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探析

2023-06-16夏建梅曾凡朴孔芝育袁聃胡俊俊韩宗欣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夏建梅 曾凡朴 孔芝育 袁聃 胡俊俊 韩宗欣

摘 要:油茶产业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对于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加快国土绿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全省已初步建立集育苗、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仍然存在着产品品牌效应不明显、经营模式不优等问题。本文结合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探索河南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动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可靠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油茶产业的发展与振兴攸关国家粮油安全。油茶产业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有望成为我国特色林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改善国民健康、优化环境生态、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我国林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大力發展油茶产业,实现油茶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信阳革命老区考察时提出的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重要指示,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案。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结合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从多角度深入探究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索河南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切实推动河南省油茶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一、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种植情况

据调查统计,河南省现有油茶林面积35627.1公顷,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和桐柏山的浅山丘陵区,涉及信阳市新县、商城县、光山县、罗山县、固始县和平桥区、浉河区,南阳市桐柏县等地。其中,新县11780.5公顷,商城县10752.2公顷,光山县7486.8公顷,罗山县3126.8公顷,桐柏县1407.2公顷,固始县619公顷,浉河区360.8公顷,平桥区93.8公顷。新县、光山县和商城县先后成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2015年,河南省油茶籽产量18600吨,产值45288万元。

2008年以前,河南省15886.6公顷老油茶林基本上是自然更新和直播造林,由于长期自然杂交,形成了众多品种类型,其中,优良品种类型只占15%,平均单产茶油80公斤/公顷。2009年以后,随着国家加大油茶产业投入力度的政策引导,一些地方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逐步提高。新县、光山县和商城县等整合涉农资金扶持油茶基地建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一些民营企业发展油茶产业。

2009年以来,河南省新发展油茶林面积19740.5公顷,主要集中在光山县7153.5公顷、新县3780.5公顷、商城县3252.2公顷、罗山县3113.5公顷、桐柏县1407.2公顷。采用优选良种、高标准整地和幼林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造林第4年开始挂果,第5年开始有一定的产量;经过对6~7年生油茶林测产,平均单产茶油可达150公斤/公顷。同时,采用除杂、深挖垦抚、施肥、修剪等不同技术措施,全省累计低产林改造7850公顷。

(二)良种繁育情况

2009年以来,经原河南省林业厅认定,河南省现有商城县苗圃场和新县林业局苗圃场等6家油茶定点育苗单位,新县、商城县和光山县各2家,每年培育芽苗砧嫁接苗600万株以上。所育油茶良种主要是“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和少量豫油茶1~15号。2009年和2010年,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油茶良种基地4个,已完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区(引种育种区)9公顷、良种采穗圃51.3公顷、试验示范区10公顷和良种繁殖圃13.2公顷的建设任务;有3个基地通过了河南省林业厅组织的竣工验收。

2015年12月,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河南省主要栽培的油茶品种进行了审查认定,认定长林4号、18号、40号、53号、3号、23号、27号、166号等8个油茶品种为优良品种,适宜在河南省油茶适生区推广应用。认定期限5年,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光山县、新县和商城县3个油茶良种采穗圃。

(三)加工销售情况

河南省现有油茶加工企业14家,其中,龙头加工企业8家(国家级2家、省级6家),年设计加工能力3.9万吨。到2025年,河南省油茶种植面积将达12.51万公顷,茶油产能达4.2万吨。其中,信阳油茶种植面积达7.83万公顷,鲜果产量22.04万吨,茶油产量1.34万吨,综合产值32.48亿元。目前,新县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有绿达、安太、大别山、益和等,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2家。其中,河南绿达山茶油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河南省最大的精制山茶油加工企业,其产品绿达牌山茶油已通过QS食品安全认证、出口食品许可认证和国家认可的有机食品认证。商城县油茶产品全部通过了国家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长园野生茶油有限公司和商大油脂有限公司分别被评为“全国消费者服务满意企业”“消费者放心单位”,长园野生茶油和华宝茶油分别被授予“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全国质量名优产品”等。同时,商城县茶油产品还通过了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评审,获准注册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光山县的河南蓝天茶油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油茶基地建设、茶油技术研发和高端茶油产品生产,已在光山县文珠乡等地建设油茶种植基地1500公顷,年产5000吨全自动茶油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全家福”特级茶油已上市销售。油茶产品主要销往郑州、武汉、北京等大城市及周边中小城市。

二、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营管理粗放

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选对品种,还要匹配一套标准化的油茶管理技术。只有采用“良种+良法”的生产经营模式,才能获得高产。品种的优良性状仅仅是具备了高产的内因,高产的外部条件驱动往往被忽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油茶种植户忽略了油茶自然属性与精准经营的关系,把油茶的优质高产目标完全寄托于油茶林的初期种植这个节点上,对优质高产的物质、能量持续投入力度不够。

(二)资金投入不足

油茶产业周期长、前期投入大,新造油茶林当年就需投入2.25万元/公顷,连续幼林抚育管理5年,到第6年才能见效,每年管护费4500元/公顷,预计见效前营造林投资4.5万元/公顷,低产林改造需投入1.95万元/公顷。目前,国家和省财政投入只有0.45万元/公顷,加之地方财力有限,资金缺口较大。河南省一些个体或企业经过几年的连续投入已举步维艰,陷入资金断裂的困境。资金问题是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影响了地方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河南省相比于其他省、市发展油茶产业投入差距较大,如湖南、江西、广西等地省级财政设立油茶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油茶产业的发展。重庆市财政对新造油茶林补助1.2万元/公顷,低产林改造补助0.45万元/公顷。

(三)综合开发能力较弱,下游产品开发力度小

目前,河南省茶油加工企业布局及其加工能力还处于无序发展状态,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产能过剩,每年开工不足3个月。绝大多数加工企业仅以一般茶油生产为主,规模小、品牌少,在全国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且大多局限于常规食用油的水平上,在高等级保健茶油炼制、化妆品茶油开发、茶皂素提取等高端产品研发上尚未起步。茶籽壳、茶粕利用也缺乏深度,资源浪费严重。

(四)油茶规模化经营的科研储备不足,油茶产量达不到预期水平

近年来,我国在油茶良种选育、栽培管理、精深加工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大量成果,但与快速发展的油茶产业相比,技术力量和技术服务跟进不足。油茶规模化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如油茶良种科学应用、油茶林地科学除草、花果调控、果实机械采收、鲜果脱壳等缺少技术支撑。同时,规模化油茶种植基地多为企业经营,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成熟技术推广不力,管护技术落实不到位,低产低效林大面积出现。

三、河南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坚持良种先行,采用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

油茶要取得优质高产,就要采取“良种+良法”战略措施,引进适合河南省栽培的优良品种,加强适生良种筛选与应用。当前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规模、数量,普遍存在选地不当、整地质量不高、栽植穴过小、底肥未施、追肥不足或不科学、除草不及时、成林密度过大等问题,导致油茶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效益差。在油茶分布北缘地区,如果不加强抚育管理,更易形成低产低效林,经济效益难以提高。由于一些油茶种植户缺少科学管理经验,再加上忽视油茶良种合理搭配问题,导致部分油茶林低产。因此,需要他们通过培训掌握技术、提高技能,从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油茶种植户要注重科学发展,合理规划,因地制宜,不能只种不管;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引导,全面推广河南省目前已通过认定的油茶优良品种造林,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依托河南省科技特派团、林业科学研究所、合作社和科技示范户等,建立全省油茶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通过河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乡村振兴)项目、地方创新引导计划项目等培育一批油茶技术能手和技术骨干,利用项目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周围种植户掌握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提高油茶种植基地管理质量和水平。

(二)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油茶产业周期长、见效慢,在追求经济效益上不能急功近利。可以加大相关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参考水稻、大豆、油菜、花生补贴标准,并从油茶生态效益方面给予种植补贴。要把油茶作为重要的经济林来发展,同时还要把它看成生态公益林来管护。油茶有上百年的生命周期,經济寿命几十年,只要科学管护,它也可以是成效显著的生态公益林。因此,要充分认识油茶产业的综合效益,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一是加大对油茶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新造林和低产园改造财政资金补贴标准;二是充分利用国储林、欧投等林业项目,对于参与油茶产业项目的企业、合作社,要落实好林地抵押贷款制度,并给予财政贴息贷款支持;三是政府要统筹整合资金,加强重点油茶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通路通水通电,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三)提高产品利用价值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取决于经营效益的高低,油茶产业获得效益的关键点在于提高产品的价值和附加值。因此,油茶加工龙头企业要不断提高茶油的利用价值,拓展市场,提高市场化水平。茶油的市场主导始终是食用,要在加工技术上保持茶油的原有有效成分,同时降低加工成本,以适应更大的消费群体。此外,还要大力提高茶油综合利用的层次和效益。茶油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只有提高油茶产业的效益,才能激发群众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才能使油茶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依靠科技提升效益

科研院校应根据油茶生产实际设立适用型课题,研究出的成果要有可操作性,易被农户吸收、消化和使用。研究要“深入”,推广要“浅出”,要注重基础性研究,结合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设立相关课题,在较短的时间内产出应用型成果,以指导生产。培养油茶专业技术人才和油茶产业振兴带头人。有关部门出台相关人才激励政策,引进优秀人才,增强油茶产业振兴的张力;与相关农林院校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建立完善的科研、种植、加工、销售综合服务体系。建立油茶种植户与乡镇级农林技术人员直接联系机制,成立油茶产业协会、油茶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改变小作坊式生产、加工、销售模式。构建油茶产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实现村社油茶种植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布局,利用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培训,促进种植户油茶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利用国家林业项目扶持资金推动现有油茶林提质增效

河南省油茶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天然野生油茶林大多是低产林,这些老油茶林长期没有抚育管理,单位面积产量低、效益差。还有一部分新造油茶林品种不良、管理不到位,导致产量不高、效益不好,变成低产低效林。可利用中央财政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利用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措施进行改造,全面提升质量和效益,促进种植户增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向阳,邓全恩,黄旺志,等.河南省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优势[J].河南林业科技,2019,39(03):1-5.

[2]李良厚,郑天才.河南省油茶资源现状及发展潜力[J].中国科技信息,2014(21):167.

[3]邓玲,丁向阳,邓全恩.河南省油茶栽培品种资源调查[J].河南林业科技,2019,39(01):13-15.

[4]杨承荣,杨正怀,严明先,等.长林油茶无性系引种栽培试验[J].林业实用技术,2011(03):22-24.

[责任编辑:王芳玲]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