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看《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文化批判思想

2023-06-18万恒

客联 2023年2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

万恒

摘 要:《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其对美国南部黑人奴隶惨无人道生活的真实描述、对平等自由的热切呼唤、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震撼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本文试从伊格尔顿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出发,分析在当时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下,斯托夫人通过批判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度的罪恶,塑造了超越肤色与种族差异的意识形态,助推美国废奴主义运动达到高潮,完成了对社会公共情感新秩序的构建。

关键词:文化批判理论;意识形态;废奴主义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美国废奴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它已成为美国历史上除圣经外销量最高的书。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进行了多个角度的说明,通过笔者梳理发现,主要研究视角集中在奴隶制度、基督精神、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等,而根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作品的解读和分析较少,因此值得去进一步研究,这也有利于从新的视角对这部作品去作切入和阐释。

一、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批评观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必然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对这一原理做了精辟的概括,他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论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的唯物基础。

至于文学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形式,庸俗马克思主义批评主张把文学作品与历史条件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文学是“某种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卢卡奇),是对社会现实机械直观的反映。这种文艺批评观一味强调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要置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而忽视了文学的相对独立性——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投射与反映是非常灵活的。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中,指出“文学与客观对象不是那种反映式的、对称的、一对一的关系。对象变形了,经过折光反映出来,解体了——这种再创造与其说是镜子再现物体,不如说像舞合演出再现剧本内容,或者,我打一个更大胆的比方,好比汽车再现构成汽车的那些材料。”他强调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应该抛弃把文学视作对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的偏见,文学创作和文本批评本身就是作者作为个体积极参与社会秩序构建的行为。

此外,伊格尔顿也提到在文本照进现实的过程中,意识形态也通过生产决定文本的构建和价值判断。在他看来,意识形态是“有一套相对连贯的价值观、再现方式和信念等话语构成,它们通过某些物质装置得以实现,与物质生产的结构相关联,因而反映着个体主体与他们的社会状况的经验关系。”因此,把握意识形态在文学价值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文学批评来说成为一种必要。

二、解构与重构——《汤姆叔叔的小屋》对奴隶制的批判与种族平等思想的酝酿

《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奴隶制的批判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并被认为是刺激19世纪50年代美国废奴主义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主人公汤姆叔叔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因为主人欠债而被出售给奴隶贩子。与他一同被卖掉的还有一对母子,汤姆叔叔设法帮助了她们在奴隶主得手之前逃脱,却决定自己留下来面对未知的命运。几经转售,汤姆被卖给了一个残暴恶毒的农场主勒格里,最终被他折磨至死。善良的汤姆叔叔却不能避免一个悲剧性的结局,这样强烈不公的命运不仅对践踏人权的白人奴隶主发出了良知拷问,更引发了人们对奴隶制之本质勇敢而深刻的反思,无数被唤醒正义感的废奴主义者走上了一条坚定解放广大受压迫黑奴的救赎之路。《汤姆叔叔的小屋》通过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的悲剧呈现,在分裂的美利坚掀起了一场关于废除奴隶制、追求种族平等的意识形态风暴,这场风暴最终酿成了美国的南北内战。因此,我们不能只看见这部小说在解构罪恶奴隶制方面所作的无情鞭挞,更要看到它通过重塑种族正义的意识形态为当时美国的社会现实所添加的具有革命意义的注解。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作者本人的意识形态是文学发挥社会批判功能的一个重要因子。在《批评与意识形态》中,伊格尔顿指出,作家作为社会的一员,对文本的加工和生产既会受到社会现实的浸染,同时也会以个人的主观能动参与社会价值秩序的生成,使文本对社会存在的政治批判呈现出细致错落的局面。《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创作过程中,斯托夫人就承担了这样一种角色。斯托出生在一个清教徒家庭,从小深受加尔文主义的影响,虔诚地信仰上帝,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她去过南方,在那里她看到奴隶被奴隶主像牛一样殴打和出售,她还遇到了许多逃到自由州的黑人。这些深埋在斯托脑海中的事件和人物为她后来决心写一部揭露奴隶制罪恶的小说提供了完美的素材。可以说,如果不是斯托夫人在意识深处所凝聚的道德倫理观念,《汤姆叔叔的小屋》很难成为一部像现在这样能够打动无数读者的心灵之作。

三、《汤姆叔叔的小屋》对公共领域共同文化的伦理冲击

伊格尔顿在《批评的功能》中提到了“公共领域”这个概念,指向的是在对社会秩序建构的思考中朝向普遍性的维度。在伊格尔顿看来,读者讨论阅读问题时所带动的批评方式不仅有助于洞悉作者参与公共领域的途径,甚至文学本身也能被看作是批评社会秩序可参照的资源。应当明晰的是,文化是利益、价值和政权斗争的场所,是矛盾和问题本身,它不是高高在上、不着边际的抽象形式,而是实实在在、与日常生活感觉紧密联系的具体问题,即政治社会现实问题。《汤姆叔叔的小屋》在文本外延的过程中,以一种强烈的实践导向对占据当时美国南方社会主流的种族歧视价值观发起了基于正义和道德的冲锋,完成了对公共领域伦理秩序的批判和改造。这部小说所产生的伦理冲击效应是基于一种超越共同文化的情感与价值观在不同阶级和种族之间的同频共振实现的。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政治批判性在不同社会阶层的传导逻辑,我们有必要对当时美国社会现实及废奴思潮作简要概述。在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美国北部实行资本主义经济,致力于进行工业革命,而南方则因其广阔的平原、肥沃的土地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种植园奴隶制提供了天然的温床。因此,北方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要求限制和禁止奴隶制的发展;南方则试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奴隶制。南北矛盾的不可调和,坚定了南方奴隶主维持奴隶制度的决心,两种制度之间的尖锐对立空前加剧。从生产方式的决定意义看,北方工业资本主义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抛弃落后的奴隶制度具有历史必然性。可以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对南方奴隶制的人道主义批判背后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批判,正是与历史前进的总体方向相契合,这一批判才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广泛且迅速地在不同阶层之间得到回应,形成了一股改造传统价值判断的精神力量。

四、结语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第一部社会抗议小说,具有鲜明的政治批判功能。从伊格尔顿的文化批判理论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这部小说中对黑奴悲惨际遇的描绘,不仅从人性角度对奴隶制度的残暴野蛮进行了控诉,也让种族平等的自由之风在美洲大陆强劲吹拂,实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重构。

参考文献:

[1]斯托夫人. 世界文学经典读本--汤姆叔叔的小屋(英文版)[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J]. 人民出版社, 1971.

[3]伊格尔顿.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4]伊格尔顿. 批评与意识形态[M]. 北京出版社, 2021.

[5]伊格尔顿. 批评的功能[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
官方微博舆论引导方式探究
刍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及危害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