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2023-06-21曾桑霞

教育界·A 2023年14期
关键词:实践探讨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大众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要求逐渐提高。如何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加强对古诗词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成长,是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在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改革的价值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具体探讨了初中古诗词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核心素养;实践探讨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视域下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古诗词融通教学的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CG20-379)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曾桑霞(1986—),女,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远华中学。

古诗词教学属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因为古诗使用的是古代语言,表达形式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大差异,这给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古诗词也是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可以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语用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以及文化素养,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改革的价值

语文学科素养包含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初中阶段是学生汲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围绕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古诗词的教学价值。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只侧重给学生讲解古诗词的大意、中心思想,让学生背诵和默写古诗词,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教师需要摒弃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改革古诗词教学课堂,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以为,改革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价值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优化古诗词教学目标

在新时期,单纯以语言知识教学为目标的古诗词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需求,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确立发展学生能力、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说明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这为教师优化与调整古诗词教学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方向。

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挖掘古诗词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带领学生解读这些内容,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1]。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通过古诗词教学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基础知识,同时掌握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构建完善的语言知识体系,拥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对相关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

(二)优化古诗词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初中古诗词教学课堂上,教师习惯自己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单向的信息灌输,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进行双向互动,这会导致学生认为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不断下降。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优化。《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学习活动。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特质和能力发展情况,确保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的,并据此开展教学。为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语文教师要抛弃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核心设计师生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案。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十分重要。然而在实践中,尽管一些语文教师给予了古诗词教学充分的重视,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对古诗词的字、词、句进行了相当细致的讲解,学生也记了很多随堂笔记,在课堂上回答的对古诗词的理解也十分到位,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学生甚至能够倒背如流,但是在这样的古诗词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均体现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上,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可能并不理想。结合实践经验,笔者以为,这样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存在重知识轻素养的教学思想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仍然将基础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评价与考核时,也是以考核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为主,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查严重不足。然而即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语言基础知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未必得到了提升。在新时期,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加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师应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质量,让课堂焕发活力。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仍有部分语文教师习惯于占据课堂的主体位置,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基础知识灌输,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施展[2]。因此,语文教师要认识到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积极地改变教學模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

(三)教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新时期,教师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应更多采用引导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语言综合能力。如果教师继续采用单纯讲解知识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会下降,学习效果也难以有效提升。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丰富古诗词教学课堂,教师还要加大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将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中,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提升学习质量。

三、培养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改革策略

(一)适当讲解典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素养

在我国的古诗词中,言志诗和抒情诗的数量很大,在教授这些诗词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为此,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古诗词内容,适当讲解古诗词中的典故,进行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素养。

例如,在进行《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古诗的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讲解古诗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人的雄心壮志,同时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受到鼓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补充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事迹等内容,在增长学生见识的同时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二)带领学生品味诗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

语言运用素养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项基础内容,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感知语言、运用语言知识和品读语言,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古诗词具有篇幅短小,语句对仗工整、合辙押韵等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掌握古诗词诵读方法后,学生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的意蕴。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诵读方法,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意蕴,并在不断的积累与练习中,逐渐提升语言运用素养。

例如,在《蒹葭》这首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字音与断句后,可以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指导学生进行分段诵读,读出节奏和感情。在反复的诵读中,伊人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的朦胧凄美和主人公执着坚定的形象会越来越清晰;同时,学生会意识到用“苍苍”“萋萋”“采采”等叠词写景状物的细致和叠词带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并感受到《诗经》独特的一唱三叹、回环反复的音韵美。

此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古诗词的字、词、句,帮助学生更好地品味古诗词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

例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古诗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杨花”“子规”,鼓励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

(三)利用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诗词中有大量的留白,这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与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内容给学生设计灵活多样的引导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完成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古诗词的理解,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3]。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古诗词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例如,在进行《野望》这首古诗的教学时,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师可以在讲解“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句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将这句诗中的‘树树改成‘树上是否可以?为什么?”提问后,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中叠词的精妙之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思维来分析古诗词的能力。

又如,在《蒹葭》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主人公追寻的‘伊人除了指美丽的女子,还可以指什么吗?”在本诗中,“伊人”是多义、模糊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的情感与认知,大胆地说出不同的看法,并给予勇于发表看法的学生认可,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带领学生从多角度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从多角度对古诗词进行鉴赏,让学生感受古汉语的语言魅力和艺术价值,使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有所提升。

例如,在进行《望岳》这首古诗的教学时,考虑到其内容丰富,蕴含的情感浓厚,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对这首古诗进行鉴赏。首先,教师可以出示几幅画作,请学生分析哪一幅是作者描写的泰山。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到诗词中,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眺望泰山的,并解析作者刻画泰山景象时采用的方法。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从多个角度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本诗传达的哲理。除此之外,《望岳》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期所作,展现了杜甫青年时期的豪情壮志,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晚年的杜甫登上泰山,他又会描写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素养。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加大对古诗词教学的改革力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优化和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升古詩词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邵越.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创新[J].天津教育,2022(14):105-107.

[2]翁友康.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2(6):118-120.

[3]赵会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中年级古诗词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9):70-71.

猜你喜欢

实践探讨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形势下公司融资技巧的实践探讨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