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审议『五步走』,助力儿童真发展

2023-06-13巢文佼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清潭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23年15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幼儿园

◆巢文佼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清潭幼儿园

“幼小衔接”是指儿童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的衔接。为探索适宜我园“幼小衔接”园本化课程,科学制定幼小衔接课程实施方案,从关注幼儿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准备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我园以“五步走”为序,开展了“幼小衔接课程”审议活动。

第一步:学习一份指导文件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衔接指导意见》),为保障幼小衔接工作有力推进,我园成立了幼小衔接专项研究小组,基于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围绕身心、生活、社会及学习准备四个维度,以《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为指南,将发展目标进行研读分解,初步确立小班、中班、大班不同阶段的培养重点和梯度目标,使幼儿在身心和生活层面,以小步递进的渐进方式做好入学准备。

第二步:设计两份调查问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协调配合的过程,也是幼儿适应从幼儿园游戏化活动过渡到小学课堂学习的重要阶段。基于此,我园针对幼儿园大班198 名家长和27 名教师(一年级或幼儿园教师)开展了两次问卷调查。

第三步:倾听三方不同声音

通过问卷调查、晨间谈话、交流讨论等方式,我们倾听来自家长、教师、幼儿三方不同的真切声音。家长方面:通过调查交流,我们发现家长对幼儿的“学习兴趣”“良好习惯”“自理能力”等情况都有一定的认识,但绝大多数家长仍迫切要求幼儿学习部分小学学科知识,如基本加减法、常用汉字书写等。教师方面:从调查结果来看,幼儿园教师和一年级教师对幼儿能力点关注不同,前者偏重综合素养(交往、情感、习惯等),后者偏重学科能力(计算、认读、倾听等)。幼儿方面:通过参观小学后晨谈、师幼互动交流,我们发现孩子们最关注的问题是“要上小学了”。

第四步:梳理四个真切问题

针对上述三方不同声音,幼小衔接专项研究小组集中讨论,剖析问题实质,梳理出四个层面的真切问题。家长层面:是否要提前学小学知识?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幼儿教师层面: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如何在幼儿的“真游戏”中,支持建构幼小衔接“好课程”?

小学教师层面:幼小衔接背景下,结对园校该采用哪些策略,开展哪些活动,减缓幼小衔接坡度? 幼儿层面:小学到底什么样子?进小学我要做哪些准备?

通过讨论,教师们一致认为以上都是真切问题,存在审议必要。

第五步:借助审议,推进实施衔接课程

初次审议,实践尝试

看问题,找成因。“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社会舆论导向,导致家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生活和学习存在焦虑;长期以来幼儿园与小学教育教学模式的脱节;教师关于幼小衔接教育观念的思维定式。

初审议,提策略。解析问题成因,提炼三大策略:

重塑教育观念:进一步内化《衔接指导意见》,树立全新的大教育观。鼓励教师思维碰撞,从儿童需求、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达成科学衔接支持性共识。

活动类型以幼儿为本: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基于课程游戏化理念,各班有侧重地开展生活活动、运动游戏、前阅读、前书写等衔接活动。

教师关注支持性材料:用不同材料支持孩子不同能力的发展,包括解决问题、同伴交流、使用工具、表达表征等能力,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挖掘资源和材料的价值。

班本化,浅尝试。基于以上三点策略,上学期大班组老师有侧重开展前书写、前阅读、生活活动、运动游戏等方面的活动,进行幼小衔接班本化尝试。(如下图)

实施班级实施内容具体指向获得相应发展身心准备 生活准备 社会准备 学习准备大一班生活活动自理能力,小小值日生;整理小书包;我的小书桌;小学材料大合集……向往入学动作协调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参与劳动交往合作任务意识热爱集体学习习惯大二班运动游戏民间游戏;沙水游戏;轻器械锻炼;摆放收拾运动器材……情绪良好喜欢运动动作协调安全防护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学习习惯大三班 前阅读图书绘本;图书制作;文字摆弄,图画日记……向往入学动作协调 生活自理 交往合作任务意识好奇好问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大四班 前书写文字符号记录;签到打卡;精细动作:积塑、捏橡皮泥、撕纸等;手眼协调:串珠子系鞋带、编围巾等……向往入学动作协调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参与劳动任务意识好奇好问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我们针对上述表格内容集中审议,发现三点新问题:各班幼儿四项准备能力发展不均;衔接课程内容版块指向片面单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框架尚需完善。

围绕问题,层级审议

园级审议:顶层架构“衔接”课程目标与框架。课程目标指导着整个“衔接”课程组织以及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与要素,从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到课程评价,我们都需紧紧围绕“主动体验与积极准备”展开。《衔接指导意见》中明确了我们需从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初设“衔接”课程总目标:初步了解小学学习、生活活动,有进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对各类学习活动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向往小学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能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顺利完成幼小过渡。

年级审议:明确主题来源方式及推进思路。年级组教师以《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理念,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特点,初步预设感知小学生活、适应小学环境、感受小学课堂、体验毕业时刻等方面的实施路径。

班级审议:聚焦问题,制订计划,具体落实。通过班级教师间的审议、幼儿间的审议、教师与幼儿间的审议,明确活动方案的具体内容、实施方式,预设最适宜班级幼儿的活动,架构其课程目标、课程类别及课程内容。(如下图,四则主题活动例举)

主题课程《我的小书包》

主题课程《我想上小学》

主题课程《小学小课堂》

主题课程《毕业时刻》

王海英教授强调:“教师要成为课程的追随者,审议幼儿的好奇心,从儿童本位出发,主动地、弹性地进行课程创生。”因此,我们在课程实施中不断收集问题,努力做好与小学的互动探讨,不断优化幼小衔接课程方案,真正实现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在一次次课程审议中,我园教师提升课程意识,关注“衔接”课程建设,做勤于思考的课程研究者和立足儿童的课程实践者,始终为实现幼儿的品质成长与全面发展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幼儿园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我爱幼儿园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入学面试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