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建筑法规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2023-06-04陈希

南北桥 2023年8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

陈希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建筑法规在我国的建设项目中有着指导意义,因此在建筑业中,建筑法规的作用和地位也十分重要。建筑法规是一份纲领性的指导性文件,对我国建设工程行业中重要的责任取向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在建设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断完善。本文探讨了建筑法规在建设项目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完善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建筑法规;建筑工程;作用和地位

[中图分类号]TU-0 文献标志码:A

伴随着建筑工程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法规也逐渐走向健全。在此期间,除了有相关的理论作为指引外,还需要数十年来积累的各种建设实践的指导。在我国与国际社会不断对接的过程中,国际上一些优秀的建设项目为我国建设项目的标准化、科学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1 建筑法规的概念与特征

建筑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在建筑领域里起到重要作用的各种法律规章的总称,它们都是对建筑产业进行规范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对施工监督和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持。建筑法规能够直接体现施工企业的特征,国内施工具有施工时间长、涉及面广、人员流动性大和技术需求高的特点,所以要通过建筑法规来保证建设项目的成功,就需要遵循这些特征来制定相应的规范[1]。

1.1 质量与安全的原则

在建设项目中,质量与安全表现得尤其明显,它是所有施工项目的中心,施工项目的品质与安全,将会影响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在满足建筑安全性的基础上,对经济、美观和实用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安全标准的原则

房屋建设中国家规定的安全性标准,即国家规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国家标准是指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应用的、一致的技术要求,而行业标准是指由国务院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二者在产业内相互补充,确保了规范在施工过程中的有效执行。

1.3 法律法规的原则

在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是主体;建设、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建设相关的法律和规定,依法行事;在施工中,对施工中产生的冲突与差异做出判定。

2 建筑法规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

《建筑法》是其他有关建设的法律和规章的总纲,在《建筑法》的基础上,由各地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律,从而让基本法律更好地为建设工程提供指导。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拥有了清晰的职责边界,责任主体多样化,对工程品质的职责分配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每个人都要遵守法律规定的品质职责与义务,这样才能防止在工程品质发生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这种制度既有利于各方的互相监管,又能确保工程建设中的工程质量赔偿的公正性和客观性[2]。

质量认证体系指对所有参与建设工程的企业实行品质保证系统。与其密切联系的是建筑的质量及建筑工程的保证与损害赔偿系统,此系统包括交付前的建筑质量、验收后的瑕疵整改和在保证期间的维护。这既可以让受害者获得合法的权利,又可以让受害者获得相应赔偿,还可以让这个体系变得更加健全。在此基础上,当事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障。

3 建筑法规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

建筑法规在建筑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对建筑法规进行理性运用前,首先要弄清楚建筑法规的主要内容是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与安全。并对各参与方的根本权益加以规制和保护,这也是建设工程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最直观表现。

3.1 工程質量和安全

《建筑法》是建设领域最基本的法律,也是建设领域中最基本的一项制度。建设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当前,在施工领域,仍有许多违法违规的现象,如转包、分包、挂靠;在收费出借的过程中以及其他方面,都出现了利用法律和法规中的一些缺陷来获取利润的情况,这些缺陷给我国建设行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另一种结果就是,建筑的品质和后期提供的服务得不到保证,频繁发生的施工安全事件就是这些缺陷的一种体现。对于建设单位来说,上述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有关单位应结合具体情况,继续改进和完善《建筑法》,填补现有的立法空白,以确保建设单位的建设质量与安全,推动建设单位的良性发展[3]。

3.2 规范和保障各方权益

在我国,除了由国家投资建造的公共建筑之外,大部分的工程都是以盈利为目标的,所以必须用一种合法的方式来保障参与其中的各方的权益和义务。《建筑法》借鉴了《民法典》中的“共同债务”理念,试图解决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中“共同债务”这一问题。我国《建筑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大型建筑工程或者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可以由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联合共同承包。”联合订约的双方应对订约的执行负有连带义务。另外,第二十九条、第五十五条还规定了总包方与转包方的职责。《建筑法》在立法上,对项目和项目中的各方面,都做出了明文规定,项目中的每一个人,都要负起相应的职责。《建筑法》还制定了一项具有强制性质的条款,有助于进一步的规范,为建设工程市场的法律治理奠定了基础。《建筑法》的另外一个显著优点是,它的立法机关具有无可争议的权威性——由国家负责制订建设行业发展的特殊计划,对建设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使得建设事业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

3.3 规范建筑工程承包以及发包的全过程

在建设领域,建筑法规能够对建设工程的承包和分包进行规范,保证建设的承包和分包都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第一,承揽建设项目的承发包人,应当具备承揽项目的资格。比如,对发包方的一个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其要拥有公司的资质,或者说它是一个合法的组织,它的资金来往要满足建设工程的相关规定,拥有足够的资金来源。第二,施工单位要有相应施工的资格,而且要有施工单位的执照才能从事经营。因此,建设工程的承包和分包活动都有着严格化、商业性和规范化的特点。在建设工程的承包和分包中,一切都要遵守有关的建筑法规和法规,不能滥用职权。

3.4 使建筑监理市场更加的规范标准

建筑法规能够让建设监督的行业变得更有条理,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建筑法规对开展监督工作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也就是要经过国家统一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而且在考核中取得了相应的成绩,才能进行与建设监督有关的工作,经登记取得监督工程师的岗位的资质,才能担任工程监理。第二,根据《施工规范》制定施工监理体系,从而更好地确定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在施工项目中的角色。监督单位根据核准的监督范围进行监督,防止越级接受施工监督。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招标,在材料物资采购、施工、合同管理等方面,都要由监理工程师来参加和提供参考,使建设工程监督系统的功能得以有效地实现。第三,《建筑法》中有明文规定,施工期间应有监督人员到场,这是对监督人员的一种认可与信赖,因此监督人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 建筑法规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4.1 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各级建设管理机关强化了对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管理,并积极推动了建设工程的公开投标。因此,工程的投标层次和投标的成功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我国,超过97 %的地级以上城市已经逐渐形成了实体的建筑市场。很多的城市都建立了工程招投标服务机构,把一些相关的政府部门聚集到一起,共同进行工程招投标工作。合同备案,质量监督,安全监督,以及办理建筑工程建设审批和相关审批工作,实现了“一站式”和“一条龙”的办理。各地的建设行政部门要严格执行市场的准入制度,严格审核施工单位和员工的资质。随着施工单位对资质及员工的要求不断严格,施工单位的专业水平及员工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内部的组织形式不断优化,内部的各类安全事故不断减少。

4.2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各地的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项目的监管力度,强化项目的质量监管。在施工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和责任,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在重点工程、大型公用事业项目、成片开发的居民区中,全面实施监督员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了旁站监督。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报名制,强化报名表资料的审核。在监管工作中,把项目的品质与施工企业的品质联系起来,加大对项目品质的检验与巡视力度,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处置。很多省份还设立了项目质量投诉系统,公开投诉号码,动员人民群众对施工的品质和安全进行监管,使项目的整体质量得到了提升。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施工单位的施工安全责任制,制定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问责办法,提高施工单位施工质量。对各类事故进行整治,全面排查和清理,使我国建设工程的整体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5 我国建筑法规的完善建议

5.1 针对工程款拖欠问题解决的改进建议

为了更好地处理建筑施工企业的欠款问题,应从三个角度着手加以改进。第一,建设项目的合同应在签署时进行审核,以保证合同中的主要条款对当事人有利。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施工企业的具体要求,根据施工企业自身的具体状况和具体要求,及时做出相应的修改与调整。根据企业的具体问题来制定合约,同时也要将企业的具体状况和企业的经营需要纳入其中,对企业的财政问题进行综合和细致的考量,在发生争议时契约双方能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第二,建筑企业应及时向承建方提出支付款项的请求,保证其能够按照协议进行支付。可以在承包双方的约定中进行约定,承包双方应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也可以约定承担相应的风险。建筑企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工程项目的付款。当业主因财政困难而不能及时付清工程款项时,应以担保人为主体,以其个人的债务为担保物,使承包商的权益得到最大保障。第三,加大公司的诚信力度,健全公司的信誉制度,对各类施工公司提出严格的“高品质”和“高安全”的要求。

5.2 加大建筑法规的执行力度

在施工领域,加强施工规范的执法,应從五个方面着手:第一,健全施工规范;第二,提高建设标准的执法水平,拓展其影响范围;第三,建立健全监督管理的“门禁”体系,加强对不良企业的查处;第四,要对施工项目的参加资格进行审核,不得以不合格的法人形式参加施工招标;第五,借助《建筑法》的权威,使建设项目公开透明,并主动让社会对建设项目进行监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保障建设项目参与人的正当利益[5]。

5.3 完善法律规定全球化进程

当前,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在法学领域也会受到一些国际性法律的影响,我们应当从其他国家的立法中吸取优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建设事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法律的监管,我们应当认识到现行建筑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建设工程中所发生的具体问题,弥补其中的缺陷,保证建筑法规的持续改进。应当建立专项工作组,深入研究国内建设行业中的新问题,找准法律死角,进行相应的修订。

5.4 对制度进行更新调整

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来看,我国建筑业的法律体系将会逐步完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及时地对其中的法律体系进行更新和调整,只有这样,我国的法律体系才能与行业发展相匹配。针对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不足,政府应当通过协调各方利益、加强各方合作来弥补法律法规的不足,对存在问题的条款进行必要的改进,使法律系统趋于完善。

6 结语

伴随着建筑业的持续发展,建筑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建筑业的行业法律和有关法规也逐渐得到了健全,在建筑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建筑法》是建筑业的基本法,它将成为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建筑业健康、快速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万家元,李金泽. 建筑法规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作用[J]. 农家参谋,2020(13):176.

[2]徐敏. 建筑法规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和地位[J]. 建材与装饰,2019(1):142-143.

[3]王健健,张莉. 浅析建筑法规对建筑市场的规范作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34):19-21.

[4]邱妮斐. 建筑法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索[J]. 安徽建筑,2022,29(5):190,192.

[5]宋红玲,卜松. 思政教育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的体现[J]. 住宅与房地产,2021(21):246-248.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