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研究

2023-06-25彭志强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宜章县二化螟害虫

彭志强

绿色防治的要点与核心是坚持将农业预防、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相结合。本文以宜章县为例,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进行研究。

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性分析

提高农产品质量只有从根源上加以管理,才能有效降低水稻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的概率。长期以来,植物病虫害防治已经成为提高农作物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虽然农户一般都使用化学农药预防病虫害发生,但是这个方法不仅会影响水稻的生产,而且会污染农业环境,同时大量的化学农药还会残存在农产品中。被化学农药污染的产品,不仅会影响民众的健康,还会影响粮食出口。运用绿色防治方式,可以提升水稻品质,增强水稻产品竞争力,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保障,同时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也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社会背景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的防治技术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已经不再适用,所以必须采用绿色控制技术,以适应环保趋势。

二、常见水稻病虫害

(一)稻瘟病

稻瘟病在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叶、茎秆和穗部,稻瘟病可以按照位置差异而分成苗瘟、叶瘟、穗颈瘟等多种。如果发现穗颈瘟,会直接影响水稻生产,且这种稻瘟病的为害力度较大,会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其中,苗瘟的危险性较低,出现概率较小,而且只是个别感病品种会发病。如果偶尔发现,则可以使用药剂浸种这种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苗瘟病的发生概率。发现稻瘟病后可以喷洒药剂加以监管,防止出现死苗。当田间菌源量过高时会产生叶瘟病。由于政府多年对水稻生产强加了管理,所以叶瘟病的出现概率相对较小,但如果发现,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田间菌源量迅速上升。

(二)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一般会聚集在稻穗末期发生,拔节孕穗期至抽芽期为高发的风险期,到了蜡熟阶段会慢慢终止生长发育。在生长发育之前的水稻上通常没有出现过纹枯病,纹枯病的发生时间大多聚集在水稻生长发育后期,一般在8月末至9月初,根据发病的严重程度进行水稻定植。

(三)水稻黄萎病

水稻黄萎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以侵害叶片为主,早期在叶缘出现半透明的黄色斑点,沿着叶缘的一边或两边发展,形成一条淡青色的长条状病斑,病体与健体的交界处非常显著,后期病斑变成灰色,并向内弯曲,从远处看是一种干枯的颜色。宜章县发生时间较长,在21世纪初期发生较轻微,病株率在10%~20%,多见于一些老病区,2010年以前,老病区仅有零星发生,但近年出现了明显的扩大,范围和严重性明显提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四)二化螟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心虫,是常见的重要害虫,幼虫蛀食水稻茎秆,受害株在田间集中,中央明显。在水稻分蘖期发生为害,引起叶片干

鞘;在拔节期发生枯心病;在水稻抽穗期发生病害,导致稻穗出现枯白;在水稻的成熟阶段,发生半枯穗和虫伤。21世纪初期,全县为害较为严重,单灯累计诱杀600多只二化螟。近年发生轻微,单灯共诱杀100只,目前一般发生区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到0.1%,严重区的稻谷产量损失率约为1%。

(五)稻飞虱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中为害最大的一种害虫。稻飞虱一旦在田间大规模暴发,使灌浆期稻发生“冒穿”、倒伏,将使水稻减产,农民遭受巨大损失。

(六)稻纵卷叶螟

它是一种能迁飞的昆虫,最初的幼虫以大米的叶片或叶肉为食,第二代幼虫会在叶片顶端形成一层叶片,在叶片表面和叶片上留下一道白色的条纹,为害严重。水稻纵卷叶螟的暴发与其在宜章市的时间、数量有关,迁入宜章市时间早、数量大,发生重;反之,发生轻。2000—2010年,偏重发生年份占40%;2011—2021年,大部分年份轻微发生。

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措施

(一)农业防控措施

1.调整品种布局。首先,必须对水稻栽培的种植布局作出合理调控,选择耐性好、抗性能力强的品种,以此减少病虫害的侵染及蔓延范围。在水稻栽培区域内,每年都可以采用对不同品种抗性基因水稻种植轮作栽培的方法,来防止病虫害群体对水稻品质适应性和抗性能力的强化生长。同时,通过对良种多样化栽培模式的保持和轮作栽培方法的推行,达到更大面积的病虫害抵抗。宜章县农户在收获时,对病田的病谷、病稻草应分别堆放,尽早处理室外堆放的病稻草,春播前应处理完毕。不要用病草催芽、捆秧把。如用稻草还田作肥料,应犁翻水中沤烂用作堆肥或垫牛栏的稻草,充分腐熟后施用。

2.深耕灌水灭蛹。宜章县农户们采取的措施为灌溉必须淹没所有稻桩,且灌溉时间应连续7~10 d,如该处的水田种植现状是双季稻重茬田,则在早期水稻收获之后,應进行翻耕及灌溉,从而增强对虫源基数的抑制作用。如果该处不适合采用漫灌法,应每隔5~7 d再进行跑马水浇灌,并持续浇水3~5次。

3.科学肥水管理。宜章县农户采取“底肥足,追肥速,氮磷钾肥按需利用”的基本要求进行施肥工作,特别强调不能大量施入氮肥,施用配方肥750 kg·hm-2。水稻定植后3~7 d,追施75~150 kg·hm-2返青肥,施肥种类为低尿素含量。在水稻分蘖期可追施45~75 kg·hm-2高分蘖肥,施肥类型为氯化钾。水稻栽培管理中必须与排灌分离实施,减少串灌情况的出现。

(二)物理防控措施

1.灯光诱杀害虫。灯光诱杀害虫技术的运用,一般是指运用有害生物趋光特性实现有害生物的有效管理,并针对各种有害生物的趋光特点实施有诱杀光频的调控。目前比较常用的屠虫灯大多是太阳能屠虫灯和交流电光频振式屠虫灯,可以实现对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有害生物的光诱集杀灭。

2.利用害虫趋性诱杀。这些害虫的趋光特性强,可以在田间布置诱光灯,以诱杀害虫的成虫,从而减少田间幼崽卵量,减少虫口基数。宜章县农户主要使用高频振式的杀虫光灯,诱杀二化螟、黏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屠虫灯架设高度通常为底部离地1.5 m,执灯时间为20:00或4:00。通常使用时间在温度15℃以上

时,从5月中旬开始使用,至9月上旬终止。诱杀高峰时间通常为天黑后的2 h左右,并定时清除或猎食成虫残体。

3.黏虫板诱杀。黏虫板在水稻病虫害防控方面的运用是通过黏虫板的黏合剂黏住昆虫,其应用稳定性很好,可以减少对各种能源的耗费。但是黏虫板的设计应该针对各种有害生物的特点作出适当改变,从而达到高效防控有害生物的目的。

(三)化学防控措施

1.化学药物防治。农用化肥在病虫害防治方法产生初期会有相当明显的药效,但长时间且大规模地应用不仅会使危险害虫形成耐药性,而且还会危害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大大降低水稻的生长质量。为了减少上述情况的产生,种养户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危害性较少的环境友好类化学药物,并掌握好用药剂型的用量,控制好使用间隔时间,从而防止害虫形成抗性。以宜章县农户防治稻瘟菌为例,一般每隔3~5 d施用1次,共施1~2次。但是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为害性大的穗颈瘟上,而通常穗期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叶瘟,所以应在控制叶瘟大流行的基础上,于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1次。如果天气继续有利发病,可在灌浆期再喷施1次。每667 m2每次喷药液60~75 kg。常用的药剂及每667 m2用药量如下:75%三环唑250 g,或4%富士一号100 g,或2%春雷霉素90 g,或25%多菌灵250 g。以上药剂防效均在80%以上,三环唑和富士一号效果最佳。

2.利用性诱剂诱杀。性诱剂在水稻害虫防控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性信息素的释放进行害虫的诱杀,其防控对象针对性较强,既可以在防控害虫的同时对天敌进行有效防护,又可以减少害虫的繁殖数量。性诱剂主要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农业害虫雄蛾,使雌蛾不能顺利配对繁衍,从而降低世代基数,降低损失风险。宜章县农户一般困死器的长度在田面1.2 m(高于水稻20 cm)以下,各个困死器中间相距25 m(即一般为每667 m2设置1个困死器)以下。诱杀第一代二化螟的日期为6月上旬,内含诱芯1个;在诱杀二代后(约30天

后)再更新1个诱芯。

(四)生物防控措施

1.稻鸭共育技术。稻鸭共育法是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控中较好的生物防治措施,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大多是将鸭类和水稻在一起栽培,并利用二者之间共生共长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系统。宜章县的稻鸭共育措施为:通常水稻分娩期为鸭类放田的主要时间,每667 m2可以放15日龄的小鸭180~225只,此时间鸭在水田中的活动可以更高效地消灭害虫,且将鸭的粪便排出后还可以给水稻的生长发育带来更丰富的营养供给。在水稻破嘴前还可以进行收鸭,同时鸭子在田野中的活动还可以起到疏松土壤环境的作用,减少肥料和杀虫剂的使用率,从而产生显著的省药、省工、省肥效应,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保护利用天敌。水稻生态系统本身便拥有害虫天敌资源,通过对各种有害生物主要天敌的投放和保护,可以提高对水稻有害生物的防控效率。在水稻埂上栽种禾本科杂草,同时结合赤眼蜂的投放可以提高对水稻螟虫的有效防治效果。如果在田埂种植黄豆和芝麻,需要通过投放寄生蜂、蜘蛛、黑肩绿盲蝽等天敌来防治虫害,可以有效减少田间稻飞虱的活动量。

3.植物诱杀技术。每667 m2稻田设置 2~3套二化螟诱捕器,根据田块形状于上风口放置诱捕器,外围

密中央稀,诱芯每隔30天左右更换1次。5月上旬安装,

诱捕器内加入清水,水中加入少量洗衣粉,誘捕器设置距离水面 0.8~1.0 m。对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田边种植香

根草进行诱杀。

(五)综合防控措施

1. 成立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宜章县各乡镇由分管农业的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和各队干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技术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落实由技术小组制定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

2.强化监测预报,科学指导防控。宜章县农业服务中心专门安排两人负责防治区的病虫发生动态监测工作,布点 10 处,通过多点调查,反复论证,确保预报准确、及时,科学指导防治工作。

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策略

(一)加强经费保障,强化政策扶持

制度上要创新,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要强化资本的保障,把农产品品牌做好,把重点放在打造绿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上,绿色防控是先决条件。当前,各种绿色防治技术的技术费用比较高,采用市场化方式很难被迅速推广,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政府推动最主要的举措就是在中央、省、市、县分层设置绿色防治专项,就像农机补贴那样,采取适当的政策补助。因此,中央要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治专项资金,并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层层跟进。

(二)搞活机制保障,突出发挥新型主体作用

鼓励各地在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基础上,按照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分作物、分层次,着力打造“一园五区”,最大程度地发挥示范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机械、补贴新型农药、生物农药、与农资企业开展植保合作等方式,发挥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建立政府支持、部门引导、企业融合、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新型植保发展新机制。

五、结语

病虫害防控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杀虫剂和肥料的无控制应用,往往使病虫害产生抗体,从而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防控难度。为了维护自然环境,政府必须推广实施绿色防治技术,从而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责任编辑   刘素芳)

猜你喜欢

宜章县二化螟害虫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郴州宜章县推进人工智能机器人教育工作
浅谈村庄连片编制规划的判断标准——以《郴州市宜章县杨梅山镇平和洞片区乡村振兴暨“多规合一”村庄规划(2020 -2035年)》为例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南省 宜章县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省农委召开水稻二化螟航化放蜂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