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项目式学习问题设计初探

2023-06-20张臻李致学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问题设计

张臻?李致学

【摘 要】项目式学习具有真实性、情境性和指向学科核心原理与概念等特点,是一种可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的学习组织方式。应一个好的项目式学习问题,是设计、实施和评价项目式学习的起点,需要教师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项目的规划者和管理者,需要教师不断尝试和探索,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问题设计 教育立场

项目式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或真实情境中的問题。这一学习方式以素养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学科内知识整合,强化了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英语教师落实“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景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

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文本的教授,缺乏与生活情景的联结、良好的语言浸入环境设计,缺少对语言背后社会文化及内涵的深度学习,忽略了生活视角下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它能够让学习者通过协作来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无论项目式学习的本质,还是英语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我们发现“真实情景和真实问题”都是两者重点强调的地方,因此英语教师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时,要提出具有驱动性的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同时这类真实问题又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规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笔者认为所提问题需要具备以下几种特性:

一、真实性

问题要有真实性,也就是在真实情景中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或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英语教学通常以创设真实语境为依托,开展交际性的语言活动,在活动问题的真实性方面通常做得比较好,但是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的是这种“真实性”不仅仅是语境真实,更多的是学生要真实地用掌握的语言技能服务他人,学有所用。真实问题的提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通过英语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根据真实的生活情景,针对与英语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提出问题。

例如,沪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7 At school介绍了学校里面的设施和在校园内不同的场所可以做的事情,教材设计通过阅读地图、互相询问等方式让学生感知理解核心词汇及短语office、classroom、computer room、playground、library、toilet和核心句型“There is/are…We can…”。结合课文中介绍校园的情景、相关词汇和句型结构等知识点,教师可以提出“如何为来访的外国客人制作英文版校园导览图”的真实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设计一个项目式学习的课程。这一项目问题具有极高的真实性,可以帮助学校展示更多语言版本的校园导览,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不同人群了解校园情况,也可以用于帮助同伴学习,这一项目成果可以服务学校和他人,带动和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校园、学习英语。

二、挑战性

问题要有挑战性,既可行又具备一定的挑战价值,激发学生在项目中不断探究、不断优化作品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由于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有限,英语教师通常以学生已掌握的词汇、语法等知识技能为基础,选择在学生认知范围内开展教学。教师的这一做法忽略了项目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实现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再到策略性知识的跳跃。因此,教师在设置项目问题时,要敢于跳出自己教学的舒适区和学生认知的舒适区,可依据就近发展区的原理,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让学生觉得有一定困难的问题,这类问题无法只通过已有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需要学生通过探索实践和坚持努力才有可能解决,但又不会因为难度大而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例如,“如何用英语介绍制作一道拿手菜”的项目式学习,因受学校条件限制,教师可以将这一项目分解成制作一道拿手菜和视频拍摄两项子任务,再根据子任务细化学习脚手架:组织语言、亲身示范、标题设计、拍摄技巧、视频剪切等。学生自主安排协作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以视频为最后成果推送给公众。有一定挑战性的驱动性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和提升技能。

三、驱动性

问题要有驱动性,即问题要开放、可探究,不一定有标准答案,也不能简单地用“Yes”或“No”来回答。有时驱动性问题本身未必就是项目问题,并不直接指向项目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却是学生学习的脚手架。

提出驱动性问题需要教师组织问题结构,提高问题的深刻性,避免问简单的、事实性的、封闭性的一般疑问句类型问题,如“Do you like dogs?”。相比之下,“Why dogs can be our friends?”这一问题更加开放,需要学生提出观点、分析推理,甚至提供证据。又如“Where is the library?”和“How to make a map to find the nearest library?”这两个问题,很明显第一个问题属于认知类,第二个问题属于实践类,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提出好的驱动性问题,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提出好的驱动性的问题,有时候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可以使用KWL(Know, Want to Know,Learned)表格(如下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经验和想法。

通过KWL表格,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帮助学生整理并组织信息,为驱动性问题的提出搭建支架。

四、标准性

问题要有标准性,既要遵循社会道德标准,又要与课程标准相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小学英语课程的基本纲领,是小学英语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在设计项目问题时,教师应遵循课程标准的规定,体现其“标准性”。英语课程分别以“我”“社会”“自然”为视角,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下设一系列主题群和子主题。项目问题应该围绕三大范畴主题意义的探究来设计,教师要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入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进而真正掌握语言知识。

例如,沪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Module 3 My favourite things下设三个单元,即Subjects、Sport和Music。在该模块的学习中,教师在设计项目问题时,如果只是停留在教材语篇本身或话题上,则很难达成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对应课标中一级子主题内容要求“时间管理”和“学校、课程,学校生活与个人感受”,教师可以提出项目问题“如何结合自己的喜好,设计个人时间管理安排表(英文版)”或“如何征集同学建议,设计班级课表(英文版)”,在这样的项目问题下,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态度等。

项目式学习强调深化对学科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它将概念作为聚合器,不断地聚集更多的知识信息,将事实性知识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整合起来,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深入理解概念,引发学生产生超越事实的抽象思维。把项目式学习与英语教学融合,可以将学习目标、任务、情境、内容和评价整合成具有实践性和整体性特点的综合性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对英语知识的系统认知和综合应用。学生可以通过问题、学习环境或情境,接触新的英语知识、概念和语言技能,使所学知识和技能得到运用和验证,最终形成可迁移的技能。因此,英语项目式学习是应对英语课程改革的教学新尝试。

项目式学习问题的设计离不开教师自身对学科教学立场的定位、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项目式学习的深入了解。设计一个好的项目式学习问题,是设计、实施和评价项目式学习的起点,需要教师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项目的规划者和管理者,需要我们不断尝试和探索,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问题设计
“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式教学法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PLC项目式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浅谈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