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3-06-06郑春明

文理导航 2023年20期
关键词:德育实践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

郑春明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融入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元素,可以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深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结合学科教学实践经验,探索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融入方式,改变学科教学的整体格局。本文阐述核心价值观融入的重要意义,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水平、布置德育實践作业五个方面探讨了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德育实践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要求教师着力于培育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完成课本教材知识的传播,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基于这些考虑,教师就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引入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元素,基于此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多种学科教学方法,锤炼学生的道德修养。结合当前的学科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虽然已经开始有意识融入核心价值观,但是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还非常有限。这也说明了不少教师并没有找到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的方式,有必要对其展开深入全面的探讨。

一、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意义

(一)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特别是在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这也导致很多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扭曲的情况,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而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就可以较好地改善这种情况,使小学生全面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真正理解什么是真善美,主动纠正各类不良行为。这样,学科教学就可以更好地满足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丰富课堂教学元素

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也能够较好地丰富课堂教学元素,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事实上,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很多知识点都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引入生活场景元素以后,课堂教学难度就会显著降低。而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从社会生活中提取的,较多内容都与生活中的美德现象有直接关联。因此,教师在引入核心价值观以后,也可以顺带融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在课堂中设计生活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最终也就能够显著提高学科教学效率。

(三)培育学生综合素质

在当前新课标全面推行以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并通过各类可行的方式不断锤炼他们的综合素养。核心价值观元素的融入可以帮助教师开展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自身学习到的学科知识内化到生活场景中,促使他们形成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并提高他们的学科实践能力,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二、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灵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较为有限,他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不强,这也导致他们在学科学习中容易遇到较多困难。这时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直观全面地展示学科知识,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信息,分解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元素,增强学科知识的感染力,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教师在具体进行信息化教案设计时,也应该结合班上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进行专项探索,并积极引入一些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趣味故事,提高信息化教案的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反馈情况,在后续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改善,使得基于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化教案能够取得更好效果。

在小学一年级“我和大自然”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一些关于大自然风景的视频。我国地大物博,很多地区都有美丽的风景。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一些名胜古迹的优美视频,比如黄山、大兴安岭、西沙群岛的视频等。这些视频可以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并引导他们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引入一些学生喜欢的动画视频,比如《汪汪队立大功》等。这些视频中有很多拟人化的小动物,在体现动物本身特点的同时,也能够带来一定的教育意义。不仅如此,这类视频对小学生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科教学水平。

(二)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明确学科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充分明确学科教学目标,提高学科教学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事实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教师如果能够深耕这些教材内容,就可以找到课堂教学与核心价值观的融合点,使核心价值观元素的融入变得更加和谐与顺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元素,进一步明确学科教学目标,厘清课堂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引入三维教学目标体系,细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目标,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切入点,给后续课堂教学提供较好的指引。

比如在小学二年级“我们的节假日”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深层次挖掘教材内容,并设计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为掌握我国传统节日,理解传统节日的深层次含义,并学会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通过高质量的课堂互动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深度,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感悟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核心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都有融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做好这方面的专项管理工作,使核心价值观可以深入学生的内心,形成较高的联动教学效果。

(三)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科教学深度

教师在融入核心价值观相关元素时,可以考虑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结合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生活气息是比较显著的,教师引入真实生活案例后,可以带领学生印证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科教学深度。基于这方面的考量,教师要立足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热点事件,引发学生在课堂环境中进行深入思考与交流。在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时,教师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情况,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带领他们进行讨论。这样社会热点问题就可以融入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核心价值观的贯彻深度。

在小学三年级“安全护我成长”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与安全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育他们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的素养。当代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安全事故。我国每年出现安全事故的小学生也非常多,甚至部分小学生还因此失去了生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关于小学生安全事故的真实新闻,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亲身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代入这些安全事故,谈一谈自己当时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显著提升学科教学深度,也可以结合热点事件锤炼他们的学科素养,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入。

(四)提高课堂互动水平,发散学生学科思维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切实提高课堂互动交流水平,发散学生的学科思维。特别是在核心素养相关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以后,需要学生结合核心素养内涵进行综合讨论,提高他们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考虑通过师生活动和生生互动两个方面,优化课堂互动交流氛围。在师生互动方面,教师可以引入课堂提问法,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提高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水平。在生生互动方面,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分工合作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通过组内讨论,提高他们对学科知识点的认知水平。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就可以显著提高核心素养理念在课堂环境中的融入水平,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水平。

在小学五年级“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课堂提问法,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建设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他们形成较强的民族自豪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班上的少数民族学生谈一谈民族习俗,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工具引入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实现学科教学的深化。

(五)布置德育实践作业,全面落实双减政策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布置一些德育实践作业,通过这类作业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全面贯彻“提质减量”的相关理念,在减少学科作业总量的基础上,也能够切实提高作业质量。而德育实践作业则可以较好地实现这一点,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并将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内化到自身日常行为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在具体设计德育实践作业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场景进行分析,明确实践作业的具体资源与条件,保证德育实践作业可以发挥较好的效果。

在小学四年级“为父母分忧”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布置“我的家庭责任”的德育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在家庭环境中主动给父母分忧,并勇于承担自己的家庭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跟学生家长进行充分沟通,让家长给孩子提供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空间,不能一味拒絕孩子的家庭事务。在具体设定作业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较强的自主选择空间,比如做家务、给父母按摩等。学生在选择德育实践作业内容时,可以先做好自己的家庭定位,秉承回报父母的理念筛选合适的活动,形成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结束语

综合来看,核心价值观相关元素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体系以后,可以较好地丰富课堂教学元素,也给学科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一定的资源,最终形成教学合力。对于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来说,也应该在课下时间里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并与其他教师进行教研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明确核心价值观元素有效融入的切入点。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层次挖掘教材内容,还要积极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体验反馈情况。这样学科教学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铭.论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2(22):131-134.

[2]苟雪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7):117-119.

猜你喜欢

德育实践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实践科学路径研究
系统论视阈下德育实践载体的选择与优化
德育实践的三大形态及其教育意蕴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