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创新性研究

2023-06-04陈云琴

南北桥 2023年8期

陈云琴

[摘 要]大学日语专业翻译课程在“一带一路”伟大构想与倡导下,必须与时俱进,应该在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文明共同进步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围绕不断完善日语翻译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及切实服务于社会等方面做出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校日语翻译;创新性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不断加深,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1,2]。然而,目前高校日语翻译课程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素质的提升[3,4]。本文主要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分析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难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框架,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如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以期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体通过问卷调查、教学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验证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日语人才的培养和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出发,通过文献研究、实证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创新和实践,以期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

1.1 “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和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提出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这一倡议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等,涉及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人文交流等。倡议的提出,对于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6]。

1.2 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方面,传统的日语翻译课程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践环节,难以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日语专业教师在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方面还比较薄弱,难以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这些问题制约着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1.3 语言学、翻译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的支撑

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翻译学和教育学等。其中,语言学为日语翻译的语言规律和语义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翻译学为翻译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指导,对于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学为翻译课程教学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于提高翻译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7]。

2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呈现出日语翻译人才供不应求、课程设置和教材不適应实际需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单一等特点。

2.2 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难点和问题

在日语翻译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词汇积累不足、语法知识薄弱、语境理解不够、实践能力欠缺等难点和问题。

2.3 学生对日语翻译课程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对日语专业学生的调研,发现学生对日语翻译课程的需求和期望主要包括:提高翻译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加实际案例和实践机会、拓宽知识面和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等。

3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3.1 建设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日语翻译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日语翻译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日语翻译人才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高校应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日语翻译课程,注重学生对跨文化交流、贸易、法律等领域的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打造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日语翻译人才培养体系[8]。

3.2 创新翻译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

传统的翻译课程教学以理论授课和文本翻译为主,已经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需要创新翻译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具体来说,应该开展跨学科课程,注重与市场需求和社会现实的紧密结合,引入新兴领域的翻译课程,如新闻翻译、科技翻译、金融翻译等,以及相关专业的翻译课程,如法律、经济、商务等。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网络课程,丰富课程资源,提高翻译课程的可访问性和可持续性。

3.3 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日语翻译人才培养需要,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需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教学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对知识进行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在日语翻译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生动形象的翻译案例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翻译技巧。

第二,远程教育技术的应用。“一带一路”地区范围广泛,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面临地理上的限制。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可以将优质的翻译课程资源和教学经验进行共享,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和机会。同时,通过视频会议、网络直播等方式,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和面授教学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灵活的学习体验。

第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翻译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可以引入人工智能翻译软件和语音识别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的翻译工具和辅助手段。同时,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分析和挖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翻译技巧,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4 实证研究:以某高校日语专业为例

4.1 调查问卷设计和数据分析

为了解学生对日语翻译课程的需求和期望,本研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在某高校日语专业的翻译课程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态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为93 %。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学生对日语翻译课程的重要性认知较高,但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不满意;学生对翻译实践课程的需求较强,希望课程能更注重实践操作;学生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希望教师能够注重教学效果和互动教学。

4.2 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和评价

本研究还对某高校日语专业的一门翻译课程进行了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和评价。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小组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阅读、翻译和口译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通过对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案例进行评价,得到以下结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显著。同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4.3 实验结果及其启示

本研究还通过实验方法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学内容的改进,第二阶段为教学方法的创新。实验的参与者为某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实验的目的在于验证本研究提出的策略和方法是否有效。

在第一阶段的实验中,研究团队对原有的翻译教材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增加了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实际案例,并结合翻译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解读和讲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提高了学生对翻译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学生的翻译水平和实践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第二阶段的实验中,研究团队采用了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模拟、网络互动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并分享翻译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可以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进行翻译实践,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中的翻译需求;通过网络互动,学生可以获取更广泛的信息和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思维方式。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教学内容的改进和补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些教学策略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日语翻译水平和培养“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翻译人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5 结论和建议

5.1 研究结论和成果总结

本研究旨在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实地调研和实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和成果。

第一,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目前,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实践脱节等问题。特别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于学生日语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第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本研究提出了建设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日语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翻译课程教學内容和形式、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等策略和方法。

第三,实证研究结果:通过对某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实证研究,发现采用本研究提出的策略和方法后,学生的日语翻译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5.2 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和成果,本研究针对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立“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日语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日语翻译实践的教学。

第二,创新翻译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如增加语境丰富的实践案例、引入翻译软件等。

第三,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如智能化教学、在线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5.3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样本量有限、研究时间较短等方面。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延长研究时间,深入探讨日语翻译教学存在的其他问题,以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日语翻译人才。

此外,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究如何更好地整合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探讨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另外,针对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可以研究如何更好地与社会和行业进行紧密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以适应不同领域对日语翻译人才的需求。

总之,本研究为“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未来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还需要在各方面进一步探究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孙雪琴. “一带一路”背景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思考[J]. 智库时代,2019(44):274-275.

[2]马虹,魏宏君.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其实现途径[J]. 中国成人教育,2017(14):83-85.

[3]陈审声.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8):72-74.

[4]常舒婷. “一带一路”背景下日语翻译硕士培养模式及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 国际公关,2020(3):78,80.

[5]金雄. “一带一路”建设与东亚高等教育传承发展的战略意义[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0(5):5-12,139.

[6]王伯承,张汝鹏.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价值、问题与路径[J]. 西部学刊. 2022(21):79-82.

[7]薄红昕. “全人教育”理念模式下日语翻译教学方法探讨[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168-170.

[8]王强,王洪磊.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5(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