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融入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023-06-04黄宁宇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摘 要:文化自信与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同向同行、互联互通的内在关联。科学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以及文化自信融入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深刻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探究文化自信融入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不仅对增强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文化自信;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等使命。然而,当前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情况,探究文化自信融入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不仅对提高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个体对所属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积极态度和充分肯定,对文化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表现为文化主体持有坚定信念和情感依托,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比较与选择中保持对本土文化的高度认可与信赖。文化自信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反映了个体的理想、信念和人生境界,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重要心理支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心理根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也是我们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精神支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文化自信成为凝聚民族精神力量、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将文化自信融入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大学生厘清民族情感的实质内容,进而形成情感共鸣,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高校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更应该重视文化教育,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效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切实解决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提升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能够帮助大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下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认同,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实践活动,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任。

二、文化自信融入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文化自信是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為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与文化在语义、逻辑和实质等方面具有内在联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有力的支撑。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是相互依存、互融互进的。两者的最终目标也是高度耦合的,都是促使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正确认识,在情感上产生高度认同,在意志上保持坚定,在行动上主动传承、弘扬与创新。

(二)文化自信是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文化自信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增强文化自信,就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特有的精神谱系。这些革命精神融入中国人民的骨血之中,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继承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借鉴优秀外来文化,经过不断创新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融会贯通,体现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蕴藏其中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对人的成长具有鲜明的导向意义。如果忽略文化自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理念的影响,就难以培养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大学生。

(三)文化自信是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文化自信是指导新时代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内驱力。将文化自信融入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时代需求,更能推进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文化自信融入加强政治思想引领,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高度,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为大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高校发展大环境下,将文化自信融入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文化自信引领,培养出一批弘农爱国、守正创新的高素质人才,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能够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文化自信融入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已经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深入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国际形势等,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文化自信教育内容不断丰富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高校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海量信息上传到网络平台,大学生可以从网络平台上获取大量的文化自信教育内容。这些内容一般用新颖的标题吸引大学生,因此受到大学生的特别关注。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平台不断向大学生推送其关注的相关内容,简短的视频片段或者文字介绍能在短时间内影响大学生的情感,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了解。同时,涉农高校近年来积极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利用开展主题教育、举办纪念活动、建立教育基地、搭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云平台等全方位帮助大学生对文化自信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提质增效,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部分大学生因内容泛碎片化导致的断章取义的理解和解读。涉农高校文化自信教育从线上网络平台建设和线下主题教育、资源库建设两个维度展开,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载体和平台支撑,充实了文化自信教育内容,进而提升了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树立起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日益完善

网络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涉农高校網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日益完善。近些年,涉农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革命历史事件或者英雄人物先进事迹进行推送,以期引发学生感悟思考,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同时,网络教育平台、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媒介的注入,进一步释放了文化自信价值底蕴的效能,文化自信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日渐多样化。如通过举办诗词大会、汉字大赛以赛促学,观看非遗网络直播激发了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文化自信的学习中来,拉近了文化与大学生的距离。此外,针对不同程度、不同背景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求,适应他们的理解水平,增强了文化自信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文化自信融入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逐渐完善,多元化的形式、流媒体平台的协同覆盖、个性化的引导培养,都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自信,进而真正发挥好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

四、文化自信融入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构建多方参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使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与认同,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网络空间的自组织特点决定了文化自信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单纯依靠个体的自觉性来实现。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社会信息服务平台为补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三方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从而保证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空间多元文化浪潮冲击下保持文化定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一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形成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文化自信培育模式。当前部分大学生在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涉农高校应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话语体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价值生动地诠释给大学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里扎根。与此同时,文化自信融入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全方位、全过程育人。除了理论课教学,涉农高校还应探索利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以提升文化自信培育成效。可以利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主题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实现文化自信教育从理论灌输向实践教学转变、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践行转变。

二是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其思想引领与价值引领的作用。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自身要树立“文化育人”的理念,坚定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涉农高校可以利用专家讲座、影视教育等方式,促使教师努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做到在优秀文化学习方面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文化素养润物细无声地感染和影响大学生。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还要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价值挖掘,通过从其他文化中吸收养分,赋予其契合现实文化发展需要的新内涵和新形式,服务于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此外,还要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使其掌握前沿的新媒体技术,主动占据互联网这一重要教育阵地。教师可以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举办文化主题的微电影比赛,增强大学生对优秀文化的价值认同,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是以社会信息服务平台为补充,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导致网络上信息泛滥、价值取向多样,一些虚假信息和极端自由主义思潮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上常常不知所措,受网络舆论的影响,使得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因此,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社会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探寻网络社群中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的内在规律,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随着社会公共资源的开放,越来越多的社会信息服务平台成为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文化阵地,为涉农高校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利用社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对文化自信内涵的广泛宣传,拓宽主流价值传播渠道,扎实推进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工作落实落细,从而提高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学材料,形式多样的学生文化活动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导,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供了理论基础。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促进、共存共荣的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凝心铸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锤炼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让大学生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中不断调整认知,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涉农高校可以以地方文化为主要元素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展示当地的独特魅力和风情,增强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此外,涉农高校还可以充分整合校内外文化资源,建立文化联盟,为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总之,涉农高校应该以大学生为中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用心设计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涉农高校应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性,认真研究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贴近大学生思想、情感和生活实际,打造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满足大学生发展的需求。首先,涉农高校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多元化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比如,将时事热点与文化自信内容用青年话语体系、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进行讨论,或是关注大学生群体感兴趣的话题,注重对大学生的情感关怀,以游戏的形式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其次,涉农高校可以积极构建数字化平台,设计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和作品,统筹规划文化自信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内涵。最后,涉农高校可以开展线上交流、问答、分享等活动,将大学生聚集起来,让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在思想碰撞中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共同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

五、结语

大學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而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在多元文化、思想碰撞的复杂环境中保持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必须将文化自信作为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向度,进一步实现文化自信与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只有在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凸显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才能彰显出涉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冀玉,赵秀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0):137-138.

[2]张博,王海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与培育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12):28-32.

[3]邹广文.以文化自信自强铸就中国文化新辉煌[J].求索,2023(02):16-26.

[4]张睿.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01):9.

[5]王淑文.新时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着力点探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3,37(01):70-75.

[6]滕培秀.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进路[J].高校辅导员,2020(04):70-73.

[7]温秋雨.网络社群中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困境与对策[J].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2022(06):26-32.

[责任编辑:王芳玲]

基金项目:河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重点项目(SZJY-2022-006)

作者简介:黄宁宇(1997—),男,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