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高层会晤:碰触敏感话题,释放重要信号

2023-06-14

新传奇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中美

5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会晤。双方就包括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亚太局势、乌克兰危机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多轮讨论。

自从今年2月“无人飞艇事件”以来,中美双方此前商定的对话与合作议程受到干扰。但进入5月以来,中美双方高层官员之间开展了频繁互动,引发外界关注的同时也令不少紧跟中美关系的研究者和观察者都察觉到:双方之间气氛正发生着细微变化。

5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会晤。双方就包括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亚太局势、乌克兰危机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多轮讨论。此次会晤,是去年11月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后,中美外交高层的第一次线下正式交流。

推动中美关系排除障碍、止跌企稳

据中方声明介绍,在此次连续两天的会面中,双方就推动中美关系排除障碍、止跌企稳进行了坦诚、深入、实质性、建设性的讨论。王毅就台湾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严正立场。

美国白宫也在声明中指出,双方就美中关系、全球和地区安全问题、俄乌冲突、两岸问题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坦率、具有实质性和建设性的讨论。声明说,这次会议是“保持开放沟通渠道,并负责任管理竞争的持续努力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美外交高层会晤,仍在第三国举行。从苏黎世到罗马到卢森堡再到维也纳,这些地点,都在体现着两个字——对等。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表示,在第三国谈,中美双方都能接受。都能接受,代表着平等,代表着相互尊重,这也是中美正确的相处之道。此次会晤前,中美双方都未对外公布相关消息,这次会议的计划受到严密保护,奥地利政府只提前几天通知维也纳被选中为会谈地点。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引述一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的话称,中美双方都意识到这种级别会晤的价值,这样低调的沟通“可以处理双边关系中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因此此次会晤的筹备“相当迅速”,对话时间也较长,两天内累计持续了超过8个小时。该官员表示,这是其参加过的最具建设性的会议之一。中美双方都认识到飞艇事件导致了双边接触的暂停。拜登政府“现在正在寻求超越这一点,重新建立一个正常标准的沟通渠道”,美国“试图从现在开始向前看”,关注如何处理“目前正在进行的其他问题,以及现有关系中的紧张局势”。

关于会议具体内容,前述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表示,沙利文在对话中表示,美国和中国是竞争对手,但美国“不寻求冲突或对抗”。双方都认识到了领导人层面沟通的重要性。

美联社指出:“这次会谈是一系列小迹象中的最新一次,表明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局势可能正在缓解。”英国《金融时报》也指出,无人飞艇事件发生后,拜登政府一直渴望与中方接触,而沙利文与王毅的会晤可能打破僵局。

此前,美方数次释放希望与中方增进对话的信号。5月2日,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一场座谈会上,呼吁美中恢复高层对话。白宫与国务院也频频“吹风”:布林肯5月初出席活动时称,对在今年重新安排访华抱有希望;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称,财长耶伦与商务部长雷蒙多也可能在某个时间点访问中国。

此外,5月8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了伯恩斯,强调当务之急是稳定中美关系、避免螺旋式下滑。他指出,防止中美之间出现意外,这应该是中美之间最基本的共识,也是国与国、特别是两个大国相处必须要守住的底线。中方将坚持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处理中美关系。希望美方深刻反思,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走出困境,重回正轨。

秦刚表示,美方应端正对华认知,回归理性,扣好中美关系的第一粒纽扣,在两国各自更好发展中彼此成就。不能一方面讲沟通,一方面却不断对中国打压遏制。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必须尊重中方的底线红线,停止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尤其要正确处理台湾问题,停止继续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停止支持纵容“台独”分裂势力。要坚持以冷静、专业、务实态度处理两國关系中的意外偶发事件,避免中美关系再受冲击。要在相互尊重、对等互惠基础上,推进对话合作。“和而不同、和谐共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才是我们应该为之共同努力的中美关系和世界”。

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早已超越了双边关系层面

此次会晤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缘于三个重要的时代背景。

其一,这是世界各国共同走出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之后,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进行的一次重要的高层会晤。

新冠肺炎大流行给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安全理念带来的冲击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三年疫情重创了很多国家的经济,阻隔了国家间正常的贸易和人员往来,打乱了原有的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也一定程度上重塑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安全理念和国家发展心态,使经济全球化的步伐陷入停滞甚至倒退,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的引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早已超越了双边关系层面。两国是持续走向“脱钩、断链”、最终步入“两个平行经济体系”的对抗?还是能够修补世界经济体系的裂痕,重新为后疫情时代注入经济复苏和全球化发展动力?世界各国对此高度关注。

其二,这是乌克兰危机持续、全球安全局势持续恶化之时,两个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进行的一次重要对话。

当前俄乌双方都进入到一种“打不赢、冲不动、输不起、退不得”的疲态当中,冲突长期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这场危机标志着战后国际体系的裂解,军事冲突愈演愈烈,极端手段频繁上演,核战风险居高不下,军备竞赛持续升温,国际秩序全面坍塌,冲突双方陷入在一场“胆小鬼博弈”中难以自拔,世界阵营化对抗趋势加剧,国际政治大幅摆向“丛林化”。与此同时,由这场危机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地区与全球安全治理难题处在“自由落体”状态,将人类带到了又一场全球性安全危机的边缘。

然而,在中国斡旋之下,多年“宿敌”沙特与伊朗的一朝和解,又让世界看到了和平与希望的曙光。当前,美国国内民众反战的情绪也在不断升温,美国盟友伙伴摆脱战争束缚的战略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希望世界结束混乱与冲突的呼声持续高涨,乌克兰危机持续恶化的局面能否得以扭转?世界再次把目光聚焦在了中国和美国身上。

其三,这是中美博弈愈演愈烈、台海局势危局不断的状态下,中美两国一次重要的“危机管控”。

中美关系的变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生动力,也是这场大变局的一个重要缩影。美国出于霸权心态、零和思维、冷战思维的历史惯性,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美实力对比之变、战略态势之变、战略基础之变,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为美国霸权衰落的主因,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集全政府、全社会之力对华进行遏制打压,不断在涉及我主权、安全、发展的核心利益问题上制造事端,并借助盟友体系、意识形态、援助制裁煽动逼迫他国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给本就撕裂的世界再添新的裂痕。

然而这种限制后发国家发展权的种种做法,使其他国家看到了美国霸权的本质,中国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坚定以斗争求生存、以斗争求发展、以斗争求团结的做法,让其他国家看到了国际秩序变革的希望。

越来越多的美国战略家看到了“在一个多极化的时代里寻求两极对抗”的危险,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看到了在台湾问题上“玩火必自焚”的危害,美国国内要求拜登政府重新思考美中关系的声音增多,美国盟友伙伴、广大发展中国家拒绝“新冷战”的声音也在不断增大。中美关系能否在滑向“新冷战”的趋势中及时踩下刹车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要关切。

释放四个“积极信号”

此次会晤的成果对世界释放了四个“积极信号”。

其一,中国始终从战略视角来看待中美关系。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中美关系的发展,始终站在两国人民福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思考和看待中美关系,强调中美关系对两国、对世界的重大意义,始终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来处理中美关系,始終重视中美通过建设性的战略合作来解决全球安全治理难题,始终以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推动中美关系的稳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护航,避免坠入美国反华势力预设的各类陷阱。

其二,中国始终以开放的心态与美国进行对话协商。

自特朗普政府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以来,面对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对华强硬做法,我们始终坚持“谈,我们欢迎;打,我们奉陪”,始终强调“对话比对抗好”。中国每次都是以最大的诚意与美国进行对话磋商,从2021年10月的中美苏黎世会晤到2022年3月的中美罗马会晤,从2022年6月的中美卢森堡会晤到2023年5月的中美维也纳会晤,中美高层之间的对话和磋商一直持续,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以积极的外交作为来推动中美关系的稳定。

其三,中美都在努力为两国关系“扫除障碍”,为中美关系止跌企稳“铺路”。

当前,美国国内经济表现不佳,债务上限问题愈演愈烈,金融机构频繁暴雷,而掌握了众议院的共和党正以此为政治武器,对白宫施政全力掣肘,拜登面对的政治压力不断增大,急需为经济发展注入稳定性和动力;而中国正沿着党的二十大所规划的战略“蓝图”着力推动经济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稳定向好的外部环境。此次会晤不仅给两国国内经济发展,也给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正能量。

其四,此次会晤进一步明确了“中美将持续利用这一战略沟通渠道”,为之后的中美关系管控创造条件。

此次中美会晤是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外交系列组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重要一环。这次面对面开诚布公的深度交流、针对台湾问题的外交交锋与较量,有助于中美两国的“危机管控”,有助于降低“第三方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干扰,有助于约束台独势力以及日本、韩国等卖力推动中美“新冷战”的马前卒的行为,为重塑新时代的中美关系预留更大的战略空间。

刁大明指出,双方的表述肯定了此次会议的意义,“如果美国能够就此次具有‘实质性的讨论做一些真正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实际行动,那么后续是有可能有效地、建设性地将中美关系推回稳定、健康的轨道的”。同时,“战略性沟通渠道”这一表述也是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说明即使中美关系受到了“无人飞艇事件”及其被美国内部政治炒作等影响,双方还是可以保持这种战略性沟通的。

对于美方官员提到的“通过低调渠道沟通的价值”,刁大明认为,这种新型的“中转站”外交的效果不亚于机制化会晤。事实证明,这种战略沟通的方式是顺畅的。“但能否稳定、持续地进行此类沟通,还是取决于美方后续是否能够进一步落实相关承诺。对于中方来说,合作始终是正确方向,而对话是合作的基础,但我们绝对不能为了对话而对话,更不能为了单方面满足美国某些霸权私利而对话。对话一定是有良好气氛、有积极目标的,这样才对两国关系、对世界都有利”。

中国有一句俗语“听其言不如观其行”,美国是否真的有足够诚意为中美危机“加装护栏”有待检验,国际社会都在关注——球已经到了美国的面前。

(新华网2023.5.12、观察者网2023.5.12等)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中美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抗日战争期间的中美空军混合团
略论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