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手工课材料的拓展运用研究

2023-06-21陈燕

教育界·A 2023年14期
关键词:手工课小学美术

【摘要】从替代原则、补充原则、改进原则三方面分析小学美术手工课手工材料的拓展原则,从材料分类、区分材质、艺术组合等总结手工材料拓展策略,并基于单元教学目标,从收集废旧物品、走进自然、融合信息技术等探究拓展材料的具体途径,以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材料,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综合水平。

【关键词】手工课;材料拓展;小学美术

作者简介:陈燕(1979—),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小学。

手工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认识材料及掌握工具的基础上动手进行设计和制作,让他们学会动脑思考,试着结合意愿进行构思,有计划地创造美好的事物。然而在手工课上,学生常常只是采用黏土、纸材等单一的材料进行制作,这限制了他们的创意思考和观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工材料,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一、聚焦核心素养,探析手工材料拓展原则

(一)替代原则,挖掘身边资源

美术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方面,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遵循替代原则,让学生运用图像识读能力,积极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到在颜色、形状、材质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替代材料。

以“威武的盾牌”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要利用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等制作盾牌,并感受盾牌的威武。由于卡纸的数量不够,因此笔者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替代物。笔者让学生从色彩角度分析,选择一些容易着色的材料,像塑料这样不利于加工,也不利于着色的材料,可以暂不考虑。同时,笔者让学生从材质肌理角度出发,选择表面粗糙一些的材料,这样制作的盾牌能给人威武的感觉。笔者还展示了真正的青铜盾牌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质感,寻找有相同视觉冲击感的替代材料。

图像识读素养要求提升学生分析色彩、肌理的能力。在选择替代材料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入手进行对比,充分挖掘身边的可用素材。

(二)补充原则,丰富组合类别

补充原则指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学生可以先思考自己有哪些种类的材料,看看自己缺少哪个大类的材料,然后看看每个小类的可补充材料是否充足,补充一些不同组合类型的材料。

以“会变的盒子”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要运用拆、剪、折、贴等方式,让盒子焕然一新。笔者先让学生关注创作的主体“盒子”,从其大小、形状、材质等入手,看看自己收集到了哪些类型的盒子,是否还需要补充。有的学生收集了鞋盒、火柴盒、牛奶盒等各种不同大小的纸盒。接着,笔者让学生补充其他材料,如彩色卡纸、塑料片、橡皮泥等。这些材料能让盒子的造型更多样化。

美术表现指通过构思和反思,运用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创作有内涵的美术作品。在补充原则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反思生活中有哪些不同的材料,并通过调整找到它们的最佳组合方式,提升美术表现能力。

(三)改进原则,提升视觉效果

改进原则指围绕作品的主题对材料进行再加工和创造,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多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发挥想象力,提升审美判断能力,大胆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以“台历的设计”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引导学生采用剪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台历,思考如何改进材料,呈现丰富的视觉效果。有的学生提出:“一般的台历是平面的,我想设计立体的台历,在上面粘贴立体剪纸图样,翻开后,就能呈现立体效果。”还有学生运用折叠、剪切等方式,将台历的每张纸都设计成不同的形状,既展现出新意,又方便翻页,不仅视觉效果很好,而且很有实用性。

遵循改进原则能提升学生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方面的核心素养。学生要突破材料本身的局限,采用剪切、拼接等方式,加以组合,制作特殊的手工作品。

二、指向活动主题,探析手工材料拓展策略

(一)材料分类,了解制作方法

手工课程一般都有具体的活动主题,教师要探究拓展材料的具体策略。在收集了大量材料后,学生要学会如何分门别类地整理材料,为活动做准备,同时还要思考不同的材料可以用于制作什么物品。

以“提袋的设计”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让学生先收集各种材料,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分类。有的学生从材质入手进行分类,将材料分成纸质材料、金属材料、木材、布材、陶瓷类、玻璃类、塑料类等。接着,教师让学生围绕“提袋的设计”这个主题,说说选择哪一类材料更合适。有的学生认为可以选择布材、纸材作为主材料,其中纸材必须要选择韧性强、不易渗水的。学生还认为可以在提绳处使用软塑料类材料,增加提袋的承重力。还有学生特别提到可以选择小型的金属、玻璃等材料,用于提袋的装饰。此外,笔者还让学生从功能入手对材料进行分类,这样就将制作方法的学习融入材料分类中,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在探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分类,更初步掌握了提袋的制作方法。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材料进行分类后说说本次活动选择的主要材料是什么,还可以选择哪些其他类型的材料,这样既能让他们体会到材料的丰富性,又能提升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二)區分材质,嫁接不同造型

制作不同的手工艺品需要选择不同材质的材料,有时还需要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嫁接成不同的造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分材料的材质,了解其特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大类的材料,还要让他们在对比分析中掌握同类材料中的各种小类,学会创意嫁接。

如在教学“自制小相框”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采用观察法、触摸法、对比法分析各种材料,发现金属材料比较有光泽,有厚重感,但加工的难度较大;纸质材料加工轻松,容易着色,方便配置其他装饰物,但是手感比较轻;木质材料本身有一定的纹理,在制作的时候可以借鉴利用。此后,笔者又让学生分析同一大类材料的各个品种,看看它们的差别。学生发现,在纸质材料中,铜版纸表面光滑,白度高,有一定的弹性和抗压性,可以用于相框制作,而一般的书写纸比较轻,适合写字,不适合用来制作相框。笔者又让学生结合不同材料的特点,看看能否在组合中扬长避短。学生认为可以在书写纸上画彩色的图样,然后剪下来,粘贴在木质相框上,这样就能让两种不同的材料发挥各自的功能,制作出既牢固又美观的相框。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到不同材质的材料适用的场合不一样,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也不同。这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积极观察,寻找材料,分析材料的特点,采用更恰当的方式美化生活。

(三)艺术组合,生成创意作品

在拓展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提升学生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方面的素养。如果他们能结合各种材料的特点,用艺术的方法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生成有创意的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作品中,作品的价值会更高。

如在教学“提袋的设计”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他美术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引入提袋的设计中,创作出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学生围绕这一点展开互动讨论。有的学生提议将手工花卉的制作和提袋的设计融合,设计一些具有中国风的手工花卉装饰提袋。该建议得到了同伴的认同,他们自主运用各种材料进行组合创作,先用黄色的皱纹纸制作花蕊,并缠绕在细铁丝上,然后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制作花瓣,粘贴在细铁丝上,将各部分组合之后,将制作好的手工花卉缝在提袋上。笔者还给学生展示了各种中国花鸟画作品,让他們看看这些作品中如何展现植物,并思考在提袋制作中如何设计出具有古风古韵的花卉装饰。有的学生考虑到了中国水墨画写意的特点,在制作时选择了浓淡不一的黑色卡纸和皱纹纸,制作了具有水墨风格的墨梅,装饰在提袋上,呈现出了独特的中国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互动讨论,让他们各自说说对材料组合拼接的想法。这样能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认识各种材料,并结合材料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创作手法,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三、基于单元目标,探析手工材料拓展途径

(一)收集废旧物品,因势象形

单元教学的特点是将教材中有关联的内容融合在一起,用重组、整合的方法,融合单元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整体解读和系统学习,让他们的视野更宽阔[1]。教师可以将教材中手工制作类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全面拓展创作材料。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废旧材料,分析各种废旧材料的特点,思考它们能用于制作什么手工艺品,因势象形。

如在“变垃圾为宝”这个活动中,笔者将“别致的小花瓶”“会变的盒子”等手工艺课程结合在一起,设计大单元课程,让学生全面掌握拓展手工材料的具体途径。首先,笔者让学生通过制作手工花瓶、加工盒子等方式,了解并掌握手工艺品的基本制作方法。其次,笔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除了废旧瓶子、盒子,还有哪些废旧物品,观察它们的形貌特点,找出能制作花瓶的其他材料。有的学生认为废旧的矿泉水瓶、易拉罐等的形状和花瓶相似,也可以用来制作花瓶。最后,笔者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考其他废旧物品在形貌上有什么特点,能用来制作哪些物品。有的学生捡到了一块破旧的围巾,认为其十分飘逸,可以用来制作玩具娃娃的裙子。还有学生认为玉米须看上去和胡子、头发的形状相似,也可以用来装饰玩具娃娃。

在学生收集废旧物品后,教师要引导他们观察材料的质地、形状等特点,思考这些材料可以用于制作什么手工艺品,从而丰富手工材料。

(二)走进自然,因地制宜

除了收集废旧物品,在单元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走进自然,因地制宜,选择花草树木、彩色砂石等作为创作材料。这样能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增强他们了解自然、关爱自然的意识。

如笔者将“别致的小花瓶”“人物与环境”“生活与艺术中的花”“娇艳的花”等课程结合在一起,先给学生展示美术作品中的花,让他们想象一下在真实的生活中,这些花草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在制作小花瓶的时候,如果能采集一些真实的花草,用于装饰花瓶,是否会更美观呢?”此后,笔者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让学生分小组采集花草,并让其思考除了直接将花草插入花瓶中,是否还有更好的呈现方式。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将花草压制成干花,用拼画的方式拼成各种图样,然后粘贴在花瓶表面,这样会有别样的美感。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反思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意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无数美好的创作材料,人们要珍惜并爱护各种自然资源,减少人为破坏,避免环境污染。这样不仅能起到拓展材料的作用,更能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融入大自然后,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了拓展,他们的视野也更为宽阔,想象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小组同伴的启发和指引下,更快发现美好的事物,拓展手工材料。

(三)融合信息技术,因利乘便

在大单元活动中,有时候因为条件有限,学生很难收集到全部材料。这时候教师可以融合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的材料,让他们了解这些材料的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加工、整理材料的方式,展示不同材料呈现出的艺术效果,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因利乘便,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掌握创作方法。

如在“变垃圾为宝”的大单元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社会生活面不广,他们接触到的废旧材料很有限。因此,笔者结合“我们的社区”等课程,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收集了社区居民自发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手工艺品,拓宽学生的眼界。此外,笔者还结合“身边的设计艺术”等课程,为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设计巧思,让他们思考能否用废旧材料呈现出同样的艺术效果。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他们的创作思路得以拓展。有的学生提出,在创作前,可以先借鉴垃圾分类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分类,构筑“材料超市”,这样能共享材料,方便创作。还有学生借鉴了身边的建筑物设计,用废旧的牛奶盒、快餐盒等材料,制作了类似的模型,体现了自己的创意。

信息技术能生动形象地展现各种材料的特点,优化材料拓展的效果。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况,因利乘便,选择合适的时机展示多媒体课件,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其创作欲望。

结语

在手工课上,学生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剪切、拼接等活动,能够提升美术赏析和创意制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解决手工材料匮乏等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积极拓展手工材料,这样能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丰富创造手段,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羊丹丹.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运用探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5):53.

猜你喜欢

手工课小学美术
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误区与对策探究
废旧材料在美术手工课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彩纸大变身
紧张的亲子手工课
难忘的手工课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