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垣市优质蔬菜产业园创建路径

2023-06-25姚珊何立威薛新星周执西朱云鹏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长垣产业园现代农业

姚珊 何立威 薛新星 周执西 朱云鹏

农业产业园区是新形势下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孵化载体。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促进产业兴旺作出的重要决策,既是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带动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举措。2019年,河南省启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2020年,首批3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352亿元,比创建初期增长14.8%,真正实现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多渠道增收致富的效果。长垣市优质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首批创建的30个产业园区之一,经过3年建设,园区规模逐步扩大、效益初见成效,规范了全市蔬菜生产种植技术、提升了蔬菜品质,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垣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情况

长垣市作为全国第一个中国厨师之乡、中华美食名城,依托自身强大的产业基础,发展果蔬、食药种植等蔬菜产业,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长垣市优质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县域产业规划发展轴上,规划面积约12 546.67 hm2,涉及城区周边4个街道和2个乡镇,总人口12.56万;308省道、213省道、327国道、大广高速、菏宝高速在园区交叉而过,具有区位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物流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等。

长垣市优质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建设按照“打基础、建基地,抓项目、兴产业,扶龙头、树品牌” 的思路,落实《长垣市优质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和《长垣市优质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省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方案》,以“优质蔬菜”为主导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通过“技术研发+龙头企业+合作社”,实现主导产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此外,产业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园长制”,设立管委会和投资公司,通过与科企联合、齐抓共管,使全市蔬菜产业向优质、高效、绿色之路健康发展。

长垣市通过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县域内一产企业主导产业捋顺,强强联合,扩大了产业规模,拓展了产业链条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农民收入。

(一)通过“三区”建设,扩大产业规模

“三区”,即:以河南省农科院长垣分院为技术核心的科技研发区,发展优质食材及药食同源的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示范、研发、育苗、推广工

作;以河南卫华农林有限公司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种植主体的生产要素聚集区,发展日光温棚等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以中原新发地蔬菜物流集散交易中心为平台的三产融合发展区,发展网上交易、订单蔬菜。

(二)通过科技能力提升,提高产业带动能力

长垣市立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长垣分院食药同源优质种质资源研究,开展食药同源新品种良种繁育研发和规范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积极推进企业组建专家团队建设省级以上科研平台,申报省级龙头企业。

(三)通过联农带农模式,促进产业发展

产业园通过“龙头企业+基地+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联农带农模式,促进蔬菜“三品一标”的标准化、规模化、智慧化生产,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园区内卫华农场启动建设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实行对农户技术指导、管理、收购、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直接带动基地周邊从事蔬菜种植生产农户300多户,实现订单生产、订单销售;园区内大林农业通过与合作社签订种植和农购协议,使农户人均年收入净增加3000多元,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园区内中原新发地举办长垣市首届果蔬节活动,400多家参展商对农副产品及果蔬进行推介特卖,共接待采购商8.28万人次,3天实现交易额1900多万元。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高于本地平均水平33%。

二、长垣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

(一)破解土地问题

长垣市为蔬菜园区发展初步构建起现代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强化了产业用地保障。依托全国33个“农村三块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征收、宅基地)”改革试点单位优势,探索农用地流转及其用途管理制度,完善农用土地流转支持政策,率先在园区内试点“三变”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受理单位、企业、农户咨询申请580余次,发放贷款28笔,共计2.7亿元;二是适度放活使用权,允许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内部流转,集体资源变为资产、资金;三是动员农户成立或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承包地经营权按每667 m2为1股的方式入股,入股后土地实行股份合作经营,每个农户定期按股从土地股份合作社获取流转收益,形成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新增配套建设用地从80 hm2增加至213.33 hm2,设施农用地数量从33.33 hm2新增至80 hm2。

(二)破解资金问题

创建初期,除省级配套资金外,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园区配套建设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

试验、示范、推广等品种与技术更新。项目实施主体采取财政资金、企业自筹、银行信贷、社会资金等开展

园区项目建设,对产业园区重点项目上缴的基金收入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各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带动农户数量增加至7200户,以土地入户数量达到5120户,财政补助资金折股量化数量达到2080户,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带动农户2130户,“土地流转+保底分红”方式带动数量2360户,以集体资产量化入股的数量达到160户。

(三)破解人员问题

长垣市结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长垣分院的科技支持,加强蔬菜种子、种苗的培育和繁育,品种的创新,以及食药同源植物研究。依托“厨师之乡”和源远流长的烹饪文化,借助全国第一家以烹饪文化为主题国家AAA级烹饪文化博物馆,以及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5000多名在校师生的人力资源,将传承豫菜文化和蔬菜等食材生产和加工相联系,引导蔬菜种植向食材加工转化,扩大蔬菜直供规模和高附加值销售渠道,实现园区生产、产业加工、厨房烹饪互联互通,为餐饮企业及食品企业直供优质安全食材,提高蔬菜的附加值。

三、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

(一)存在的问题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企业知名度不高,品牌优势不明显;县级资金资助方面空白,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园区建设用地不足,土地流转问题严峻;园区经营主体不足,联农带农机制不完善;科技研发能力薄弱,农业社会化服务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要素投入机制不完善,产业发展得不到保障。长垣市在产业园创建初期,也存在对政策缺乏专业研究分析、土地资金调度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产业园建设进度。因此,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要避免硬性模仿,完善园区服务配套,吸引龙头企业入驻,杜绝“空壳化”。

(二)发展路径

长垣市通过在产业园创建期高度融合本地元素,实现了园区产业发展的特色与创新,提高了竞争力,通过托管、农民入股、农业订单、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等方式实现对农民的带动,并通过将部分财政性补助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入股资金,支持一二三产业中的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健康食材生产研发基地及设施,带动当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效解决了前者在创建中提出的相关问题。2021年底,园内主导产业产值、企业纳税总额、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较创建初期分别增长47.60%、7.25%和100.00%;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主导产业专家数量分别增长66.67%、747.83%、127.27%、16.67%;联农带农模式中,集体资产量化入股增长166.66%,通过订单农业方式带动农户收入增长90.18%,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增长604%,园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6.15%,较园区外可支配收入增长10%。

(责任编辑   于海)

猜你喜欢

长垣产业园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现代农业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长垣市
推进“厕所革命” 建设美丽长垣
擂台小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