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章访红问绿记

2023-06-08高立鹏

绿色中国·B 2023年1期
关键词:莽山宜章宜章县

高立鹏

我们到宜章是2021年5月份的事儿。正值梅雨季节,雨一直下个不停。有时大,哗啦啦、哗啦啦;有时小,淅沥沥、淅沥沥,没完没了。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访红问绿。

赓续红色根脉,厚植生态底色,是革命老区林业工作的初心,也是我们这次调研的重点。

宜章红色资源富集。著名的湘南暴动遗址在这里,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也发生在这里。

宜章绿色底蕴也很深厚。它是湘粤水源的生态屏障区,也是全国闻名的脐橙之乡。

在这里,红色引领绿色,绿色筑牢红色。红色绿色,交相辉映,奏出一曲华美的乐章。

红军冲破第三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7日至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历时12天,顺利通过宜章继续西进。

那日,我们冒雨从汝城前往宜章,下午两点到达宜章县白石溪镇的一座祠堂。县史志办的同志介绍说,这里是邝氏宗祠清白堂,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的指挥部就设在这里。

祠堂三个开间,青砖黛瓦,实木梁柱,在湘南建筑中颇为典型。正门横梁上悬挂着两个大红灯笼,下面贴着一副对联。旁边一行大字:热烈欢迎各位家族宗亲回乡祭祖!祠堂是家族的象征。无论你走多远、走多久,只要一息尚存,都不会忘记故乡,一有机会,总会想方设法来到祠堂,缅怀先人。

1934年,中央红军在这里突破国民党的第三道封锁线。此前,红军已在江西省信丰县和湖南省汝城县分别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一、第二道封锁线。

那年的11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等在邝氏宗祠、元公祠指挥战斗,夺取国民党粤汉铁路防线重镇白石渡,并在白石渡广泛开展建党建政和扩红工作,执行党的工商政策。宜章县城和白石渡的夺取,是中央红军成功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的重要 标志。

87年过去了,当我们来到第三道封锁线旧址时,刀光剑影已经黯淡,鼓角铮鸣已经湮没,邝氏宗祠沐浴在斜风细雨中。这老屋啊,一砖一瓦,都浸透了岁月的悲喜;一草一木,都经历了时代的沧桑。

湖南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下午3点,我们继续访红——走访湘南暴动指 挥部。

这个四栋两层建筑物的四合院晚清风格,位于宜章县城关镇。1979年全面维修过,里面陈列有湘南起义史料、珍贵藏品等。它是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当地人说,这里原为清代宜章守备署,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始建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1919年改为县立女子学校。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余部,由广东转回湘南举行年关暴动,建立湘南第一个红色政权——宜章县苏维埃政府,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

工作人员引领我们来到四合院的中厅,说:“这里就是起义指挥部及朱德、陈毅的住房,两侧为红军战士营房。”

1928年1月12日,朱德利用与国民党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的交情,打着国民革命军第140团旗号,以协助地方维持治安的名义,在本地人胡少海的引领下开进宜章县城,驻扎在县立女子学校,设立湘南起义指挥部。

这夜,宜章县长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共商“防匪事宜”。朱德、陈毅将计就计,利用宴会之机将县长等20余名平时鱼肉百姓的官绅全部活捉,解除了县团防局和警察局的武装,恢复了农会和工会,揭开了湘南起義的序幕。

在宜章年关暴动的鼓舞下,湘南20多个县纷纷起义,100余万群众参加革命斗争,组建了3个农军师和两个独立团,工农武装人数发展到3.4万余人,历时3个月,成为中国革命发展史上的大事件。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工农武装1.2万余人,经耒阳、安仁、茶陵向井冈山地区转移,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先有湘南起义,后有井冈山会师。湘南起义,与井冈山的辉煌密不可分。

湘南起义,还成就了朱德的一段浪漫爱情。

湘妹子伍若兰,是湖南耒阳人,曾经担任湘南起义联络员,在与朱德的接触中渐渐产生了感情。在一部关于湘南起义的电影中,伍若兰勇敢地对朱德说:“你是不怕辣,我是辣不怕,让我们一起,搞一场火辣辣的革命。”就这样,俩人结成了夫妻,共同度过一段飞扬的青春。伍若兰牺牲后,朱德悲愤万分。因为伍若兰的名字中带有“兰”字。他一生爱兰养兰,以此纪念自己的革命伴侣。

伍若兰曾经说过:“什么是信仰?一个人认准了一条路后,就无怨无悔地走下去。”她用自己的短暂的人生,践行自己对信仰的理解。

退耕退出万亩脐橙园

宜章一日,印象最深的是参观玉溪镇城南乡罗家山村的万亩脐橙基地。

玉溪镇位于宜章县中北部,地处“五岭”之骑田岭下。来到山头,只见山丘连绵不断,脐橙林蓊蓊郁郁,犹如海上起伏的波涛。

宜章县林业局总工程师郑冬英是我们的向导。她指着果园对我们说:“这片脐橙1万亩,都是退耕还林的成果。”

“退耕还林一共还出多少脐橙林?”我问。

“全县退耕营造脐橙3万亩。每亩产量5000斤,按每斤2元估算,毛收入约1万元。”郑冬英说。

看来,这万亩脐橙基地,给退耕还林户创造了1亿元产值。

脐橙是宜章的乡土树种,这里的莽山甚至还发现过野生脐橙。

中国最好的脐橙集中在赣南湘南桂北,而宜章是湘南的主产区之一。

脐橙是柑橘的一种类型。在我国,柑橘分为六种类型,主要包括橘、柑、橙、柚、柠檬/莱檬和金柑,属芸香科植物。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也是中国第一大水果。中国作为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宜章县县长告诉我,脐橙是该县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已达27.8万亩,2020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

宜章的绿色不只是脐橙

那日在宜章县城与县长见面,话题围绕了当地的绿色展开,还涉及到了县域内的莽山。

据县长介绍,宜章全县国土面积317.6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27.71万亩,总人口65.7万人。

县长说,宜章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中央财政补贴造林等国家重点工程为依托,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2002年至2021年,宜章县实施退耕还林任务2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为此国家累计投资1.31亿元,惠及全县19个乡镇和2个国有林场。

退耕還林给宜章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县林业局长说,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宜章县净增林业用地面积5万亩,提高森林覆盖率5.9个百分点,增加活立木蓄积139.2万立方米。前几年少见的野猪、山鸡等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了。

退耕还林明显增加了宜章农民的收入。据县林业局长介绍,退耕还林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一是通过兑现国家钱粮补助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这些年来,退耕还林农户户均获得国家钱粮补助款约6590元,年均约550元。二是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退耕还林把农民从耕地上解放出来,去从事多种经营、副业生产和外出务工等工作,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平和乡的月梅村自2004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每年都有近100人长期在外打工,比实施前大约增加40人,年收入约200万元。

退耕还林的社会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县林业局长称,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广泛宣传、发动和实施,大大增强了全民生态意识,改善了党群和干群关系,改变了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习惯,有效地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据统计,实施退耕还林后,工程区各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元增加到1885元,增幅 达40%。

县长告诉我,莽山是南岭风景最好的地段。

莽山很美,但爬山很难。正所谓:我看莽山很妩媚,莽山看我很狼狈。

最近,宜章县与中信联合开发莽山,投资一共30亿元,在莽山建成首家全程无障碍栈道。

“全民旅游无障碍,全域开发无障碍,全境观光无障碍,全程保护无障碍。新建的栈道不占地,不砍树。”县长侃侃而谈,神情中充满开心和自豪。

与无障碍道路相配套,莽山还开发了一系列民宿、温泉,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游客,其中广东及大湾区游客占75%。

顺便提一句,古桦曾是莽山公园的职工。古桦何许人?小说《芙蓉镇》《爬满青藤的木屋》作者是也。它们都被拍成电影,前者曾火遍大江南北。

如今,这片红色的热土,加上绿色的底蕴,愈发充满生机和活力。“让红色更红,让绿色更浓,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告别时,县长一边与我们握手,一边朗声说道。

访红问绿结束,我们乘车离开宜章。雨依旧在下,淅沥沥、淅沥沥,哗啦啦、哗啦啦,像一首动人的歌。

猜你喜欢

莽山宜章宜章县
宜章: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莽山黑豚绿色养殖技术带动经济成效
浅谈村庄连片编制规划的判断标准——以《郴州市宜章县杨梅山镇平和洞片区乡村振兴暨“多规合一”村庄规划(2020 -2035年)》为例
宜章年关暴动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南省 宜章县
神眼
湘南起义朱德“智取宜章”是否赴宴考辨
莽山歌
宜章县成功救治一只藏酋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