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下的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3-06-04郑其格牟林冯小佳唐树戈刘晓宇

南北桥 2023年8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郑其格 牟林 冯小佳 唐树戈 刘晓宇

[摘 要]高校教学工作要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改革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我校普通化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强调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改革,包括:课程教学目标要符合毕业要求指标点,并与之相契合;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结合雨课堂等智慧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考核模式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机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客观评价教学水平及教育质量。改革能够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实现专业素养与价值体系的同向提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普通化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OBE教育理念的全称是Outcome Based Education,译成中文即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能力导向教育理念、目标导向教育理念或需求导向教育理念。OBE教育理念是指强调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自2015年,我国开始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目前各高校对教与学的模式和评价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为例,探讨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生物科学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之一,而普通化学是该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必修课。以OBE教育理念作为引导,结合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要求,在普通化学课程中,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成长为能够开展生物科学专业研究的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

1 普通化学课程现状

普通化学是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化学通识课,属于通识教育课程类/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模块/必修课程。选课人数约1 900人,授课时间为秋季学期,共48学时,3学分。本课程从化学视角阐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对现代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应用有初步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课程主要通过线下教学模式进行,根据国家倡议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理念,同时采取了诸如“智慧树”“雨课堂”[1]等智慧教学形式。目前,普通化学课程在各方面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1 课程目标制定问题

目前,普通化学课程目标以强调普通化学学科内在的知识逻辑和发展需要设定,未能全面考虑课程目标是否与新农科背景下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教学内容是在课程培养目标确定之前就设置好的,需求导向被忽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生物科学专业的未来发展需要匹配度不高[2]。

1.2 教学模式问题

不能很好地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授课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无法让所有学生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果,教学效率较低。

1.3 考核模式问题

教学效果考核主要以考试为主(平时表现占30 %,期末考试占70 %)。考核模式比较单一,忽视过程考核,缺少考核与评价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无法充分考查学生是否达到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要求。

2 普通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2.1 课程目标改革

课程目标改革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进行探讨。在OBE教育理念下,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逆向设计和正向实施的思路,根据生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逆向设计课程目标,确保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中某一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相互支撑、相互对应。

例如,针对“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这一指标点,可以在“缓冲溶液”这节课中,以掌握缓冲溶液的原理作为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什么是缓冲溶液?缓冲溶液有什么用?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可以继续提问,生物体是否需要缓冲溶液、生物体内的缓冲溶液是否是普通的缓冲溶液等问题,通过教师的一系列启发式提问,引出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3]。当学生学习了缓冲溶液这一部分内容后,对缓冲溶液的基本原理就能做到较好的掌握,同时可以学会如何配置缓冲溶液,对配置中用到的仪器及基本操作,课程目标符合该毕业要求指标点。

再如,针对“接受系统的科学思维与技能训练,具有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开展生物专业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这一指标点,可以在“配位化合物”这节课中,以掌握配位化合物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为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20世纪70年代由配位化学向生物科学渗透就形成了生物配位化学,同时向学生提问,人的呼吸作用是怎么传递氧气的呢?生活中煤气中毒又是怎么引起的呢?对于这些简单的问题,学生根据中学阶段学习的知识都会积极回答并热烈讨论,教师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进行授课,讲解配合物的结构、系统命名及配位平衡的计算等知识[4]。根据OBE教育理念,教師也可在展示介绍高血压、精神病、中毒等疾病的发生与治疗都属于生物配位化学的研究范畴,介绍铂族配合物具有抗癌、抗病毒的生物活性时,引导学生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探讨,结合实际应用比较不同结构配合物之间的区别,使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高度契合。

2.2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学模式是科技现代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所谓“智慧课堂”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最新的科技信息技术手段来变革、改进课堂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打造一个智能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教与学更“智慧”。目前,课程组教师主要应用“雨课堂”教学平台资源,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2.2.1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教师基于OBE教育理念,根据生物科学专业的学习内容、目标制作预习课件并推送给学生。这部分内容的选择应注意不宜过多也不要太难,要选择较基础的、适合自学的知识。学生在课前收到教师推送的课件,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对教师下次课的授课内容进行预习,由于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量也不多,学生预习起来不会有较大的难度,完成度比较好[5]。

2.2.2 课中师生实时交互

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课前学生的预习反馈结果,教师及时调整课件,学生都听懂的少讲、略讲,没懂的多讲、详讲。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对重难点问题,适时发布随堂测试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灵活设置答题时间,学生对于限时手机答题兴趣较高,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互动效果非常好。学生答题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详细讲解,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透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提问、互评、翻转课堂等多种互动式教学,增加与专业的融合度。教师应整合课程内外资源,将课程和其他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育活动整合在一起,实现通专融合,促进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支撑和融合。运用OBE理念逆向设计教育过程,既可以使学生统一学习动机与策略,又可以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做到“通”与“专”的融合和,“教学”与“实践”的融合。

2.2.3 学生课后巩固提升

除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的复习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对课上学生表现出来的薄弱知识点进行补充,在课后推送相关习题进行练习,发布作业及课后测验,对重难点知识及普遍掌握不好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加强。师生双方在平台上也可以对某些内容进行探讨,引领学生多思考、多动脑。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知识拓展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学科的前沿科技,将基础与应用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6]。

以学生为中心,以逆向思维体系进行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2.3 课程考核模式改革

基于OBE教育理念,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融合专业知识进行授课,不同专业的授课内容是不相同的,既要对通专融合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考核,又要考核普通化学通识部分的知识点。为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二者之间建立平衡,我校目前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机制。

2.3.1 过程考核

将智慧课堂收集的数据作为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讨论交流、随堂测验、课后作业等。重视随堂测验,用过程成绩激励学生,学生自然会认真对待,认真对待的结果自然就是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随时都可以发现学生在哪些模块成绩好,哪些模块成绩不好,及时地反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教学的不断改进与提高。过程考核在普通化学总成绩中占50 %的权重,其中课前预习占5 %,课堂参与占10 %,课后作业占10 %,测验占20 %,拓展资源学习与分享占5 %。

2.3.2 期末考核

普通化学期末考核采用教考分离的模式,“教”与“考”均是按照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进行的[7]。首先,严格按照课程教学标准,结合我校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从培养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编制适合我校普通化学的考试大纲。其次,制定科学的考试大纲,逐步建立完善的题库。一方面以教研室为单位科学合理命题,保证试题的覆盖率、科学性和创新性。所有试题均须经过教师、教研室、同行专家三级审核,严格把关,保证命题质量。另一方面丰富试题类型,实施多样化考核。普通化学试题库题目类型有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多种类型,目前试题数量已达1 000道以上,并且仍在持續更新。由题库中抽题组卷进行考试,杜绝教师参与,既保证命题质量,又增强评分的标准、客观、公正,考试统一化、评分标准化,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同时有利于客观评价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考试分数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风。期末考核在普通化学总成绩中占50 %的权重。

2.4 课程的持续改进

我校在教学质量管理中一直秉持持续改进的思想,强调课程教学要推陈出新、循序渐进。普通化学虽然是通识课程,仍然需要在课程内容上与时代发展、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保持一致,要实时更新教学内容,这也是 OBE 教学理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持续改进应遵循“评价—反馈—改进”这一基本原则。

学校每学期都安排教研室主任、院系领导及督导员听课,有了这些“监督”,教师会有意识地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设计,让课堂教学更出彩。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生、督导员召开座谈会,教师根据学生与督导员的反馈,针对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授课安排,进而共同探讨具体的课程评价方法和授课方法,并及时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通过对授课效果的评价完善课程建设和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组织学生在线上或者线下填写不记名的问卷,通过大量的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困惑、感兴趣的方向等,教师以学生中心,以学生为本,以结果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的改进。通过以上多种方法,在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下,结合OBE教育理念,制定改进方案、改进措施,形成常态化的长久改进机制,真正实现课程的与时俱进[8]。

3 结语

本文基于OBE教育理念,探讨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对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在教学过程中,以成果为导向,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实现了专业素养与价值体系的同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在后续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我校将持续探索和推进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以科学的教育观,助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石剑,黎珊,刘英杰,等. 基于OBE理念化工技术前沿与创新课程改革探索[J]. 广东化工,2022,49(15):207-208,222.

[2]夏益青,盛玉萍,于永启,等. “双一流”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高分子通报,2022(11):132-136.

[3]高晓霞,陈晓颖,宋粉云. OBE模式下“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22(34):57-60.

[4]林茜颉,刘葵.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化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广东化工,2022,49(16):240-241,248.

[5]聂晨,吕淑云,石美祺. OBE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科技风,2022(23):17-19.

[6]刘计良,司政,曹靖,等. OBE理念下“弹性力学”课程持续改进的探索与实践[J]. 科教导刊,2022(20):87-89.

[7]叶秀芳,陈东初. 分析化学的“教考分离”改革探索[J]. 广州化工,2019,47(14):165-166.

[8]倪晓丹. OBE理念下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 教育评论,2020(1):48-55.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