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3-06-07龙泉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茶产业发展建议

龙泉

摘 要 都匀毛尖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受限于茶树种质资源缺乏优势、茶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茶产品加工行业及企业监管不严、品牌建设不足与品牌价值无法变现、销售模式升级困难、产业链延伸不足,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缓慢,效益低下。为推动贵州省黔南州茶叶产业发展,提高都匀毛尖茶的产业发展水平及市场占有率,提出加强基地建设、多元提升茶产量及保护茶产品地理标志、制定及推行加工工艺标准、引入龙头企业和培育当地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及宣传、延长茶叶产业链、发展茶旅融合产业7方面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建议;贵州省都匀市

中图分类号:F326.12;F32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52

都匀毛尖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品质优良而享誉国内外。都匀毛尖的核心产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贵定县、平塘县、瓮安县等,这些地区将茶产业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但都匀毛尖茶产业在品牌建设、品质升级、产量提升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当地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因此,通过总结都匀毛尖茶产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其发展特色和优势,分析都匀毛尖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为后续茶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都匀毛尖茶的发展优势及现状

1.1 发展优势

都匀毛尖的核心产区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地处东亚季风区,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气候湿润,平均气温16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 400 mm左右,土質偏酸。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都匀毛尖茶独具特色的品质和风味。都匀毛尖茶外形纤细卷曲似鱼钩,银毫披身、色泽绿润,嫩香持久、香清味鲜、鲜爽回甘,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56年由毛泽东同志亲笔命名为都匀毛尖;史料记载,明代时期“鱼钩茶”“雀舌茶”已是皇室贡品,在乾隆年间也有销售海外的记录[1]。

1.2 发展现状

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黔南州投产茶园面积

8.01万hm2,茶叶企业(合作社)802家,茶叶从业人员40.86万人,茶农人均年收入1.23万元。以传统制茶企业(合作社)为主,深加工企业较少,加工工艺水平落后,标准化程度低,未全面推行统一的标准体系,产业链急需要完善[2]。当前都匀毛尖的制茶工艺流程为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焙-成品,茶叶产量少、知名度低,须加大培育其他种类茶产品的适制性,加大茶食、器具、茶饮、茶枕头、茶被子、茶化妆品等茶周边产品的开发力度[3]。

2 存在的问题

2.1 茶树种质资源缺乏优势

种植端是茶产业链发展的第一环节。1)都匀毛尖以绿色无公害种植模式为主,大部分茶园已申请无公害种植认证,但有机种植和有机认证的比例较低。2)品种选育利用方面投入不足。目前,黔南州还存在大量的老旧茶园,需进行提质改造,其中种植品种的优化是第一要素。贵州省虽拥有大量的野生古茶树,具有得天独厚的种质资源优势,但黔南州8.01万hm2茶园中种植当地茶树品种的不足30%,普遍种植的茶树品种为福建省的福鼎茶种[4-5]。

2.2 茶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1)为实现全产地品控监管,须进行种植基地整合和集约化管理,而土地流转就是种植基地整合与集约化管理的前提,但当前黔南州部分茶园土地流转较为复杂,导致茶树种植、管理、生产分散。2)在茶园配套措施方面,当前黔南州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需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完善灌溉、道路、用电、农机、监测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3)在茶园管理技术上,茶园基地独立经营,缺乏管理指导与培训,导致管护标准不一、技术推广不到位、用肥用药监管不足、机械化自动化率较低。4)在经营方面,茶青流失,供应散、交易乱,给黔南州茶产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6]。

2.3 茶产品加工行业及企业监管不严

1)据不完全统计,黔南州802家茶叶企业中获得食品安全认证的有40多家,仅占5%左右。茶叶企业多而杂,有个人、合作社、加工厂、茶商、贸易公司或身份多元的综合体,且部分贸易商冒充茶企获取政策福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导致当地茶叶品牌力量被削弱,茶企信誉受损。2)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基地是基础、质量是保障、市场是龙头。产业发展需要技术、质量、资本的引领带动,但当前黔南州茶叶产业的加工标准不一致、茶叶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市场管理混乱,造成整个茶叶产业发展缓慢[7]。

2.4 品牌建设不足与品牌价值无法变现

1)在宏观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产品的生命、就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匀毛尖区域公共品牌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但区域内却缺乏有知名度的茶企,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未得到协调发展,且当地茶企的品牌意识和品牌开发能力不足,难以形成序列化产品体系和品牌化、流量化、线上线下整合的现代营销体系。公共品牌的影响力无法与经济发展有效联结,公共品牌的红利无法惠及地方。2)基地产权分散,大部分茶企经营模式为传统私企+合作社或茶农,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农业产业难以形成固定资产投入,土地产权分散无法抵押,厂房资产属性和品牌估值难以抵押,造成企业融资困难。品牌建设不足和品牌价值无法变现的问题叠加形成了效能骤减的非良性循环,极大程度上制约了都匀毛尖茶产业的发展[7-8]。

2.5 销售模式升级困难

1)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黔南州尚未实现都匀毛尖茶标准化生产,导致当地无法向合作商保障茶产品生产质量的一致性,无法完全把控及评估茶产品的市场价值,造成茶产品定价混乱,成为与电商平台融合发展的重大障碍,无法真正打开线上销售渠道,拓展市场需求,开发新用户。2)缺乏产品等级划定标准。高端茶、中端茶、低端茶等级划分标准不明确,无法精准确定目标客户的定位,不利于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级。

2.6 产业链延伸不足

都匀毛尖茶在基地生产、茶叶加工、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基地方面未满足产业要求;茶叶加工方面加工工艺不统一、标准模糊,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茶产品销售模式简单,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茶叶新产品、衍生物等开发不足,无法满足目标客户的产品需求。例如,瓮安县的白茶、绿茶常为龙井的生产原料,收购价在200~400元·kg-1,

茶产品的最后售价在2 000元·kg-1,差价大,因瓮安县的茶叶采摘和加工标准不具备和省内外客商合作的基本条件,无法获取加工后的产品价值,造成茶叶种植生产价值低,不利于茶产业链的延伸[7]。

3 发展建议

3.1 加强基地建设,多元提升茶产量

1)茶园精细化管理。为实现绿色有机茶园稳面积保质量的建设目标,需从标准化、优质化着手,对现有规模茶园进行有机化、生态化升级改造,培育出更多高标准的高效优质茶园。加强茶园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茶叶采摘难、运输难等问题,降低茶农、茶企的生产经营成本。2)重视优良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以提升茶园的茶叶产量和产质,同时,提高对中低端茶叶的综合利用率,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3)增强政策和资金支持,激励农户和茶企发展茶产业。优化茶叶产业结构,引进龙头企业,强化优质基地茶园建设,辐射带动农户和中小企业发展茶叶产业。4)加强茶园管理技术培训和人才培育,提高种植人员的种植技术,保障茶树种植的产量与质量;提高从业人员对茶产品的综合认知和综合素质,助力茶产业高质、高速发展[9]。

3.2 保护茶产品地理标志

1)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做好地理标志保护,要求茶园和茶企必须在达到生产标准后才能使用都匀毛尖茶的品牌标志,避免都匀毛尖茶茶标被滥用,降低品牌价值。2)建立茶企资格审查、分类管理等机制,将基地、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合作社及有可能的功能综合体进行划分管理,发掘各方的资源和技术,以推动本地茶产业发展。同时,进行产业分工,将种植、加工、销售分离,定向培育各环节的市场经营主体,例如只鼓励一部分茶叶基地发展成为加工企业。3)推行退市机制,澄清市场,淘汰浑水摸鱼的部分个人和企业,使产业链的各个功能角色各司其职,实现市场良性循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3.3 制定及推行加工工艺标准

加工工艺标准推行的前提是制定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体系,且在推行过程中要综合本地茶产品的特色。加工工艺标准化可明确划分产品等级,保障产品质量达标,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信任度,进而促进销售模式的革新,推动产品向市场端融合[3]。为此,黔南州须挖掘本地茶叶加工的工艺亮点,制定手工茶、机制茶的加工工艺标准,并利用都匀毛尖茶的加工工艺亮点和优势,提高都匀毛尖茶的市场占有率。

3.4 引入龙头企业和培育当地企业

1)在政策上,持续巩固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茶叶企业(合作社)的服务保障,加大对茶叶企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其在证照办理、用地用电、金融信贷等方面存在的困难。2)提升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协调能力,努力做好促进黔南州茶产业整体发展的服务工作,为茶园基地、加工企业、商贸企业的茶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指导。3)在招商引资政策上倾斜有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引入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加工工艺成熟、市场覆盖面广等优势的茶叶企业,同时加强培育本地发展势头好的中小企业或有影响力的个人,带动本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4]。

3.5 加强品牌建设及宣传

品牌知名度低是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的难点之一。品牌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区域公用品牌的带动作用,着重打造都匀毛尖茶品牌。建立以品牌为主导的政策扶持和工作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制订激励方案,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和保护机制的建设,以提升都匀毛尖茶区域公共品牌产品的知名度,进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及占有率[8-9]。

3.6 延长茶叶产业链

围绕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引进红茶、白茶、黑茶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企业,同时听取专家、茶企意见,整合市场信息,积极开发茶酒、抹茶、红茶、黑茶、茶饮料、茶文化、茶周边等特色茶产品,研发新产品,延长茶产业链,提高茶产品附加值。

3.7 发展茶旅融合产业

都匀毛尖茶旅融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应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现有产品多属于观光型初级产品,与产区茶旅融合项目相比同质化程度高,须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要素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围绕都匀毛尖茶的文化历史、知名度、茶园特色、核心产区,推出茶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建成集茶园生态观光、采茶体验、茶艺展示等于一体的茶旅融合景点,同时配套步道、广场等基础设施,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发掘地方茶产业文化潜力,发挥地方茶产业公共品牌价值,加快茶产业发展[10]。

参考文献:

[1] 李青建,罗红,莫乙冬,等.都匀毛尖茶生长的气象指标[J].贵州农业科学,2019,47(12):138-141.

[2] 王静,何萍,郭飞,等.不同茶树品种试制都匀毛尖茶感官品质与生化特征对比研究[J].茶叶通讯,2022,49(3):330-335.

[3] 张丽娟,魏明禄,李应祥,等.都匀毛尖茶标准化建设初探[J].中国茶叶,2020,42(10):63-66.

[4] 石姗,杜丹.浅析都匀毛尖茶品牌提升策略[J].现代营销,2022(11):157-159.

[5] 陆瑶.浅谈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现代国企研究,2016(22):160.

[6] 任米佳,余明友.都匀毛尖茶可持续发展探析[J].现代化农业,2018(3):56-58.

[7] 欧平勇,陳朝勇.都匀毛尖茶机械加工技术要点[J].蚕桑茶叶通讯,2018(1):36-37.

[8] 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公布[J].茶业通报,2017,39(2):66.

[9] 陈涛,罗以洪,李应祥.新常态下都匀毛尖品牌建设问题浅析[J].中国市场,2016(35):42-44.

[10] 刘奥东,许诗琦.都匀毛尖茶旅游商品开发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7(3):12-13.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茶产业发展建议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民办高校秘书工作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陕茶产业及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