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研究

2023-06-04何雨虹

南北桥 2023年8期
关键词:数智化课程思政

何雨虹

[摘 要]本文以“数字化、智能化”(以下简称“数智化”)为背景,旨在探索高职院校教师思政能力提升的路径,并针对教师思政能力评价体系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性研究,其意义在于提出高职院校教师思政能力提升的具体措施,为高职院校落实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形成可供其他高职院校借鉴的参考模式。借助“数智化”平台,以学生评价、教师自身评价以及同行评价为数据基础,运用粗糙集模型,创建决策表,利用特征选择技术,得到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重构教师思政能力评价体系。

[关键词]数智化;课程思政;教学育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共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高等职业(以下简称“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是构建高职院校“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重要举措,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有非常准确的把握,对课程思政的特点有深入的研究。因此,探究高职院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尤为关键。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是“主力军”,课程是“主战场”,以“数智化”融合发展为理念,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从而构筑意识形态的“防火墙”和思想理论的“主阵地”。教师应阐述教学理念,研究新媒体技术,拓宽教学工作视野,提升自我学习能力,阅读经典文献著作,从而增强教学能力[1]。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凝聚团队精神,建立正向与互促的团队关系。通过分析教学能力,提出优化路径[2]。分析内容拓展、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等课程思政能力的表现形式,通过促进维度融合与转化、强化教学手段、营造维护教学氛围等措施,优化思政能力的路径[3]。针对专业课教师,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并从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大纲撰写、教案设计等方面,提出思政教育的具体举措。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从课程思政、办学理念、课程建设以及学情调研等方面,提出课程思政的改进建议[5]。现有研究多是研究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运用“数智化”技术在课堂应用的研究并不多见,主要集中在分析课程在思政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研究缺乏亮点。同时,现有文献多是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缺少课程思政中对教师思政能力建设的分析,特别是忽略了“数智化”技术对思政育人的推动作用。

应通过“数智化”手段,挖掘思政元素,开发思政资源,提升思政素质,促进思政协同,建立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教师思政能力培训制度,进而打造高水平教师思政团队。其具体研究目标如图1所示。

1 “数智化”挖掘思政元素,凝练德育内涵新方法

借助“数智化”平台,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中凝练德育内涵的方法。首先,联合学校各部门,启动部门间的协作机制,通过对线上线下数据共享渠道的调查分析,利用“数智化”技术挖掘思政元素,提出课程思政赋能初步方案。其次,开展针对高职院校政治素质、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建设的调查研究,初步考虑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差异化特点,开展“线上”思政资源融入育人实践的研究,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育人合力形成机制的分析,“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促进教法迭代升级路径等。最后,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使用“数智化”技术确定每个教学内容的思政主题,以项目为核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具体的思政元素,构建出在课程思政中凝练德育内涵的新方法。

2 “数智化”开发思政资源,重塑能力评价机制

利用“数智化”手段,开发“线上+线下”思政资源,以课程思政育人为载体,对教师思政能力的评价机制进行重构。结合科学精神、创新思维、技术技能等教学目标,从目标达成性、學情评估、思政引入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组织、思政实效性、课程标准一致性等潜在变量中,对潜在指标进行刻画。一方面,以课前、课中及课后育人的时间维度,探究思政能力时间维度的变化。从专家咨询问卷的统计分析、意见统计分析等维度,构建思政能力评价决策表,形成专家咨询指标体系,再从教学属性、思政属性、评价属性等方面,对指标因子进行一致性分析和差方检验,从而对指标因子进行分析和构建。另一方面,依托课程的情境创设,结合课程开设模式,选取实验对象并设计调查问卷,以验证思政育人实效性评价为手段,从教师的职业理念、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验证教师思政能力评价体系。根据实践教学过程实际,推动思政能力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

3 “数智化”提升思政素质,建立思政培训体系

通过“数智化”措施,探索教师教学过程中思政素质提升的关键要素,建立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体系。依托“数智化”教育平台,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选取高职院校教师数据样本,分析高职院校教师的个性化特点,以提高教师思政能力为切入点,研究强化教师思政素质的具体举措。同时,利用“数智化”技术深入分析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和思政能力培养二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不同点,并就专业能力和思政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对比,进而研究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思政能力双提升的具体对策措施。另外,根据教师的职业成长的特点和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利于增强教师思政素质的在职培训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进而构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体系。

4 “数智化”促进思政协同,打造专业教师思政团队

依托“数智化”方法,探究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协作机制,打造高水平专业教师思政团队。结合对专业知识的自觉思考,主动研究,培养专业思维能力,以更新教师思政理念为引导,制定合理的教学团队思政目标。拟从信息安全专业课教学团队的目标特点为切入点,推动成员选择机制研究,推动团队建立的规范性研究,并对团队类型、团队工作方式以及决策机制等内容进行研究,结合团队环境、沟通机制、学习成长等因素,从良好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等方面,研究有效沟通、分工合作的长效机制。从团队的人员学历构成、年龄、职称以及成员优势等方面,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结构,建立增强协同育人和团队协作的机制。根据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对团队成员的课程思政角色进行定位并对其承担的职责进行明确。以技能大师、专业(学科)带头人为优先人选,明确课程思政目标,促进教学团队成员发展,发挥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作用,制订有利于思政教学团队成长的计划与方案,切实提升团队思政育人成效。

首先,梳理关于课程思政建设、教学能力提升、“数智化”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现有文献。在理论上,厘清思政课程内涵,思政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情况。从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方面,分析增强思政素质的必要性,建立高职院校教师思政能力提升培训新体系。其次,分析思政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建立思政能力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以及保障机制。最后,通过“数智化”技术赋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分析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探索思政资源赋能专业课新路径,确保隐性思政育人取得成效。同时,提出高水平专业教师思政团队建设的对策措施。

具体来说,整个过程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做法。第一,数学建模与经验总结相结合。根据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线上平台收集数据,创建决策表。运用粗糙集模型,采用特征提取算法,提取有效特征和重要特征,并通过经验分析和专家打分等原则,依据特征重要度,对指标进行排列分类。第二,文献归纳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归纳并梳理大量文献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根基,深入开展关于教师思政能力情况的调研。研读前人研究文献为本研究路径的框架设定、思路演进、模型设定提供经验,将收集的实地调研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综合,采用实证方法,使得论据更有说服力。第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评价指标中,对教师态度、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等指标,采用定性方法;对教师年龄、学历、学生测评等指标,采用定量方法。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有利于全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5 技术路线

本路径研究重点依托“数智化”背景,拟采用文献归纳、数学建模、行动分析和定性定量分析等方法,厘清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几个影响因素,建立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制度,具体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5.1 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重点是借助“数智化”资源,探索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一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运用粗糙集模型,创建决策表,建立课程思政能力评价体系。二是使用 “数智化”平台,以教学内容作为载体,将思政资源融入教学内容,分析教师思政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和建议。

难点:首先,由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发布的时间相对较短,可参考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因此可以在专业网络教育平台上,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高质量的回收问卷是开展研究的难点所在。其次,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角度,剖析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构建思政能力提升的动态培训体系,建立以“数智化”技术为基础的思政能力评价体系,确保各指标的合理性,这都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5.2 创新点

5.2.1 学术思想

第一,拟建立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评价标准指标体系,为教师考核考评提供规范性评价依据,为改进思政能力提供培训标准支撑。

第二,结合“数智化”资源,从挖掘思政元素、开发思政资源、提升思政素质、打造教师团队等方面,提出增强教师思政能力的具体对策、措施。

5.2.2 学术观点

第一,理论创新。首先,探索思政能力评价标准指标体系,为解决思政能力提升的关键点这一根本问题,提供了规范性、标准性指南。其次,改革创新思政能力评价方法,为解决评价什么、如何評价等具体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支持。

第二,对策创新。运用思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对高职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实证研究分析,为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徐玲.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略[J]. 河南教育(高教),2017(12):100-101.

[2]戴健.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构探析[J]. 江苏高教,2020(12):100-103.

[3]何源. 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表现及其培育路径[J]. 江苏高教,2019(11):80-84.

[4]匡江红,张云,顾莹. 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管理观察,2018(1):119-122.

[5]杨雪琴. 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1-43.

猜你喜欢

数智化课程思政
“数智化”的绿色物流
数智化物流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烟草商业企业“数智化”精准服务模式研究应用
“数智化”时代会计人才供需情况及短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