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花鼓灯舞蹈艺术创作和表演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研究*

2023-06-16李夏

大众文艺 2023年11期
关键词:花鼓线下舞蹈

李夏

(阜阳师范大学,安徽阜阳 236037)

对于“互联网+”背景下花鼓灯舞蹈艺术创作和表演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国外学习者观点多在于通过舞蹈教材的学习,比较浅显地了解到花鼓灯舞蹈文化以及舞蹈本身的魅力。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培养主要研究成果在于国内。舞蹈的传播是一个通过表演,向受众展示艺术魅力的过程。中国民族舞艺术传播的历史从原始的口耳相传的亲身传播、多种方式的单面传播并存发展到一种方式兼容多面传播的发展。[1]

整体来看,国内外关于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偏少;二是对于现状、策略等方面的重复性研究较多,而对于体系构建、制度保障等重要问题研究不够,无法为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高质量培养提供足够的支持与帮助。本课题通过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从体系构建、制度保障与推进路径的视角,对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深入的研究,力求弥补当前不足,为改革提供一定帮助。

一、“互联网+”背景下花鼓灯舞蹈表演人才培养体系

1.“互联网+”背景下花鼓灯舞蹈表演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形式

(1)线下舞蹈教学实践对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

线下实践教学模式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舞蹈类实践教学中尤为重要。因其艺术特性,需要口传身受,面对面的学习一招一式,不断训练,才能慢慢掌握要领。所以,相对于其他艺术类课程,更需要通过线下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学内容。对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花鼓灯舞蹈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完善教学平台资源建设,通过线上的预习,课中的实践教学,课后的线上和线下复习,不断增强舞蹈人才专业素质和水平。

(2)“互联网+”教学对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逐渐改变着人类的认知方式。舞蹈教育因其特殊的教学形式,一直以线下教学为核心,忽视了互联网技术对于现行教学模式的影响。[2]在线上舞蹈教学普及之前,其实不少专家学者做过关于线上教学的模式,比如光碟录制授课内容,各大平台上的舞蹈教学视频,优质课资源等等,都是线上教学的一种方式的呈现。大规模的舞蹈线上教学活动有其生发的特殊背景,那就是突然爆发的疫情,很多院校开展了互联网线上舞蹈教学形式。

通过钉钉、腾讯QQ、腾讯会议、学习通等各种平台,进行线上舞蹈教学。这种线上教学模式展开现状如何,教学效果如何,对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有什么影响,和线下实践教学究竟有哪些不同,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花鼓灯舞蹈学习者进行了解,考察互联网+教学模式对培养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的影响。

2.“互联网+”背景下花鼓灯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效果调查

花鼓灯是一种颇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花鼓灯舞蹈特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为更好地提升舞蹈教学成效,综合优化舞蹈教学水平,必须着力打造特色课程,积极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继而全方位优化教学成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

针对花鼓灯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问题,笔者通过微信问卷星面向全省开设舞蹈表演专业的高校发放问卷,调查舞蹈课程创新的渠道和效果,主要涵盖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合肥学院等省内开展舞蹈课程的院校,回收有效问卷437份,有效率100%。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运用存在诸多问题。

从表1 可见,各类通信手段在舞蹈教学中均有涉及,有的舞蹈课程会两到三种通信工具搭配使用。例如在舞蹈教学中,学习通主要承担学生的预习和课后作业的提交,钉钉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时教学工具,两者互为补充使用。从表中可以看到,钉钉是网络平台教学的首选工具。这和app工具的功能开发有关。钉钉的回放和多人同事在线实时互动功能符合舞蹈教学的基本特点。

表1 “互联网+”教学平台使用情况(N=437)

从表2可见,学生对线上教学模式的接受能力尚可。两个极端评价较少,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线上舞蹈教学这种模式。

表2 学生对“互联网+”线上舞蹈教学模式的接受能力(N=437)

表3中选项排在第一的是直播模式,这和舞蹈艺术的特性有关。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教学,都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只有1.15%的极少数学生选择了语音模式。没有直观的动作画面,通过语音的方式,学生需要把语言转化成动作,也就是进行二次思考,难度相对于直播和会议等模式要大得多。对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也是很大的考验,一旦表述不足够清晰,容易误导学生进行错误的理解。

表3 哪种线上教学模式更适合舞蹈教学(N=437)

表4 线上舞蹈学习遇到的主要问题(N=437)

表5 线上舞蹈教学能不能达到线下教学标准(N=437)

表6 线上舞蹈学习有没有进步(N=437)

表7 线上舞蹈学习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等(N=437)

线上舞蹈教学的主要问题,集中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网络卡,方向感差,学习场地小造成的动作施展不开,教师教学过程中动作讲解过快,学生没有跟上等等。网络卡的问题属于客观存在的问题。其他几个问题都是主观上的问题,比如方向感不好,需要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讲解清楚左右和方向的问题,必须强调清楚。

大部分学生认为线上午舞蹈教学没有办法达到线下教学的标准,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从上课的纪律性、学生的专注度、互动性等各方面,线上教学都没有办法比拟线下。但是直播可以回放,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反复观摩视频,这一点是线下教学达不到的。

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学生认为线上舞蹈教学还是能够学习到知识的,有一定的教学效果。认为进步很大有4.58%,笔者分析这部分学生可能是自我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互联网线上教学对细节的指导,特别是原理性动作讲解的时间高于线下,对部分学生理解动作本身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可能是平时不受教师关注的边缘学生,线上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让这部分同学比平时更受教师关注,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更多的进步。

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线上教学的讨论当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达到了89.24%。但仍然有10.76%的学生认为参与不到教学。主要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一个是本身学习兴趣不浓,对舞蹈课程学习不关注,二是受环境影响,容易被干扰,不能够全心投入学习当中。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网络好坏的影响。

从以上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舞蹈教学具有其特定的优点,在当下疫情时代,作为一种新的舞蹈教学模式存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口传身受的常规模式。但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未来舞蹈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态势来看,暂时无法取代课堂教学的地位,只能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的补充。

二、“互联网+”背景下花鼓灯舞蹈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体系

1.“互联网+”背景下花鼓灯舞蹈艺术创作人才培养

花鼓灯舞蹈艺术创作离不开对传统舞蹈的继承和结合当下文化语境的发展创新。抛开传承谈发展创新,都是建立在空中的楼阁,随时有塌毁的危险。花鼓灯舞蹈艺术创作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培养创作人才了解和掌握沉淀在花鼓灯舞蹈中的文化。理解文化,热爱文化,作品表达中蕴含文化。文化实践的途径就是舞蹈创作和社会演出。

舞蹈创作和社会演出是怎样的关系?首先,舞蹈创作先行,有了创作后才能有舞台上的演出实践,不论是原创还是二次编排都是属于舞蹈创作的范畴。社会演出实践中观众的反馈检验舞蹈创作的优劣。

2.“互联网+”背景下花鼓灯舞蹈艺术传承方式

“以民间艺术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我国当代文化塑造的‘根’与‘源’,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是国家重要的文化战略资源”[4]花鼓灯舞蹈艺术的传承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高校舞蹈艺术课程的传承,据了解,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及普通院校的舞蹈艺术课程都开设有花鼓灯舞蹈的教学内容,主要花鼓灯舞蹈教学组合、表演组合以及舞蹈创编等。二是民间艺人师徒传承,主要以金明、娄楼老师的国家级传承人的传承课,以及民间的师徒传承仪式等等为代表。三是民间花鼓灯艺术团,主要有颍上县花鼓灯艺术团、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怀远县各个花鼓灯艺术团花鼓灯等等,花鼓灯艺术团的存在,对于传播和发展花鼓灯舞蹈艺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互联网+”背景下花鼓灯舞蹈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方式

花鼓灯舞蹈艺术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每一位花鼓灯舞者的传承和不断创新,解决花鼓灯舞蹈艺术发展和创新的问题,就要着重解决舞蹈表演和创作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传统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师承关系来解决,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出现了网络教学的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否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甚或是替代,我们通过调查来展开相关问题。

三、“互联网+”背景下花鼓灯舞蹈艺术创作和表演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花鼓灯舞蹈作为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利于表演能力的提升,还有利于学生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5]互联网教学、创作等实践手段及内容的创新,有利于对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索式研究,基于当前疫情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舞蹈艺术人才培养路径需要吸纳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在未来的舞蹈教学、创作等实践中不断革新方式,推广研究成果。互联网教学、创作等实践手段及内容的创新,有利于安徽花鼓灯教学及创作的传播及推广,使广大花鼓灯舞蹈艺术爱好者能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互联网平台交流舞蹈文化,扩大普及率及影响力,提升花鼓灯爱好者专业素质,繁荣舞蹈文化交流及创,培养优秀的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

1.着力提升安徽花鼓灯舞蹈教学水平,改革舞蹈人才培养模式

是舞蹈实践课程的线下和线上教学相衔接,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能使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使课内外教学融为一体,提高教学质量,多方面培养和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

2.优化花鼓灯舞蹈艺术实践,提高舞蹈人才专业素养

是建成并实施一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练促学,以赛促学”高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因材施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花鼓灯的发展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势在必行。在继承花鼓灯舞蹈的同时,应带着创新的思维去开拓它的新空间、新时代、新环境。[6]

对花鼓灯舞蹈创作和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深入探索,归纳总结其他院校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培养的发展过程与主要经验,深入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特点和趋势,结合我国舞蹈发展现状,剖析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矛盾;最后,紧紧围绕矛盾产生的根源与改革目标,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实现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制度保障与推进路径选择。同时,借助互联网优势普及和推广花鼓灯舞蹈艺术,并深入借鉴和分析花鼓灯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繁荣舞蹈表演和创作,推动地方特色文化普及,提升安徽花鼓灯舞蹈知名度。

猜你喜欢

花鼓线下舞蹈
淮岸花鼓情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学舞蹈的男孩子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幸福花鼓
花鼓灯小唱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