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学业拖延的关联:基于个体资源视角

2023-06-09王迎军于洋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

王迎军 于洋

摘要:作者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及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与自我调节的调节作用,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984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调查方法进行调查。最终明确,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应从恢复青少年生动的学校生活、降低网络成瘾、充实个体资源入手。

关键词:网络成瘾;自我调节;自我和谐;学业拖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3)10-0090-03

青少年正处于积极发展和自我认同的关键期,对于在新冠疫情中度过三年青春的青少年而言,个体资源在网络成瘾与学业拖延中扮演重要角色。具体而言,自我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资源,与网络成瘾和学业拖延都密切相关[1-2],起到了中介作用;自我调节是自我发展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和优势资源,在青少年期应对负性事件中发挥着调节作用。[3-6]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于2022年11—12月选择部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冠疫情暴发三年后,青少年网络成瘾和学业拖延的关系及自我和谐、自我调节在其中的作用,以期为促进后疫情时期青少年健康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山东省两所中学一所高中,一所初中)的984名青少年。

2.方法

(1)抽样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

(2)调查方法

①网络成瘾问卷:采用Young编制[7]的网络成瘾量表,共20题,采用Likert 6点计分(0=“几乎不”,5=“总是”),分值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网络成瘾越严重。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89。②自我调节问卷:采用高丽[8]编制的自我调节量表。量表共38题,采用Likert 4点评分(1=“完全不符合”,4=“完全符合”),分值范围38~190分,得分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强。量表分为动机自我调节、策略自我调节、行为自我调节3个维度。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③自我和谐问卷: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共35题,采用Likert 5点计分(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分值范围35~175分,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为便于分析,本研究用量表总分175减去被试问卷得分获得自我和谐总分,即自我和谐总分越高说明自我和谐程度越高。量表分为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维度。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④学业拖延问卷:采用Aitken编制[9]并由国内研究者刘明珠和陆桂芝[10]修订的学业拖延量表,共13题,采用Likert 5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分值范围13~65分,得分越高学业拖延程度越严重。量表分为任务厌恶和失败恐惧两个维度。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

3.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所有主试进行统一培训和指导,对研究对象所有信息保密,调查结果仅用于科学研究;不得对研究对象使用暗示或诱导性言语,坚持实事求是和中立原则。使用Epidata3.0完成数据双录和比对,确保数据科学准确。

4.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Epidata3.0建数据库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 V4.0的模型7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以α=0.05以及95%的置信区间(Bootstrap=5000)为检验标准。

结果

1.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1020份,剔除系统作答和空白问卷后,收集有效问卷984份(有效率96.47%)。

2.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11]单因子检验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第一个因子解释率为17.23%,小于40%的临界值,表明本实验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3.变量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根据数据得出如下结果:网络成瘾与自我调节(r=-0.519***)、自我和谐(r=-0.272***)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学业拖延(r=0.487***)呈显著正相关;自我调节与自我和谐(r=0.169***)呈显著正相关,自我调节与学业拖延(r=-0.718***)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和谐与学业拖延(r=-0.191***)呈显著负相关。根据Young和Abreu[12]的分类标准,10人(1.02%,分值80~100分)为严重网络成瘾者,195人(19.82%,分值50~79分)为中度网络成瘾者,429人(43.60%,分值31~49分)为轻微网络成瘾者,352人(35.77%,30分以下)为网络正常使用者。其中,大于50分即可判定为网络成瘾者。

4.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结果及相关研究数据可知:

方程1,网络成瘾对学业拖延的直接效应显著(β=0.494,t=16.763***),说明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越高,学业拖延越严重。

方程2,网络成瘾对自我和谐的预测作用显著(β=-0.190,t=-8.092***),说明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网络成瘾与自我调节的交互项显著预测自我和谐(β=-0.167,t=-3.592***),说明自我调节对网络成瘾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方程3,网络成瘾(β=0.473,t=15.447***)和自我和谐(β=-0.120,t=-2.373*)显著预测学业拖延。

以上三个方程均将性别与是否独生作为控制变量。

综上可得,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成立(如下图)。

為进一步解释自我调节如何调节网络成瘾对自我和谐的影响,笔者以网络成瘾的取值进行高低分组(±1SD),并用简单斜率检验绘制了调节效应示意图。结果显示,网络成瘾与自我和谐的负向关联在低自我调节组(βsimple=-0.127,t=-5.53***)显著高于高自我调节组(βsimple=-0.252,t=-7.355***)。

讨论

1.网络成瘾是学业拖延的重要关联因素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生活、学习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青少年缺少面对面的人际沟通互动,无法保持相对平衡的社会功能,使得网络成瘾、学业拖延问题凸显。因此,青少年要积极参与学校生活,以此来发展认知、行为和情感能力。

2.自我和谐在网络成瘾与学业拖延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认同的关键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使网络世界中“全知全能”的虚拟自我与生活中的现实自我无法整合,导致自我内部及其外部经验的不和谐,进而产生学业拖延。研究结果说明,有限的个体或社会资源的消耗导致个体无法有效应对学习中的挑战,影响学业效果。

3.自我调节调节了网络成瘾→自我和谐→学业拖延前半段路径

研究发现,对于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能使其受益;对于高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即使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无法缓冲网络成瘾带来的消极影响,反而因网络成瘾经验与能力经验(自我调节)的矛盾导致自我不和谐及学业拖延的加重。

本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对学业拖延的风险作用相对强势,而自我调节的保护作用相对薄弱。因此,在干预中对自我调节的积极作用不可过分乐观,对网络成瘾带来的消极影响应给予更多重视。

参考文献:

[1]任娟,张江辉,张雪晴,等.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睡眠障碍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09):1381-1385.

[2]石耀慧,麻超.特质焦虑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21(10): 77-84.

[3]Zimmerman S M,Phelps E,& Lerner R M. Intentional self-regulation in early adolescence: assessing the structure of selection, optimization, and compensation proces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Science,2007(03):272-299.

[4]常淑敏,郭明宇,王靖民,等.学校资源对青少年早期幸福感发展的影响:意向性自我调节的纵向中介作用[J].心理学报,2020,52(07):874-885.

[5]王建平,喻承甫,甄霜菊,等.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攻击行为——心理需求满足与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60-69.

[6]杨邦林,黄瑾.同伴欺凌与留守儿童自杀意念: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和意向性自我调节的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21(08):49-57.

[7]YO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1998(03):237-244.

[8]高丽.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9]AITKEN M.A personality profile of the college student procrastinator[D].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1982.

[10]刘明珠,陆桂芝.Aitken拖延问卷在中学生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05):380-384.

[11]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06):942-950.

[12]Young K S,Abreu C N.(Eds.).Internet Addiction: A Handbook and Guide to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M].1st ed. New Jersey: John Wiley Sons Inc,2010:22-23.

作者简介:王迎军(1970—),男,山东淄博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于洋,通讯作者,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健康教育、心理学研究。

基金项目:泰安市社会科学课题(22-YB-078);泰安市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TJk202106ZX027);泰山学院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JY-01-202234)。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危害与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现象初探
盘点与梳理: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运动干预研究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痴迷电子产品的现象与对策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职中生网络成瘾现象与德育对策
班级环境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