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2023-06-25张启成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乳油籽粒田间

张启成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一项作业工序简单、省时省力、节本、降耗、增效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适宜机收的品种

(一)适于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玉米品种要求

一是早熟脱水快。夏播玉米出苗后110 d籽粒水分降到25%。二是坚秆硬轴。玉米田间倒伏倒折率之和不超过3%,田间收获籽粒穗轴破碎少。三是玉米品种抗病广适。抗茎基腐、小斑病等主要病害,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四是易脱粒。玉米田间机械脫粒后籽粒破损率在5%以下。五是站秆力强,脱落率低。玉米生理成熟后15 d,茎秆田间站立不倒,玉米果穗脱落率小

于3%。

(二)选择适宜机收品种

表现较好的玉米品种有宇玉30、京农科728、迪卡517、登海518、桥玉8号、联创808、圣瑞999、怀玉5288、先玉335、华农138、滑玉168等。

二、高质量播种技术

玉米是稀植中耕作物,个体自身调节能力较小,缺苗易造成穗数不足而减产。种植户在小麦收获后要及时灭茬保墒,实现早播、一播全苗,达到苗齐、苗匀、苗壮,这对玉米后期高产尤其重要。

(一)抢时播种,争取实现一播全苗

秋季作物播种有“越早播种后期长势越好”的说法。播种时间要尽可能早,早播种利于早成熟,早播种利于高产。一般要求播种时间不晚于6月15日。

播种时土壤的墒情不够或不均匀,容易造成出苗率低或出苗时间不一致。如果土壤干旱严重,土壤中的水分不能保证出全苗,必须造墒播种;如果墒情不足,播种后3天内,立即浇蒙头水,有利于早出苗、出齐苗,切忌半墒播种造成玉米出苗不全。

(二)精选种子及种子处理

种植户要对所购买的种子进行分级挑选,去除烂粒、病粒、瘪粒、过小粒,目的是使玉米种子大小一致、新鲜饱满,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减少种传病虫害,保证玉米播种后发芽出苗快速整齐、幼苗健壮均匀。种植户可直接购买种衣剂包衣种子,对未包衣种子要进行药剂拌种,控制苗期灰飞虱、蚜虫、粗缩病等病虫害的发生。

(三)一体化机械精密播种

播种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重要环节,是增产增收的基础。机械化精密播种可以精确控制播种量、株距和播种深度。种植户使用精密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化肥深施、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

前茬为冬小麦的地块,小麦收获后种植户用秸秆还田机粉碎麦茬或收获同时启用收割机粉碎刀片把秸秆切成2~3 cm后均匀抛撒于地面。

种肥同播时要将种肥一起施入土壤内,种子与种肥之间要有5 cm以上的间隔层。机械播种要深浅一致、覆土均匀,实现苗全、齐、壮;选取发芽率高的种子,单粒播种率不少于85%,空穴率小于5%,碎种率不大于1.5%,避免漏播和重播。播种机匀速缓慢行进,行走速度不超过4 km·h-1,力争每个播种穴都出苗。

种植户随播种将肥料施在种侧5 cm、深5~8 cm处,并尽可能分层施肥。分层施肥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上层肥和下层肥分别占肥量的1/3和2/3。

(四)密度适当,株行距合理

一般株距20~25 cm,每667 m2种植4200~4800株。桥玉8号、先玉335、郑单958等竖叶型品种每667 m2种植4500~5000株。对于每667 m2产量在400~500 kg的中高产田宜适当稀植,每667 m2种植4000~4500株;对于每667 m2 产量在600 kg以上的超高产田可以适当密植,每667 m2 种植5000~5500株,要防止过密现象,因为过度密植会使植株生长细弱,容易出现倒伏或者结实性差。

种植行距要适当,一般要求60 cm等行距种植,也可以40~80 cm相间的宽窄行种植。按照收获要求对行收获,才能不掉穗。

三、合理水肥运筹技术

(一)施肥量

玉米要实现每667 m2玉米产量 600 kg的指标,总需肥量为N 18~20 kg,P2O5 7.5 kg,K2O 7.5 kg。根据中等土壤的肥力状况,施肥量为尿素35 kg,磷酸二铵15 kg,硫酸钾15 kg。

(二)施肥技术

1.基肥。基肥是将N、P2O5、K2O各含15%的三元复合肥约40 kg在穴播或条播时随播种一次性施入。为減少用工,种粮大户和有条件的地区,生产中采用48%缓释复合肥(26-12-10)或45%(30-8-7等类型)高氮三元复合肥40~50 kg,微肥每667 m2可选用硫酸锌1~2 kg、硼肥 0.5~1 kg,随播种作业一次性施足。

2.追肥。玉米播种后35天左右,将尿素25~30 kg施入。时间早有利于机械追施。施肥时,开沟不能距植株太近,以免伤根,施肥部位以距离植株12~15 cm 为宜。

(三)合理灌排

玉米生育期相对较短、生长量大,又处于夏季高温季节,需水量较多。保证水分的供应是获得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夏玉米重点浇好“三水”:播种水(又叫底墒水)、抽雄水(抽雄前10 d至抽雄后20 d)、灌浆水(抽雄期至灌浆成熟期)。遇旱及时浇水,遇涝及时排涝。

四、玉米化控技术

为了防止玉米倒伏,在玉米拔节前,种植户可以适当喷洒控制株高、控制旺长的药剂。要根据田间玉米长势决定是否喷药,旺长田块和秆高易倒伏的品种田块每667 m2用50%矮壮素水剂15~30 g,或用玉米健壮素30 mL对水20~30 kg,在玉米8~9片叶展开时(6月下旬)均匀喷于玉米上部叶片上。

五、防治病虫草害技术

(一)化学除草

在播种后出苗前墒情较好时,玉米田每667 m2宜选96%金都尔100~120 mL+38%阿特拉津200~267 mL或33%二甲戊灵(施田补)乳油100 mL+72%都尔乳油80~100 mL,也可以每667 m2用40%乙阿合剂乳油200 mL或50%丁阿合剂乳油300 mL对水50 kg在玉米播种后喷雾于地表,封闭除草。

苗前缺墒而没有喷洒除草剂的玉米,出苗后3~5叶期喷施苗后除草剂,喷施时要注意不要漏喷。每667 m2可用4%玉农乐(烟嘧磺隆)100 mL对水40 kg在行间定向喷雾。在玉米播后覆土至玉米2叶期均可施药,每667 m2用药30 mL,对水40~50 kg均匀喷雾。爱玉优在玉米3叶期后严禁施药。

(二)苗期病虫害防治

对于无拌种或包衣种子,玉米出苗后要注意苗期虫害发生,主要有地老虎、蓟马、蚜虫、黏虫等害虫。

1.防治地老虎。早发现、早防治是控制地老虎为害的关键。在地老虎侵害玉米苗的初期,可以在地面撒施毒土、毒饵,喷施药粉和药液,可同时兼治玉米二点委夜蛾。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消灭虫卵和幼虫;发现为害症状,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种药剂0.5 kg加少量水,喷拌细土125~175 kg;或用 90%敌百虫0.5 kg热水化开,加清水5 kg,喷在炒香的油渣上拌匀,在傍晚撒施在玉米根附近,每667 m2用毒饵4~5 kg。在当玉米幼苗心叶被害率达5%时进行防治,可以在田中喷施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等,每667 m2喷药液50 kg,喷洒须均匀。

2.防治蓟马。蓟马防治可选用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

3.防治黏虫和蚜虫。黏虫和蚜虫在3龄前防治效果好,可每667 m2选用45%毒死蜱乳油15~20 mL,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30~40 mL,或2.5%氯氟菊酯乳油15 mL等喷药液30 kg,喷药时间以上午9:00以前、下午5:00以后为宜。

4.防治玉米粗缩病。要加强灰飞虱的防治工作,力争把传毒昆虫消灭在迁飞传毒之前。麦蚜、灰飞虱兼治可每667 m2用10%吡虫啉10 g喷雾,也可在麦蚜防治药剂中加入25%捕虱灵20 g兼治灰飞虱,同时要注意田边、沟边喷药防治。

(三)生育中期防治玉米螟

在大喇叭口期(播种后40~45 d),用辛硫磷颗粒剂掺细沙,混匀后撒入心叶,每株1.5~2 g,或每667 m2用Bt乳剂200 mL制成颗粒剂丢心,防治玉米螟等钻蛀性害虫。穗期防治玉米螟用 50%~80%敌敌畏乳油500~800倍液滴灌花丝或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果穗。

(四)生育后期病虫害防治

用可杀得600倍液防治玉米青枯病,用20%粉锈宁1200 倍液喷洒防治锈病。

六、完熟期机械收获

(一)收获时期

在玉米生理成熟,玉米叶片枯黄、果穗苞叶枯松变黄、籽粒含水量降至 28%时,即可进行籽粒收获,最晚收获时期以不影响后茬小麦正常生长发育为原则。

(二)机械收获植株状况

玉米收获时要求植株倒伏率不超过5%,穗位高度整齐一致,穗位高度不应低于50 cm。

(三)机械选择

机械选用能够直接收获玉米籽粒的收获机械且配备玉米专用割台进行玉米收获,割台行距55~65 cm,其他收获机性能应符合GB/T 21961—2008 中的规定。

(四)作业质量

机械收获的田间落粒与落穗损失率不高过 5%,收获籽粒的破碎率不高于5%,杂质率不高于3%。收获作业质量的其他指标应符合 NY/T 1355的规定。

(五)秸秆粉碎还田

玉米秸秆可采用联合收获机自带粉碎装置粉碎,或收获后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还田。

收获籽粒后,应立即送烘干厂进行烘干或进行自然晾晒。烘干时的技术要求应按GB/T 21017—2007中的规定进行,烘干产品质量应达到GB/T 21017—2007 中干燥后成品质量的规定。

七、小结

綜上所述,该项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玉米品种、及时灭茬、合理施肥、及早播种、加强病虫害防治等,大力发展夏玉米全程机械化,可以逐步实现夏玉米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从而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责任编辑   张梦纳)

猜你喜欢

乳油籽粒田间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田间地头“惠”果农
籽粒苋的特性和种植技术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商麦1619 籽粒灌浆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