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升格示例

2023-06-20吴伟健劳石美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课例研究

吴伟健 劳石美

【摘要】本文以《海上日出》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对比自然状态下的教学过程和新设计阶段的教学过程,结合教学反思和研课讨论,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素养导向 习作单元 精读课文 《海上日出》 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0-0063-05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专门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这是教材编写体例的创新之举。从编写意图看,教材编写者设计习作单元意在改变传统的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在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表达,突破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屏障,让阅读课堂有“练武之地”,让习作练习有“他山之石”。这是对习作单元教学的明确定位。

习作单元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精心编排课文。那么,怎样才能让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价值最大化呢?本文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海上日出》为例,探究核心素养导向下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课例研究概况

(一)课例研究的基本过程

本文以劳石美老师执教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海上日出》第一课时为课例研究载体,按照“基于核心素养的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听评课,并以研修小组为平台分阶段进行课例研究:一是自然状态阶段,观察、了解执教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当堂课的教学行为;二是新设计阶段,关注执教教师学习新理念后的教学行为;三是总结反思阶段,形成研修报告。

(二)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天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语言质朴准确,生动形象。本文所在单元是习作单元,人文主题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教学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品悟作者是如何按照顺序写出景物的变化,并结合“初试身手”进行训练巩固,再让学生把学到的“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由此,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应确定为:(1)认读“不仅”“一刹那”等4个生字词,指导书写“镶”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感受晴天时“海上日出”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4)学习课文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自然状态下的教学过程及反思研讨

本次教学过程,是基于一次教学调研的课堂教学听评课,旨在观察、了解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当堂课的教学行为。《海上日出》一课的执教教师为劳石美,以下呈现的是劳老师自然状态下的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初步感受奇观

师:同学们,之前老师让你们收集北海市日落的照片。现在老师把它们制作成了视频,想看吗?睁大你的小眼睛仔细看哦!(播放视频)看到这样的日落景象,你想到哪些词?日落这么美好,日出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出示照片)让我们一起学习16课《海上日出》。

(生齐读课题)

师:昨天同学们通过预习单进行了预习,现在老师检测一下,看大家能否闯关成功!

师:《海上日出》的作者是?

生:巴金。

师:你对作者巴金有哪些了解?(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海上日落的景象在北海市经常可见,在本环节执教教师引导学生巧用身边资源,在课前收集北海的日落美景,感受日落的壮观,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做好情感铺垫,激发学生想要看海上日出的欲望。

2.学习字词,初读课文

师:请大家认读“扩大、范围、努力、一刹那、灿烂、交替、镶边、紫色、不仅、分辨”等词语。(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再让学生用“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读词语,最后指导学生书写“范”“紫”“镶”等字)

师:请大家齐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请边读边思考:哪些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設计意图】执教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识记字词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让学生巩固字词,使字词教学落到实处。

3.再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指名学生回答)

生1:第2—5自然段。

师:作者写了哪几种不同天气时的日出?(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回答“两种”“三种”。)

师:认为是三种的同学的理由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概括段落内容)认为是两种的同学也请说说理由。(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到学生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不同理解,于是根据学情设计了“辩一辩”的环节。)

师(小结):课文写了“晴天、多云、有黑云”这三种天气时的日出。也可以把“多云、有黑云”这两种情况归为“有云”。请大家明确:可以把第2—5段归为一部分,写了晴天和有云时日出的景象。

师:第一段写了什么?最后一段呢?

生2:第一段点明作者看日出的时间、地点;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

师:是的,抓住关键句,我们就能把课文的脉络梳理清楚了!

【设计意图】执教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情,并基于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设计了“辩一辩”环节,使学生在辩论中锻炼有理有据表达的能力,进而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4.品读课文,感受日出之美

师:晴天时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请小组合作学习,跟随美美的文字一起来感受日出的景象!(出示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第2、第3自然段,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在旁边用批注记录你的感受;说一说:小组成员交流体会;给组员的批注评星。)

(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交流、反馈学习所得,感受日出之美,以及分享相关批注。教师结合学生的批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修辞手法等谈体会,紧扣学生对文本的批注,组织学生学习重点语句,出示描写日出前的句子:“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加强它的亮光。”)

师:日出之前,天空的变化很美。(出示描写日出时的句子:“果然,过了一会儿……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颜色红得非常可爱。”)第一句话巧用了拟人写作手法。第二句话我们要抓住关键词语“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感受太阳在上升过程中的艰难与缓慢。从“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等描述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1:作者通过描写太阳升起来时的位置变化,把日出的过程写得清楚、具体。

生2:作者写出太阳升起时的动态之美。

生3:作者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太阳上升时的势不可挡。

师:(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出示描写日出后的句子:“一刹那间……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引导学生关注“一刹那间”和“夺目”两个关键词。)请你展开想象,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在极短时间里,太阳发出刺眼的光芒,光芒覆盖天地,真是神奇又壮观!多么美丽的日出!难怪巴金先生直接发出了赞叹——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出示句子)这句话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画卷的无比惊奇、赞叹。

(让学生结合插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表达对日出的赞美。)

师:以下是拓展学习内容。(1)画一画。请根据课文内容,用简单的示意图画一画海上日出的过程。(提示:可以抓住“位置、形状、光亮”的变化进行作画)(2)写一写。在每幅图下面标注关键词进行说明。(3)说一说。向家人介绍日出的景象。(4)评一评。评选最受欢迎的作品。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習方法”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个目标体现在第二学段的具体要求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在以上教学中,执教教师始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关键句及重点词语,使学生切身感受日出时的景象,体会日出的壮观。

(二)教学反思与研课讨论

1.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执教教师发现学生对“文章写了哪几种不同天气时的日出?”这个问题持有不同的理解。针对该学情,执教教师采用观看日落视频、闯关活动等激趣导入的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入课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这节课多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例如:在梳理课文脉络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句的方法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在合作学习反馈环节,指导学生用上“批注”读书方法;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谈感悟、体会等。

考虑到《海上日出》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散文,执教教师让学生把所体会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学生理解文本之后,教师用较多的时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品读“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句时,引导学生抓住“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等词语读出日出时的艰难与缓慢,抓住“冲破”“跳出”等词读出日出时的势不可挡和作者愉悦的心情。

在本节课中,师生互动良好,学习氛围较佳,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反馈学生的“批注”情况时对文本的关注不够深入。

2.研课讨论

综观本节课教学,执教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既注重语文知识点的学习,也关注语文素养的熏陶,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然而,本单元的“单元导读”页上明确指出阅读训练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训练要素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那么,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如何正确解读语文要素?如何让学生习得语文要素?应该以怎样的课堂形式呈现语文要素?经过讨论,研修小组成员认为,习作单元的重点是指向习作,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为习作服务。教师应牢牢把握单元教学的中心任务,并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始终。每一个教学任务都要围绕培养这一关键能力、落实这一中心任务展开。执教教师要让学生先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再让学生通过练笔,尝试“按浏览顺序写景物”。《海上日出》作为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承担着向学生介绍写作方法的任务,执教教师应该利用自身教学智慧引导学生去发现,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学习名家写作的“绝招妙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文章贯穿全文的时间顺序和景物变化的顺序,引导学生在寻找、品读“海上日出颜色、位置、亮光的变化”的过程中体会海上日出的壮美,领会写作的方法。

三、新设计阶段的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研课交流结果,劳石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反思,明确了本课在单元中的价值定位及目标任务,对本课进行了二次设计和执教。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大自然有一支神奇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而神奇的画卷。《海上日出》是其中之一。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播放视频)

师:这是北海市涠洲岛美丽的日出景象,同学们想不想用文字记录下这么美的景色呢?要想把文章写好可是有妙招的。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看看这个单元会教给我们哪些本领吧!

2.出示单元页,让学生齐读“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第16课,学习作者是怎样妙笔写日出的吧!(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巧用家乡北海壮观的自然海景导入教学,为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埋下伏笔,同时明确单元及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课文学习有所期待。

(二)闯关激趣,检查预习

师:昨天同学们完成了预习单,现在到进入检测预习效果的闯关环节!第一关是读准字词(出示认读词语:不仅、镶边、紫色、一刹那,指名读,然后让全体学生齐读。)第二关是写好生字。(指导学生书写“镶”字)从预习的投票结果来看,“镶”字是大家公认的最难识记的字。谁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生答略)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视频来理解“镶”字。(播放识字小视频)“镶”字的笔画很多,怎么写好呢?(示范:左窄右宽,两个小“口”紧凑,三横等距,撇要穿插。)

(学生在学习单上书写。教师展示、点评学生的作品。)

师:现在我们来闯第三关——作者知多少。《海上日出》一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巴金,你对巴金先生有哪些了解?

(学生谈关于作者的各种信息)

【设计意图】教师扎实抓好预习,巧用“三关”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效地解决了字词教学的难点。学生通过资料收集、信息共享,加深对作者巴金的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都很认真地进行了预习,闯关成功,掌声送给自己!接下来老师考查大家是否能把课文读通顺。让我们一起合作朗读吧!第1、第6段全班读,其余的每组读一段。读的时候注意思考——课文写了哪几种不同天气下的日出?

生(全体):晴天、多云、有黑云。

师:作者先写了晴天时的日出,再写了多云、有黑云时的日出。你们看,巴金写景是按顺序来描写的!(板书:按顺序)

师:看到这样的海上日出,巴金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生(齐读):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师:“这”指的是什么?

生(全体):海上日出。

师:读了这句话,你想提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奇在哪儿呢?

师:善问的孩子是善于学习的!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看看作者用了什么妙招描写这个伟大的奇观!

【设计意图】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的同时,紧扣习作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行文表达的方法——按顺序描写。

(四)品读变化,发现写法

1.学习“变化”,寻找妙招

师:海上日出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晴天时作者抓住了哪些变化写日出呢?请同学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谁来把要求读一读?

2.合作学习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2、第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变化写日出,请找出相关的词句,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小组成员交流学习体会,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单。大家可以从修辞、用词、产生的联想、分析写法、提出疑问等方面做批注。(出示任務单:①大家都找到了哪些变化?②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这种变化?③这种变化给你什么感受?)

3.小组反馈交流

师:作者抓住了哪些变化写日出?哪一组来汇报?

生1:作者是从“一片浅蓝”“一道红霞”“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等词语来描写日常的颜色变化。(教师板书:颜色)

师:通过读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红得非常可爱”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美,谁不喜欢呢?请大家齐读。海上日出奇就奇在日出时颜色的变化美轮美奂,所以作者不禁发出赞叹: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其他组谁来汇报?

生2:作者是从“小半边脸—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了海面”的位置变化描写海上日出。(教师板书:位置)

师:太阳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升起来的呢?(结合示意图引导学生掌握“日出前,太阳还在海平面的—过了一会儿—最后—”)太阳上升的过程,让你产生了哪些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感受太阳在上升过程中的艰难与缓慢。)

师:你从“努力上升”“冲破”“跳出”等词语中感受到什么?

生(全体):欢快、欣喜。

师:在日出的过程中,太阳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太阳位置的每一次变化,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所以作者不禁发出赞叹——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其他组请接着汇报。

生3:我们组是从亮光的变化“没有亮光—发出夺目的亮光”“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感受日出的。

师: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在极短时间里,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覆盖天地,真神奇、真壮观!多么美丽的日出,难怪巴金先生直接发出了赞叹——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让我们跟随镜头再好好地欣赏这壮观的日出!

4.有感情朗读第2、第3自然段,表达日出之美

师:你喜欢这样的日出吗?请你把这份喜欢和赞美读出来!

(生读略)

师:景美,你们的读书声也美!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知道作者抓住了太阳“颜色、位置、亮光”的变化,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奇”。从中可以发现作者的第二个小妙招——通过写出景物的变化之美,写出事物的特点!这一节课,我们领略了晴天时日出的壮观,还跟巴金爷爷学会了一些写作妙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句子:眼中美景千千万,写作顺序不能乱。抓住变化写特点,文章充满画面美。)

师:老师相信,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巧用方法,就能“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有云时的日出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请大家在课后收集日落美景照片;试着按照日落时太阳变化的顺序写一写;或向家人说一说北海日落的景象,注意有顺序地表达。最后把作品发到学习平板上,全班投票,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

【设计意图】执教教师围绕“按照景物的变化来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景物变化”,寻找写作妙招。执教教师还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景物变化,运用关键语句描述景物变化。在延伸拓展环节,执教教师继续运用这一方法引导学生仿写,达成单元习作训练目标。

四、两次课堂教学的比较及教学建议

(一)教学比较

第一次教学,执教教师过于注重内容理解和品词赏句,没有抓住统领全课的核心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导致教学环节过于零碎,没有落实本单元“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的单元目标,也未能落实习作训练要素“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中心任务,教学目标未能很好达成。

第二次教学,在研修小组的帮助下,执教教师再次对文本进行认真解读,梳理知识点,明确了习作单元以培养习作能力为导向。教师在教学习作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时,应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日出时的景象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体会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为后面的习作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次教学,主要有以下亮点:首先,初读课文,感知“变化”。主要是厘清课文写了哪几种不同天气时的日出,这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其次,品读“变化”,发现写法。教师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等学习形式,引导学生找出并品读关键语句,体会日出的变化,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所感所想。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最后,拓展延伸,运用写法。教师指导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对其他景物的写作中。

(二)教学建议

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让它们相互促进。习作单元作为语文统编教材编排体例上的一大创新,精读课文作为其前置性内容,承载着不可取代的教学作用。尤其对经典课文,教师既不能忽视阅读教学的属性,又不能舍本逐末,而应做好合理取舍,瞄准靶心,发挥其独特功能,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是紧扣单元导语,精确定位目标,凸显单元统整。单元导语作为体现编者意图、点明单元主题、揭示单元学习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学什么”“怎么学”两个维度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有效提示,对教师备课、学生自主学习均发挥了重要的指引和提示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紧扣导语开展教学,以体现单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应以“单元导语”为主线,串联整课学习,让学生进阶式地逐步加深认识,逐步实现认同并内化于心;应突破传统的贴标签式的主题教学桎梏,巧妙地让习作单元的主题成为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习作意识,以便让学生在本单元末能够学以致用。

二是设计核心問题,精准突破难点,促进深度理解。相较于“习作例文”,精读课文虽然没有为后续习作提供太多可模仿、可借鉴的行文范式,但是隐藏着“如何表达”的功能。习作单元更加着力于引导学生观察文本的言语形式,体悟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集中指向习作能力的习得。教师只有以“核心问题”为任务驱动,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深度的学习体验活动,才能更有效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如在本课的第二次教学中,针对“了解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这一语文要素,执教教师将“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作者是如何写出海上日出的变化的?”作为核心问题统领教学,以此落实语文要素,达成教学目标。在初读环节,执教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抛出问题“作者写海上日出的变化用了哪些写作小妙招?”;接着,带领学生从读书中感知海上日出“位置、颜色、亮光”的变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日出时太阳不同方面的变化;再通过品读关键词句读出画面,读出感情;最后引领学生归纳、掌握、习得按顺序写景的方法,精准突破难点,促进深度理解。

三是习得写作方法,精巧练笔,落实语文要素。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教师出于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独特目的,就必须关注课文‘怎么说,必须侧重课文的言语形式。”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秘诀,使学生实现从习得、内化到运用的能力提升。对于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适时依托文本语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精巧练笔,习得方法,内化所得。在第二次执教中,执教教师紧扣课后习题设计练笔作业,实现读写迁移,如结合板书总结巴金的写作妙招,鼓励学生只要留心观察,巧用方法,就能“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进而布置课后延学作业:请同学们把课后收集的日落美景按照作者描写日出的顺序写一写、说一说、评一评。这样拓展,既让学生迁移运用所习得的写作方法,又为完成本单元的“初试身手”做好了铺垫。通过课后延学的仿写,学生及时运用了“按事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物”的写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亲历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才能发展和形成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吴伟健(1976— ),广西北海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和教学管理;劳石美(1984— ),广西北海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课例研究
树立整组观 凸显单元要素 关注联结点
找准定位、举重若轻,实现例文价值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