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制探讨

2023-06-25王彬尚泓泉王琰张英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科研院所科研人员

王彬 尚泓泉 王琰 张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此背景下,如何结合河南省现有的农业科研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成为重中之重。我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河南省作为产粮大省、农业大省,大力推广适合河南省的创新型科研成果、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模式,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让科技成果转化为老百姓过上富裕生活的制胜法宝,对推动河南省农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农业科研院所是成果转化的主要机构。科研人员长期以来送技术、送服务,关心老百姓到最后一公里,深入田间地头,切实为老百姓提高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年轻人返乡务农的热情。但是,农业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并没有得到推广及应用,导致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科研人员的研究仅仅是为了完成项目验收。

受职称评审和农业科技奖项评选制度的影响,有些科技成果并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不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培育出来的品种在某方面虽然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是脱离了市场需求,没有把握市场需求导向,与实际生产没有有效结合,转化成实际生产力的能力相对薄弱。结果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仅仅得到了评优评先的资格,并未给国家、单位、相关团队和个人带来应有的效益。

(二)政策配套措施少

我国2015年出台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未能引起科研人员的足够重视。一些科研人员不太关心成果转化问题,将所有精力放在感兴趣的相关研究上,导致部分科研成果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

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够,配套资金相对匮乏,仅仅依靠企业运营来实现新品种、新技术的转化,缺乏稳定有序的投入保障。科研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经费较少,不愿意大力做推广方面的相关工作。

(三)缺乏立体的网络管理

农业科研院所与实际生产经营主体的结合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导致部分科研人员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时遇到阻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农业科研院所需要直接和县、区、乡政府,村委会进行协调配合,才能让新品种、新技术真正推广应用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带来效益。

农业科研院所之间的竞争,导致它们相互之间无法有效配合,难以进行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相互交流,或交流不够深入。有些学术交流仅限于研究方向方面,无法完整地分享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及技术。

在成果转化管理方面,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所产生的利益存在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农业科研院所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科研人员未能获得应有的收入,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改进建议

(一)完善成果转化管理机制

农业科研院所强化新品种选育及新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将成果转化作为科研人员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职位晋升时的一项重要参数。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改变过去曾经重科研轻推广、重论文轻转化的观念,对不同岗位和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应该建立健全不同的考核机制。打破老旧思想,贯彻落实以聘代评、按需定岗,实行阶段性考核,根据实际工作内容来决定聘用岗位工资等福利待遇。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可以破格晋升或提高福利待遇。在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面,应打破大锅饭的思想,根据所作贡献的大小来分配收益,提高农业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的分配比例,尽量避免过多的政策性干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科研人员排忧解难,减少后顾之忧。

(二)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力度

政府部门对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项目,应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和当地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健全有效的合作机制和运营模式。加强示范基地建设,以点带面,以少数带动多数,最终形成规模型产业模式。近年,国家有效解决了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问题,部分地区根据调整产品结构建立了产业体系,打造了一系列的地理标志优质产品,不但有效提高了成果转化效率,而且给地方政府及老百姓带来了切实的收益。

(三)打造科技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

相关部门建立科技创新、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推广

平台,通过平台建设使得各大农业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

之间资源共享、技术共享、分工协作,尽量减少重复性

的研究。大家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合作,共同攻坚克难,真正让科技平台运转起来,发挥出科技平台应有的优势和作用。

农业科研院所加强与地方政府、具有示范效应的企业、一些初具规模的农户之间的合作,通过建立成果转

化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使农业科研院所和科研

人员及时了解市场动向,根据市场需求逐步调整研究方向,选育出更适合当前市场的优良品种以及新技术、新栽培模式。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之间也可以通过平台的信息资源,更新种植模式,替换掉不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老旧栽培设施及品种,提高产量和收益,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四)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政府部门加大科研育种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对选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团队给予政策及资金方面的倾斜。对适合当地发展需要、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大力支持,逐步改变农户“今年什么贵,明年种什么”的老旧观念。科学引导,结合大型卖方市场的信息反馈,让企业和农户能够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逐步替换掉老旧品种及栽培设施,在节省人工的同时,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农业科研院所和当地政府、企业、农户的共同协作,可以促进市场良性循环,多方面健康发展。

(五)探索新思路、新举措

农业科研院所与当地政府、企业、农户、销售商之间加强交流,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方式,成立联合产业联盟,并让产业联盟落真正运转起来,从过去的“今年有什么,市场卖什么”,逐步转变成“市场要什么,我们种什么”。农业科研院所与当地政府、企业、农户、销售商在合作上积极提供思路,政策制定上共同探讨,结合市场需求打造优势集群区域,在局部形成规模化、产业化、高质量、高标准的生产示范基地。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育、種、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结合当地政府、企业、农户共同实现乡村振兴,让农民朋友真正增加收入,过上好日子,让农业科研院所和广大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充分调动大家共同合作的积极性。

通过科技成果的创新,技术转化的落地生根,让实验室的数据变成增加农民收入的制胜法宝,让科技成果成为老百姓生活迈向新台阶的重要助力。

(责任编辑   刘沛儒)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科研院所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