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概念视角下英语单元整体逆向教学设计

2023-06-19潘红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单元整合大概念

潘红

【摘 要】大概念在推进核心素养落实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概念视角下的英语单元整体逆向教学,以教材单元为基础,融合单元内各学段内容、跨学科内容、现实生活内容,构建新的学习单元,且从学习结果出发,“以终为始”进行逆向教学设计,在单元整合教学中关注明确且有价值的智力因素。

【关键词】大概念 单元整合 逆向教学

大概念作为英语教学研究中高频出现的主题研究性词语,其背后的研究价值不言而喻,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投身于大概念研究中。大概念是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基于单元核心主题,依托语篇内容、问题解决和意义探究所形成的看待客观世界的思想认识、观念态度、行为选择等,又指阐述问题解决、表达思想观点时所优化的语言结构和所归纳的语法规则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多处体现大概念理念,如“秉承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運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UbD理论则提出在单元整体教学时进行逆向教学设计,并认为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按“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这三个阶段进行逆向设计。

本文基于新课标,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 Signs为例,探究由单元大概念统领、各小概念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单元整体逆向教学设计。

一、提炼大、小概念,确定预期结果

大概念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统摄单元教、学、评全过程,贯穿每一课时及每一板块内容的教学过程。正如Unit 5 Signs这一单元,教师要从主题意义整体视角出发,整体分析单元内容,解读教材内多个文本内容、主要词汇、语法功能、语言结构及相应的语言学习活动等,具体分析各个板块的内在关联和主题意义指向。这一单元涉及的话题是公共标志,包含Story time(对话语篇)、Grammar time(语法解析)、Fun time(词句操练)、Sound time(语音鉴赏)、Culture time(文化对比)、Cartoon time(趣味卡通)、Checkout time(单元检测)、Ticking time(自我评价)这八个板块的学习。除了Sound time板块外,其余板块都紧紧围绕公共标志这一话题,从理性层面的认知、理解、运用上升到感性层面的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做一个良好公民,立意呈螺旋式上升。因此,本单元的大概念为:To be a good citizen。

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附着在大概念周围的小概念提炼应与基于文本分析的文本再构同步进行。单元大概念是由多个递进关联的有机小概念发挥合力生成的。“公共标志”单元围绕“To be a good citizen”这一主题意义的探究所形成的大概念展开,并从社会理解、社会责任、社会认同、社会价值四个方面提炼出小概念(如图1)。这些有机生长的小概念与单元教学内容吻合,是单元学习的逻辑起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

大概念将一个个小概念串联起来,为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确定指明了方向。UbD理论将预期教学结果的确定置于教学设计的首要位置,即优先确定表现性目标。笔者根据本单元8个板块的教学内容及编排特点,结合新课标,深度发掘潜在主题意义,将第五单元划分为四课时进行教学,在大、小概念的引领下,设置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分课时安排(如表1)。

二、把脉单元教学,确定评估依据

大、小概念及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做好了铺垫。正常的教学设计一般遵循“教与学活动—评估证据—预期结果”,而UbD理论以始为终,逆向设计,预期教学结果确定后,教师需思考如何明确学生已达到预期结果,以及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得提前设置评估内容及方式,可以以成果展示的形式体现,比如海报制作、宣传手册制作、故事续编、小组汇报等。针对本单元教学,每个课时都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评估内容及方式。第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文本图片及思维导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回顾并复述故事内容。第二课时,笔者创建了南京市“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情境,让学生充分操练及运用句型“What does it mean? It means...”“No littering / parking /smoking/...”“It means you can/ cant...”。第三课时则设计了故事续编表演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感知、讨论遵守规则的原因。第四课时,通过绘本阅读理解及海报制作,内化学生感知,增强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并发挥宣传辐射作用,以己之行,带动他人。

三、整合教学资源,内化教与学体验

在头脑中有了清晰明确的结果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后,教师就该全面考虑最适合的教学活动了。笔者从教学资源的选择及教学方法的运用展开研究,内化教与学体验,力争高效取得预期教学结果。

(一)多途径整合教学资源

1.整合学科内资源

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整合学科内不同年级教材的内容,比如在第一课时教学导入时,结合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2 In the library中的英语表达“Dont shout/eat/run/talk/sleep.”,教师可以以标志的形式回顾旧知并引出新知。

2. 整合跨学科资源

小学综合实践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童眼识标志”为本单元教学提供了许多教学素材,教师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教材里的标志让学生操练、巩固本单元第二课时里的新授句型“What does it mean? It means...”。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既能体会到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又能实现知识的迁移。

3. 整合绘本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加强理解以及内化主题意义,绘本融合教学具有较强的优势。在本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跟上兔子”系列绘本中的Treasures,让学生在情境绘本阅读中感受标志的实际价值。

4. 整合現实生活中的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公共标志无处不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秩序保障,时刻提醒我们要遵守规则。校园、公园、动物园等公共场合里的标志均可用于教学创设会话情境,南京市“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

(二)多形式设计教学任务

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教学任务设计需结合新课标、学情、教学目标及教学评估等多种要素,设计要有理有据,且呈多维度、螺旋式上升态势,充分发掘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笔者在设计本单元各课时的教学任务时,会按照“Warming u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或“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这种教学顺序。在“Warming-up”或“Pre-reading” 环节往往会设计Free talk、Games、Brainstorm、Sing and dance、Daily report等形式,在活动中热身激趣。教学新授部分时则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情境创设下会设计Watch and choose、Listen and match、Read and underline、Finish the mind-map、Read and fill the blanks等,任务难度由低到高,任务结构为“总—分—总”,任务形式结合听、说、读、写、演、议等各方面,综合提升学生英语素养。拓展环节则力求凸显主题意义,内化学生理解,提升思维品质。如本单元融合了绘本阅读,设计了制作海报及设计标志的活动,续编了文本故事,创设了南京市“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情境会话等。

基于大概念的英语单元整体逆向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碎片式教学模式,开启了“翻转”教学新态势,从仅关注“教什么”“怎么教”,到逐渐关注“为什么而教”。教师采用逆向教学设计,以大概念为核心,整合单元各板块内容的教学,结合各类教学资源,围绕主题意义开展教学,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体现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王蔷,周密,蒋京丽,等.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 J].课程.教材.教法,2020(11).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教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大概念视角下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XC-c/2021/2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单元整合大概念
围绕“大概念”设计STEM课程
以“大概念”主题开展科学教师参与式培训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研读教材 合理整合
促“合”融“通”,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新视角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
基于单元整合的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单元整合教学,提高学生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