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例析

2023-06-14马芬英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主题语境单元整体教学高中英语

【摘要】本文在梳理主题语境和单元整体教学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以外研版必修一Unit 5为例,探讨基于主题语境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路径。

【关键词】主题语境 单元整体教学 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8-0080-05

主题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是指文本所传达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观念。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其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同时指出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语篇及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训练和学习策略实践。基于主题语境的单元整体教学体现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的整合,落实了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课程标准》明确了三大主题语境: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单元整体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主线,从单元主题意义的视角出发,把握教学内容的层次和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每一个语篇都是开展教学的载体,教师应把语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的基本单位。单元整体教学中不同的课型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又都以单元主题意义为中心,凸显了单元语境下大主题与各子主题的丰富内涵。

笔者认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要解读课标,明确单元整体设计的指导思想;二要研读单元主题与分析各板块的主要内容,提炼语篇大、小主题,绘制单元整体框架图;三要设置单元学习目标;四要基于语篇主题,整合教学内容,划分课时;五要制订单元整体视域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六要制订单元学习评价表,反馈学习收获。下面以新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5 Into the wild为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究。

一、指导思想

1.新高考评价引导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2.新课标引领教学:新课标明确了英语课程内容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3.英语学习活动观践行教学: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经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

基于以上理念,本单元的设计原则是: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即:

学习理解部分:Starting out(背景激活)+Understanding ideas(第一篇主课文)+Using language(语法、词汇、听说);

应用实践部分:Developing ideas(第二篇主课文+读写)+Presenting ideas(运用整个单元所学进行观点表达)+Reflection(自我评价和反思);

迁移创新部分:Project(走出课堂的实践项目)。

二、单元主题与主要内容分析

Into the wild这个单元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下的“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主题群,子主题语境是“人与动物”。该单元共由六个模块、十个语篇组成,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人与宠物的关系、动物的迁徙、人类行为对动物生存的影响、与动物有关的习语、能否在动物园饲养野生动物、摄影师偶遇野生熊、动物档案、与动物有关的影视和书籍、濒危动物海报制作等。十个语篇涵盖听、说、读、写、看五项语言技能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整个单元以“人与动物”的主题为引领,以十个语篇为载体,以各种活动为路径,糅合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大要素,循序渐进,相互强化。下面,笔者对六个模块进行分析。

1.Starting out部分:这部分语篇属于说明文,呈现的是一段与动物主题相关的视频,介绍了英国人饲养宠物的情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2.Understanding ideas部分:The Monarchs Journey是一篇反映单元主题的课文,语篇类型为科普类说明文。該语篇介绍了黑脉金斑蝶迁徙的相关知识,以及人类行为对黑脉金斑蝶生存的影响。读前的导入活动用图片的形式展示了一些动物,让学生判断哪些动物有迁徙的行为,并让学生发表对迁徙动物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提前熟悉课文话题,为课文学习做铺垫;读中活动考查学生对课文具体内容的理解;读后活动则是通过选择题、填空题、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文章出处、主旨大意、细节理解和开放性问题等进行检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人类行为对动物的影响。

3.Using language部分: Attributive clauses部分包括两个语篇,第一个语篇用报道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大熊猫到达荷兰后的情况。第二个语篇是一封电子邮件,介绍南非之行所见所思。Vocabulary部分的语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一些与动物相关的英语习语的用法,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英语习语的用法。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的语篇属于对话形式,主要内容是电台节目主持人与Max、Amy就能否在动物园饲养野生动物展开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4.Developing idea部分:该部分有两个语篇,Reading部分的语篇An encounter with Nature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一名自然摄影师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拍摄过程中偶遇野生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拍摄经历。Writing部分的语篇为说明文,主要介绍了丹顶鹤的外形、习性以及它在中国文化的寄寓。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最终形成关爱动物、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正确价值观。

5.Presenting ideas部分:要求学生介绍一部表现人与动物关系的电影或一个故事,并在班级内分享。学生利用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观点阐述。

6.Project部分:要求学生了解濒危动物,并制作一种濒危动物的海报,唤醒大家保护动物的意识。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本单元的单元主题以及分布于各个语篇所承载的小主题(如表1所示)。

三、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要以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围绕单元主题语境以及各语篇内容制订本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包括文化意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学习本单元后,学生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目标a:能够围绕本单元“人与动物”主题语境下的多模态语篇,读懂语篇内容,听懂并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话题,使用新学语言简单谈论动物(语言能力、文化意识)。

2.目标b: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准确归纳文章大意,整合信息并生成个人观点(学习能力、思维品质)。

3.目标c:能够围绕“人与动物”话题展开辩论,恰当使用定语从句描述自然界的动物。

4.目标d:能够感知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思考如何处理好人与动物的关系,有逻辑、有条理地在辩论中概括信息、构建概念、分析原因和逻辑关系,创造性地表达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观点,形成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的正确价值观(学习能力、思维品质)。

5.目标e:了解黑脉金斑蝶、熊猫、丹顶鹤等动物的习性,给动物创建档案(语言能力、学习能力)。

6.目标f: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在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不断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提高自己的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

四、单元内容整合与课时安排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以单元为视角,根据学情,围绕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的学习任务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或删减。基于充分解读课标、单元主要内容、单元大主题以及单元教学目标,笔者根据Into the wild这一单元中各语篇主题之间的关联,提炼出三个小观念:感知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思考人和动物的关系;树立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从而能够关爱动物、尊重动物、保护动物。第一个小观念涉及的语篇为第一、五两个语篇,涉及的模块为Starting out以及Using language中的Vocabulary;第二个小观念涉及的语篇为第二、三、四、六、七、八等六个语篇,涉及的模块为Understanding ideas、Using language中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以及Developing idea;第三个小观念涉及的语篇为第九、十两个语篇,涉及的模块为Presenting ideas以及Project。围绕以上三个小观念以及它们所涉及的语篇,笔者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确定每节课所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如表2所示)。

五、单元整体视域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统整英语课程内容的六大要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和技能、文化知识、学习策略),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学习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拾级而上的活动路径,实现从浅层意义的理解到深层内涵的领悟,最后能够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进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Into the wild这一单元中,笔者以阅读语篇The Monarchs Journey为例,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语篇分析

What:The Monarchs Journey语篇的主题语境是“人与动物”——Monarch butterfly的迁徙,语篇类型为科普类说明文。本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线索展开。

How:本文第一自然段介绍动物迁徙的定义以及迁徙的原因;第二、三自然段主要介绍Monarch butterfly的迁徙方式——利用一天的时刻和太阳的位置确定迁徙的线路;第四自然段介绍人类的活动对Monarch butterfly生存的影响;第五自然段介绍人类保护Monarch butterfly的方法。

Why:通过阅读本语篇,学生能够了解Monarch butterfly迁徙的背景、目的和方式以及人类行为对自然、动物生存的影响;同时,能够根据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特点判断文体类型以及文章的出处;最后深刻认识到人与动物是一个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懂得尊重、顺应、敬畏大自然,形成保护生态的意识,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能够基于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进一步阐述中学生应该如何保护自然、保护动物,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二)教学目标

目标a:分析文章的结构,了解说明文的结构,理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准确归纳文章大意,整合信息并生成个人的观点(学习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能力)。

目标b:通过了解Monarch butterfly,感知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形成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正确价值观(学习能力、思维品质)。

目标c:能够有逻辑、有条理地在讨论中概括信息,构建概念,分析原因和逻辑关系,能够创造性地表达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观点,能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联系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处理好人与动物的关系,实现知识与思维能力的迁移(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语言能力)。

(三)教学过程

学习理解类:为了让学生感知、理解动物的迁徙行为,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教材第50页的6幅图,并回答以下问题:Which are migratory animals?Why do animals migrate?When do animals migrate?Can human activities influence on animal migration?How?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引入本语篇的话题:animal migration。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Whats the meaning of “Journey” in the title “The Monarch butterflys Journey”?与学生一起分析journey在本文的意思,以及journey与migration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入获取梳理和概括整合的环节。学生阅读全文,找出The meaning of migration(Journey),梳理本文的结构“Animals migration→The Monarch butterflys Journey→reasons→destination→abilities→trouble→solutions”。通过梳理文章的结构,学生能够体会到科普说明文的结构:background→trouble→solutions,这有利于學生在阅读类似的语篇时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学生掌握文章大意后,继续分步获取并梳理The Monarch butterflys Journey的基本信息:Monarch butterfly迁徙的背景、目的、方式,以及人类行为对它们的影响,并尝试使用多模态可视化形式(视频、图片、表格、思维导图等)概括、整合结构化知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提供必要的指导,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应用实践类: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流程图(background→trouble→solutions)梳理整个语篇的信息组织方式。具体做法如下:学生先进行个人整理,再与学习小组成员讨论继续完善相关内容,最后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充分内化基于学习和理解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迁移创新类:首先,教师结合学生展示的Monarch butterfly迁徙的原因、人类行为对它们的影响以及人们努力保护它们的方法;教师与学生探讨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懂得尊重、顺应、敬畏大自然,形成保護动物的意识,实现人与动物和谐发展。接着,教师结合热点创设情境:播放云南亚洲象迁徙的视频,并提出Why do Asian elephants step outside their nature reserve?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As students,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endangered animals?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实现迁移创新。最后,教师用“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我们要同心协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作为情感升华,让学生形成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六、设计单元学习评价,反馈学习收获

分数不是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越来越多教师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上。因此,在基于主题语境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评价中,教师可结合单元主题、单元目标、课时内容、课时目标和活动设计,评价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提供帮助,实现高效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就本单元而言,笔者根据核心素养的四要素设计了如下单元学习评价。

1.文化意识:了解不同国家饲养宠物的不同做法,了解不同动物在不同国家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2.语言能力:使用本单元的单词、短语、语法和句型讲述人与动物的关系,介绍一种动物,推荐一部有关人与动物关系的电影,使用定语从句描述人与动物的关系。

3.思维品质:判断语篇中不同任务的观点,描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野生动物是否需要圈养的观点,提供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相关建议。

4.学习能力: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计划、监控、评估和反思自己的学习内容。

对以上四个要素的阐述,教师可以把它们转化成可视化的表格(如第119页表所示),先让学生进行个人自我评价,然后根据学生反馈因材施教,强化相应的内容。

1.After completing this unit,I can ...

总之,基于主题语境的单元整体教学不管是对学生、教师,还是英语学科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应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在每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才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在当前新课改、新高考的背景下,如何基于主题语境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还需更多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高洪德.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4).

[3]李宝荣.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英语学习(教师版),2020(3).

[4]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

[5]王勇.围绕主题意义探究开展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5).

[6]齐地尔.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体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9).

[7]陈文静.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究[J].校园英语,2022(3).

[8]张艳华.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初探[J].校园英语,2021(18).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广西高考综合改革专项课题“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以钦州市普通高中新教材为例”(2021ZJY177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芬英(1982— ),广西南宁人,本科,学士,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英语教学。

(责编 周翠如)

猜你喜欢

主题语境单元整体教学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主题语境为引,助力写作教学轻负增效
刍议主题语境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主题语境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文本话题的英语语言知识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