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3-06-04胡婕

南北桥 2023年8期
关键词:实训课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胡婕

[摘 要]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训課程教学模式创新路径,根据“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要求,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使企业全程参与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人岗匹配度,使得培育出的人才满足企业的最新要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实训实践类课程教学,从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共建教学团队、“1+X”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毕业生质量反馈这七个方面开展研究,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赢、企业选才与学生就业双赢。

[关键词]云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现阶段,宁夏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既懂技术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宁夏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亟须升级。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学科特色是理论与实践并重,一直以来会计实训实践类课程都是各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开设的重点课程。现阶段宁夏高职院校均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职教成〔2019〕13号)、《自治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宁政规发〔2020〕3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和精神,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增加实训类课程的种类以及实训类课时占总课时的比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训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工作技能和专业素质,而实训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门课程最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意义[1]。

因此,本文旨在根据宁夏会计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深入研究区域会计行业需求发展趋势,对接企业岗位需求,明确学生就业所必备的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类课程体系以及实训类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训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力求校企双元育人,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以行业标准作为实训技能类课程的教学标准,在教学中对接企业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活动要按照会计实际岗位工作流程来组织,以企业相关岗位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工作的完成过程及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掌握相关职业技能。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训实践活动,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进一步缩短学校会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会计岗位需求间的距离[2]。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的过渡,培养更多的实践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宁夏经济发展服务。

根据“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要求,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企业全程参与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人岗匹配度,使培养出的人才满足企业的最新要求。以企业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实训实践类课程教学充分考虑产业行业发展趋势,本着技能实训实践类课程达到行业要求标准的课程理念,从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共建教学团队、“1+X”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毕业生质量反馈这七个方面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1 产教深度融合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产教深度融合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同时广泛征求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已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的意见[3]。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环节应与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对接,深入进行行业企业调研,了解行业最新规范以及行业企业人才最新需求。从国家专业标准即依据教育部财经商贸大类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会计行业认证标准、学校标准三个方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合理安排学时及教学进程,促进书证融通,严格毕业要求等,侧重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产教深度融合下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

目前,宁夏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主要依托虚拟仿真软件或教材中的案例,这离学生的实际工作环境还有一定的差距[4]。首先,会计虚拟软件给出的企业背景一般是中型制造业企业,而宁夏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的是小微企业且企业类型多样,这就导致学生毕业之后一时难以适应工作岗位。其次,近年来税务政策、会计政策每年都有修订,而虚拟仿真软件的更新具有滞后性,不能与相关政策同步,这就造成了学生所学与所用不同。最后,虚拟软件的任务都是提前预设的且任务的排列有规律性,不会产生实际工作中的“特殊情况”,无法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为了克服实践教学资料的不足,可以将合作企业的真实业务搬到课堂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学习中积累工作经验,开阔眼界,及早接触各种类型企业的实际工作业务,同时也可以解决企业人手不足的问题,当学生成为“熟练手”的时候,就可以独当一面,协助企业进行账务处理,节约企业人力成本。

3 产教深度融合下见习就业基地的建设

目前,宁夏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学制均为三年,学生的顶岗实习期间不少于六个月。产教深度融合下见习就业基地的建设践行“推动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的要求,构建企业与高校之间人才相互输送的机制[5]。从企业方面来看,学生在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就是企业为自己培养专业人才的时期,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量身定制”“量身打造”培养专业人才,同时也便于企业“择优选才”,学生实习期间即可深入考察学生,挖掘学生潜力,学生一毕业即可办理入职,并且学生经过在企业几个月的见习,已经成为熟练手,这大大缩短了企业人才培养的周期,节约了企业的经济资源,进而能够快速培养优秀人才。从学校方面来看,会计专业的学科特色是理论与实践并重,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顶岗实习环节,学生主要采取的是分散实习的方式,这就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实习指导教师在学校有教学任务,还要指导多名学生,且学生分散于不同的企业中,教师无法立刻解决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这就会造成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不足。而学校将实习基地建在企业就可以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充分发挥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使学生得到充分的专业方面的指导,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从学生角度看,在合作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另一方面学生见习的过程也是寻找工作的过程,减少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学生的初次就业率。

4 产教深度融合下教学团队的组建

产教深度融合下教学团队由企业导师、高校专任教师构成,共同承担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训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校阶段,部分课程或部分授课环节由企业导师来承担,企业导师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授课能够从工作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会计实际工作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进入企业实习阶段,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双重指导,校内指导教师借助实习管理平台时时掌握学生实习动态,主要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微信以及通过对学生实习周报的批阅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学校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为带教老师,全程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6]。这一方面规范了对学生见习就业阶段的管理,统一了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校内指导教师定期进企业对学生指导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对企业进行走访、与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等形式丰富专业技能,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将这些技能融入进去,拉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5 产教深度融合下“1+X”职业技能培养

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掌握多种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产教深度融合下“1+X”职业技能培养贯彻落实“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方案,与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系统分析现有实训实践类课程和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接口,共同优化课证融通方式,或以相关职业等级证书为基础开设对应实训类课程,或将部分证书中的部分技能点融入到现有的实训类课程当中。如果以相关职业等级证书为基础开设对应实训类课程,可将这一类实训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注重培养本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主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学生未来就业为导向,学生在选择的时候充分考虑自己的就业方向,在校期间通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为自己未来的就业做准备,增强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与匹配度。

6 产教深度融合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工作由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辅导员来承担,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战指导,指导效果并不理想。产教深度融合下,创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式,让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全程参与进来,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学习的始末。在校期间,由企业导师承担该课程的部分教学工作,采用专题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就业趋势,以及哪方面的人才较为短缺、就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等,增加学生的专业认知、专业认同感及荣誉感,分析企业选人用人标准,使学生在校期间找到努力方向。企业导师的教学也拉近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心里树立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企业形象,这对企业也是一种宣传,能够帮助企业招揽更多专业人才。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指导教师同样承担着帮助学生就业的责任,将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在带教期间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在专业实践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提升自我的方向,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7 产教深度融合下毕业生的质量反馈

毕业生的质量反馈对于修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实训实践类课程设置,创新实训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方式等具有重要意義。产教深度融合下毕业生的质量反馈采用访谈、问卷等形式,持续深入企业追踪调查,获取动态信息。听取用工企业的意见与建议,重点调查学生所缺乏的共性的专业技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同时广泛听取毕业生的意见与建议,了解他们所缺乏的岗位技能,从学生角度了解学校专业教育与实际工作岗位之间的差距。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与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制订具体优化方案,持续改进实训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和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用工趋势同向同行。

8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大趋势下,探索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根据“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要求,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让企业全程参与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来,动态培养学生,进一步提高人岗匹配度,使培养出的人才充分满足企业的最新要求,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献凤,张慧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与优化[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0):274-275.

[2]程金凤. 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0):201-202.

[3]杨小映. 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商论,2019(19):233-234.

[4]杨佐弟. 基于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探索[J]. 中国外资,2020(12):142-143.

[5]范娜娜. 基于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20(27):117-119.

[6]王佳音,林楠,李彤. 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研究[J]. 财会学习,2022(8):131-133.

猜你喜欢

实训课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