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早春气候变化特征与早稻早播的气候可行性

2023-06-26卓红秀廖德华谢远玉

江西农业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日照时数赣南早稻

卓红秀,李 建,廖德华,谢远玉

(1.江西省南康区气象局,江西 南康 341400;2.江西省赣县区气象局,江西 赣县 341100;3.江西省赣州市气象局,江西 赣州 341000)

0 引言

早稻是赣南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早稻丰产是保障粮食丰产的基础。水稻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的农作物之一[1-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生长影响的程度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3-7],未来的气候变化有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水稻生育期缩短和产量下降[8-10];而热量资源增加,辐射资源减少,加上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都对优化稻作制度、提高水稻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发出了新的挑战[2]。

气候变化不仅改变了我国气候的时空格局,还进一步引发我国农业气候资源时空格局的显著变化[11]。张卫健等[1]研究发现,气温升高1.5 ℃对我国水稻生产存在着正、负参半的潜在影响,但随着水稻种植制度的调整,尤其是当南方双季稻种植面积下降时,温度升高对我国水稻生产的负面影响将逐步增加。气候变化已导致我国农作物及多熟制种界限北移、安全齐穗与安全成熟期推迟、生长季节延长[12-18]。杨沈斌等[7]研究表明,在不考虑CO2肥效作用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稻的生育期会缩短,产量下降。叶清等[10]研究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江西省水稻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导致双季稻生长期缩短,其营养生长期日数减少最明显,而生殖生长期则延长。艾治勇等[19]研究认为,早稻期间升温和积温明显增加,这可能有利于早稻提前播种而提高其产量。郭瑞鸽等[20]研究发现,江西省1960—2019年早春平均气温、有效积温和早春晴暖天气的发生频率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为了充分利用赣南气候资源,尽量避免早稻“高温逼熟”和晚稻“寒露风”等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达到双季水稻优质高产的目的,本研究根据1981—2021年近41 a赣南早春气候资料,对赣南早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实施早稻早播的气候可行性进行分析,为保障赣南粮食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研究区位于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 ~116°38′之间(图1),地处江西省南部,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气候资源丰富,属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图1 研究区站点分布

气象数据来源于江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包括赣州市17个市(区、县)1981—2021年(每年的1—4月)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本文取17个市(区、县)的平均值进行分析。按照传统种植习惯,江西省采用保温方式育秧早稻的大面积播种期一般始于3月中旬后期[20],因此,本研究在3月15日前采用保温方式播种早稻为早播,以3月1日至4月10日作为早春时段。

运用DPS数据处理软件系统[21],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气温、降水量和日照随时间变化的倾向率。采用Mann-Kendall(M-K)检验方法[22-23]对赣南早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早春的温度变化

2.1.1 气温的变化 由图2a可知,1981—2021年赣南早春平均气温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平均气温增温倾向率为0.6 ℃/10 a,通过了0.001显著性水平检验;近41 a赣南早春平均气温上升了2.5℃。年代际的平均气温也随时间而明显上升,其中1981—1991年期间上升缓慢,1991—2001年出现了跳跃式上升(年代间平均气温提高1.1 ℃),到2010年左右达到最高;早春平均气温距平在1981—2001年只有7 a为正距平(暖年),2001—2021年有15 a为正距平(暖年)。从图2b可知,赣南早春增温主要从2001年开始,经M-K检验可知,2001年出现了明显增温的突变。

图2 1981—2021年赣南早春的平均气温变化(a)和M-K检验(b)

2.1.2 各界限温度的变化 由图3可知,1981—2021年稳定通过8、10 ℃的初日整体提前的趋势非常明显,8、10 ℃初日变化倾向率均为-5.4 d/10 a,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稳定通过15 ℃初日的变化也呈提前趋势,但趋势不明显。1981—2021年赣南稳定通过8 ℃的平均初日为2月22日;稳定通过10 ℃的平均初日为3月9日;稳定通过15 ℃的平均初日为4月2日。

图3 1981—2021年赣南稳定通过8、10、15 ℃初日的变化

2.2 早春的降水量变化

由图4a可知,1981—2021年赣南早春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但整体呈明显减少的趋势。降水量变化倾向率为-25.8 mm/10 a,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检验。1981—2000年期间降水量大多为正距平,2001—2021年期间只有3 a为正距平。经M-K检验可知,1999年出现了降水量明显减少的突变(图4b)。

图4 1981—2021年赣南早春的降水量变化(a)和M-K检验(b)

2.3 早春的日照时数变化

由图5a可知,1981—2021年赣南早春的日照时数整体呈上升的趋势,日照时数增多倾向率为11.9 h/10 a,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1981—1990年期间的日照时数正距平较少,1991年开始,日照时数以正距平为主。经M-K检验可知,日照时数增多主要从1991年开始,1994年出现了日照时数明显增多的突变(图5b)。

图5 1981—2021年赣南早春的日照时数变化(a)和M-K检验(b)

2.4 赣南早稻早播的可行性分析

2.4.1 温度 由图2和图3可知,1981—2021年赣南稳定通过8、10 ℃初日以及早春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早春气候变暖有利早稻早播。从表1可知,赣南稳定通过8 ℃初日的最早日期是1月15日,最晚初日是3月20日,最晚初日和最早初日相关64 d;稳定通过10 ℃初日最早是1月20日,最晚是3月30日,最晚和最早相差69 d;稳定通过15 ℃初日最早是3月12日,最晚为4月16日,最晚和最早相差35 d,说明赣南早春气温年际变化较大。

表1 1981—2021年赣南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初日

由图6可知,3月上旬有50%年份旬的平均气温在12 ℃以下,表明3月上旬出现春寒的风险较大;而3月中旬有93%年份的旬平均气温在12 ℃以上,说明3月中旬出现春寒的风险较小,这个时段适宜早稻播种育秧。

图6 1981—2021年赣南3月上、中旬平均气温的变化

生产上一般以日平均气温≥8 ℃,80%保证率的初日作为早稻栽培适宜播种期[24];郭瑞鸽等[20]则把8 ℃定为保温育秧的下限温度。赣南稳定通过8、15 ℃初日的平均间隔日数是35 d,若按早稻秧龄30 d计算[24],将会出现老秧移栽现象,且移栽后出现“倒春寒”(气温≤15 ℃)的风险较大,因此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 ℃的平均初日不宜作为早稻早播日期。由表1可见,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 ℃,80%保证率的初日是3月10日;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 ℃,80%保证率的初日为4月9日之间的平均间隔日数为30 d,符合早稻移栽秧龄的要求,因此可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 ℃,80%保证率的初日作为赣南早稻早播的适宜日期。

2.4.2 降水量与日照时数 近41 a 赣南早春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图4)。若按插秧季节连续3 旬总降水量<130 mm,视为插秧用水不足[25]。由图7 可知,1981—2021 年3 月上旬至3 月下旬总降水量≥130 mm的年份约占70%,3 月中旬到4 月上旬总降水量≥130 mm的年份约占78%;可见赣南早春降水量除部分年份外均可满足早播插秧用水的要求。

图7 1981—2021年赣南不同插秧季降水量的变化

1981—2021年赣南早春的日照时数整体呈增多趋势,早春的平均日照时数为95.3 h(图5),说明气候变化背景下赣南早春日照增多对早稻秧苗生长有利。

因此,赣南实施早稻早播的气候条件是可行的。

3 结论与讨论

赣南早春平均气温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增温倾向率为0.6 ℃/10 a,增温主要从2000年开始,且在2001年出现了明显增温的突变;1981—2000年早春平均气温以负距平为主,2001—2021年大部分年份为正距平。1981—2021年稳定通过≥8、10 ℃的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8、10 ℃初日变化倾向率均为-5.4 d/10 a;稳定通过≥15 ℃的初日也呈提前趋势,但变化不明显。

赣南早春降水量的变化波动较大,但整体呈明显减少趋势,降水量减少倾向率为-25.8 mm/10 a。1981—2000年降水量多为正距平,2001—2021年大多年份为负距平。1999年出现了降水量明显减少的突变。赣南早春的日照时数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日照时数增多倾向率为11.9 h/10 a。1981—1990年期间的日照时数以负距平居多;1991年以后日照时数以正距平为主,1994年出现了日照时数明显增多的突变。

从赣南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10、15 ℃初日均提前、早春温度升高、降水量减少但仍能满足插秧用水需求以及日照增多等研究结论,说明赣南实施早稻早播的气候条件是可行的。

据研究表明,江西省早稻“高温逼熟”灾害一般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26],且有提前发生的趋势[27],高温逼熟主要影响早稻灌浆成熟[28];而双季晚稻“寒露风”出现的平均日期是9月底,最早可出现在9月上旬,主要影响双季晚稻抽穗扬花[29]。根据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15 ℃,80%保证率的初日间隔日数以及赣南早春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综合分析可知,赣南早稻早播适宜日期为3月10日左右,具体早播日期为3月6日—3月15日,比传统种植方式的播种期可提前10 d左右,此结论与吕伟生等[30]关于江西双季早稻安全播种期提前的研究结论一致,为了减少和避免春季低温阴雨的影响,建议早稻早播时间应安排在3月5日以后。

实施早稻早播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延长双季水稻生育期,还可减少或避免早稻“高温逼熟”和晚稻“寒露风”的影响,是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栽培技术。适当早播早插能有效缓解移栽时造成的秧苗损伤,促进低节位分蘖,有利于攻大穗和高产[31-32]。本研究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15 ℃初日来推算早稻早播的适宜日期,因而生产中还应注意部分年份的早春气候条件不能满足早播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实施早播应根据当年当地气象预报情况做出合理安排,以减少或尽量避免早稻早播带来的低温冷害风险。

猜你喜欢

日照时数赣南早稻
福州市近70年日照变化趋势分析
早稻迎丰收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1961~2020年曲麻莱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1980年~2017年大冶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