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中考改革认可度调查研究

2023-06-04王鑫钰

南北桥 2023年8期
关键词:认可度中考教师

王鑫钰

[摘 要]本文以师生的认可度为衡量标准,基于问卷调查法,探究山西省中考新政策出台之后的实施情况。调查表明,受调师生对中考改革总体认可度较高,但学生和教师改革普及工作还存在不足,重视度不够,综合素质评价认可度有待提高。最终得出结论,要想提高中学师生对中考改革工作的认可度,应从加强认识、提高思想认识、严格落实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入手。

[关键词]学生;教师;中考;认可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随着高等院校扩大招生,中考的重要性日益增强。进行中考改革,将对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近年来,山西省在中考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有必要从师生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改革成果。

1 问题的提出

2022年山西省教育厅发布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是对教育部指导意见的积极落实。中考改革关系到千万个家庭,那么此次改革的重点是哪些呢?中考制度能否在此次改革中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呢?师生对中考改革工作的认可度又如何呢?本文从中考改革后不同利益者的角度出发,探寻改革的认可情况并为中考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 研究设计

2.1 调查样本的来源

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来自山西省的学生与教师,其中样本有来自乡村中学的,也有来自城镇中学的。此次中考改革于2017年在晋中和阳泉已进行过试点工作,两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这两地学校及新的改革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作为调查的对象,共发放问卷517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86份。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对5名学生和5位教师进行了访谈,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改革的具体诉求。

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此次问卷的编制是在参考中考改革的相关文件和其他学者对中考改革的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问卷分为教师认可度调查问卷和学生认可度调查问卷,两种问卷的问题都从价值评价、改革内容评价和改革成效评价3个方面进行设置,每份问卷各26个题目。问卷的形式采用利克特量表。

2.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学生和教师问卷的克龙巴赫系数分别为0.728和0.732,符合信度标准。在效度上,学生和教师问卷各维度相关系数在0.031~0.415,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

3 数据分析和研究结论

3.1 学生群体整体中考改革的认可度

3.1.1 学生对中考改革的整体认可度

经过统计分析,整体实际均值(M=2.853,t=-7.524,p<0.05)略高于理论值,可知学生对中考改革的整体认可度不是很高。从各个维度来看,价值维度的均值明显高于理论值(M=3.501,t<15,p<0.05),也是所有维度中均值最高的,这表明学生对于改变目前评价制度意愿迫切。而内容评价维度则高于理论均值(M=2.761,t=-6.028,p<0.05),这反映出学生对于评价内容认可度很高。作用评价维度是维度中实际均值最低的,但也高于理论值(M=2.642,t=-8.327,p&lt;0.05),这说明学生认为评价结果在学生升学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

3.1.2 不同维度对中考改革的认可度

从中考改革的目的来看,设置的四个问题都是对此次中考改革做的价值评价。从所收回的数据来看,72.5 %的学生认为这次中考改革能促进自身的多方面发展,53.2 %的学生认为此次中考改革有利于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58.4 %的学生认为此次改革有利于科学的选拔人才,68.9 %的学生认为中考改革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从整体数据来看,四个问题的认可度都在50 %

以上,说明改革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从中考实施方面来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考试安排的,第二部分是有关综合素质评价的。

第一个部分设置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考试方式、考试内容、评价方式和时间安排。考试方式主要是针对两考合一进行调查的,新的一轮考试89 %的学生认为更合理,通过之后的访谈了解到,学生认为两次考试合并为一次考试节约了时间,而且很多学生不喜欢考试,有的学生还存在考试焦虑症,少一次考试也缓解了考试压力。从考试内容来看,44.9 %的学生认为外语听力有必要单独考查,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认为外语听力相对比较难,需要进行专门的练习和考查。分别有92.1 %和93.45 %的学生认为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的考查很有必要,访谈了解到物理和化学这两门学科的有些知识如果只凭讲解是无法真正理解的,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更能理解其中存在的科学原理。对于全科开考这一问题,65.7 %的学生认为,全科开考更能全面地了解自己,分数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自己的能力水平。在评价方式上,95 %的学生认为音乐和美术不给分数,只给合格或不合格的评价方式是合理的;78 %的学生认为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便捷的方式。在对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上,67 %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更合理的评价方式,原因是某次考试可能会失利,但是这次考试会影响学习的后续安排,也会影响学习的信心。对于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查方式,75.3 %的学生认同此方式。

第二个部分有关综合素质评价是此次中考改革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传统的考试和选拔方式。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依旧长期处于被“虚化”的状态。[1]通过对学生的调查,52 %的学生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程序是合理的,通过访谈了解到,由于综合素质评价在乡村学校没有做过全面的培训,有些年纪比较大的教师面对操作比较复杂的程序软件不是特别地得心应手。此外,最重要的問题是了解高中录取是否会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成绩,从学生调查来看,32.9 %的学生认为高考录取时会采用综合素质评价,通过了解,高中在录取时更多的依然是采用成绩排名的方式进行录取,有的学校虽然有一定的比例,但是所占的比例很少,起不到太大的作用。77.1 %的学生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是公正透明的,学生可以看到教师哪一项给学生打了怎样的成绩。从中考实施的内容方面来看,学生对各项实施的举措认可程度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在考试安排方面的改革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存在较大问题的是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在这方面的改革还需不断进行摸索。

从中考改革的成效来看,也是本次改革的主要目标,55.2 %的学生认为缓解了学习压力,但自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增加了课后辅导时间,有的学校把这部分时间当成了正常的上课时间,没有达到改革的目的,导致学生的压力并没有减少。78 %的学生认同目前的成绩呈现方式,通过与学生访谈了解到,学生以前常常在意别人比自己多几分,把问题归结在分数上而不是出错的原因上,现在只能看到A、B、C、D等級,往往就不会那么纠结了。87 %的学生认为此次改革很好地保护了他们的成绩,自己的成绩只有自己知道,教师也不会把成绩公布出来,减少了很多麻烦。从对中考成效成效的认同度来看,改革具有很大成效。

3.2 教师群体对中考改革的认可度

3.2.1 教师对中考改革的整体认可度

经过分析,整体实际均值(M=3.14,t<10,p<0.05)高于理论值,表明教师对评价的整体认可程度很高。同时,从各维度来讲,价值评价维度的均值明显高于理论值(M=3.45,t<10,p<0.05),这表明教师认可此次中考改革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意义。内容评价维度实际均值(M=3.04,t<10,p<0.05)与理论值部分基本持平,这说明教师认为中考改革所涵盖的内容能够基本符合学生的需求。最后作用评价维度的实际均值高于理论值(M=2.67,t=-2.077,p<0.05),这说明教师认为中考改革工作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对学生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3.2.2 不同维度对中考改革的认可度

从中考改革的目的来看,教师相较于学生,对于此次改革的认可度更高,表现出了更大的可接受度,有85.3 %的教师认为这次中考改革能促进自身的多方面发展,93 %的教师认为此次中考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77.2 %的教师认为此次改革有利于科学地选拔人才,88.4 %的教师认为中考改革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从整体数据来看,四个问题的认可情况都在70 %以上,此次改革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可。

从中考实施安排来看,设置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与学生问题是一致的。考试方式主要是两考合一,92 %的教师认为新的一轮考试更合理,通过之后的访谈了解到,教师认为两次考试合并为一次考试同样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从改革的实施内容来看,89.2 %的英语教师认为外语听力有必要单独考查,100 %的教师认为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很有必要,物理和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科目,设置不同的时间单独考查学生更加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学得更加扎实。对于全科开考这一问题,77.4 %的教师认为全科开考可以避免学生轻视以前某些不进行考试的科目,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方式上,91 %的教师认为音乐和美术不给分数,只给合格或不合格的评价方式是合理的,89.2 %的教师认为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便捷的方式,工作效率会更高。在对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上,77 %的教师认为这是一种更合理的评价方式,教师相信学生是可发展的,不能以一次考试来判定一个学生。对于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查方式,90.7 %的教师认同此方式,认为传统的考试方式不能满足所有考试的需要,考查不到学生的某些外在能力,如动手实践能力。

从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来看,69.4 %的教师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程序是合理的,有些思想传统的教师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程序比较烦琐,增加了一定的工作负担,72 %的教师对高中录取会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成绩表示认同。通过教师访谈了解到,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对学生的特长进行肯定,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在高中录取时是否会采用综合素质评价的成绩,44 %的教师表示是支持采用的,但是更多的教师表示是否采用最终的决定权其实不在教师手中。88.3 %的教师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是公正透明的,每次的成绩是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但也避免不了教师存在私心的情况。从这两大部分来看,教师比学生更认同此次改革,但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也表现出相对较低的认可度。

从中考改革的成效方面看,60.2 %的教师认为此次改革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上课的时间缩短了,课后辅导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另外,不同意的教师认为有些学生的成绩没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学生可能需要花一些时间去适应。90 %的教师认同目前的成绩呈现方式,不同科目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91.3 %的教师认为此次改革能更好地保护学生的成绩,实施信息化管理,账号只有登录才能看到,做好了隐私保护工作。

4 建议

4.1 加强宣传,提高意识

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学师生对此次中考改革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表现在学生虽然知道此次改革有哪些地方出现了调整,但只限于服从学校的安排,有些学生对改革有些不满意,认为已经适应了原来的学习节奏,改变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有些教师虽然了解了政策的要求,但在实施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实施、怎样实施才能对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公平,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考虑的。部分教师认为综合素质评价在录取中所占比例不大,实施时的重视程度不高。从总体上看,对于学生来说,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从心态上接受政策的要求,并让学生体会到改革带来的好处;对于教师来说,要纠正思想偏颇,调动工作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克服现实中存在的困难,寻找实施的突破口;对于学校来说,要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

4.2 严格落实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一直在进行,从数次改革来看,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改变目前教师、学生、家长都只关注学生成绩的现象,新一轮的中考改革势必要提升综合素质评价的地位,让其评价的结果在升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此次调查发现,现实情况与政策的期望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严格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学校来说,要定期对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检查,做到全面监督,应适时召开研讨会,探讨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学生,一方面可以设置一些要求,让学生必须参与进来;另一方面就是要吸引学生,提高他们参加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技能培训或由学校组织培训,提高其实践能力,正确认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对于教育有关部门来说,要严格落实各项政策并在其中发挥好监督作用,给予学校正确的指导和必要的支持,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质量,让综合素质评价得到更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王敏勤.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虚化现象及对策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09(10):36-37.

猜你喜欢

认可度中考教师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启示
圆我教师梦