项肩背部。转颈的动作虽与鹿戏中相似,但“鸱视”本身不具有弯腰俯身的动作,说明鹿戏与“鸱视”并不相同。而上文已述的“虎顾”式,在六禽戏中也有相同术式,也有学者考证六禽戏中虎顾与虎戏从动作上并无联系[13],所以华佗五禽戏的鹿戏可能取材于六禽戏中虎顾,并非由“鸱视”一式直接转化。

综上所述,华佗五禽戏的鹿戏的名称是在时代历史背景下道教思想影响及图腾崇拜的因素下形成的;《引书》导引术式中“复鹿”在名称上与其有关,但并非鹿戏的来源;华佗五禽戏鹿戏的动作虽无明确记载,以陶本五禽戏动作记载为蓝本进行比较,发现《引书》“虎顾”术式与鹿戏的动作和功效有较大相似性,可能为鹿戏的动作来源;而华佗五禽戏与六禽戏有一定联系,但鹿戏并非直接取材于六禽戏的“鸱视”,由“鸱视”改为鹿戏的观点是不妥切的。

3 结语

从庄子的“二禽戏”到《导引图》《引书》及六禽戏,再到华佗五禽戏的形成,仿生导引的术式内容和动作在不断发展、成熟,而鹿戏是其中特别的存在,在时代社会背景和术式的演化中应运而生。华佗五禽戏在此后传承了近千年,经历了无数次的演变,但鹿戏一直为其原型之一。如今以华佗五禽戏为基础的五禽戏流派分支众多,万变不离其宗,探究华佗五禽戏术式的来源对梳理古代仿生导引术演变的脉络、更新发展现代五禽戏术式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琳.五禽戏术式及功效的历史渊源[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2]战国·庄子.庄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158.

[3]沈寿.西汉帛画《导引图》解析[J].文物,1980(9):70-76.

[4]高大伦.张家山汉简《引书》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1995:112-164.

[5]刘安.淮南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337.

[6]陈寿.三国志下册 [M].长沙:岳麓出版社,1990:643.

[7]范晔,司马彪.后汉书下册[M].长沙:岳麓出版社,1994:801.

[8]汪如锋,柏祖刚.五禽戏仿生文化解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2):66-69.

[9]张鹏飞.论“华佗五禽戏”养生哲理中道家文化的生命情韵[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4):230-232.

[10]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79.

[11]张继.《千金方》中传统导引和外来导引关系探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4):65-66.

[12]沈寿.试论东汉华佗及其所创五禽戏的历史渊源[J].中医药学报,1981(4):26-30.

[13]邓宇飞,程龙引,张雷.华佗五禽戏虎戏来源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6(8):8-10.

(收稿日期:2022-08-05 编辑:刘 斌)

猜你喜欢

华佗道教术式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华佗学医
西夏道教补议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