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3-06-26赵军鹏

学周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动态生成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赵军鹏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动态生成性课堂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应试,对于知识点生成和应用关注较少,这样就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受到影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遵循课改精神,根据课堂教学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特点,积极打造动态生成性课堂,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再论述构建高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动态生成;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0-012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40

动态生成性课堂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型教学形式,它要求课堂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前预设,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设计,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开放性和多维性的特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愉悦感。尤其是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更严格,不仅要教授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深入挖掘语文文化和语文素养,灵活驾驭课堂。所以,高中語文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互动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应试思想阻碍教学发展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语文成绩高度关注,认为学生只要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就可以了,至于是否受到情感教育和价值引导都不重要。所以,教师就会向学生布置大量的语文作业,不仅给学生带来学习负担和压力,还使得学生不会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还有些语文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总是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另外,由于应试思想的存在,还使得新课程改革受到一定的影响,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精神的领悟不彻底,仍然沿用固有的教学形式,容易误导学生,阻碍学生思维发散,学生的知识体系难以形成。

(二)师生双向互动流于形式

课堂互动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是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渠道。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互动应该是双向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但是在实际上,教师把控着课堂,与学生的互动时间和互动频率少之又少,有时候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甚至不进行师生互动,使得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度下降,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还有些教师在互动的时候只提问优等生,因为优等生能够很快回答出问题,不会耽误课堂时间,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则成了旁观者。教师不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导致学生遇到问题也没有机会提问,最终遗漏的知识点越来越多。

(三)缺少科学有效课堂评价

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有的教师能够认识到评价的意义,而有的教师则忽视评价的作用。从整体上来说,语文课堂评价的效果并不理想,亟待改进。部分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只看重最终成绩,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程度、思想品行等都漠不关心,导致课堂评价出现片面化和低效化的现象,评价的覆盖面和公平性都存在问题。另外,教师在评价的时候没有考虑课堂生成,只是按照固定的模式点评学生,缺乏新意和生机,使很多语文知识都没有得到巩固和延伸,无形之中浪费了课堂资源。学生不懂得评价后的反思,在以后的学习中仍然我行我素,评价的激励性没有得到体现。

二、构建高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精心策划预设,期待精彩生成

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前提,在构建动态生成性课堂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具有不拘一格的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进行课前预设,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教师在预设的过程中也要意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总会发生一些意外或出现一些“不速之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课前预设,而是要对预设进行灵活应用和巧妙应对,结合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情况,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及时调整与优化,使课堂教学可以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策划预设时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只有对教材产生了深入的理解,才能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比如,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为了让学生领会诗词豪迈壮阔的意境和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教师做的课前预设是利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头画面进行课堂导入,当学生看到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感受更多的是长江的波澜壮阔与气势磅礴,而无法与诗词的深层内涵联系起来,导致课堂出现了“冷场”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将画面与诗词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相联系,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并联系自身实际展开联想,体会歌词和诗词所描绘的共同意境,使学生体味到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更深刻地感受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通过对预设的灵活处理,实现了预设向生成的转化,降低了语文教学的难度,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优化课堂导入,生成学习欲望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有曲调先有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学生生成学习欲望的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求出发,对课堂导入进行精心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开启学生的智慧,从而达到“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的教学效果。

课堂导入的形式有很多种,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是教师应用频率最高的方法,它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改变了传统口口相传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视听体验,使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或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成。比如,在教学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建筑和建筑文化,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一些中国的古建筑图片,在课堂导入时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呈现出来,学生在观看中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美,感受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学习的欲望。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促进情感的生成。面对学习压力较大的高中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导入法启迪学生的心灵。比如,在教学曹操的《短歌行》时,教师可以用林俊杰演唱的歌曲《曹操》作为课堂导入,用熟悉的歌词和富有动感的音乐旋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可以以轻松、愉悦的心态融入诗词学习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取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比如,在进行《故都的秋》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从网络中搜集家乡秋天的图片,在课堂教学时,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展示,并以此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对故都的秋产生好奇,刺激学生学习欲望的生成。

(三)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思维

学贵有疑,疑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一切教学活动都以教师的“教”为核心。而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习惯将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不善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得學生在语文课堂中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对教师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缺乏主动质疑的意识和习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生成。为此,教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质疑问难,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学生的质疑是构建动态生成性课堂的必要条件,而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氛围,尽量减少对学生的干预,倡导思维自由、言论自由,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体验的生成。比如,在教学鲁迅的《祝福》时,很多学生对这篇文章的题目产生了质疑,他们认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祥林嫂的故事,应当用“祥林嫂”为题。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要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可以让学生从课文的主题进行思考,也可以从“祝福”在小说中的作用进行思考,从而改变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意识到祥林嫂只是当时穷困劳动妇女的代表,文章写作的主要意图是用祥林嫂的悲惨人生映射当时封建统治的黑暗以及人民的悲惨命运,所以用“祝福”为题更具有深意。通过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认知。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之间有意地制造矛盾和悬念,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用问题的生成促进学生思维的完善。

(四)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动态生成

“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在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是动态生成性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渐趋成熟,对外界事物具有自己的理解,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动力的生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当在教学中遇到具有争议的问题、答案开放性的问题或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更多新的想法,收获更多新的知识,设身处地地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雷雨》教学中,人物分析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了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各小组结合自己小组成员的偏好,从周朴园、繁漪、周萍、鲁侍萍、周冲、鲁大海、鲁贵、四凤这些人物中挑选一个进行讨论和探究,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言机会,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畅谈自己的看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维交锋,最终达成共识,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真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激励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当学生陷入思维困境时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当学生生成创新性的想法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展示和评价的环节,让各小组之间相互点评。对于本小组阐述不完善的地方,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在其他小组展示完毕后,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生成更多新的问题,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五)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习动态

语文课堂评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能够展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师生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学生能够从课堂评价中找到自己的缺点,然后有目的地进行改进和调整,使自身获得健康成长的动力。但是,在动态生成性课堂上,语文教师的评价效果并不理想,限制了语文育人功能的发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使学生彻底摆脱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深入。

为了使语文学习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语文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应该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水平、心理状态等,做出针对性的评价,记录下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瞬间,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强化学习动机。对于能够在课堂上自主生成知识的学生,教师应该将其树立为榜样,发挥先进带后进的作用,以点带面,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活跃起来,形成浓郁的班级氛围。语文教师需要将分层评价、情感评价、即时评价、学生自评、赏识评价等融合起来,在不同的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使学生的成长呈良性发展态势。在动态评价的时候,语文教师还要注重语言艺术,改变机械的评价语言,给学生创造更多上进的机会。以前教师评价总是沿用“你回答得很好”“有进步,继续努力”“你再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别的答案”这样的话语,学生已经感到厌烦。如今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评价,或者适当应用网络流行语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唤醒学生的心灵,使评价充满趣味和活力,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动态生成性课堂的实施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枯燥的现象,让高中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互动,能够进行智慧的抉择。在日常工作中,语文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不断完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使语文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之中。还要精心策划弹性教学方案,将有形的预设置于无形的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激扬飞跃,涌现出创造性和能动性,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冯宝容.让“动态生成”为高中语文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J].考试周刊,2011(84).

[2] 李思衡.高中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5(5).

[责任编辑 张宏丽]

猜你喜欢

动态生成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