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味梧州

2023-06-19黄利霞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王城南越国骑楼

黄利霞

当我们谈到广西梧州时,脱口而出的是龟苓膏、冰泉豆浆等出名的美食。与广西其他城市有所不同,梧州执着地带着粤式韵味在广西这片土地上特立独行着。翻开浩如烟海的历史画册,窥探这座城市的另一面,梧州的文明史可追溯至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千百年来,这些历史文化赓续着这座城市的血脉,一街一巷都有悠远的故事,一砖一瓦都有隽永的记忆。

在梧州,寻苍梧印记

公元前183年的春风吹过南越国这片土地,掠过浔江(西江)与漓水,蒼梧王赵光要在这里兴建苍梧王城,这便是梧州建城之始。

起初,苍梧王城只是一座小小的土城,仅1.12万平方米,但作为南越国借以控制桂林郡和象郡的行都,其选址“依山傍水,逐水营建,自然可避水患,军事有险可恃,易守难攻,可谓一块风水宝地。”尽管存在时间不足百年,但苍梧王城在历史上的影响甚为深远。

苍梧,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传奇且神秘的存在。《山海经》说:“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唐代诗人孟浩然写下:“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就连徐霞客也心之向往,立志“朝碧海而暮苍梧”......

那么,那个与舜帝同在、徐霞客心向往之的“苍梧”是否与苍梧王城有关?其实,在苍梧王城建立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曾存在过古苍梧的印记。

《古苍梧探源》一文中提到,在远古三皇五帝时代,岭南就有着一支由苍梧之民组成的古老部族,因其地多梧桐,色苍,被称为“仓吾”族。这些土著有断发纹身的习俗,在面额上刺花涂彩,也被称为“雕题”。“苍梧”之名取“仓吾翡翠”典故而来,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后,“仓吾”的文字出现了偏旁,变成“苍梧”。而苍梧古国(部落)距离今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

古苍梧的印记不可磨灭,有学者研究认为,苍梧的名称一直没有消失,而是南移到了南越国。

公元前111年,南越国灭亡,其土地被划分为九郡,其中,苍梧郡就是《辞海》中记载的苍梧,也是《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所载今广西梧州。

从“苍梧王城”到“苍梧郡”,再到唐朝之后“苍梧郡”改为“梧州”,兜兜转转,几经反转,“梧州”之称最终得以沿用至今。如今,“苍梧”之名被沿用为梧州的一个县域地名,是为“苍梧县”。

体验“粤”味生活

梧州的“粤”味极浓,历来有“小广州”之称。临街傍市的骑楼里,梧州人讲粤语,吃粤菜,听粤剧,凡逢人见面,一句“你食饭冇?”(你吃饭了吗?)连广州本地人听了也得直呼地道。

历史上,梧州曾划分入广南东路,在两千多年的建城史里,有一半多的时间都归属于广东。正因如此,梧州的生活习俗皆与广东相通,语言上尤其明显。《梧州府志》提到:“梧州音柔而直,稍异于粤东,城郭街市多粤东人,亦多东语。”在梧州城区,人们所讲的白话与广东话接近,属于“广府片”粤语。

虽说粤语是广东地区的主要方言,但梧州却是粤语的发源地之一。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陈侃言在《史识梧州》一书中表示,“粤语,在南北文化大融合中在梧州逐渐形成,由梧州(古苍梧,古广信)流布于珠江流域。”

这座处于两广交界处的小城,既保留了广西的特点,也有偏向于广东的饮食习惯。

不必说“中国一绝”的纸包鸡、“桂东第一味”的龙虎凤烩、“岭南第一煲”的萝卜牛腩煲,一句“得闲来饮茶”,足以见梧州人对饮茶的偏爱。《梧州市志》提到,明代时,与粤港澳联系密切的梧州,生活受到这些地方的影响,最明显就是在茶楼方面。当时,梧州饮食业相当兴旺,已经有十几家粤式茶楼酒馆,那时的人们已开始“叹茶”了。

在粤语中,“叹”有品味、享受之意,“喝茶”被称作“叹茶”。和广东人一样,梧州人也爱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俗称“一盅两件”;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要填饱肚皮,还要谈天论地、闲扯家常,以此来联络感情、洽谈生意。由此可见,饮茶不光是字面意思的喝茶,更是一种饮食文化,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喝的是寻常的茶,叹的是悠闲慢生活。

梧州的茶文化,成就了梧州商业的兴盛,骑楼则是梧州商业兴盛的历史缩影。1897年,梧州辟为通商口岸,骑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昔日的骑楼城商家云集,鼎盛时共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成就了成千上万的富商巨贾,梧州一度成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发展成为珠江流域著名的商埠,造就了“百年商埠”之美称。

如今的梧州骑楼建筑主要分布在河东老市区,22条大街汇聚了560栋中西结合的经典骑楼,占据了半个梧州城,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

懂美食,也懂宝石

“世界人工宝石之都”——这是位于梧州市西江大桥南岸,一座屹立在大转盘中央的巨型雕塑,赫然雕刻的醒目文字,雕塑上,一双大手托起3颗熠熠生辉的宝石。梧州加工宝石数量每年约126亿粒,约占国内的80%、世界的70%,可以说,全球每10颗人造宝石就有7颗来自梧州。

梧州的“宝石梦”始于1982年。这一年,中国香港宝石制造商人崔福明来梧州探亲访友,嗅到发展商机的他决定把广州的宝石加工厂搬到梧州,并且与校办工厂合作。此后,梧州人工宝石产业以星火燎原之势迅猛发展,中国国内外的珠宝商陆续到梧州投资办厂。而原本安静的梧州步埠路也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工宝石公司入驻变得沸腾起来了,成为专门生产、展示、销售宝石的集散地,也一鸣惊人地成了世界闻名的“宝石一条街”。

从2004年至今,梧州宝石节已连续举办19届,生产的人工宝石远销世界各地。正如西江明珠塔上的那颗宝石一样,耸立山顶,直插云天,闪耀的不只是珠光宝气,更象征着托起这个产业、默默奋斗的无数梧州人,他们不仅打磨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更打磨出了苍梧大地上梧州人千年不变的热爱与希望。

猜你喜欢

王城南越国骑楼
室外微气候对骑楼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Two-dimensional self-consist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whole discharge region in an atmospheric argon arc
阅尽王城知桂林——独秀峰·靖江王城
Three-dimensional non-equilibrium modeling of a DC multi-cathode arc plasma torch
南越国出土漆器初探
成败之转,譬若纠墨
住、食、行——良渚王城之谜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吃货改变历史
骆越国与南越国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