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马尾松栽培技术要点

2023-06-07覃秀明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马尾松栽培技术

覃秀明

摘 要 近年来,马尾松纯林面临种苗来源不清晰、造林管护粗放等问题,导致林木出现生长缓慢、病虫害发生严重等现象,造成市场供需不平衡、林木质量下降。因此,采用优质种源造林、科学经营管理等措施对营建马尾松大面积人工林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马尾松林经济效益,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在总结近40年马尾松种植经验和创新方式的基础上,通过选取优质树种进行造林,合理确定林地清山、挖坎及造林密度、定植和补植等营林措施,做好松土除草、按需施肥、整形修枝、及时间伐、病虫害防治等抚育措施,以及合理采脂等高效栽培技术,培育出了高质量、高碳汇、长周期的脂材两用商品经济林。

关键词 马尾松;栽培技术;广西国有高峰林场

中图分类号:S791.24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2.035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针叶类造林的先锋树种[1]。马尾松具有速生、丰产、适生性强、材质好、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等优良特性,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种植区域遍布我国南方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近20年来,由于人类干扰活动频繁,马尾松部分林区改种其他树种或疏于管理,导致林木长势差、病虫害严重、保存率低等,森林生态系统日益衰退,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3]。为恢复马尾松人工林功能、结构,必须及时采用林分密度控制及科学管护等人为管理措施[4]。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在马尾松种植管理过程中,采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良种造林、优化种植密度、及时间伐、按需施肥、合理采脂时间等精细化抚育管理措施培育出以优质、高抗、高效、高产和高碳汇为特点的脂材两用商品经济林。

1 马尾松种植区概况

马尾松种植区位于广西国有高峰林场长客分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夏长冬短,水热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21.6 ℃,雨季一般集中在4—9月,年降水量1 340 mm,年日照时间1 780.9 h。种植区为低丘地貌,大部分土壤由砂页岩发育而成,属砖红壤性红壤,部分土层夹有不同程度的铁锰结核和鹅卵石,pH值在4.5~6.5。

2 马尾松种苗来源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林木良种对速生丰产林起着重要作用,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5]。种苗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派阳山林场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拥有生长速度快、干形通直、松脂产量高和树皮薄等优良特性,也称“桐棉松”[6]。上山造林苗木规格:苗龄0.5—0、地径≥0.26 cm、苗高≥14.00 cm,苗木生长健壮、针叶浓密、茎直、顶端优势明显、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容器播种苗。

3 营林管理

3.1 林地清山

造林地原树种采伐完成后清山不炼山,清山时地径2 cm以下的杂灌、藤本、杂草,特别是五节芒要全部清除;砍除地径2 cm以上的杂灌、藤本、杂木等,留桩高度低于15 cm。

3.2 挖坎及造林密度

通常在造林前30 d沿山体等高线方向挖坎整地,规格为50 cm×50 cm×35 cm,挖坎時表土、心土、树枝、树根等分开堆放,每坎放0.5 kg有机-无机复混基肥[总养分≥20%,m(N)∶m(P2O5)∶m(K2O)=7∶10∶3,有机质≥20%],回填表土至坎内,回填土要超过坎面2~3 cm,回土时团粒直径一般在2 cm以下。马尾松造林密度为每667 m2栽植166株,株行距为2 m×2 m。

3.3 定植和补植

植苗造林具有适用性广、成活率高、幼林郁闭早、经济性高等优点,因此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多采取植苗造林法[7]。林场造林地全部采用容器苗造林,通常在当年11月至翌年3月,选择即将下雨或雨后的有利天气进行种植。马尾松种植前使用多菌灵800~1 000倍

液均匀喷洒或浸根,种植时在坎内中心开穴,压实穴底,去除营养杯苗的塑料袋后放入穴中,回填表土,分层沿苗木四周踩实压紧,并覆盖松泥于坎面,高度需超过苗木根茎2~3 cm。在定植20~60 d后进行补苗,每隔3~5 d检查苗木的成活及生长情况,发现缺苗、死苗、被动物咬伤、咬断的幼苗应及时补植,保证保存率在90%以上。

4 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造林成效的重要措施。马尾松定植后通常需连续抚育3年,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施肥、整形修枝、间伐、病虫害防治等。

4.1 松土除草

林地杂灌生长较快,短时间内会覆盖造林地。马尾松造林初期根系不稳固,因此造林当年只除草,不松土,以避免苗木因根系松动而出现倒伏现象。每年除草2~3次,第1次于马尾松生长旺盛期前的

5—6月,第2次于杂草尚未结籽的8—9月,造林地内杂草生长迅速的地方可适当增加1次除草,直至林分郁闭。松土工作在定植后的第2年进行,通常在

5—6月和8—9月,结合除草作业同步进行,每年松土2~3次。造林后的2年内,马尾松根系分布在土壤约10 cm深处,松土深度不宜超过10 cm;随着根系的生长,其深入地下10~30 cm处,松土深度可保持在10~15 cm、最深不超过30 cm,这样既可保持土壤疏松,又能避免伤及苗木根系。

4.2 按需施肥

造林后,结合除草松土抚育工作及时施肥。马尾松定植2年后根系逐渐稳固,苗木长势逐渐增强,此时种植坑内的基肥养分已无法满足马尾松的生长需求,需及时做好追肥工作。具体的施肥种类及数量要根据实际的立地情况及苗木大小而定。1)第1年施肥主要施氮磷钾复混肥[总养分≥45%,m(N)∶m(P2O5)∶m(K2O)=

15∶15∶15],每株施200 g,以促进幼树抽梢长叶、壮枝生根、增强树势,提高抗逆性,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2)后续每年的施肥量及施肥种类要根据立地条件和树势情况而定,以避免出现“肥伤”[8]。结合广西国有高峰林场长客分场造林地砖红壤缺磷、缺钾、总养分含量低等土壤特性及马尾松幼林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选施氮磷钾复混肥[总养分≥35%,

m(N)∶m(P2O5)∶m(K2O)=15∶8∶12,有机质≥7%]

200~300 g·株-1,或生物有机肥(总养分≥5%、有机质≥40%、有效活菌数2 000万·g-1)500~1 000 g·株-1,

两种肥料交替施用。3)追肥采用坑施法,即在距离马尾松树苗30 cm处挖20 cm×30 cm×15 cm的施肥坑,施肥后及时覆土,肥料外露时间不宜超过2 h,避免氮元素挥发影响肥效。连年施肥时应在树苗的上、左、右方轮流挖施肥坑,严禁连续多次使用同一位置作为施肥坑,以避免土壤局部出现高磷、高钾等现象;严禁采用地表撒施肥料的方式,避免污染环境。

4.3 整形修枝

马尾松属速生树种,生长快,树冠大且树枝密,当郁闭度≥0.5时需对马尾松进行整形修枝,去除徒长枝、病枝、弱枝、直立枝、寄生枝及过密枝等无用枝,以避免过度消耗树体营养导致整体长势衰弱,提高树干饱满度,改善树形,提高林间通风透气性,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整形修枝时,多采用手锯、長柄锯等修枝工具由上至下修剪树体的无用活枝及枯枝,切口需平滑顺直,不留长桩、不带皮,避免撕裂树皮出现死结等不利于树体伤口愈合等现象,确保枝条疏密适度,以促丰产。

4.4 及时间伐

马尾松种植成活后,枝繁叶茂,当郁闭度≥0.8时

可进行间伐,适当调整林间密度。间伐应选择在秋末冬初树木休眠期,此时间伐对林木生长影响较小。通常每隔2年间伐1次,持续2~3次。间伐应遵循砍密留疏、砍劣留优、砍小留大的原则,使保留的树木枝叶能得到合理的生长空间,减少树体之间对土壤养分、水分、光照、生存空间的竞争,以培育材质均衡的林木。根据马尾松喜光性强等生物学特性及培育脂材两用林的营林目标,确定每667 m2造林地保留产脂量高的林木约60株[9]。

4.5 病虫害防治

4.5.1 病害防治

影响较大的马尾松病害主要为立枯病、松针褐斑病、松赤枯病等[10]。1)立枯病多发生在5—9月,染病初期树体针叶前端出现黄色小斑点,随病情发展针叶颜色逐渐加深,从针尖向针叶基部蔓延直至整片针叶变为深褐色后枯萎。防治方式主要是采用1∶1∶100波尔多液或百菌清500~1 000倍液喷洒处理,每隔15 d喷洒1次,直至病情不再继续蔓延。2)松针褐斑病多发生在4—6月,树体染病后从树冠基部开始显症,通常表现为3段式,即上部褐色枯死、中部褐绿相间、下部绿色。防治方式主要是采用高效氯氰菊酯及阿维菌素500~800倍混合液喷洒处理。3)松赤枯病主要发生在5—7月,受害林分发生淡黄色、浅褐色、浅灰色或橘红色的颜色变化,且病叶多呈卷曲状。防治方式主要为在林木间伐后撒施9∶1的石灰粉和草木灰混合粉剂。

4.5.2 虫害防治

马尾松的主要害虫有松材线虫、松墨天牛等。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危害极大的松树病害,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防治极困难,最快约40 d枯死,最慢约1年枯死。因此,在马尾松营林过程中,发现感染松材线虫的植株需直接砍伐烧毁,禁止下山。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的主要寄主,防治松墨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有效手段。在确定松墨天牛进入羽化期(4—5月阴雨天)后,利用飞机喷洒噻虫啉粉剂150~200 g·hm-2或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1 500倍

液;也可采用生物手段,喷洒150亿孢子·g-1的球孢白僵菌500~600 g·hm-2,以降低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

5 合理采脂

松脂是松类树种的萜类次生代谢物,主要含有松香、松节油和少量水分,是重要的林产化工原料[11]。采脂对林分生长和木材特性有一定影响,如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的研究表明,采脂对接近成熟的林分年生长量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幼、中龄林生长影响极大[12]。为兼顾马尾松木材性质,减少采脂对木材气干密度、顺纹抗压、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剪等木材性能的影响,广西国有高峰林场长客分场造林地选择18径级以上立木的近成熟林进行采脂,初期采脂强度控制在40%以下,通过控制胸径变小和材性降低带来的收益损失,提高马尾松脂材两用商品林的经济效益。

6 结语

马尾松是广泛应用在我国南方地区的速生林树种之一,松脂产量高,木材密度适中,在建筑、工业、家具、运输包装、造纸等领域均有应用。马尾松作为脂材两用树种,其采伐期可延长至数十年,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作为森林碳汇林。通过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有效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速度,增加经营单位的收益,通过各项抚育措施及控制采脂等工序增加周边林农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目前,马尾松人工林的培育方向为大径材,通过林区的不断间伐,保留最佳密度,利于培育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生物多样、碳汇提高、效益递增的生态商品林。

参考文献:

[1] 张柳桦,齐锦秋,李婷婷,等.林分密度对新津文峰山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39(15):5709-5717.

[2] 覃云.马尾松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要点探究[J].中国林业产业,2022(1):50-52.

[3] 罗应华,孙冬婧,林建勇,等.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植物自然更新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33(19):6154-6162.

[4] 王媚臻,毕浩杰,金锁,等.林分密度对云顶山柏木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39(3):981-988.

[5] 刘红.关于推进我国林木良种化进程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0,9(1):8-12.

[6] 张智,安冰,付军,等.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国家马尾松良种基地发展现状与建议[J].广西林业科学,2022,51(4):564-568.

[7] 赵骏健.马尾松造林技术要点及幼林抚育措施[J].乡村科技,2021,12(28):85-87.

[8] 黄政权.马尾松种植技术要点及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0,14(33):80-81.

[9] 张标强.马尾松幼林抚育经营方法及管理技术探究[J].农家科技,2020(1):154.

[10] 凌祥喜.灵山县马尾松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2(13):57-59.

[11] 徐慧兰,唐生森,韦兵览,等.早期采脂对马尾松生长和材性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2,42(10):39-45.

[12] 陈广财,佘济云,陆禹,等.高峰林场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因子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6):40-45.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马尾松栽培技术
马尾松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
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马尾松中龄林采脂效益分析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马尾松初级种子园复壮技术
24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家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