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学科思维导图 助力初中数学教学

2023-06-16洪丽影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摘 要:当前,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转移教学重点,除了基础知识的渗透和强化,更要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初中数学集数字、空间、图形等知识于一体,学习难度较大。面对抽象的数学空间、概念等知识,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或者工具助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借助其图文一体的结构化知识框架可以实现高效数学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巧用学科思维导图,助力初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3-0014-04

引  言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兼备的图示结构,有树状图、鱼骨图、辐射状图、右侧导图、时间线导图等不同类型。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实践应用中梳理知识结构,让学生迅速掌握关键知识,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意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指的是教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创设形象化的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以思维导图为依托,将数学课程资源加以整合,构建丰富多样的数学课堂,进而提升数学课堂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价值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将图文结合在一起,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将思维导图与传统的线性逻辑进行比较能够发现,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很高的逻辑性,可以将不同数学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思维固定,而要利用创新能力对其进行优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某一知识点作为核心内容,运用发散思维对知识点进行增删,让数学知识全面、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思维导图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提高。思维导图能够锻炼和刺激学生的右脑,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其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利用不同的色彩和符号,将自己的想象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就能够将自己存储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梳理出来,并通过相应的图像语言加深理解。对于学生遇到的知识难点,教师利用不同颜色的标记,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让学生从滞后、局限的传统思维中解脱出来,实现数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1]。

此外,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还能实现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生结束数学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初中生来说,高质量的复习有利于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在学生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围绕教学大纲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知识梳理,绘制完善的、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就不会再盲目复习,而是有明确的方向。

二、思维导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不够重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不够重视。虽然很多教师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应用要点,但是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不够充分。部分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更多精力放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上,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忽略了传统教学形式的局限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数学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有效提升。所以,教师应重视思维导图的应用,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灵活应用思维导图,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未能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效应用思维导图,不仅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更要参考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然而部分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常常只是将知识点进行罗列,不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也忽略了数学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未能将思维导图和数学知识真正融合在一起,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效果,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有待提升

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时,应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合适的思维导图知识体系。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思维导图进行重点应用,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但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不够充分,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结合不够紧密,导致思维导图引导性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还会抑制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进而降低了思维导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2]。

三、巧用思维导图,助力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激活学生左右脑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关键知识点引导,知识逻辑体系的启发,将不同的数学知识概念按照其内在联系衔接、总结、归纳、梳理在一起,进而推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灵活地理解数学知识,深化记忆。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可对数学知识进行分解和梳理,让數学知识以结构体系的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为了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思维导图的优势,结合不同的教学环节发挥思维导图的引导性价值。

(一)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虽然是学生提升能力的关键时期,但也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以兴趣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让学生在此阶段厚积薄发,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图文兼具的思维导图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趣味、直观的角度认识数学。数学知识以概念、数字、数量关系为主,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进而降低课堂实效,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探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3]。思维导图将文字、图形、符号集合在一起,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形成直观趣味的知识图式,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全面激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最终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统一成加法”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课内容涉及计算以及有理数的概念、性质等知识点,看似简单,却隐藏着一定的数学技巧,学生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极易出错。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先抛出两道例题,利用思维导图对例题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借助思维导图对本课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将知识概念、性质用形象的图式呈现出来,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强化学生的理解。在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深入课堂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又如,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时,由于本课涉及空间、图形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整理不同空间图形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对应的空间图形,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点,激活学生探索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轻松且愉悦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保证学生真正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和探究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对提升初中数学课堂质量意义重大,能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高效学习和探索,进而放开自我,实现创造性的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应用思维导图,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发挥思维导图的引导作用,启发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发散思维,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4]。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一课时,教师应着力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结合平行线的基本特点对习题展开分析和讨论,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自身合作探讨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平行线的基本属性进行总结和归纳,在和学生一起构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展开高效的师生互动,继而形成良好课堂氛围,借助练习题鼓励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分析题目中隐藏的知识点,并尝试自己构架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保证学生能形成自己的知识图式。通过前期的师生互动和后期的教师指导性学习活动,营造自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进而提升课堂质量。在自主绘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进行了梳理,也检验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让知识从抽象转变为形象,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认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实现了快乐学习,充分凸显了思维导图的引导性和趣味性。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初中生正处于转型阶段,思维还未成熟,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可塑性极强。教师应结合学生思维发展需求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推动学生思维全面发展。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更为抽象,系统性更加明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逐渐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地学好数学,提升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根据大脑思考和记忆特点,以非线性的发散式知识结构体而呈现于学生眼前,将抽象知识转化成了形象知识,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梳理,对自我思路进行了整理。通过自主绘制,学生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能力,还突破了原有思维,实现了多角度思考问题[5]。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一课时,由于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情况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运算定律、数量关系等知识点,并在不同的知识点上设计相应的习题,通过对定律和方程公式的定量关系的分析,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综合认识方程组。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只能单一地解决方程组习题,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出现思维瓶颈。将方程组和运算定律结合在一起形成知识图式,可以帮助学生提炼关键信息,发散数学思维,并让学生高效解决数学问题,能明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提升数学新课教学的质量

在初中数学新课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快速地接受新知识,教师就要强化导入设计,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逐步消化和理解知识,这样才能提升新课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新课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出旧知识和新知识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分析新旧知识的关联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一课为例,本课内容的涉及面较广,涵盖了图形、数量关系、图形概念等知识,难度较大。学生虽然能够直接理解内角和的概念,却在实践应用中不够灵活。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教师所构建的思维导图先自主学习本课内容,对思维导图中的旧知識点(三角形的特点和角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然后再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引入新课,并说明:“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很多关于三角形的知识,知道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而且学会了量三角形角的度数的方法。如果将三角形的角的度数相加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数学现象呢?”提出问题后,教师顺势引出了课堂教学的主题。接着,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并在分析过程中逐步过渡到新知识。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回忆旧知识,一边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回顾了旧知识,也逐渐过渡到了新知识。

(五)整理数学错题集

要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关注课堂教学,还要加强学生练习题的训练,对学生常出现的错误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到纠错教学中,通过对学生错题的整理,总结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普遍疏漏,进而达到查漏补缺的教学目的,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以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对于初中生而言,大部分学生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缺少规划和反思,将思维导图应用在数学纠错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形成有效的反思,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纠错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错题进行梳理,通过典型例题的总结和整理,提高学生做题效率,降低课堂教学难度。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减法”一课时,在进行错题总结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出错率较高的数学习题,并借助思维导图分析出错的原因,理顺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运算的基本法则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继而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这部分数学知识。又如,在讲解图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梳理图形题的解题难点和计算公式,供学生参考,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善于总结、归纳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此外,在利用错题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利用思维导图梳理错题,形成自己的“错题集”,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提升学生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意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六)在复习环节应用思维导图

复习是初中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做好复习对于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效率意义重大。在复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总是抓不住重点,复习效果不佳。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强化基础、提升技能、查缺补漏,通过对相同知识、单元知识的分类式总结和梳理,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数学,并逐渐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

例如,在复习“有理数”一章时,教师可以以整个单元为单位,利用思维导图对“有理数”这一单元进行梳理、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从整体高度上学习有理数,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复习整个单元的内容,最终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逻辑性更强,知识点难度更高,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思维导图的优势,帮助学生梳理课程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整个数学课堂的效率,继而满足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让教学在革新中实现突破,让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真正实现自身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封涛.如何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J].中学数学,2021(22):51-52.

张兴富.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J].新课程,2021(39):126.

李红.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J].学周刊,2021(30):101-102.

卢夙.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实效[J].教育界,2021(32):8-9.

丁阿娜.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实效[J].天津教育,2021(20):23-24.

作者简介:洪丽影(1981.12-),女,福建晋江人,

任教于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