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导学”发展化学核心素养

2023-06-04庄伟明

文理导航 2023年17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化学

庄伟明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从以往的注重知识素养的培养逐步转向为注重能力素养的培育,这就需要教师顺应教学改革需要,灵活运用“问题导学”等启发式、探究式教法,切实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前“问题导学”环节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上“问题导学”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课后“问题导学”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在教学全程引入问题导学模式,让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整合,促使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导学;核心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从以往的注重知识素养逐步转向为注重能力素养的培育,这就需要教师顺应教学改革需要,灵活运用“问题导学”等启发式、探究式教法,切实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事半功倍地获得更多、更全、更加实用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课前“问题导学”,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学本课堂的问题导学案的设计,需符合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引入任务驱动的课前预习,提高学生预习活动的高效性与科学性,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知识体系,整理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导学案设计需突出导学诱思的原则,问题设计需立足教材,有拓展性,引导学生的思考活动,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将知识预习的过程,演变为自主探索与寻求答案的过程。需突出梯度性的原则,根据由浅入深的化学认知规律,设计有梯度性的问题,让基础层次高的学生在导学案的使用中感受到挑战,让基础层次低的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与获得自信。需突出系统性的原则,引入问题导学方式,要求导学案中有知识的分析、感知、深化、鞏固、拓展,也有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如在《苯酚的性质》教学中,学习目标是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结构特点、化学性质;体会苯酚结构中羟基与苯环的相互影响等。教师围绕苯酚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教学重点、苯酚的结构对化学性质影响的教学难点,合理设计微课视频。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自主学习微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微课回答下列问题,包括苯酚结构的分子式、结构简式、结构式。完成“判断下列物质哪类是酚类”的练习题,思考“相同碳原子个数的芳香醇与酚类是什么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尝试推导饱和一元酚的通式,思考“符合此通式的还有什么物质”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线上讨论预习中的问题,教师整理学生在预习中的个性与共性问题,作为课上讲解的重点,降低学生课上学习的压力与难度,更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课上“问题导学”,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一)引导学生针对性去思考

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合理推敲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的思考具有明确的方向,以此加深所学知识的掌握。如在学习“铁金属材料”相关的内容时,教师提供银白色铁的实物,与教材中阐述的铁属于黑色金属的观点进行对比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探究中发现由于铁的表面覆盖的三氧化二铁以及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的,因此铁的表面就呈现出黑色。相对于教师直接告知答案,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问题导学方式更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学生的思维活跃,在独立思考中难免会出现想法脱离课堂教学的轨道等情况,教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沿着教学正轨进行,对知识的印象也往往更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更利于提升学生思考的针对性。

(二)在问题分析中发展科学假设的能力

对假设的提出与验证,是学生学习高中抽象化学知识的有效策略,前提是学生透彻了解所分析的对象,能够自主分析遇到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研究能力。教师课上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后,发挥组织和引导等作用,要求学生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依据探究结果提出科学假设,再通过讨论或实验等方式去验证假设,结合所学的知识深入分析验证的过程与结果,以此高效解决问题。如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对于开放性的问题,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经济发展的渐进性,经济发展早期忽视环保问题,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使环境破坏越发严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学生针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向与见解,鼓励学生对于提出的“环保与经济协同发展”等假设,通过查找资料等学习方式去验证假设,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内容。科学假设是诞生诸多研究成果的重要前提,在持续不断的研究中对假设进行验证,更利于促进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发展学生提出科学假设并验证假设的能力,夯实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发展的基础。

(三)在实验问题探究中发展实际操作能力

实验操作更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提炼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同时,为学生合理设计探究主题,规划学生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其将知识验证结论方法作为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推手。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缜密性、严谨性,更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如对于“盐类的水解”等不具备危险性的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操作的流程,在实验探究中验证教材中提出的重要结论,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教师在学生实验操作前提出具体的问题,利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切实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微观思考与宏观思考的结合,构建从宏观到微观分析的学科核心素养。在“盐类的水解”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改变温度、减小c(H+)、减小c(OH-)等答案,再设计“改变温度后,纯水中c(H+)、c(OH-)大小关系发生什么变化”、“向溶液中加入哪些离子能使水中c(OH-)或c(H+)减小,此时水溶液中c(H+)、c(OH-)大小关系如何”等问题串。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其在“平衡”思想下认识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在纯水中加入CH3COONa,宏观表现为溶液碱性,微观表现为弱酸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CH3COOH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随之被破坏;在纯水中加入FeCl3,宏观表现为溶液酸性,微观表现为弱碱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Fe(OH)3弱电解质,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由此可见,将强酸弱碱盐或强碱弱酸盐加入至纯水中,或者强酸弱碱盐,水电离出的离子结合弱碱根或弱酸根生成弱电解质,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但强酸强碱盐不具备该性质。教师从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关键点入手,为学生设置电离平衡变化的思维支架,让学生在微观角度的思考中形成学习的微粒观,感叹微观结构变化产生的丰富的宏观实验现象,为后续的水解模型知识学习与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利用生活化问题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现实生活中的化学制品尤为常见,但化学制品的不加节制使用问题普遍存在,环境破坏现象越发严峻。在绿色化学理念的导向下,教师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整合,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亲近感。课上设计“如何运用当前学到的化学知识去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料收集环境污染相关数据、整合教材内容等方式,自主设计环境保护的方案。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引导学生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发展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将绿色化学等发展理念植入学生的心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课后“问题导学”,引导学生反思学习

课后问题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也是课上问题的升级,在问题多维度上有所突破,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表达,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在解决课后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在宽松的课后环境中,整理与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内容,通过对思维的梳理与方法的总结,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加完善,更利于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吸收内化、学以致用、触类旁通。

课后作业布置注意层次化,如在《分散系及胶体的性质》的教学后,对于基础层次低的学生,布置低难度与封闭性的练习题,如“大雾引起的汽车追尾,雾属于哪种分散系”等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概念类的知识。对于基础层次中等的学生,布置中等难度与半开放性的习题,如“下列各组选项按照电解质—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一项是(   )”等问题,旨在发展本课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对于基础层次高的学生,布置高难度与开放性的问题,如“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   )”等问题,旨在实现所学新旧知识的灵活运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等能力。

课后作业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梳理归纳学生无法解决的典型的问题,设计出新问题在下节课进行解决。除此之外,课后反馈也是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课后引导学生阅读“过量饮酒的危害与酒精检测”相关的课本资料,对饮酒的利弊和酒驾的危害形成了正确的认知,社会责任感更强。利用已学的氧化反应知识,了解到酒驾检测器反应原理中涉及到的乙醇中羟基还原性相关的化学内容,能够认识到官能团转化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深入体会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想法,鼓励学生提出本课所学知识的相关问题,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点拨与启发,使其积极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

四、结束语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发散性思维与验证推理、实验操作等方面能力素养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教学全程引入问题导学模式,能够促使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在开放性、梯度性的问题分析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地理解、掌握化学知识,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等能力素养,从而促进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永忠.“问题导学”模式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求知导刊,2021(15):41-42.

[2]陸军.浅谈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9(5)

[3]高永柱.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试题与研究,2020(4):84-84.

[4]穆建福.化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0.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高中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奇妙的化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