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视阈下插画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探究*

2023-06-16林小入

大众文艺 2023年11期
关键词:插画课程教师

林小入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2018年8月,中共中央首次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这是官方首次提出“新文科”概念。[1]

在新文科的创新驱动下,传统插画类课程从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改革等多方面受到重大的影响,并随之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互联网、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驱动下,传统绘画类课程与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更为紧密。本文将从插画类课程的在线课程建设、混合式教学设计、课程评价及成效等方面的实践进行探究与思考。

一、传统插画类课程现状及问题

1.传统插画类课程概况

本课程基于本校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浙江省一流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传统的插画类课程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课前,学生根据教材进行预习;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结合PPT、视频、音频等教学材料,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课后,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点评打分。

本课程的讲授内容包括插画概述、传统绘画技法和数字绘画的创作流程及技巧。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独立进行插画、动漫作品的创作。然而传统的单线课程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插画课程中的动态插画板块,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插画创作技法,更涉及较为复杂的软件操作技能,创作过程步骤较多,系统性较强,需要反复的操作实践。但由于学习时限与操作实践等流程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学习目标达成度欠佳。

2.学生学情分析

在展开本课程教学前,本研究对动画212班级31位学生开了关于本课程学情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内容主要调研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学习需求等。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6份,班级学情分析如下。

在插画类“学习风格需求”这一问题中,学生较倾向学习赛璐璐画风,在学习有关动漫二次元插画与立绘的技法中,选择立绘占84.62%、薄涂法占76.92%。在“我已经了解以下知识”的多项选择中,学生69.23%已经了解人体结构与动态,其次是57.69%的学生了解到色彩搭配,50%学生已经了解人体透视与光影;其中厚涂技法与线的体积与空间的占比分别为26.92%和34.62%。“现在更想学习”的多项选择中,84.62%的学生选择绘画基础上提高技法。

73.08%的学生倾向于学习软件Live2D或动态插画;61.54%选择三渲二插画。

根据以上调查可知,动画212班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基础的插画知识和技法,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习需求程多元化趋势,例如不仅需要提高绘画技法,也倾向于学习二维、三维软维件来实现绘画与数字媒体等软件的知识体系的融合。

3.课程现状及困境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在课堂教学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但本课堂教学内容,以“理论与示范”的单线授课与多元化插漫画发展相脱节,且课堂学时52学时,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未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线上教学线下课堂教学的耦合机制薄弱,线上线下教学未能形成协同平衡运行。课程的教学活动较单调,难以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参照布鲁姆教育目标,课程未能充分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学习成果转换较为单一。以往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标准以考勤、平时作业与期末考查为主,一定程度上难以多维度体现学生能力。实践、创新等相关考核尚未形成量化指标。

教学痛点集中在绘画概念与绘画表现的抽象性与复杂性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模式难以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及需求差异化特性;理论教学与成果转化的契合度不高,实践脱节。

二、插画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1.本课程的在线课程建设情况

结合学情特点与教学痛点,教学团队以学生为导向,进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融合的课程建设与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6年,插画类课程的在线课程《插图与漫画设计》立项为校级在线精品课程,开始进行在线课程的建设;2018年在浙江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运营至今。2020年底,本插画在线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和学堂在线运行,学习者已达5万余人,跨校250余所,学习者遍及全国。基于课程依托于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浙江省平台,于2022年课程分别被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浙江省平台推荐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经过团队勤耕不辍、精业笃行的建设与打磨,本课程认定为浙江省一流在线课程,浙江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并荣获首批浙江省本科院校“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

本课程的在线教学设计依据学生学情、个体认知结构的特点,设置为十章节独立板块。在线课程视频的示范内容将传统手绘与数字绘画技法整合,逻辑结构呈梯度递增,不仅打破时空壁垒,兼顾了不同阶段的学情需求。在线知识点短而精,配套每节控制在5-10分钟,学生可以更加灵活、自主的选择。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教学实践,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已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新常态。[2]

2.插画类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2000年,《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白皮书》首次提出“混合式教学”这一术语[3],混合式教学逐步应用于教学建设中。国内最早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4]。

本课程围绕着我校办学定位,紧密结合高校新文科建设发展要求。课程知识目标:以学生为导向,通过线上线下双轨教学,能够掌握插图与漫画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批判性美育思维,具备独立的插画策划及创作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素质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出一批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高阶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指导方针。课前,教师发布任务,将插画理论知识搬到慕课平台,利用平台签到,学生观看视频并自主完成基础知识梳理,查阅文献并进行自测,提出问题。

课中,课程选择线下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课程导学、讨论、案例解析来进行知识点的巩固与深化,并解答学生疑问。教师通过翻转课堂、讨论互动等各种形式来丰富课堂,从而实现以探究过程替代传统讲授,并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

课后,引入双导师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对接企业项目、非遗基地等,通过线上线下任务驱动,学生形成课程成果。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学科竞赛、文献撰写等成果转换,课程的两性一度得到提升。

图1 混合式教学体系示意图

本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学校成熟的教学环境、动漫校企合作基地、数字图书馆、省级实验室、艺术沙龙、自媒体平台等。本课程主讲教师线上和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经过多期运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混合式教学经验与相关课程资源。

3.本课程评价方式

本课程成绩评定基于线上和线下成绩,具体包括线上40%线上和线下60%。

线上成绩由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方式与体系。主要包括学生在线慕课学习中的前测、预习的完成比例。互评分数,学生在复习和提升中参与互动讨论情况,学习笔记的记录等方面。线下成绩主要包含学生的考勤记录,平时作业、期末成绩、课堂互动、项目实践、团队合作等多方面构成。

本课程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不唯分数路论,成绩评定增加了多维度课程非标考核形式,如项目汇报、学科竞赛、论文撰写、企业实践等。

三、插画类课程成效及特色

1.混合式课程教学成效

课程注重过程性考核,实现考核点面交互,课程增加课堂讨论、赛事参与、论文发表、企业实训等。

通过多轮教学改革,举例动画18级、19级《游戏动画美术设计》平均分,从87.11分,到89.25分,分数提升2.14分。优秀率从17.24%,到28.57%,不及格率由3.45%下降到0%。学生对课程满意度显著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得到学生认可,部分学生的创作作品也在学科竞赛中获奖,课程的高阶目标得以提升。

2.本课程混合式教学特色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

在三全育人的时代背景下,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课堂式单一教学。

教学中,教师采用慕课堂、雨课堂等程序进行翻转课堂,实时手机签到、投票、讨论、分组实践等功能,充分利用实现“互联网+”的优势,实现课程共享最大化,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2)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将思政课程融入课程学习

课程的课程思政的理念进行课程规划,与时俱进,课程思政的实施贯穿其间,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会贯通。

(3)教学内容改革创新

教师与学生共同建设学习资源,以行业需求为标准,定位学生的有效“兴趣点”,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以学生为导向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改革传统单项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教学,结合学情特点与教学痛点,本课程重新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按照学生层级进行精准化课程内容定位。融入艺术类的相关前沿性知识,侧重实践、分析能力,提高课程两性一度。

(5)教学评价改革

本课程不以分数为唯一评判标准,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实践与期末考核并重,引入非标体系,过程管理与实践纳入教学评价体系。

(6)启发科研思路,学术与创新性并重

本课程注重学生引导同学们进行项目探究式的学习与创作,融入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原理。教学中,教师学生通过二维码或在线慕课网站等方式更快捷地了解知识点的更新,以满足学生对于学习多元化的需求。

课程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在学习栏目的设置中不仅涵盖各章节的主题内容,除了相应的测验和作业习题库等,还包括思考与讨论、研究与探索实践、文献查阅等,为拓展引领教与学的方式、教学评价的改革等等提供了支持。

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紧跟学生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也是传统艺术类课程优化更新的重要方向之一。课程团队将继续研究探索,并紧密结合行业新趋势、新标准,进行多方位的学科融合与拓展。在线上与线下的互动环节,采用多渠道教师点评、学生互评、行业专家指导等多方位评价体系进行拓宽与完善。课程团队持续的分析与总结,将继续拓展并创新本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

插画课程教师
就要紧紧粘住你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无脸小插画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