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赴宴也“打包”

2023-06-14

新传奇 2023年20期
关键词:宴饮礼包使臣

将剩下的饭菜打包,在今天已是常态。其实在古代,也并非统统倒掉,有时是要打包的。古代“打包”的法则有大小的区别,有“礼包”,也有“罚包”。帝王甚至还有“怀归令”,即让大臣吃不了“兜着走”。

将剩下的饭菜打包,在今天已是常态。其实在古代,也并非统统倒掉,有时是要打包的。古代打包的法则有大小的区别,有“礼包”,也有“罚包”。帝王甚至还有“怀归令”,即让大臣吃不了“兜着走”。

吃不了“兜着走”

古人“打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朝有许多食礼仪规,将各类筵宴的细节规定得清清楚楚。从一些礼文中我们可以读到“打包”的情节。

以《仪礼·公食大夫礼》为例,所谓“公食大夫礼”,为国君宴请他国使臣的宴饮之礼。宴饮的程序是:国君先派大夫去驿馆迎请使臣,告以将行宴饮之事。使臣三辞不敢当,最后要跟着大夫到达宴会之所。这时宴会的准备工作早已开始,大殿上陈列着七鼎、洗盘和匜等器具。座席铺正,几案摆好,酒浆和馔品也已齐备。国君身穿礼服,迎宾于大门内。宾主揖让再三,答拜接连,然后落座。

很快膳夫和仆从献上鼎俎鱼肉和醯(xī,醋)酱,这些馔品和饮料的种类及摆放的位置都有一定规范,不得错乱。有经学家根据《仪礼》上的详细记载,将“公食大夫礼”所用饮馔的陈列格式进行了复原研究,十分壮观,而且非常有条理。最后献上的是饭食和大羹,摆设完毕,大宴开始。宾主又互拜一番,开始进食。

宴饮结束,使臣告辞,国君送于门边。膳夫等人则将没有吃完的牛、羊、豚肉块盛装起来,送到来使下榻的驿馆,就是吃不了也得“兜着走”。这在当时并不会被看成是不尊重使臣的举动。这算是“礼包”,是食礼规范的动作。

除了使臣,古代官员也是有机会赴御宴的。宴后,有些大臣会设法悄悄带回一些馔品,让家人品尝,也算是一种窃食。唐朝的窃食御宴已成风气,不过谁也不会将这种行为当成盗窃。皇上自然也乐得做一个顺水人情,不仅下了可以怀归余食的御旨,而且还让太官(官名,掌管百官之饌)专门准备两份食物,让百官带回家去孝敬父母。明代陆深的《金台纪闻》述及此事时写道:“廷宴余物怀归,起于唐宣宗时。宴百官罢,拜舞遗下果物。怪问,咸曰:‘归献父母及遗小儿。上敕太官:今后大宴,文武官结食两份与父母,别给果子与男女,所食余皆听以帕子怀归。今此制尚存,然有以怀归不尽而获罪者。”

瞧瞧,那些悄悄放在怀中和袖里的食物,在臣子跪拜皇恩时散落一地,好难得一见的特别场面。唐宣宗动了情,下了“怀归令”,从此御宴上没吃完的东西,臣子都可以大方地带回去了。按陆深的说法,御宴上的食物,你要吃不了非得“兜着走”,不然还要治你一个罪名,也许就是“不孝”之罪吧。

著名文学家也好“打包”

因为“吃不了兜着走”,古人也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节俭佳话。

南朝著名文学家、东海郯人(今山东郯城)徐孝克堪称“打包”狂。《隋书·卷二十六·列传第二十》记载:南朝陈国子祭酒徐孝克生性清廉,每次陪侍宴席,“无所食啖”,可散席时,他面前的食品却少了。高宗(南朝陈国宣帝)很纳闷,就询问中书舍人管斌是怎么回事,管斌因没留意所以回答不上来。于是,管斌就留意观察,见“孝克取珍果内绅带中”,后来查访,才知他是拿回去给母亲食用。管斌如实禀报,高宗感叹良久,“乃敕所司,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一时传为美谈。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也好“打包”。宋人胡仔编撰的中国诗话集《苕溪鱼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二记载:“至本朝君实(司马光)亦居洛中,遂继为之,谓之真率会。”司马光组织“真率会”,还定了“约法三章”:“朝夕食不过五味,菜果脯醢之类,各不过三十器;酒巡无算,深浅自斟,主人不劝,客亦不辞,遂巡作下酒时,作菜羹不禁……既食而携其余。”

“真率会”及“会约”清晰地告诉人们,当时七八个志趣相投的退休高官聚会,不讲排场,量入为出,吃剩的统统“打包”带回。司马光没钱吗?当然不是,他把俸禄的一半送给贫困朋友,另一半捐出去“周济贫民”,自己晚年组织“真率会”与老朋友、老同僚聚会,自己不浪费还和老朋友们力行节俭的生活方式。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四》写道:“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朋友聚餐后,把剩下的饭菜带回家给孩子吃。这可不是“美食家”苏东坡矫情,他被贬黄州、儋州等地,“身耕妻蚕”,吃自己种植的农作物、喝自己采的茶,他的勤俭和坚韧,一直令世人叹服。

茶饮、餐具也可以“打包”

在古代,肴馔可以“打包”,茶饮也可以“打包”,唐代就有这样的例证。

据唐代冯贽撰写的《云仙杂记》记载,觉林寺僧志崇饮茶时按品第分为三等,他待客以“惊雷荚”,自奉以“萱草带”,供佛以“紫茸香”。他以最上等茶供佛,以下等茶自饮,中等茶用于待客。他的中等茶或许有特别之处,所以客人赴他的约会,都要用油囊盛剩茶回家去饮,舍不得倒掉。这油囊就是一个防渗的布袋,功用与现在的塑料袋相同。

除了“打包”茶饮,也有“打包”餐具的,有时是瓷器,有时也可能是贵重的金银器。清人孙承泽所著《春明梦余录》中谈到明代的情形时写道:“朝廷每赐臣下筵宴,其器皿俱各领回珍贮之,以为传家祭器。”

由今及古,由“怀归”及“光盘”,我们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观念,不必准备吃不完的筵席,真吃不了时,那就“兜着走”吧。

(《今晚报》2023.5.1、央广网等)

猜你喜欢

宴饮礼包使臣
灵渠胡人俑与贡道的外国使臣
朝鲜使臣纪行文学中的山东文化元素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明清朝鲜使臣汉诗整理与研究(20BWW023)
油菜花开
美梦商店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酒中日月
唯一的要求……
愿“惠民礼包”越做越大
抢先体验!91助手礼包版游戏免费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