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心理危机现状与干预策略的研究

2023-06-21陈才英 罗洪祥

新教育·科研 2023年4期
关键词:预防策略

陈才英 罗洪祥

【摘要】在高中学习生涯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会导致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使学习和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其心理状态亟须加以重视和保护。文章着眼于心理危机的具体概念,深入了解当前高中生心理危机的现实情况,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期为校园心理安全教育以及高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危机;校园心理安全;预防策略

新背景新形势下,社会结构以及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冲击了高中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思想、行为,有的高中生自控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有限,因此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心理波动,心理危机越来越严重。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而且也关系到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稳定。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机制,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环境和心理调控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一、高中生心理危机的内涵

高中生心理危機是指高中生遭遇不能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加以克服的困难,从而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并有可能危害自身身心健康或危及他人安全的一种危机状态。当下社会复杂多变的环境导致学生原有的生活和学习节奏被扰乱,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面临许多的情感矛盾。传统的校园心理安全教育模式导致一部分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了心理教育,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备受阻碍。新课改下,许多学校开始根据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调整教育思路以及管理方向,给予学生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

二、高中生心理危机发展的现状

1.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危机问题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作为心理危机的当事人,有的学生面临较重的学习压力及负担,难以实现良性成长及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学校在心理危机教育上投入的时间比较少,最终导致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时难以保持平稳的心态,逐步演变成了严重的心理危机。学生的心理危机演变过程相对比较漫长,其中冲击期和防御期的心理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如果学校能够主动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那么最终的效果将会比较可观。但是有的学校没有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难以全面客观把握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并调整后一阶段的校园心理安全干预方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交流和共鸣相对比较少,对心理危机问题的把握程度不够深。最终导致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严峻,学生逐步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存在许多偏差行为和负面心理。

2.对高中生群体心理问题的教育缺失

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比较高,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心理负担相对较重,往往因为个人的自我协调能力不足而陷入心理误区,逐步演变为比较严重的心理危机。学校在落实各种心理危机辅导工作的过程中,实质的干预手段不够科学合理,缺乏相应的危机应对技能和经验。学生的焦虑感以及恐慌感比较严重,难以真正了解危机潜在的各种负面影响,实质的应对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比较有限,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及时跟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难以更好地解决学生所面临各种心理危机及矛盾,这一点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成长。

3.心理教育干预过程沟通不够规范

危机干预相对比较复杂,教师需要总结校园心理安全教育中的经验教训,关注对危机干预资源的整合利用及优化配置,加强对客观情况的有效分析及研究,了解出现各种心理危机的实质原因,积极实现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但是有的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存在明显的隔阂,各种沟通误会的问题比较常见,心理辅导教师也难以准确判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信息沟通不够规范以及通畅。严重制约了后一阶段的干预工作,干预策略所发挥作用比较有限,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三、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教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了解心理危机出现的原因以及负面影响,采取与之对应的干预策略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鼓舞学生,关注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信息互换的过程中调整心理危机干预方向,实现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保障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知识,提升综合技能,实现各个方面能力的稳步发展。

1.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

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比较明显,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坚持站在高中生的视角,尊重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及个体差异性。确保所采取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能够切合高中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以及发展诉求。高中生正处于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经验不足,因此在面临各种外部冲击及压力时无法及时应对,存在许多的心理问题及心理矛盾,长此以往就会演变为心理危机。从微观的视角上来看,学生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及冲突比较多元,人际矛盾、学业压力、家庭冲突最为典型。这些导致学生无法保持平稳的心态,集中精力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注意力极易被分散,同时学习成绩持续下降,难以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认知,校园心理安全教育的难度持续上升。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开始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通过趣味十足的小问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跟踪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校园心理安全教育对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育准则,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尽量避免心理问题持续恶化。班主任需要加强与专业心理辅导教师之间的联系及合作,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系统的心理辅导,保证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真正实现良性成长。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从容面对学习新起点”时,教师需要关注对教学目标的有效剖析,为学生的身份转变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生活和新的学习要求。有的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个人的心理状态比较低迷,存在许多负面情绪和消极心理。教师则可以做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怀学生,综合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动态,鼓励学生直面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变动,让学生能够保持正面积极的心态,主动调整心态。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积极列举在步入高中之后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典型问题,让学生做好提前心理准备。比如有的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学习节奏不断加快、学习内容的难度系数有所提升、班级内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学生紧密交流和沟通,让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后及时应对。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明确后一阶段的校园心理安全干预方向和策略,实现对症下药。

2.积极宣传及培训心理危机教育

传统一刀切的校园心理安全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备受阻碍,各种心理问题时有发生,有的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演变成了严重的心理危机。学校以及家长不够重视前期的心理危机教育宣传工作,难以真正发挥相应的教育指导作用。学生无法获得来自教师和家长的专业帮助及指导,难以有效应对各种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许多消极情绪和负面心理。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积极宣传与危机教育相关的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实现自我判断,主动明辨是非,向真善美靠拢,学会分辨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障碍及问题,先进行自我调整,然后自觉接受教师专业系统的心理指导。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各种心理危机,了解心理危机的各种负面问题,进而站在宏观的视角有效把控心理问题,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动。这一点对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活在当下,尊重生命”时,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新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当前高中生因为存在心理危机所出现的各种社会事件。全面落实好心理危机教育工作,逐步提升这一工作的覆盖面,让学生能够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积极应对各种心理危机,扫清个人在心理认知上的各种障碍。教师可以采取简单设问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反思、大胆总结。比如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大家觉得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大家觉得自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吗?”大部分的学生会陷入沉思,有的学生比较积极,能够快速作答。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一步展示生命的价值。其中生命的意义在于实现自我价值,这是最高层次的目标,群体归属感则是浅层次的目标,两者之间则是追求自我发展。通过层次化分析来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及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让学生能够珍惜个人的生命,珍惜当前美好的生活,保持正能量,主动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加强师生交流以及信息沟通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难度系数相对偏高,专业性比较明显,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责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有效避免与学生出现信息鸿沟,让学生也能够意识到自身在心理上所存在的各种不足,进而主动自觉自信地接受教师的心理辅导和干预。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向,实现对症下药,促进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及配置,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指导下逐步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动性。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互换师生角色,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共鸣,采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加强对校园心理安全教育以及危机干预信息沟通的有效规范。有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危机比较严重,承受能力、适应能力相对偏差,教师则需要注重自身的语音语调,保持轻缓柔和,以此来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另外,如果学生不愿意沟通,教师还可以采取发微信、发邮件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准确深入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案。充分体现心理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积极规避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矛盾。

比如在开展“老师,为我们成长导航”的教育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明确前期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强化学生对教师职业价值的理解及认知,保障学生能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照。进而主动自觉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将教师作为自己值得信任的朋友,真正地在与教师交流意见和想法的过程中感受人际交往的乐趣。教师则可以在班会课中与学生进行沟通,问一问学生对教师的看法,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确保危机干预信息沟通的有效规范以及合理调整。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匿名投稿,让学生能够主动表达个人在与教师进行沟通时所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在随机抽取信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通过这种形式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多种现代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及配置,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的积极、乐观和自信。

4.加强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评估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备受诟病,心理危机干预直接被忽略,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很少有教师会着眼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有一部分教师的育人经验比较少,对心理问题干预工作的认知和理解不够充分,最终导致这一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个人需要注重不断反思和总结,抓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及核心,真正站在学生的视角,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主观诉求进一步调整心理危机干预方向和策略,从整体上提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质量及水准,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下主动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动性,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比如在与学生共同探索“发现幸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留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回忆在生活中的各种难忘经历,然后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写下来,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在收集学生的纸片后教师则可以随机挑选一名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通过这种形式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恰当指导和鼓励,转变学生的偏差行为和不良态度。教师也会更加关注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确保心理危机干预效果评估工作能够落实到位,为后一阶段的校园心理安全教育改革指明道路及方向。

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发展备受关注,学校开始着眼于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要求,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及辅导。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采取现代化的干预策略来指导学生、鼓舞学生,确保学生能够保持正能量,积极应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及挫折。

【参考文献】

[1]曹凤莲.高中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大众心理学, 2015(2).

[2]赵华.体育课堂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应急机制的行动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10).

[3]段媛媛.多元文化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

本文系福建省上杭县第九批基础教育立项课题“中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z2020-62);2021年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双减’背景下校园心理安全的内容体系建构与运作策略研究”成果之一(課题编号:MJYKT2021-183)。

猜你喜欢

预防策略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
鼻塞式连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早产儿鼻部损伤的预防策略
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超临界直流锅炉氧化皮脱落原因及预防策略探讨
普通高校大学生篮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状况及预防策略分析
论电力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的预防
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策略初探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及预防策略分析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与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