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筑基,“艺”术造境
——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艺术化空间的技术化营造

2023-06-06邱东晴余雪悦汤朔宁

建筑技艺 2023年2期
关键词:会议厅建筑师机电

邱东晴 余雪悦 汤朔宁

建筑立面近景 © 叁山摄影

1 建筑设计中技术和艺术的相辅相成

随着科技发展、技术变革,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快速更新。建筑除了遮风挡雨、满足使用需求外,还需符合人们日益提升的艺术审美。

技术是创造建筑的基石,从建筑设计、施工到运营,技术的应用贯穿于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老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的诞生不仅可以提升建筑的功能性和多样性,还可以降低建筑的建造成本和运营风险。技术是理性的,赋予建筑客观的实施性与使用性。艺术作为建筑的另一面体现了建筑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价值。艺术是感性的,赋予建筑情绪与感受,通过营造独特的空间氛围和人文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建筑的技术和艺术相互影响、促进与制约。技术的进步与革新为艺术的创作提供灵活多变的手段;艺术的灵感启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技术和艺术的高度结合营造出符合现代人类需求及美学要求的舒适空间,创造出更加独特和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形式。以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以下简称“会议中心”)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高新技术的集成实现建筑师的艺术表现要求。

2 艺术化空间的技术化营造

2.1 艺术形态:悬浮的月光宝盒

会议中心作为一座207m见方的巨大建筑,4个立面完全对称、统一。内部功能由平面3个圈层及竖向3个楼层构成,各层平面均以主会议厅为核心围绕环廊,外圈布置小会议厅、交通核等功能,形成方正对称的空间布局。主要采用玻璃、钢、铝板等现代材料,选用纯净的白色覆盖主要展示面,无色透明的玻璃打造通透感。建筑形体的纯粹与内在空间的规整形成均衡、和谐的比例,将会议中心轻、薄、透的氛围烘托到极致,营造出月光宝盒悬浮于空中的景象,简洁却极富张力。

2.2 技术营造:消隐于空间的建筑技术

建筑师对于“纯净的艺术化空间”的追求依托于结构、机电等“技术的消隐化营造”。结构体系如何“内化”且安全,机电系统如何“隐形”而高效,如何将建筑、结构、机电融合共生,消隐于空间,是设计过程的重要课题。

因会展运营需求,项目需配置3个净使用面积达4 300m2的无柱会议空间,超大尺度空间的上下叠加布置为结构设计带来了较大挑战。另一方面,建筑师对于纯净空间的追求使结构需要消隐于空间,形成207m×207m的无柱空间。如果采用传统的柱网,功能复杂性和空间多样性将难以提供干净整洁的界面。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利用服务于交通组织、管线串联的20个核心筒打造20个竖向支撑筒体,构成巨型钢框柱网结构体系承载建筑的竖向力,水平传力由八横八纵的4m高钢桁架承担,夹层的附属空间悬挂于桁架。通过将建筑核心筒与结构柱相结合,辅以桁架的悬挂结构体系,最终形成全无柱空间。

对于外立面设计,建筑师追求通透、悬浮与序列。高透无色的全玻璃幕墙打造震撼的通透感,180根直径600mm的纤细结构吊柱分两排排布,既承担了4片下月牙的吊挂结构,也作为立面的重要艺术表现元素参与建筑形体的构建,营造建筑立面的序列感。4面玻璃幕墙均采用竖向龙骨及横索加固的结构体系,加强竖向感受。幕墙结构采用不落地的梯形钢组合吊柱,呈受拉状态,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使幕墙的通透性最大化,加强悬浮感。

项目的主要功能为举办高规格峰会,因此对机电系统的实用性、舒适性要求较高。建筑师追求的纯净空间,又要求机电系统“隐”于空间之中。在设计初期,将机电系统按照3个层面进行系统性的排布规划:1)梳理必须配置的大规模机房,集中布置在有较好管线接入条件的地下一层北侧及东侧,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南侧主入口及西侧VIP入口的影响;2)各楼层空间需配置的设备机房、强弱电间、管井等需上下贯通的设备空间,80%以上布置于20个核心筒内,为室内创造规整干净的界面,空调机房及附属于主会议厅的机房均隐藏在悬挂的夹层空间内;3)为保证室内空间具有同外立面一样的纯净感,入口门厅、会议厅等主要面客区域的所有机电管线不出现在结构层以下,其中主入口门厅为通高的纯白色超大尺度空间,传统的空调顶送风管道及风口会破坏这一纯净感,因此沿幕墙内设置一圈条形地板送风口,东西两侧采用分层温控条形喷口侧送风。

对于二层夹层和三层的中间观景平台,结合吊顶分割及灯具布置设置顶部条形下送风口,较好地将送风系统消隐于室内设计。

建筑、结构、机电的融合与共生所创造的空间美学,实现了“消隐技术”的营造,成就了“纯净空间”的呈现。

2.3 技术集成:消防安全的技术手段

会议中心功能复杂、空间多变、体量庞大,为满足使用功能、实现建筑形态,需解决3个主要消防难题。

(1)主会议厅

建筑师希望打造整体方正对称的空间布局,由于3个主会议厅对于空间营造的重要性,将其布置于建筑的中心位置。但建筑整体较大的体量导致主会议厅疏散口至室外距离较远。经探讨后,将疏散楼梯口至外立面门这一区域作为疏散序厅。疏散楼梯及首层宴会厅的门正对序厅通往室外的门,保证疏散距离最短、路线最优。同时,疏散序厅内的装修采用不燃材料,增设灯光型疏散指示标志引导人员疏散至室外。

(2)建筑南侧中庭的超大空间

作为建筑的主入口,对空间仪式感的营造导致其防火分区面积过大。由于中庭的空间特性,无法通过设置防火隔断将其划分为更小的区域,采取以下加强措施以保证空间的消防安全性:1)超大门厅与周围连通空间均采用耐火极限3.00h的防火墙、甲级防火门和防火卷帘进行分隔;2)采用不燃材料进行装修;3)高度大于18m的空间设置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4)加设2%的自然排烟窗以辅助排烟、排热等。

(3)外立面

作为“月光宝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借助立面内凹的处理方式,形成上、下两片弯曲的月牙,对称的月牙通过180 根纤细的白色钢柱吊挂连接,配以高透无色的全玻璃幕墙,实现极致的通透感与纯粹的序列感。这是项目最重要的艺术表现点,但也为消防救援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16m 高的幕墙外有一道月牙造型的挑檐,挑檐距幕墙最远处18m,最近处5m,为消防扑救带来不便。

经设计团队与各方协商后,在会议中心的3 个边均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并配有室外消火栓及消防水泵接合器,扩大消防扑救可进入区域。屋顶设为上人屋面,靠近疏散楼梯及消防电梯的区域设置室内消火栓,增加屋面为消防救援场所。在每个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对应部位的屋面设置可供人员通行的区域,保证救援人员顺利登上屋面并能承受救援人员背负装备及消防水带时的重量,该路径区域设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标示。此外,为保障立面救援路径的通畅,采用曲臂登高消防车进行救援。

设计团队始终以建筑效果为先,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消防顾问紧密协作、不断创新,利用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模拟计算,各项技术集成设计,在妥善解决消防难点的同时呈现设计理念。

2.4 技术实施:伴随式BIM设计的应用

BIM作为近年在行业内掀起热潮的高新技术,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不断探索、创新、完善的可能性。会议中心因其重要性强、复杂度高、周期紧等特点,在设计初期就采用伴随式BIM设计,全过程同步设计、建模、校对、反馈,充分利用BIM模型三维整合信息的优势,为团队优化设计、解决问题提供了高效准确的技术手段。

例如为充分实现幕墙的通透感,结构桁架贴近幕墙处进行了收尖处理,减少与玻璃幕墙的接触面,但东西两侧此区域为服务走廊,需水平穿越大量管线,收尖的斜面不利于管线排布。利用BIM三维设计进行大量的管线分析后,将一层夹层内回风管经楼板留洞连接至一层卫生间,设置管井及侧墙回风口,将给水管、热水管、电气桥架均移至周边服务间、卫生间内穿行,在满足机电运行的同时,实现外立面的通透感。

作为示范性工程,会议中心的伴随式BIM设计对项目的短周期实现与高品质呈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建筑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建筑艺术的提升。

3 结语

会议中心的建构过程是艺术纯净性与技术复杂性的深度交互。结构、机电、构造等技术在实现各自使命的同时消隐于空间之中,极致的技术创造了极致的艺术,却并不一定需要展现技术本身。设计团队以“技”术筑基、“艺”术造境,不断进行自我挑战,集成各项技术。在过程中经历着碰撞、协调、修正,解决大量设计难题,将复杂的技术与纯粹的艺术融合,实现了建筑“技”“艺”的互相成就。

图片来源

1 是然建筑摄影拍摄(左)、gmp 建筑师事务所提供(右)

3,6,9−11 是然建筑摄影拍摄2叁山摄影拍摄

4,5,7,8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后更名为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会议楼)

业主:西安浐灞生态区会展事业发展中心

建设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代建单位:华润置地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规划):李毅、于珊珊等

方案设计: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

主创建筑师(方案):曼哈德·冯·格康、尼古劳斯·格茨、玛德琳·唯斯

实施阶段项目负责人(方案):苏文

实施阶段设计团队(方案):赵梦桐、许海峰、曾子、胡宇轩、王芷菲

中国项目管理(方案):蔡磊、屈梦璇

结构顾问(方案):sbp 施莱希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方案):WES 魏斯景观建筑

幕墙顾问(方案):Inhabit 英海特工程咨询公司

初步及施工图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初步及施工图):汤朔宁

项目经理(初步及施工图):邱东晴

设计团队(初步及施工图):余雪悦、胡军锋、董天翔、华轶亮等(建筑);许晓梁、姚树典、李旭等(混凝土结构);丁洁民、张峥、吴宏磊、张月强、郝志鹏等(钢结构);周谨、邵华厦、朱青青等(暖通);施锦岳、张晓燕、张恺等(给排水);陈水顺、武攀、周程里、施国平等(电气);杜明、赖坚、姚稼澍、张陆陆等(BIM)

总建筑面积:207 112m2

地上建筑面积:约128 000m2

设计时间:2017—2019

建成时间:2020.03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叁山摄影

1 实景照片与效果图比照

2 西立面呈现

3 建筑外立面

利用服务于交通组织、管线串联的20 个核心筒打造20 个竖向支撑筒体,构成巨型钢框柱网结构体系承载建筑的竖向力,水平传力由八横八纵的4m高钢桁架承担,夹层的附属空间悬挂于桁架。

20 vertical supporting tubes built by 20 cores serving for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pipeline series,forms a giant steel frame column network structure system to carry the vertical force of the building.The horizontal force is carried by 4m high steel truss with eight transverse and eight longitudinal sections,and the auxiliary space of the mezzanine is suspended on the truss.

4 巨型钢框柱网结构体系示意图

180 根直径600mm 的纤细结构吊柱分两排排布,既承担了4 片下月牙的吊挂结构,也作为立面的重要艺术表现元素参与建筑形体的构建,4 面玻璃幕墙采用竖向龙骨及横索加固的结构体系,加强竖向感受。

180 slim structural davits with a diameter of 600mm are arranged in two rows,which not only carry the hanging structure of four lower crescent,but als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form as an important artistic expression element of the facade.The four glass curtain walls adopt the structural system of vertical keel and cross cable to enhance the vertical feeling.

5 幕墙构建图

6 南入口中庭

建筑师追求的纯净空间要求机电系统“隐”于空间之中。各楼层需上下贯通的设备空间80%以上布置于20 个核心筒内;空调机房及附属于主会议厅的机房均隐藏于悬挂的夹层空间;入口门厅、会议厅等主要面客区域的所有机电管线不出现在结构层以下。

The pure space pursued by architects requires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to be "hidden" in the space.More than 80% of the equipment space that needs to be connected up and down on each floor is arranged in 20 core tubes.The air conditioning room and the machine room attached to the main conference hall are hidden in the hanging mezzanine space.All electromechanical pipelines in the main guest areas,such as the entrance hall and conference hall,do not appear below the structural level.

7 会议厅机电管线排布

作为示范性工程,会议中心的伴随式BIM 设计对项目的短周期实现与高品质呈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建筑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建筑艺术的提升。

As a demonstration project,the concomitant BIM design of the conference center plays a vital role in its short design cycle realization and high quality presentation,which fully reflect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uld greatly improve the architectural art.

8 BIM 模型

10 宴会厅

11 中型会议厅

猜你喜欢

会议厅建筑师机电
胖胖的“建筑师”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拉布”
当建筑师
人大会议厅里见证青春风采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指责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