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生成

2023-06-23李丽娜

求知导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责任意识

摘 要: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在讲授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责任意识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社会责任感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就责任意识生成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价值,促进小学生责任意识的生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责任意识;生成

作者简介:李丽娜(1983—),女,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小学。

责任意识强调人的自觉意识,是一种使命感,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张孝宜在《人生观通论》中提出,责任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对于责任的主观映像以及责任范畴的判断,是人遵从群体默认规则下,主动承担的职责或任务[1]。由此可见,责任意识的生成,小到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及其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大到影响他人、社会、国家,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许多适合开展责任意识教育的材料,为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地优化教学方式与方法,将责任意识的培养渗透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以促进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小学生责任意识生成的重要性

(一)学生成长的需要

每一个人都是有意识、有思想、有道德的个体,与其他无生命的物质存在的本质区别在于,人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承担与之相匹配的、或多或少的责任[2]。在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不仅要求人才拥有知识与能力,同时要求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责任意识是人思想品质中的一个维度,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责任意识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小学生个人的成长,也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责任意识的培养内容,对于小学生健康人格、良好思想、个人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需求,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使其在当前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在未来则能够在社会中站稳脚跟。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面临较大的改变,特别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面临着较大的威胁,如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被破坏,这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解决人类生存的问题,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需要协调全人类,要求每一个人都具备责任意识,能够在社会发展中保持一致的观念,共同承担起社会责任。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的、和谐的、友爱的社会,增强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意识,才能保证每一个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主动地承担相应的义务。小学生作为公民,应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并认识到自觉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对于社会进步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素质教育落实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思想与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的重要体现之一。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但是人的素质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小学阶段的教育入手,让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人,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小学生处于启蒙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落实[3]。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初步树立责任意识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充分贯彻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能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指导。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充分地发挥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解放小学生的天性与手脑,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初步领会什么是责任,思考自己为什么要承担责任[4]。

以“班规的作用”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是“我们的学校生活”中的一部分,属于自我与他人或集体责任意识的范畴,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班级以及学校的各项规定,意识到只有每一个人在集体生活中都履行义务,承担各自的责任,班级秩序才会更加规范,班级环境才会更加美好。该课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我们的班规有多少条?”“你对班规了解多少?”“你认为你认真遵守班級的规章制度了吗?”“不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对于自己以及他人、班集体会造成什么影响?”如此,学生便可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在问题的引领下认识到承担班级责任是每一个班级成员必须做到的,不遵守班级规章制度,会影响他人的学习,也会影响班级的荣誉。例如,笔者就具体案例提出问题:“一天,晓明同学在教室里奔跑,不知情况的小红从座位上站起身准备去接水,却被奔跑的晓明撞倒了,晓明不但没有道歉,还指责小红走出座位的时候没有注意周边的环境,才导致二人相撞。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二人谁对谁错呢?”许多学生认为是晓明的错,但是对于为什么是他的错,却说不清楚。而后,一名学生站起来说道:“因为班规明确地要求学生不得在班级内奔跑、打闹,晓明没有尊重班规的要求,在本身就有限的空间中奔跑,很容易和其他学生撞在一起。”由此,学生认识到了班规的重要性,了解到承担班级责任的意义,初步树立了责任意识。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学生的责任意识生成与生活息息相关,责任意识最终也将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过程中,应主动地联系生活,巧妙地运用生活化教学法,促使小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感。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筛选以及编排上体现了对学生生活的关注,其取材十分贴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选取了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育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促使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激活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教材上的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对于责任的判断,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够规范自身的行为,形成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多样的交通和通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我国铁路事业发展的不易,从中领悟铁路建设者不屈不挠的精神。纵横交错的铁路,是每一个铁路建设者在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倾注心血取得的成就,还有许许多多拥有梦想的中国人,为了建设祖国在不同的领域中奋斗。在生活案例中,学生会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心怀伟大理想、心怀责任担当,应立足知识学习,为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此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伟大的理想,使其形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的责任意识。

又如,在“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教学中,笔者以“交通规则”为例,给学生举出鲜活的生活事例:2021年10月4日,徐某某驾驶一辆小型普通客车,在由南向北行驶的过程中,因为躲避其他车辆,驶入东侧路外,受伤严重,车辆损坏。在此次事故中,司机徐某某因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负事故的主要责任。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交通事故案例,学生意识到遵守生活中的各项规则,不仅可以保护自身的安全,也可以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由此,学生学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生活案例有助于引导学生由外而内地理解责任,认识到责任与规则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增强其责任感。

(三)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实践活动的重要价值,导致理论与实践割裂。学生虽然理解了什么是责任,也认识到自己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承担责任,但是却不知道从何处入手,难以领悟承担责任的真谛,未能有效践行责任意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思想,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中将所习得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以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5]。

首先,学生要承担家庭责任。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家庭责任的承担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可以不定期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实践任务,如与父母一起完成家务,吃完饭后自觉收拾碗筷,自己整理衣服、叠被子、整理书包,主动完成作业等,以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使学生自觉行动,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其次,小学生要在学校中做到尊重国旗、国徽,掌握升降国旗时的标准礼仪;保证学校场地、班级的卫生,不随意损坏公共设施;不在教室、楼道、楼梯等处随意打闹、嬉戏,不打架斗殴;按时上下学。在培养小学生形成爱护校园责任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守护美好校园,人人有责”的实践活动,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轮值一周。在这一周内,学生需要负责做好校园卫生的管理与打扫工作,如看到地上有纸屑等可以随手捡起来,看到有人随手乱扔垃圾,可以上前提醒,如此可以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较强的责任意识。最后,是社会责任的承担,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能够承担的社会责任有限,因此教师可以每月组织 “交通规则我宣传”“孤寡老人我慰问”等活动,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奉献爱心,获得成就感,从社会责任的承担中亲身感悟“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三、总结

總之,责任意识的渗透,对于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提高对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要能够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征,培养其责任意识,矫正小学生的不良思想观念,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形成强烈的责任感,使其能够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中主动地承担责任,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柯国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22(13):117-119.

姜曙.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J].知识窗(教师版),2022(6):93-95.

何婷娟,王旭升.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责任担当教育[J].新课程,2022(8):83.

陈彦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策略[J].新课程,2020(40):237.

陆萍红.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实践策略[J].内蒙古教育,2020(12):18-19.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责任意识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广播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