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剩山图景

2023-06-07释藤

摄影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图景山体着色

释藤

青绿的山,被盖上了一层轻盈的“纱”,若隐若现的岩石和山水、草木似乎融为一体,却又隔着一层“窗户纸”。这些青绿的山水画卷,在看似安静的笔墨之下,透露着“怪异”甚至是“荒诞”。

这些形态各异的山体,仿佛画家泼墨的画卷,又透露着一丝丝困惑。这是艺术家转型的困惑。方国平拍摄的这些场景是人类炸山取石的山体,只不过被他用手工着色的“绿网”给覆盖住了。如果不仔细看,你几乎感觉不到这是人为画上去的。这些色彩就像寻常我们看到的尼龙网一样,覆盖在这些裸露的山体之间,融入到自然之中,成为一个整体。

选自《剩山图景》。方国平 摄

方国平喜欢把镜头对准自然山水,他镜头里的自然大多美好而诗意。他也在转型,从唯美到观念,从传统到当代,似乎同样的作品表达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含义。他的这组作品摒弃了传统表达手法,暗含当代艺术范式,这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艺术家用观念去激活观者的思考。

方国平的这组作品指向的是中国传统精神内核,自然山水的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也是人类的生存之道。细细品味这些作品,得之的是内心无限的“惆怅”和浅浅的遗憾。

但愿自然还是此中景,山水亦是心中梦。

选自《剩山图景》。方国平 摄

这组作品和你之前创作的形式又有了不一样的变化,是受到了什么启发去做这组作品的?

创作这组作品的起因是源于一次工作坊。当时我参加了“影像西湖艺术现场”的驻地创作,在行走富春江沿线的时候,发现许多当年因为工业需要炸山取石的山体,非常奇特,很扎眼,形成了特别的“景观”。因为这种奇特,我产生了好奇心,在创作富春江主题作品的同时,对这些山体特别留意。经过观察,发现这些裸露的山体正在被绿网覆盖,令人惊奇的是有些地方甚至成为了网红打卡点,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到后来,从留意变成了特意去找这些山体,范围也从富春江沿线扩展到了绍兴一带。我通过前期拍摄,后期用国画矿物质颜料手工着色,最终形成了这组作品。

选自《剩山图景》。方国平 摄

选自《剩山图景》。方国平 摄

这些影像都是以手工着色的方式进行了再次创作,请问你是否希望通过不同的材质和手段来表达观念呢?

是的,我正在尝试用不同的材质和跨媒介的方式来创作影像作品。除了这组《剩山图景》以外,在创作《南山造像》时就采用了以手工书的方式来呈现,综合了打孔、粘贴、数字复原、手工着色、手绘等手段,采用了不同的材质,特别是UV技术的运用,让“浅浮雕”这个概念得以很好展现。

采用综合的材质和媒介,可以让摄影的创作空间变得很大,我肯定会继续探索。

手工着色其实是需要一定基础的,你是因为创作特地去学的还是之前就学过国画呢?

由于以前条件的限制,没有能够系统学习书法和国画,但我知道接下去的创作离不开这些,所以一直有用毛筆在涂涂写写。

山水主题应该是你创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请问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去创作这些影像的?

我们所处的环境,已经不再是古代文人面对的那些山水自然,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心境和语境必然也不同。山水画对于古代文人来说,是讲究“澄怀观道”,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对话,创作出壮丽和静寂于一体的山水画作,进行一段精神旅行,体验高远的精神境界。如今,工业文明对山水自然的侵蚀处处可见,人类的居住和生活范围也不断扩张,如城市不断扩大,城市与山体的分界线早就模糊,现代社会也很难再有“隐逸”的文人。因此,面对“新”的山水,如何学习传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创作出符合现代社会审美的“新山水”摄影作品,值得去探索。我认为在山水美学构建的想象空间中,处处皆可为“南山”。

最近引发热议的AI影像,你如何看?你感觉会对你的创作带来某些影响吗?

我最近看了很多由AI合成的影像,感觉相当震撼,尤其是那些成熟的艺术家们,他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对于影像的掌控力转化为词条,再加上AI的一些不可控因素,最后合成一组主题深刻、画面语言丰富的作品。我觉得AI技术进一步的发展以及之后制定的使用AI的规则会让艺术家们拥有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方式。对于我个人来说,目前我会保持关注并继续以我的节奏进行创作。

猜你喜欢

图景山体着色
蔬菜着色不良 这样预防最好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苹果膨大着色期 管理细致别大意
在沙碱地绘出幸福图景
艾家河描绘新图景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10位画家为美术片着色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
Thomassen与曲面嵌入图的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