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山诗中生命哲学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教育价值

2023-06-25黄心怡高卓亚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3期
关键词:生命哲学教育

黄心怡 高卓亚

【摘 要】王船山因其所处的特殊时代以及复杂多变的人生境遇,使其对于生命的思考更加显得深刻,他在诗歌创作中所表达的“贞生死以尽人道”的生命哲学思想,是对生命本质的体悟,是有限生命与无限价值的思辨,尤其是对生死的认识,对当代青少年学生建立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船山诗;生命哲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3

生死问题是人生观建立的根本,也是哲学无法回避的终极问题。特殊历史时代下的王船山面临以清代明、天崩地解的政治格局变动,各种矛盾纷杂交错,“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以及自己人生境域的不断变化,作为哲学家的他,给出了自己关于生死问题的态度——“贞生死以尽人道”,即体悟生命的本质,善待生命,珍视生命,但不回避死亡,从而获得“生”的幸福和“死”的安宁。这是王船山在对此面临生死抉择之后,在儒家安贫乐道,贞生安死基础上提出的独特阐释和理解。诗歌作为船山表达人生态度的重要方式,珍生、贵生、安死的生命哲学,也是他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主题。船山在诗歌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是关于生死的认识,对当代青少年学生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样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一、写景诗:珍视有限的生命

“未知生,焉知死”深刻影响到了船山对生的意义认知,同时船山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正是由于“死”造成了“生”的有限性,生与死是相辅相成的。“雪搅九微香炬暗,未知除夕是阴晴”。生命长度是无法预测的,面对生命的无常则更应该珍视生命,时刻明确人生的志向,努力让生命焕发出新的光彩。

由于未来的不可测性,乱世中的王船山时常会因为平生之志未竞而产生紧迫感,他创作了共计九十九首吟咏落花为主体的诗歌《正落花诗十首》《寄咏落花十首》《续落花诗三十首》《落花诨体十首》《广落花诗三十首》《补落花诗九首》,“惭惶剪綵寻行墨,杜撰空花拟合离。无数春风拘不得,掀翻萟圃更凭谁,”不止一次的表达了对生命流逝,时光易老的无奈。自然时间的流动性在王船山眼中是具体可感的,《春兴》《早春三首》《春尽三首》《始夏》《初夏》《伏日》《夏夜》《夏夕》《初秋》《惊秋》《迎秋八首》《秋兴》《孟冬书怀》《冬遇》《冬日书怀》《冬夕》等诸多以季节为题的诗作就可以直观感受 “红豆留谁折,落花去不还”的悔恨,时间从王船山的眼前流逝而过,自己却无力挽留,自己的理想仍未实现,是的王船山对于生命短暂无常有了更深的更直接的感悟。

王船山提倡真爱生命,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自身的价值,用内心坚定的信念,冷静对待不断出现的困难境遇。《初度日占》一诗中写道:“横风斜雨掠荒丘,十五年来一楚囚,垂死病中魂一缕,迷离唯记汉中秋。”面对吴三桂带领清军南下,把南明桂王缢死在昆明,船山无视个人处境的危险,依然坚守对故国的忠贞。悲观的现实局面虽然时常令船山感到苦闷,“知否韶华借,闲心早自疑”,但是也时时刻刻提醒着船山,不要忘却内心的中的理想,“同心双骨埋荒草,有约三春就夕晖”,既抱定为理想牺牲的决心,又不断寻找新的出路。船山的“贞生”理念,正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

二、咏物诗:树立生命的责任

船山非常推崇张载,一生自诩“希张横渠之正学”,船山继承发展了其“存顺没宁”的生死观基础上,提出了“知生即以知死”,既要知生善生,以生观死,要知死善死,以死促生。船山認为生以求价值,死以求意义,个人的生死只有建立在国家民族的基础之上,才能“善吾生者即善吾死”,即君子应当以“贞天地之生”为己任。

不同于道教修仙以求长生的思想,船山对死亡的态度是坦然的,他强调生命的现实意义就是在于生命对死亡的无法控制,生命的永恒性不在于个体生命的无限延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船山追求的生命永恒。个人生命的意义一旦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生存就意味着责任。船山鄙夷无意义价值的活,“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这样的生命活着与死了没有差别。船山的“贞生”强调贞节,重视有始有终,尊重生命却不贪恋生命,完成生命赋予的责任之后坦然面对死亡。只追求生命的长度而不追求生命的意义,为人朝秦暮楚,表里不一都是对“贞”的背离,有违“君子之道”。

(一)坚守初心,为国为民

船山的青年时代就已在心中埋下家国的种子,《更漏子》:“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无论局势如何动荡,心怀天下的信念和忧国忧民的情怀,都是船山从未改变过的初衷。然而现实的沉重打击,让船山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和孤独感,他在《咏雪·癸丑》中:“回首少年心绪迥,冲寒狂折野梅红。”虽然内心的矛盾、孤独和犹豫占据了船山大部分的遗民时光,但是生命责任给予了船山坚持的力量,让他直面内心的懦弱,注定孤独的道路也让船山更加的执着,更加的坚持初心。《正落花诗十首 其八》:“飘零无意反离骚,谱牒宜收倩谢翱。意北意南心自得,如鸥如鹜卜何劳。三更露冷清同滴,片月天低影倍高。寂寞琴心传止息,花奴莫弄小儿豪。”诗中通过“露”“月”“琴”等意向所传达的多重情感,有对自己努力的怀疑,但更多是自我排解的豁达与劝慰,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肯定。

(二)心存斗志,充满希望

明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进程,船山的意志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在长达四十多年的遗民时光里,没有一刻放弃过斗争,没有怀疑过对未来的信心。《满江红·藤蓑词》:“一幅藤蓑,遥领取、江门风月。钓竿把、孤舟独泛,沧波喷雪。倚棹腾腾吹笛去,冲风直犯金鳌窟。有些些、闲事不关心,同谁说。镫一点,渔歌歇。天一碧,归禽没。买村醪自酌,醉梳华发。扑岸芦花飞已尽,雁声不咒西风劣。又何妨、拳足橛头中,霜衾铁。”“孤舟独泛”的孤独,“村醪自酌”的寂寞,“同谁说”的凄寂,种种这些都没有打到船山“冲风直犯金鳌窟”的豪情壮志。“雁声不咒西风劣”,孤傲的大雁从来不会埋怨环境的恶劣,只有握紧拳头,无视霜寒铁坚的残酷现实,心怀美好未来的憧憬; 胜利的日子,虽然遥远,今生也许不能看到,但未来会在历史的长河里写出最光辉的篇章。

“帆已挂,柁频开,掀涛拍岸且徘徊,涪翁漫道风波险,似此风波亦快哉。”即使人生前路上充满风波与荆棘,只要高悬生命之帆,乘着理想之风,用旺盛的斗志与昂扬进取的精神撑船,就可以冲破重重险阻,终会到达美好的未来和生命的彼岸。船山在诗词中对生命意义的不懈追寻,感染着后人,让人相信“待人散月斜,日长山静,侬自有归处”。

三、悼亡诗:升华生命的意义

死,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给人的生命以时间界限,知死方能更珍生。在船山看来,“死者天之事”,死亡是生命的自然,是生命的升华,但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这个观点在船山创作的悼亡类别诗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其中包含着死亡对于生命存在价值的意义思索。为抗清事业奔走的王船山,面对“泥浊水深天险道,北罗南鸟地危机”,内心早已做好以死殉国的准备。王船山认为生命存在意义在于,不受外干扰,人生的目的即“尽性”,内心时刻保持理性与正直,达到诚心至意。只要人生“尽性”,就可以认识到生的可贵,死的自然。以此观之,船山对待死亡的态度是明确的,他认为死是生的必然,死是生命存在意义的证明。他强调死的价值,即“所以死”,死得其所。生不惧死,死不恋生,生死自然,“尽性”而死,为坚守内心的正道和民族大义而死,才会真正彰显生的价值意义,才会名留青史。

正如船山认为的,正确认识死亡是为了更好的生。在死亡面前每个个体都是平等的,坦荡的面对死亡时船山的态度。“怀清台上望孤忠,剩水余山恨尽同。亭亭宝婺邀残月,转转金轮御朔风。从知生死一浮沤,大誓宏深不易酬。”个体虽然在死亡来临时显得苍白无力,死固然可“哀”,但死须无“患”,坦荡面对死亡,不以死亡为生命所累,超越死亡,是生命存在意义追求的终极目标。人活下去是要履行来到这个世界的责任和义务的,只有圆满的完成生命赋予自己的责任,人生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为心中坚持的正道、生命的责任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正是重于泰山之死,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四、船山诗:生命哲学的教育价值

十八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青少年学生作为青年的主体,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有利于指引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有利于提升他们生命的广度与宽度, 进而尊重生命、爱惜生命,重视生命存在赋予个体的责任与价值。

(一)当代青少年的生命观教育问题

国家发展的大环境决定了当代青少年学生身上带有的属于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属性。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开放教育环境,难免受到一些错误价值观的影响。虽然在家庭、社会、民族、国家等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们能够挺身而出,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但是错误思想同样在他们身上有所显现。过分的重视个人得失,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之前需要充分衡量个人利益,缺乏对集体与团体的正确认知,缺乏换位思考和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既方便了青少年学生知识的获取,同时也对未建立完善是非观,缺乏自制力的青年学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以上种种,都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生命教育引导而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培养青少年学生重视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承担生命赋予的责任,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成为当代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议题。

(二)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時间

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较之于“天崩地解”时代的船山,已经十分优越,而船山提倡的生死哲学对当代青年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船山所提倡的生死哲学是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刚健有为的生死价值论。最值得敬畏的是生命,最值得爱惜的是生命,因为心存敬畏所以才会加倍爱惜,船山生死观之于当代青少年学生,可以使后者提升对生命意义的见解,建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为之而活,在精神层面追求生命意义的延续。“有价值的生命”可能因人而异,当认识到生命的唯一性,死的不可逾越行,就要勇敢地投入生活,既要避免放浪形骸、肆情声色,对生命的无意义消耗,又要防止束缚躯体、禁锢心灵对生命的压抑。船山提出的人禽之别,就是着重强调立志是为人之本。船山的一生以志正身、矢志不渝,在有限的时间生命中坚持履行生命的责任,从而克服肉体无法摆脱的有限所带来的束缚,在“尽性”中达到自由境界,并使生命真正变得神圣伟大。

生命的质量更体现为超越个体,进而提升整个生命的高度。船山重视生理的身体生命,更注重生理之上的德性生命,以彰显人之为人的尊严。王船山在诗歌中表达和揭示出的生命本质,以及善待生命,珍视生命,用热情的生命承担社会国家的责任;不回避死亡,从而获得“生”的幸福和“死”的安宁的,坚持用有限生命创造无限价值的生命哲学,对当代青少年重新树立正确生命观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晓江.论王船山的生死哲学[J].中州学刊,2003(5).

[2]杨雄.“贞生死以尽人道”——王船山对张载“存顺没宁”生死观的继承与发展[J].船山学刊,2006(4).

[3]张岱年.论王船山哲学的基本精神[J].社会科学战线,1983(3).

[4]王进,朱东莉.不惑,不忧,不惧——高校生死教育的目标定位[J].现代大学教育,2019(6).

[5]徐庆玲.现实关怀下的生死智慧[D].南京:南京大学,2017.

[6]何观雪.儒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借鉴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7.

[7]康守番.儒家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6.

[8]刘霞.孔子生命教育思想及其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借鉴[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5.

作者简介:黄心怡(1991—),女,湖南衡阳人,哲学硕士研究生,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高卓亚,硕士研究生,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生命哲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对《过客》特殊意象的解读
艺术意境中生命哲学的静照及其表征
从熊十力的生命哲学看人的生命观
关于《老子》生命哲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