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荷兰豆品质变化的影响

2023-06-23杜传来邹小欠林春寅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荷兰豆抗坏血酸叶绿素

杜传来,邹小欠,陈 钰,林春寅,刘 勇

(1.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2.凤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徽 凤阳 233100)

荷兰豆(Pisum sativumLinn.)口感清脆,营养丰富,每100 g 嫩荚中含蛋白质4.4~10.3 g、脂肪0.1~0.6 g、糖类14.4~29.6 g[1]。在产品生产加工中,一般倾向于选择外观颜色青绿、形态较好的做为原料[2]。荷兰豆是一种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在江苏沿海地区种植面积较大[3]。有数据显示,近几年安徽省的荷兰豆栽培面积有扩大趋势,但加工贮藏技术比较落后,亟待规范提升[4]。

热处理是果蔬采后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破坏酶活性和杀死微生物,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并延长保质期。热处理能有效钝化蔬菜产品中POD、PPO、叶绿素酶等多种酶类活性,抑制酶促褐变,亦能抑制其有害菌的起始量,改善其组织结构,优化其色泽风味等[5,6]。

本实验以荷兰豆为原料,研究3 种不同热处理方法和不同时间对荷兰豆品质的影响,优选出较适宜的热处理方式,以期为其他果蔬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新鲜荷兰豆,市售,选择成熟度基本一致、无明显损伤且饱满的荷兰豆,分成3 组。愈创木酚、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过氧化氢、丙酮、2,6-二氯靛酚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实验设备

CT3 型质构仪(美国Brookfield 公司生产);YJ-CSB3HE型超声清洗机(杭州亿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GL-20B 型高速冷冻离心机(上海圣科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UV-18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继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HT-9815 型手持式热电偶测温仪(广州亿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BCD-178TMPT型电冰箱(青岛海尔有限公司生产)。

1.3 实验设计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将荷兰豆分别用热水、超声波结合热水以及高温蒸汽3种方式进行烫漂,设置不同时间,热处理后将样品放入冰水,使其中心温度迅速下降至10℃,以未经过热烫漂的荷兰豆新鲜样品作为对照,确定每种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条件,具体见表1。

表1 实验水平设计表Tab.1 Test level design table

1.4 指标测定

1.4.1 POD活性的测定

荷兰豆样品置于研钵并加入提取缓冲液,冰浴研磨后离心,收集上清酶提取液。将3.0 mL 25 mmol/L 愈创木酚溶液、0.5 mL 酶提取液和200 μL 0.5 mol/L H2O2溶液迅速混合启动反应,同时开始计时。以蒸馏水为参比,在反应15 s 时开始记录反应体系在波长470 nm处吸光度值作为初始值,然后每隔1 min 记录一次,连续测定,至少获取6 个点的数据。重复3次[7]。

1.4.2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按照GB 5009.86-2016 对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测定荷兰豆中抗坏血酸的含量[8]。

图1 抗坏血酸标准曲线Fig.1 Standard curve of ascorbic acid

1.4.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称取荷兰豆样品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80%丙酮研磨至组织变白[7]。静置3~5 min提取并过滤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80%丙酮溶液定容至50 mL,摇匀。以80%丙酮为空白参比调零,用1 cm光径比色皿在相应波长663 nm 和645 nm 处分别比色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度值,重复3 次。用Arnon 公式计算得荷兰豆提取液中叶绿素的浓度(mg/L)。

1.4.4 硬度的测定

采用物性质构分析仪测定,将起始探头直径设置6 mm,回收高度15 mm,距离3 mm,检测探头速度10 mm/s,起始探头推力0.7 N。回弹间隔时间为5 s,回弹速度设置10 mm/s。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荷兰豆POD相对活性的影响

由图2 可知,随着荷兰豆热处理时间的延长,3 种方式处理荷兰豆的POD 相对活性均呈先快速下降后渐趋平缓的趋势。在热水烫漂处理中,当烫漂时间为90 s、120s、150 s 时,荷兰豆POD 相对活性较低,分别为8.90%、4.81%和2.70%;。在高温蒸汽烫漂处理中,当烫漂时间为180 s、240 s、300 s时,荷兰豆POD相对活性较低,分别为9.60%、6.10%和4.13%;在超声结合热烫处理中,当烫漂时间为60 s、80 s、100 s时,荷兰豆POD相对活性较低,分别为4.89%、3.30%和2.40%。

图2 漂烫工艺对荷兰豆POD相对活性的影响Fig.2 Different blanching approaches on POD activity of Pisum sativum

2.2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荷兰豆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抗坏血酸(维生素C)略带酸性,作为微量营养素被摄入体内,具有抗癌和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等功效[9]。由图3 可以看出,3 种方式处理荷兰豆的维生素C 含量均随处理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在热水烫漂处理方式中,当烫漂时间为90 s与60 s时,荷兰豆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差异;当烫漂时间为120 s时,荷兰豆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在高温蒸汽烫漂处理方式中,当烫漂时间为120 s和180 s时,荷兰豆维生素C 含量分别为29.00 mg/100 g 和27.00 mg/100 g,荷兰豆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差异;当烫漂时间为240 s时,荷兰豆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为22.30 mg/100 g。在超声结合热烫处理方式中,当烫漂时间为60 s时,荷兰豆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高。

图3 漂烫工艺对荷兰豆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Fig.3 Different blanching approaches on ascorbic acid of Pisum sativum

2.3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荷兰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4 可知,随热处理时间的不断增加,3 种方式处理的荷兰豆叶绿素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在热水烫漂处理方式中,烫漂30 s、60 s、90 s,叶绿素含量分别为0.106 2 mg/g、0.097 1 mg/g 和0.088 2 mg/g,与烫漂120 s 叶绿素含量为0.081 3 mg/g无显著差异。在高温蒸汽烫漂方式中,处理60 s、120 s和180 s时,叶绿素含量分别为0.105 0 mg/g、0.103 1 mg/g和0.089 1 mg/g,处理240 s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为0.083 2 mg/g。在超声结合热烫漂处理方式中,处理20 s 叶绿素含量为0.110 1 mg/g,与处理40 s 叶绿素含量为0.104 2 mg/g 无显著差异,处理60 s 叶绿素含量为0.090 2 mg/g,处理80 s 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为0.087 3 mg/g。

图4 漂烫工艺对荷兰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Fig.4 Different blanching approaches on chlorophyll content of Pisum sativum

2.4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荷兰豆硬度的影响

从图5 可以看出,3 种方式处理荷兰豆的硬度均随着烫漂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在超声结合热烫漂方式下,处理60 s 时,荷兰豆硬度保持较好为669 g;而采用高温蒸汽烫漂300 s 处理时,荷兰豆的硬度降为535 g,热水烫漂120 s 处理,荷兰豆的硬度降为514g,与新鲜的荷兰豆相比,其硬度分别下降了32.5%和35.2%。

图5 漂烫工艺对荷兰豆硬度的影响Fig.5 Different blanching approaches on hardness of Pisum sativum

3 结论

结果表明,超声波结合热处理、热水烫漂和高温蒸汽处理3 种方式处理的荷兰豆均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POD 相对活性、维生素C 含量、叶绿素含量和硬度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沸水漂烫90 s,超声波结合热处理60 s,高温蒸汽处理180 s是比较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猜你喜欢

荷兰豆抗坏血酸叶绿素
提取叶绿素
桃树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腊肠炒荷兰豆
百变荷兰豆
叶绿素家族概述
果仁荷兰豆
抗坏血酸的电化学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果蔬菜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及总维生素C的含量
抗坏血酸-(荧光素+CTMAB+Cu2+)化学发光检测尿液的尿酸
由松针制取三种叶绿素钠盐及其稳定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