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读写融合视域下小学习作系统化的“密码”

2023-06-05陈碧珠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小学习作读写融合密码

摘 要:在读写融合视域下,如何引导学生从系统化的角度出发生动写作,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的重要话题。教师应立足实际学情,整合课内外习作教育资源,着力为学生打造互动、直观、趣味式写作课堂。同时,教师应从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的视角出发,增强学生科学的提纲意识,使学生养成结构化写作的习惯。这样能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养成深度阅读、逆向思考的学习习惯,以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写作水平。文章从读写融合视角出发,探析小学习作高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读写融合;小学习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7-0050-03

引  言

小学习作系统化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从部编版教科书中汲取关键的写作知识,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写作目的,并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参照部编版教科书,以一定的写作顺序、清晰的写作思路来表达真情实意,突出作文的中心。因此,教师可采用读写结合、情境创设及互动探索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从习作立意、结构思考及细节规划等方面突破思维定式,完成创新写作。同时,教师应积极转变习作系统化评价模式,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从阅读中总结写作技巧。

一、读写融合视域下小学习作系统化教学的意义

(一)激活学生积极阅读意识,培养其深度阅读的技巧

在读写融合视域下,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主阅读、创新写作意识的培養,而小学习作系统化教学则能够引导学生自然写作、真实写作。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深入发掘“阅读策略单元”的特点,并突出文本的阅读主线,进而科学地为学生设计语文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测”“提问”“提升阅读速度”以及“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学生掌握深度阅读技巧后,则能够通过逆向思考,将部编版教科书中的写作结构,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同时,教师通过突出阅读文本的“递进性”与“发展性”,能够让学生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来进行系统思考。在读写融合视域下,教师可以从阅读策略中同步落实阅读与习作要素,提高学生的写作综合素质[1]。

(二)厘清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小学语文读写融合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把部编版教科书的篇章页导语与阅读教学策略结合,并分析单元阅读、习作要素教学目标,科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系统化写作技巧。例如,在“预测”阅读策略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预测,边预测边思考,并学习一些基础性预测方式。而其体现在习作方面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科学编写故事,并能独自思考分析故事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在“提问”式阅读教学策略中,系统化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找到换位思考、自主提问的落脚点,并让学生在写一个人或一件事时能够把其印象最深的地方详细描写出来。同理,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习作时抓住人物特点、故事情节,规划好写作的主线,突出习作次序性。而“有目的阅读”则强调语文阅读趣味与技巧的结合,教师可以根据系统化教学让学生在习作之前列好提纲,并尝试把自己的真情实意融入其中。

在新课程改革后,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也发生了诸多的变革,但习作依旧是小学生难以跨越的一道鸿沟。新课程改革倡导读写融合,让学生写下的东西真实有效地扎根于学生心底,而并不是泛泛之语,要有学生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大部分学生看到作文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会写”,而不会写作文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学生阅读量少,没有字、词、句的积累,以至于他们提笔之后脑袋里是一片空白,没有构思的空间。此外,有的学生虽然达到了一定的阅读量,但是如何系统地去写,却心中没底。因此,本文就读写融合视域下小学生怎样进行系统化习作进行了研究。

二、读写融合视域下小学习作系统化教学难点及原因

(一)电子产品阻碍阅读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诸多电子产品及周围大环境对学生影响极大。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一个视觉冲击力很强的环境里,他们的大脑被强行灌输各种各样的信息,就容易使他们的认知产生偏差,对他们的行为也有极大的影响。此外,学生没有系统地接触书籍,识字量就会偏少,拿到书本时不认识的字太多,很难把一整段话读出来。这样对学生阅读的阻碍非常大,也会让学生慢慢丧失阅读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和家长要多些耐心,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让他们慢慢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2]。

(二)阅读的书籍与自己的知识水平不相符

每一学年,部编版教科书都会有相应的课外读物推荐,这些书都是非常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书籍,所以家长可以参照上面的推荐为学生购买课外书。有些家长在孩子读书这个方面会急功近利,太急于求成,买的书籍根本不适合孩子,导致孩子拿到书籍根本读不懂,或者没有兴趣读下去,这样反而适得其反,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因此,家长要给孩子购买适合的书籍,让他们读好书。此外,如果家庭读书氛围感不强,学生也会对阅读失去兴趣。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学生阅读有极大的作用。因此,要想让孩子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鼓励家长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平常言传身教,在家里多陪孩子阅读,和孩子一起共同进步。

(三)阅读量太少,写作需要的词汇量达不到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通篇下来可能会重复地运用很多常见的词语,如“突然” “如果”“害怕”……这就是词汇量匮乏的明显表现。在平常写作时,词汇量丰富的学生可以把“害怕”表达成“惊恐”“惴惴不安”“心惊胆战”……这样的文章语句才比较生动、形象。

三、读写融合视域下小学习作系统化教学思路

(一)有效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要想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与书为伍”,让学生近距离地和书做朋友[3]。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如在教室创设一个图书角,可以为学生推荐本年级课本推荐的书籍,或者国际上获奖的一些小学生必读的书籍,再让学生带合适的书籍过来,共同丰富图书种类,这样一个完美的图书角就成立了。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换他们读过的书,过一段时间再更新一次。整个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量就会大大增加。

同时,教师应在班级里成立“一帮一”读书小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还不健全,因此,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在班级里成立“一帮一”读书小组,让组员之间互相鼓励,互相学习,这还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会更容易,他们的阅读量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提高。阅读课堂虽然是小学语文整体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要想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和课堂学习的整体品质,教师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明确新时代的语文教育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教学核心,积极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从整体上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二)科学引导学生把“读”与“写”有机融合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就可以慢慢地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首先,教师可以制订一些激励的小制度,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每天把完成得好的学生的笔记本拿出来进行评比,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词语开始,如第一个月,每天只摘抄5个好词;第二个月,每天摘抄5个好词、2个好句;第三个月,每天摘抄5个好词、2个好句、1个好段;以此类推,到高年级时,就要让学生在每次摘抄之后写出读完这一篇文章的感想,可从刚开始写30个字的感想,逐渐发展到写段,直至最后写成一篇文章。

同时,教师可尝试让学生学写周记。学生要想提高“读”与“写”的水平,平常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每周给学生布置一篇周记,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写一些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可以不限定题目和写作范围。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为中心,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便可以更勇敢地表达。有些学生不会写并不是因为他们阅读量不够,或者词汇积累量不足,而是他们不知道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没有信心把自己知道的或心里想的表达出来。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为主,让他们学会表达,不吝表达。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信心,让他们勇敢地把自己读到的、看到的写出来[4]。

(三)科学设计系统化的习作教育教学方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是笔者感同身受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看到过的东西,才能用最真实的感情把它表达出来,才能让真正想要表达的事情或者景物“跃然纸上”,读者读了才会觉得精彩。因此,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从“万里路”中提取寫作素材,这就需要借助身体的五感:形、声、闻、味、触。从五感出发,学生的写作就会变得很简单。例如,

回家很晚了,桌上放了一碗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面,学生就可以先从形上来说,它是一个什么状态,凑近之后闻到的是什么味道,端在手里时,触到的感觉是什么,再就是吃了之后味道如何等。这些都可以写到一篇作文里,学生运用五感写作文,也会提高文章的写作水平[5]。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写一些自己感同身受的内容。写作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处处留意的人,才能把一篇文章写得行云流水、妙笔生花。因此,在学生刚开始写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叙事可以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来写;景物可以根据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整体到局部,或者寓情于景等方面来写;描写人物可以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出发,把自己感受到的用自己的笔描写出来才是最好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要写的内容科学分解。写作文其实就是不断分解的过程,因此,列好作文大纲很重要。学生不会写作文,多是因为没有掌握方法,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把题目进行分解,让一篇文章能够首尾呼应,中间的段落可以根据要描写的内容进行分解,列好大纲。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根据分解好的大纲内容“填句子”,一篇文章的写作也就可以轻松完成。

(四)科学设计读写融合教学评价体系,合理引导学生系统写作

语文作文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与评价特点对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教师在写评语、标亮点的过程中,应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一针见血,便于学生从整体的视角出发进行思考。同时,针对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出发,帮助学生系统思考。此外,教师应避免采取空洞式、表面式评价,结合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掘有效的写作信息。

结  语

总之,追寻读写融合视域下小学习作系统化的“密码”,需要学生从读写结合学习模式中积极搜集写作素材,认真研究文本结构框架,深入分析文本写作线索。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写作积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平常的阅读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使其真正掌握习作系统化的“密码”。

[参考文献]

楼雯洁.读写融合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培养[J].智力,2022(05):82-84.

金浩玲.以读带写,读写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的策略[J].语文新读写,2021(21):15-17.

程晓美.小学语文读写融合教学探讨[J].名师在线,2021(22):65-66.

张宏.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学周刊,2022(16):147-149.

冯贤.浅谈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基本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5):43-44.

作者简介:陈碧珠(1977.1-),女,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度中心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小学习作读写融合密码
密码里的爱
密码抗倭立奇功
基于素读的初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初探
读写融合:提升高年级学生语用能力的应然选择
多元构建,读写融合,实验操作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因材施教,适时分项评价
因材施教,适时分项评价
密码藏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