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市天宁区城郊融合类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优化路径

2023-06-07陈宇文龙娇范丙怡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2期
关键词:路径探索产业融合

陈宇 文龙娇 范丙怡

摘 要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着力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并将村庄类型划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4种类型。城郊融合类村庄位于城市与乡村的接合地带,存在“亦乡亦城、非乡非城”的两栖性基本特征。为加快城郊融合类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以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为例,重点分析了城郊融合类村庄三种典型乡村产业融合模式(产业延伸融合型、功能重组融合型、科技渗透融合型)的基本特征、运行特点、试点案例及适用条件,最后提出城郊融合类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提升策略:规范社会资本引入机制、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完善村民自治德治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关键词 城郊融合类乡村;产业融合;路径探索;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3.041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并将村庄类型划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4种类型。城郊融合类村庄位于城市与乡村的接合地带,存在“亦乡亦城、非乡非城”的两栖性基本特征,在接受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的同时,也受到远郊型乡村向城市集聚作用的冲击[1]。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需要,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目前,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城郊融合类乡村如何基于资源区位优势,通过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探索城郊融合类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重要议题,也是针对现阶段该类新型村庄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

1  国内研究进展

已有研究从不同视角对乡村产业融合模式与路径进行了探讨。从产业融合模式选择的视角出发,认为主要有农业产业链延伸、三次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农业农村功能拓展、种养业重组主导的循环经济等产业融合模式[2]。从农村脱贫减贫的视角出发,基于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可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改善农民收入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3]。从农业弱质性视角出发,认为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韧性产生促进作用[4]。

从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来看,农业互联网发展模式有助于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化转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扩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并提高农村金融的社会化服务水平[5]。有学者提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3条选择路径,即农村资产权益实现型路径、农业科技进步型路径及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资产权益实现混合型路径[6]。也有学者认为农村产业融合应以规模经营作为主要发展模式,因为规模经营便于降低经营成本,有利于机械化、规范化作业,便于产业经营者统一管理[7]。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聚焦城郊融合类村庄产业融合的路径研究,尚有待结合实际案例探索其适用性与可推广性。為此,本文以全国城乡融合发展项目制改革试验试点地区——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为例,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总结凝练城郊融合类村庄的产业发展经验做法,为其他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经验参考。

2  常州市天宁区城郊融合类乡村产业融合典型模式

2.1  产业延伸融合型

2.1.1  基本概念与特征

产业延伸融合模式是指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先挖掘农产品的自身价值,然后将农产品的价值延伸到与之相关联的产业中去。产业延伸模式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是对农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多产业、全产业链经营的新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依托当地的种植、养殖资源,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延长其价值链。通过农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带动,最终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2.1.2  典型案例

天宁区黄天荡片区因黄天荡圩而得名,坐落于郑陆镇东北角。该村共有农户1 285户,总人口4 056人。2020年,黄天荡村乡村特色产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人均收入达3.2万元。

黄天荡村是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区,是常州市的生态后花园。该地区通过延伸花卉种植产业链打造了一条集花木繁育、自然观光、休闲旅游等元素于一体的绿色经济产业链,逐步建设成为产业特色突出、居住环境适宜、文化特征明显、自然风貌优越的新型农村综合体。黄天荡片区在2020年完成了33.3 hm2茶花、33.3 hm2大马士革玫瑰、33.3 hm2红枫及组培实验室建设;随后投资5 000万元完成茶花园建设、永生花研发及玫瑰精油生产基地建设等,使农业由低端种植生产向高端精深加工转变,增加其产品附加值。黄天荡片区还致力于发展品牌经济,全面运作国家地理标志品牌“黄天荡清水蟹”,全力提升天宁区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2.1.3  模式的适用条件

1)地区要具备可延伸的核心产业,且该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地区应拥有完善配套的物流和销售平台以满足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且对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实力要求较高;3)政府要加大财政助农力度,发挥政策性金融纽带作用,围绕农村全产业链安排资金链。

2.2  功能重组融合型

2.2.1  基本概念与特征

功能重组融合模式是指功能具有特定相关度的各种产业在共同利益的相互刺激驱使下,将原来独立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产业价值链重组进行融合。其主要特征是充分挖掘农业多功能性,赋予农业文化、教育、科技、休闲农业体验等内涵。该模式能充分发挥各类农村资源优势,形成产业链、供应链,进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2.2.2  典型案例

查家湾村位于郑陆镇的东北面,是江苏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常州市后花园的示范名片。查家湾村面积2.8 km2,山坡及水域占该村总面积的2/3,常住人口2 000余人,2018年该村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

查家湾村历史文化悠久,拥有约2 500年历史的季子文化遗址和以卧龙伏虎墩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20年,郑陆镇围绕相关文化遗址启动了总投资30亿元的省级重点项目——季子文商旅农综合体舜山小镇项目。查家村通过对产业价值链重组,打造了季子书院、舜山自然农场等文旅融合项目。同时,将旅游和节庆活动相结合举办了常州市首届乡村音乐节,吸引3万余名观众参与,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查家湾村以“厚德载物、诚实守信”的季子文化为依托,着力发展文创与旅游的重组融合模式,走出了一条“文创赋能农业、产村携手向前”的创意文化旅游之路。

2.2.3  模式的适用条件

1)乡镇地理区位、自然景观较好,可将市场需求直接引入农村,丰富农业农村发展内涵;2)对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要求较高,因为在该模式中乡镇内外部企业众多且合作力度较大,可以发挥多方合作的优势,集合各龙头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力量实现乡村产业振兴;3)政府应完善招商引资政策,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向农村地区和农业生产倾斜,以推进美丽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科技渗透融合型

2.3.1  基本概念与特征

科技渗透融合模式是指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进步成果,大力实施“互联网+”高新技术现代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实现全循环产业链改造优化升级。其突出特征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与促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互动发展,注重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物流等领域的运用,改进了销售模式,减少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中间环节。

2.3.2  典型案例

焦溪村位于郑陆镇东南部,历史特色浓郁。古村核心保护区域面积达10.09 hm2,其中历史建筑面积4 400 m2;常住人口889户,共计2 263人,2017年村民人均GDP达2.38万元。

焦溪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常州市后花园的古村名片,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品牌“焦溪翠冠梨”,其具有皮薄、汁多、柔嫩、脆甜的特点。近年来,焦溪村全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与京东、美团、顺丰、邮政等全国电商企业的合作,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全面带动“焦溪翠冠梨”走上数字化、信息化、規模化;构建了覆盖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和运输各环节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护自有产品品牌。

2.3.3  模式的适用条件

1)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极高,如先进育种技术的开发需要以专业人才为依托;2)农村需要有完善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以更好地为电商零售服务,同时需要借助电商平台以打造品牌优势为主力进行探索,实现第三产业倒逼一二产业升级和融合;3)需要加快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建设,建立城市—农村双向物流配送体系[8]。

3  城郊融合类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提升策略

3.1  规范社会资本引入机制

1)加大对涉农领域资金的统筹和整合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资金整体优势,鼓励和带动城市中心的资金、科技、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流向农村,建立起城乡资金优势互补新格局。2)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政策功能,充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积极投向农村地区建设,实现科技支持、银企对接、融资辅导、金融顾问服务常态化、长效化[9]。

3.2  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

为有效盘活利用土地,应全面调查、摸清闲置集体建设用地情况,包括暂时闲置使用的农村宅基地、公益性的公共配套设施用地及其他经营性用地等,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出租土地用于建立乡村公益性文化活动场所;引导农户通过以自有宅基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出租、联营合作等方式建设改造村内闲置宅基地,发展乡村民俗、农家乐及其他特色乡村新产品和新业态。

3.3  完善村民自治德治体系

培育和发展村党组织带领下的基层村民群众性自治组织,制定、完善村规,大力宣传推广村民议事堂、民生茶社等村民自治新模式,带动广大村民自觉有序参加现代村庄民主管理。探索包干到户模式,在每个村实行环境包干到户、环境分片分区自主治理,对环境治理进行小组和个人评比,通过“小红花”等奖惩措施,进一步调动村民治理环境的主动性。

3.4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进一步解放和统筹发展各类农村社会生产力,转变现代农业运行机制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采取重点培育规模较大、运行规范龙头型农业合作社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村办合作农场的方法,通过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民更好地分享政策红利。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乡土人才培育机制,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血液”。

参考文献:

[1] 农立文.城市边缘区村庄规划思路及更新策略探究:以南宁市乐贤村为例[J].居舍,2022(20):9-12.

[2] 芦千文,姜长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与思考:基于对湖北省宜昌市的调查[J].江淮论坛,2016(1):12-16.

[3] 彭影.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增收减贫效应:基于农村数字化与教育投资的调节作用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3):28-40.

[4] 郝爱民,谭家银.农村产业融合赋能农业韧性的机理及效应测度[J/OL].农业技术经济:1-20[2022-12-02].https://doi.org/10.13246/j.cnki.jae. 20220418. 002.

[5] 王山,奉公.产业互联网模式下农业产业融合及其产业链优化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3):47-51.

[6] 朱文韬,栾敬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路径选择:基于安徽省巢湖市12乡镇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5):52-59.

[7] 李智.产业兴旺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基于国外农村发展经验[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5):9-10.

[8] 张梦雨.贵州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21.

[9]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吴园园.金融支持河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J].河北金融,2021(12):8-12.

(责任编辑:张春雨  丁志祥)

猜你喜欢

路径探索产业融合
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旅游经济
“概论”课贯彻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