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烟87不同叶位烟叶烤后单叶重及等级质量分析

2023-06-19张丽韦斌李熙全王峰程天印杨馗

农业与技术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叶位单叶烟株

张丽韦斌李熙全王峰程天印杨馗

(1.贵州省烟草公司安顺市公司,贵州 安顺 561000;2.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1)

烟叶作为烟草行业生产的核心要素,其等级质量是烟叶原料保障的基石,随着市场中高端卷烟消费水平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烟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从卷烟工业的原料采购需求来看,同样出现了高等级的优质烟叶供不应求,低等级的填充烟叶严重过剩的局面,烟叶原料供需矛盾日益突显[2-4]。当前烤烟栽培的目的,不单是追求高产量,更主要的是烟叶有良好的工业可用性和优良的烟气质量,因此,追求烟叶的高品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5]。同一烟株上着生部位不同的烟叶,由于光照条件和营养条件以及成熟时环境条件等不同,其物理化学性状有着明显的差别。各个叶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不仅决定了其在群体产量和产值中的份量,而且决定其在卷烟原料中的利用价值[6-8]。因此,笔者通过在贵州安顺烟区选取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开展田间叶位挂牌试验,测定不同叶位烟叶烤后单叶重,同时依据《烤烟》国家标准42级规定,对不同叶位烟叶烤后等级分布进行明确并开展质量分析,旨在为找出单叶重较适宜、等级质量较好的优质适产烟叶着生位置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本试验于2022年安排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杨武乡烤烟科技成果转化园,供试烤烟品种“云烟87”,初花打顶,单株留叶数18片,挂牌试验烟株100株,自下而上按叶序进行叶位挂牌标记,烟叶成熟后带牌采收烘烤,烤后按叶位记录平均单叶重;选取田间长势基本一致、营养供应协调、有代表性的10株挂牌烟株,依据《烤烟》国家标准(GB 2635-1992)对等级质量的规定,对不同叶位烤后烟叶等级分布及等级质量进行分析。

1.2 单叶重的测定方法

单叶重用称重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叶位单叶重分析

单叶质量行业俗称单叶重[9],不仅决定着烟叶产量的高低,同时还与烟叶品质的表达密切相关,单叶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烟叶内在质量、外观质量、物理品质、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表达[10,11]。采用称重法对100株挂牌试验烟株不同叶位烟叶烤后单叶重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从第1叶位开始,随着叶位的升高,平均单叶重逐渐增加,至第14叶位,平均单叶重达到最大值19g,在此叶位后的第15叶开始,随着叶位的升高,单叶重随之下降。同时,若将18片烟叶进行下部(叶位1~6)、中部(叶位7~12)、上部(叶位13~18)3个部位的划分,从第7叶位开始,处于中、上部的烟叶(叶位7~18)单叶重明显高于下部烟叶(叶位1~6)的单叶重,因此,在实际烟叶生产中,中上部烟叶的单叶重对667m2产量的贡献度明显高于下部烟叶。

表1 不同叶位烟叶烤后单叶重统计表

对同一部位不同叶位平均单叶重进行分析,下部烟叶(叶位1~6),随着叶位的升高,平均单叶重增加,变幅最大为叶位1和叶位6,叶位6平均单叶重是叶位1的2.5倍,相邻叶位之间,叶位2较叶位1平均单叶重增加8.5%,叶位3较叶位2增加55.1%,叶位4较叶位3增加7.5%,叶位5较叶位4增加22%,叶位6较叶位5增加12.6%;中部烟叶(叶位7~12),随着叶位的升高,平均单叶重仍主要以增加为主,变幅最大为叶位7和叶位11,叶位11平均单叶重是叶位7的1.4倍,相邻叶位之间,叶位8较叶位7平均单叶重增加13.1%,叶位9较叶位8增加7.4%,叶位10较叶位9增加8.8%,叶位11较叶位10增加6.7%,叶位12较叶位11单叶重下降,但降幅不明显,为1.3%;上部烟叶(叶位13~18),随着叶位的升高,平均单叶重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变幅最大为叶位14和叶位18,叶位14平均单叶重是叶位18的1.5倍,相邻叶位之间,叶位14较叶位13平均单叶重增加4.7%,叶位15较叶位14降低3.3%,叶位16较叶位15降低3.8%,叶位17较叶位16降低10.2%,叶位18较叶位17降低20%。因此,同一部位下,不同叶位平均单叶重变化最明显的为下部烟叶,最大平均单叶重是最小平均单叶重的2.5倍,上部叶1.5倍次之;不同部位之间,相邻叶位变幅最大(增加55.1)的是处于下部的叶位2和叶位3,变幅最小(降低1.3%)的是处于中部的叶位11和叶位12。

2.2 不同叶位烟叶烤后等级分布及质量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叶位1~18,每一叶位产生的等级个数都在2个以上,产生等级较多的叶位为第2叶位,包括X4F、X3F、X3L、X2F、X2L 5个等级;相邻叶位产生相同等级的情况较为明显,叶位5、叶位6产生的主要等级为C3F、C3L、C4F、C4L 4个等级;叶位8~11产生的主要等级为C2F、C2L、C3F 3个等级;叶位13、叶位14产生的主要等级为B1F、B2F、C2F 3个等级;叶位15、叶位16产生的主要等级为B2F、B3F 2个等级;叶位17、叶位18产生的主要等级为B3F、B4F 2个等级。

表2 不同叶位烟叶烤后等级分布及质量统计表

等级质量是烟草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的关键[12]。随着叶位的升高,烤后烟叶等级质量逐渐提升,下部烟叶(叶位1~6)中等烟占比81.8%,下等烟占比18.2%,无上等烟产生,等级质量以中下等烟为主,中等烟占比最高;中部烟叶(叶位7~12)上等烟占比84.2%,中等烟占比15.8%,无下等烟产生,等级质量以上中等烟为主,上等烟占比最高;上部烟叶(叶位13~18)上等烟占比14.3%,中等烟占比85.7%,无下等烟产生,等级质量结构组成与中部烟叶一致,仍以中上等烟为主,但中等烟占比最高。从单个叶位来看,叶位8~14的烟叶,烤后烟叶等级质量100%为上等烟,其在烟株上的着生位置处于中及中偏上的部位,因此,在烟叶生产过程中,烟株中部和中偏上部位着生的烟叶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的贡献度明显高于烟株上着生在下部的烟叶。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不同叶位烤后烟叶单叶重进行分析,随着叶位的升高,单叶重逐渐增加,至14叶位时单叶重达最大值,从叶位15开始单叶重下降。从挂牌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产量贡献度方面,中上部烟叶的单叶重明显高于下部烟叶,对667m2产量的贡献度明显高于下部烟叶。烟叶单叶重与烟叶产量的形成和品质表达密切相关,不同部位过低或过高的单叶重将对烟叶内在品质的表现造成很大的影响[13,14],因此,在烟叶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烟株中后期大田管理,及时采烤下部烟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及时追肥,促进中上部烟叶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充分发育,达到当地栽培条件下应有的株高、留叶数,确保烟叶产量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及烘烤工艺,巩固并提升烟叶烤后质量。

通过对不同叶位烤后烟叶等级质量进行分析,随着叶位的升高,烤后烟叶等级质量逐渐提升,部位、叶位越低,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就越差。从挂牌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着生位置处于烟株中部及中偏上部位的8~14叶位的烟叶,其烤后烟叶等级质量100%为上等烟,说明中上部烟叶烤后等级质量明显高于下部烟叶,对667m2产值的贡献度也明显高于下部烟叶。不适用烟叶田间处理技术是协调烟叶产量与质量,提升烟叶品质,优化烟叶等级结构的重要途径[15],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是卷烟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的必然要求[16],因此,在烟叶生产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工业对卷烟优质原料的需求,结合优质烟叶着生的部位及叶位,及时采取不适用鲜烟叶处理措施,对下等烟产出比例较高的下部1~3叶位烟叶进行烤前处理,提高烟叶质量,多产中上等烟,少产甚至不产下低等烟叶,提高烟叶质量,进而提高烟叶667m2产值。

单叶重是构成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叶位的升高,单叶重则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综合以上对不同叶位烤后烟叶单叶重、等级质量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14叶位的烟叶,其平均单叶重为最大19g,且其着生位置为上部;8~14叶位的烟叶,其烤后烟叶等级质量100%为上等烟,而单叶重方面,则表现出随着叶位的升高而增加的变化规律,单叶重由12.63g增至19g。优质的烟叶在烟株上的着生位置并不能用某一具体叶位来标记,而是存在一个部位分布,这个部位分布主要为中部及中偏上的位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想获得较高产量的优质烟叶,就要密切关注8~14叶位的烟叶在大田期间的营养发育及管理水平,同时,着生在该部位区间叶位的烟叶平均单叶重在12.63~19g。

猜你喜欢

叶位单叶烟株
干旱胁迫下辣椒幼苗光合与荧光参数测定的最佳叶片
不同叶位桑叶茶的营养活性成分分析
有机态氮与无机态氮配施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研究
亚纯函数关于单叶离散值的正规定理
算子作用下调和函数类的单叶半径
不同因素对单叶蔓荆无性繁殖育苗的影响
播种量对机直播水稻分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打顶后养分供应水平和采收方式对烤烟钾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云烟85不同叶位和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碳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差异性研究
水氮耦合对烟株生长、产量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