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探究

2023-06-26高桂云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水平课程改革

【摘要】“双高计划”就是建设[1]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课程改革是“双高计划”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就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内容进行浅显探究。

【关键词】“双高计划”  高水平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6-0157-03

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的建设,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高职院校课程怎样将职业教育的特点呈现出来?课程改革尤为重要。课程改革主要包括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课程改革的内容两方面。

一、课程改革的方向

将课程对应职业岗位上的工作任务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属于工作任务驱动型的课程,工作任务驱动型课程的灵活性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技术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教学需载体整体性的过程学习,载体整体性学习课程是驱动性质的课程,与多个项目相关。项目驱动型课程完成项目后会产生成果,这样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养成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并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了完整的项目工作过程,凸显了高职院校课程职业教育的特色[2]。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应该结合课程教学的[3]实际情况,最大程度运用课程的教学优势,提升教学质量,不但能提升学生的技巧,还能使其掌握较强的理论知识,综合素质也得到发展,为以后的工作夯实基础。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整体改革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如果课程内容设计得不合理,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实际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选取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也能为设立教学目标做好铺垫。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习惯,才能掌控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可以从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综合素质方面进行“观察、提问和讨论”来掌握学生的情况,从而为课程内容的改革提供依据。再按照不同课程的具体学习要求,整合相关内容,使课程内容既能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4],又能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1.课程内容源于企业案例、创建校企合作课堂

在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企业案例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不但不能与企业的真实情况背离,又要引导学生加强成果认知,获得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校企合作课堂为教师、学生和企业导师经常进行线上或线下互动提供平台,能够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这种多元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5]的提升和終身的发展。

2.将“1+X”证书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实现育训融合

在课程改革时,课程内容要与技能等级认定相结合,将“1+X”证书融入到课程内部,并灵活运用,进行 “1+X”技能证书的培训,为学生考取相关“X”证书奠定基础,“X”证书认证考试成绩可以代替校内相关课程成绩,实现人才育训。

3.将“工匠精神”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

按照“双高计划”背景中对人才的需求,应当着重塑造技术性的人才,并弘扬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改革,并以此为前提,将这种精神与实际教学融合在一起,并在课堂上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从而优化学习环境,培养技能高超的学生。

4.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

高职院校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了“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将再制造引入实践训练,并融入新规范、新技术和新工艺。将多种课程的知识融入到真实的教学中,并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让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来促进理论的创新,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

1.实行全过程多角度评价

通过多层次、多维度和多主体综合评价,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教师应创新多种评价形式,如生产管理评价、企业和学校相互评价、企业导师评价等多种手段,应让其相互融合,不断提升技术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责任。

传统的考核与评价是以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核评价为主,评价结果存在单一化和片面化现象。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力、知识和素养等各个要素融入到学生的评价与考核中;将团队合作的成果展示,进行学习小组比较评价;完成项目或任务进行项目成果和任务过程评价,实现评价的多层次、多维度和多主体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凸显综合素质的提升。

2.实行全过程多元化评价

本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包含两大部分,分别为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考核评价。

过程性考核能综合评价每一个项目,能按照真实的项目设定各自的比例。在实际项目中,应根据具体的实践要求开展,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评价考核,并综合运用线下和线上课内外、结果与过程等多个形式,并实行多元化评价。评价结果应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平台打分,并按照相应的权重均衡计算得到。此外在过程性考核中,还应实行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评价。课前评价主要是评价课程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并评价他们的预习情况,这一部分评价的比重应当占到25%。课中评价是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多,包含学习行为的测定,包含各种随堂测试情况、学生的学习评价等,此部分应当占据60%的比例。此外在不少的实践课程中,还有很多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开展评价时,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评价:一是学生的协作能力、安全意识、劳动意识;二是学生的熟练程度、规范程度;三是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为课堂的表现情况、学习态度等,也包含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占据15%,重点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进行评价,还应注重对学生的技能进行拓展。

结果性考核是增加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其与线下期末考试各占一半的比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成绩为单元测试(30%)、作业(15%)、讨论活跃度(15%)、线上随机组卷期末考试(40%)按权重由课程平台系统计算得出。过程考核应当占据整个测评成绩的一半,结果考核也应占据整个测评成绩的一半。通过全过程多元评价方式,能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策略

(一)培养优秀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质量

首先,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还应聘请那些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到校开展讲座,传播前沿的知识。这些专家不仅有着丰富的教学理论,而且掌握着先进的混合式教学经验和方法,他们的先进知识理论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应当积极组织教学研讨会和专题讲座,举办各种示范教学活动,并加强互联网课程建设,让这些课程提升教师的素养。此外,还应遵循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规律,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提升课堂质量作为目标,出台对教师的考核工作条例,将条例制度化,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作出考核,将优秀教师选拔出来。此外,还应考核教师一些最基本的能力,如学会编写教案,熟练使用PPT讲演,掌握在线课程的教授。这三项基本功是衡量教师职业能力的一项标准,应当加强教师这方面的能力,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杜绝水课。

(二)整合好课程资源,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加强课程引导和内部建设,应构建模块化的课程教学团队,使其具备信息化特征,并围绕课程的真实情况,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此外,还应鼓励团队教师多路径搜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尤其应将那些优秀的信息化资源整合在一起,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享受到现代化的教学成果,还应将这些资源整合到一个教学资源数据库中,并建立先进的平台,让学生及时登录,能够查找到自己要了解的资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新型的技术和工艺,获得新型的规范。高职院校应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共同编写手册式和活页式教材,并创新教材内容,还应加强省级、校级的精品资源开发建设,为教师改革课程提供有力的保证,不断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完善信息化教学平台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提升,学校应不断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教师应将那些优势的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中,并将具有校本特征的资源进行整合,让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现案例、教案和习题等资源的共享共建,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所建课程平台应当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操作起来应比较简单便捷,既能够方便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也应让教师及时在这个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进行教学测评、开展线上测试等,总之应当涵盖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在这个信息化教学平台上,更应方便学生操作,要让学生及时进行自主学习,便于其查找课程资源。最后,这个平台还应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加强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考核。同时,基于课程平台过程监控数据,进行学情分析,精准诊断,找出不足,进而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或教学改进。

(四)注重开发通识性课程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的开发应按照课程教育的目标,应当秉持“将学生作为主体,将成果作为目标、将教师作为主导”的思想。

第一,课程教学的内容、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创新与改进、作业和练习的公巩固提升、教学评价等的优化,都应当严格遵循课程大纲的理念,并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加强各个专业融合的力度。

第二,在调整课程内容时,应融入到各个文件中,按照文件精神来开展工作,不管是课程大纲,还是各个单元的教学方案,或是已经完成的教学课程,都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体来讲,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开发课程。一是课程目标。按照具体的教育目标,根据具体的“双高计划”要求,对照现实,并对当前的目标进行改进,按照课程特征及有关的要点,将“课程思政”“工匠精神”等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二是培养教学能力。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指标和改进后的课程目标来调整课程能力指标;三是应完善课程内容与资源。按照改进后的课程教学目标二次调整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还应调整每一个单元的具体设置,选取经典的教材,制作优秀的课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四是改进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更新的内容,选取最佳的教学策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创建一个自主、自由的环境,使用这些优秀的教学策略,就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五是改进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的内容,开展多重教学评价,应创新评价形式,同时运用信息化方式开展评价,尤其应开展线上评价,利于提高评价效率;六是应加强交流与讨论。应构建线上讨论与交流的平台,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便利,不再受到外界的限制。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也能提升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对其未来发展将大有裨益;七是完善单元设计。按照课程大纲要求,二次修改单元设计,包含单元设计导学、单元设计方案等,将课程的整体规划落实到每一节课程之中。

四、结束语

如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主要为国家培养职业人才,因此对人才的素养要求较高,高职院校应当立足实际,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提升人才的素养。在“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探究中,按照“双高计划”的具体要求,优化课程模式,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6],实现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双高计划”下課程改革的方向,第二部分阐述了“双高计划”下课程改革的内容,最后一部分从四个角度提出了提升课程改革质量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能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晓辉,郭文剑.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的措施浅谈[J].长江丛刊,2021(2):25

[2]张梦莹.基于“1+X”证书的高职金融人才培养路径[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6):15

[3]褚玥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观察,2021(7):14

[4]高栋;薛峰.高水平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电子技术,2021(9):20

[5]许伟,罗明凤,黄霜.基于“1+X”的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与调试课程设计与实施[J].福建轻纺,2022(1):29

[6]连建峰,林双福,徐露维.被需值教育理念下“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22(6):15

作者简介:

高桂云(1969年—),女,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高水平课程改革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