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吉林省黑土地保护与治理策略

2023-06-07王年一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黑土地治理保护

王年一

摘 要 黑土地是珍貴的土壤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吉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和商品粮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黑土地资源。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和对黑土地的无序开发导致黑土地质量下降,影响了黑土地的长远利用。为加快建设黑土地科学保护、利用和治理体系,结合吉林省黑土地情况,详细分析了黑土地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了近年来吉林省采取的措施,包括推广科学的种植制度、强化项目建设、完善黑土地保护技术体系、健全制度体系、加强黑土地综合治理。

关键词 黑土地;保护;治理;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S155.27;F323.2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74

黑土地肥力高、理化性状良好,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极为适宜农业耕种的土地资源。吉林省是我国黑土地主要分布区之一,黑土地耕地资源丰富,但随着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加之保护意识不强、风雨侵蚀和水土流失等因素影响,导致黑土地逐渐退化,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吉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大力开展黑土地保护治理工作,基本形成了完善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有效减缓了黑土地退化和流失速度,提高了黑土地肥力,进一步提高了黑土区耕地的粮食产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1 吉林省黑土地的面积、分布情况

2022年8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第二条规定,黑土地是指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区域范围内具有黑色或者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性状好、肥力高的耕地[1]。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的地方性标准《黑土地质量》(DB22/T 3394—2022)把黑土地定义为,由具有一定厚度黑色或暗色腐殖质层的土壤所构成的耕地,主要包括黑土、黑钙土、白浆土及与之相邻或相间分布的各类土壤[2]。因此,本文所述的黑土地主要指分布于吉林省境内的土壤耕层为黑土地的耕地。

黑土地是珍贵的土壤资源,土壤有机质含量为60%~90%,酸碱度适中,团粒结构丰富,养分全面,且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3]。黑土地耕地不仅作物产量高,且具有促进农作物高产高质的潜能。根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总面积达109万km2,粮食产量和粮食调出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4和1/3,为确保全国粮食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4]。

根据吉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吉林省统计局联合发布的《吉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通过国土“二调”土壤类型矢量数据与“三调”耕地矢量数据叠加,可知吉林省现有耕地面积749.85万hm2,其中黑土地耕地面积654.07万hm2[5]。吉林省黑土地耕地在全省

9市(州)均有分布,其中,长春市黑土地耕地面积最多,为173.18万hm2;白山市黑土地耕地面积最少,为10.80万hm2。吉林省黑土地土壤类型包括黑土、黑钙土、白浆土、草甸土、暗棕壤、棕壤、水稻土和新积土。目前,吉林省黑土地耕地已全部开发用于农业生产,大部分黑土地用于种植玉米和水稻,小部分黑土地用于种植杂粮杂豆和经济作物。

2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东北地区是传统的粮食主产区,经过长期开发利用,黑土地面临“量减质退”的问题,即耕作层变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板结的“薄、瘦、硬”问题。同时,黑土地保护还面临保护意识不强、种植制度不合理等问题。

1)黑土地“薄、瘦、硬”问题。根据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和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的统计数据,东北平原耕地的黑土层每年流失的厚度约1.0 cm,吉林省黑土地每年流失表层土壤平均为0.3~0.7 cm,且流失速度远超过成土速度,黑土地在快速变薄[6]。根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报告(2021年)》,吉林省中部的黑土地有机质平均每年下降1 g·kg-1,黑土地在变瘦;耕地0~30 cm表层土壤容重平均每

10年增加0.06 g·m-3,加之灌溉时大水漫灌、没有全面实施深松深翻等原因,黑土地在变硬。黑土地的“薄、瘦、硬”问题导致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差、肥力下降,直接影响黑土地的生产力。

2)保护意识不强。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一度以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为土地经营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化肥、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等耕地增肥措施应用面积缩小,水土保持措施推广应用力度不足,也导致黑土地质量下降。

3)种植制度不合理。受种植效益的影响,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持续减少。2006年,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280.57万hm2,大豆播种面积44.84万hm2;2022年,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猛增至446.94万hm2,大豆播种面积则持续降低至30.99万hm2 [7]。种植结构的变化导致粮豆轮作制度难以全面施行,植物固氮作用被弱化,造成黑土地养分消耗大、流失严重。此外,吉林省自2006年探索以秸秆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2015年开始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在此之前,秸秆还田、条带休耕等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极小,传统的以过度开发为主的种植制度长期占据农业生产主流,导致黑土地质量不断下降。

3 保护与治理策略

3.1 推广科学的种植制度

1)推广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梨树模式”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进行秸秆全量还田,减少田间耕作次数,同时配合土壤深松、条带旋耕、垄侧栽培、秸秆覆盖等种植模式,逐渐形成以玉米秸秆覆盖和条带休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实施“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5年后,土壤有机质可增加20%左右,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每年每公顷耕地可减少风蚀量800多t,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每公顷可节约成本1 000元以上,平均产量比对照高5%以上[8]。

2014年吉林省推廣保护性耕作13.33万hm2,2022年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已达到218.87万hm2,有力支撑了“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的推进。2)推进有机肥施用和测土配方施肥。包括积造有机肥、有机肥和化肥混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耕地土壤肥力情况,制定科学施肥技术并由基层农业部门实施,既减少了化肥使用量,也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实现了对黑土地的科学保护与利用。

3.2 强化项目建设

为保障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吉林省针对黑土地保护实施了一系列工程项目,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2014年,吉林省启动实施“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从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推广、增施有机肥、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农业灌溉用水污染防治等方面推进项目建设。2015年,原农业农村部在东北4省(区)的17个县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吉林省以榆树市、农安县、公主岭市、松原市宁江区4个“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为突破口,共在11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和运行机制。2015—2017年,对试点耕地土壤进行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3%以上,耕地等级提高

0.5个等级[9]。2019年,吉林省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从农田、土壤、水源、道路、防护林、技术、管理等方面全面提高农田质量。2022年,吉林省新建高标准农田36.67万hm2,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93.33万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50.7%。吉林省还从畜禽粪污治理、分类管控保护耕地、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方面开展项目建设,有力实现了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目标。

3.3 完善黑土地保护技术体系

1)形成了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施用、轮作、深松、深翻及休耕等环节为主的黑土地保护技术体系,解决传统耕作中玉米连作、单一施用大量农药及化肥、只种不养等问题,促使土壤养分平衡,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耕地质量。2)采取差异化措施,对不同地区黑土地进行保护。①吉林省东部地区坡地较多、耕层较浅,水土流失严重,针对性地采取固土保肥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修复农田生态。主要采取秸秆覆盖还田、垄侧免耕种植、增施有机肥、粮豆轮作等技术,同时推进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草)。②吉林省中部地区耕层较浅,粮食种植面积大,土壤养分消耗过快,针对性采取提质增肥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耕作体系。主要采取秸秆粉碎还田、玉米大豆轮作、免耕播种、深松深翻等技术,提高耕层厚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③吉林省西部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针对性采取改良增肥、节水保墒措施。主要采取秸秆粉碎还田、节水灌溉、免耕播种、旋耕深松等技术,提高耕层深度,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4 健全制度体系

2010年,吉林省颁布实施了《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2015年,吉林省制定《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对黑土地保护进行了统筹规划和部署;2018年,吉林省发布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将全省耕地纳入保护范围,使黑土地保护有了法律依据;此后,吉林省相继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黑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办法》《关于建设农业强省 提升粮食产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黑土地保护做出了全面细致的规定,统筹加强黑土耕地保护利用。为压实黑土地保护责任,吉林省于2021年9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实施“田长制”,建立党政同责、分级保护、逐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形成了黑土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3.5 加强黑土地综合治理

吉林省在保护黑土地的同时,还大力推进黑土地综合治理工作,系统修复被污染、破坏的黑土地。1)在化肥、农药污染方面,引导农民开展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2)在重金属污染方面,开展企业污染源整治,严管企业污水和固体废物排放。3)在农村垃圾污染方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生活垃圾集中收运体系建设。4)在畜禽养殖污染方面,开展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肥料化、基料化、循环农业利用。5)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运用热脱附、化学淋洗、氧化还原、微生物修复等技术,减少土壤中残留的污染物,恢复土壤理化性状。

4 结语

经过长期努力,吉林省在黑土地保护与治理方面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项目体系、技术体系,黑土地保护与污染土壤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后续的黑土地保护工作中仍需坚持多措并举、分类施策,确保黑土地数量与质量共同提升,为端稳“中国饭碗”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EB/OL].(2022-06-24)[2023-01-06].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ZmY4MDgxODE4MThlOTBlNzAxODE5NDczNzJkNjAxODQ.

[2]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黑土地质量:DB22/T 3394—2022[S/OL].(2022-09-16)[2023-01-06].https://std.samr.gov.cn/db/search/stdDBDetailed?id=E9DC438F38C67327E05397BE0A0A2114.

[3] 李荣,赵明.腐植酸与黑土地保护[J].腐植酸,2022(4):7-9.

[4] 中国科学院.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EB/OL].(2021-07-09)[2023-01-06].http://std.cas.cn/ywzgzdt/202107/W020210712377288257597.pdf.

[5] 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吉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新闻发布会[EB/OL].(2021-12-17)[2023-01-06].http://www.jl.gov.cn/szfzt/xwfb/xwfbh/xwfbh2021/jlsdssjrmdbdhdychy_409635/wzzb/202112/t20211217_8325706.html.

[6] 王建,王宇.黑土地长期“超载”退化流失日趋严重[N/OL].经济参考报,2015-08-04(5).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15-08/04/node_6.htm.

[7] 中国统计信息网.2006年吉林省农作物生产再创历史新高[EB/OL].(2007-03-15)[2023-01-06].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dfxx/200703/t20070314_33194.html.

[8] 吉林日报.推广“梨树模式”提高耕地质量[EB/OL].(2020-06-28)[2023-01-06].http://www.jl.gov.cn/zw/yw/zwlb/sx/xs/202006/t20200628_7287953.html.

[9] 陈章全,杨帆,崔勇,等.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促进东北农业绿色发展:辽宁、吉林两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实施调研报告[J].农村工作通讯,2019(21):44-47.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黑土地治理保护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黑土地上稻花香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阿荣旗保护黑土地的做法
摘取黑土地上黄金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